异形油嘴随行工装自动装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22090发布日期:2023-03-22 06:43阅读:65来源:国知局
异形油嘴随行工装自动装配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异形油嘴随行工装自动装配系统。


背景技术:

2.汽车喷油嘴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将油嘴和随行工装底座组合安装。油嘴与块状的随行工装底座之间有安装角度要求。由于油嘴自身的异形结构,以及安装成品的特殊形状精度要求,目前行业中还没有针对性的安装设备或措施,多采用人工作业安装的方式。
3.但是,人工作业难以保证形状精度,装配完成后,由于特殊形状也难以进行角向尺寸检测。工作过程中时间节拍长,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正常的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异形油嘴随行工装自动装配系统,采用自动校准两次的方式,对油嘴件和随行工装底座进行定位,然后锁紧,再从下料轨道输出,从而提高安装成品的精度、提高生产效率。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异形油嘴随行工装自动装配系统,包括上料轨道、下料轨道,上料轨道和下料轨道之间设有定位装置、装配装置,
7.所述定位装置包括:
8.初定位气缸,位于上料轨道侧边,初定位气缸的活塞杆指向上料轨道上的油嘴件,
9.再定位夹具,位于初定位气缸的输出方向一侧;且再定位夹具的夹持路径,与初定位气缸的活塞杆推动方向之间呈夹角设置,此夹角为油嘴与随行工装底座之间的夹角角度,
10.所述装配装置包括:
11.底座存储进料组件,位于上料轨道和下料轨道之间,
12.抓取机构,滑移运动在初定位气缸和再定位夹具之间,
13.电动拧紧单元,位于底座存储进料组件的进料路径上。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15.所述再定位夹具包括夹具本体,夹具本体位于上料轨道的出料一端,
16.所述夹具本体上滑移连接有两个夹爪,夹爪相对运动夹持油嘴件;夹爪的运动路径与初定位气缸的活塞杆运动路径之间夹角设置。
17.所述底座存取进料组件包括:
18.储料仓,随行工装底座叠放在储料仓中,
19.推料气缸,设置于储料仓底部,退料气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推块,推块将储料仓中随行工装底座推向装配装置一侧,
20.送料通道,指向装配装置处,
21.送料推块,设置在送料通道端部或侧边,用于推动送料通道中的随行工装底座。
22.所述储料仓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仓壁,相邻两个仓壁之间形成用于叠放随行工装底座的腔室。
23.所述推块面向储料仓的一侧,设有若干指向储料仓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的数量与储料仓的腔室数量相同。
24.所述送料通道包括:
25.第一送料通道,位于储料仓底部,沿储料仓设置,
26.第二送料通道,垂直于第一送料通道,且与第一送料通道连通;第二送料通道指向装配装置处。
27.所述送料推块包括:
28.第一送料推块,位于第一送料通道背离第二送料通道的一端,
29.第二送料推块,位于第二送料通道背离装配装置的一端。
30.所述电动拧紧单元包括拧紧基座、安装在拧紧基座上的拧紧推动气缸,所述拧紧推动气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电动拧紧枪。
31.所述抓取机构包括:
32.立座,位于上料轨道、下料轨道背离储料仓一侧,
33.滑轨,安装于立座顶部,
34.滑移板,沿滑轨往复运动,
35.压入头,安装在滑移板上,
36.旋转夹紧缸,安装在滑移板上,旋转夹紧缸的输出轴上连接上料爪。
37.上料轨道、下料轨道上配备有用于放置油嘴件的运输块,油嘴件插在运输块上,沿轨道运动。
3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39.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在上料轨道、下料轨道之间拼装油嘴件和随行工装底座,通过两次定位,确定油嘴件与随行工装底座之间的相对位置,且及时采用电动拧紧单元锁紧成品,保证了每一件产品的形状精度和一致性。
40.本实用新型中,先对油嘴件进行初步垂直方向的找准,再在第一步找准的基础上利用相对位置不便的再定位夹具进行二次调节角度,保证了每一个油嘴件的倾角精确。
41.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两侧夹爪对夹的方式找准角度,相较于单个夹爪拨动的方式,对油嘴件的嘴部两侧进行施力,防止单侧拨动因惯性造成角度偏差。
42.本实用新型中的底座存储进料组件同时能够输出多个随行工装底座,然后将一批推出的随行工装底座逐个推动到装配位置,同时满足了上料需求和随行工装底座的定位需求,提高了生产效率。
43.本实用新型中,组装完成的成品被下料拨杆直接拨入下料轨道,不会影响后续成品的输出,保证了流畅的生产节拍。
附图说明
4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料轨道示意图。
4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再定位夹具示意图。
4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存储进料组件示意图。
4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存储进料组件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4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存储进料组件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50.图7为本实用新型抓取机构的示意图。
51.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拧紧单元结构示意图。
52.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位置与下料轨道之间衔接结构示意图。
53.其中:1、上料轨道;2、下料轨道;3、初定位气缸;4、再定位夹具;5、底座存储进料组件;6、抓取机构;7、电动拧紧单元;8、运输块;9、油嘴件;10、随行工装底座;11、下料拨杆;
54.401、夹具本体;402、夹爪;
55.501、储料仓;502、推料气缸;503、推块;504、仓壁;505、突出部;506、第一送料通道;507、第二送料通道;508、第一送料推块;509、第二送料推块;
56.701、拧紧基座;702、拧紧推动气缸;703、电动拧紧枪;
57.601、立座;602、滑轨;603、滑移板;604、压入头;605、旋转夹紧缸;606、上料爪。
具体实施方式
58.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59.如图1-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异形油嘴随行工装自动装配系统,包括上料轨道1、下料轨道2,上料轨道1和下料轨道2之间设有定位装置、装配装置,
60.定位装置包括:
61.初定位气缸3,位于上料轨道1侧边,初定位气缸3的活塞杆指向上料轨道1上的油嘴件9,
62.再定位夹具4,位于初定位气缸3的输出方向一侧;且再定位夹具4的夹持路径,与初定位气缸3的活塞杆推动方向之间呈夹角设置,此夹角为油嘴与随行工装底座10之间的夹角角度,
63.装配装置包括:
64.底座存储进料组件5,位于上料轨道1和下料轨道2之间,
65.抓取机构6,滑移运动在初定位气缸3和再定位夹具4之间,
66.电动拧紧单元7,位于底座存储进料组件5的进料路径上。
67.再定位夹具4包括夹具本体401,夹具本体401位于上料轨道1的出料一端,
68.夹具本体401上滑移连接有两个夹爪402,夹爪402相对运动夹持油嘴件9;夹爪402的运动路径与初定位气缸3的活塞杆运动路径之间夹角设置。
69.底座存取进料组件包括:
70.储料仓501,随行工装底座10叠放在储料仓501中,
71.推料气缸502,设置于储料仓501底部,退料气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推块503,推块503将储料仓501中随行工装底座10推向装配装置一侧,
72.送料通道,指向装配装置处,
73.送料推块,设置在送料通道端部或侧边,用于推动送料通道中的随行工装底座10。
74.储料仓501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仓壁504,相邻两个仓壁504之间形成用于叠放随
行工装底座10的腔室。
75.推块503面向储料仓501的一侧,设有若干指向储料仓501的突出部505,突出部505的数量与储料仓501的腔室数量相同。
76.送料通道包括:
77.第一送料通道506,位于储料仓501底部,沿储料仓501设置,
78.第二送料通道507,垂直于第一送料通道506,且与第一送料通道506连通;第二送料通道507指向装配装置处。
79.送料推块包括:
80.第一送料推块508,位于第一送料通道506背离第二送料通道507的一端,
81.第二送料推块509,位于第二送料通道507背离装配装置的一端。
82.电动拧紧单元7包括拧紧基座701、安装在拧紧基座701上的拧紧推动气缸702,拧紧推动气缸702的活塞杆上连接有电动拧紧枪703。
83.抓取机构6包括:
84.立座601,位于上料轨道1、下料轨道2背离储料仓501一侧,
85.滑轨602,安装于立座601顶部,
86.滑移板603,沿滑轨602往复运动,
87.压入头604,安装在滑移板603上,
88.旋转夹紧缸605,安装在滑移板603上,旋转夹紧缸605的输出轴上连接上料爪606。
89.上料轨道1、下料轨道2上配备有用于放置油嘴件9的运输块8,油嘴件9插在运输块8上,沿轨道运动。
90.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如下:
91.如图1所示,有上料轨道1、下料轨道2,油嘴件9在上料轨道1上运动;在上料轨道1和下料轨道2之间组装油嘴件9和随行工装底座10。
92.如图2所示,为上料轨道1的局部示意图,图中隐藏了轨道部分,保留初定位气缸3的示意图。初定位气缸3的活塞杆上连接有块体,初定位气缸3的活塞杆伸出,正好垂直指向上料轨道1,用于将上料轨道1上运动过来的运输块8推紧,这是第一步初定位过程。
93.在运输块8顶端放置油嘴件9,在上料轨道1上的油嘴件9的嘴部均垂直于上料轨道1,且指向同侧。
94.结合图1和图3,在上料轨道1的出料一端设有图3所示的再定位夹具4。再定位夹具4包括夹具本体401,夹具本体401与上料轨道1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在夹具本体401朝向上料轨道1一侧安装有两个相对运动的夹爪402。两夹爪402的连线为斜线,这条斜线连线与上料轨道1上的油嘴件9嘴部指向,相互之间呈夹角设置。此夹角记为后续组装成品中,油嘴件9的嘴部与随行工装底座10中线之间的夹角。
95.夹具本体401固定安装在底板上,当油嘴件9从上料轨道1上运动到靠近再定位夹具4处时,被抓取机构6抓取,然后放到送料至装配位置的随行工装底座10上。
96.其中,随行工装底座10的送料通过底座存储进料组件5实现。如图4-6所示,底座存储进料组件5包括用于存储随行工装底座10的储料仓501。储料仓501有若干个并列设置的腔室,腔室之间通过仓壁504隔开,使每个腔室的水平面内只能容纳一块存储随行工装底座10。如要存储多个随行工装底座10,则在腔室中叠放。在储料仓501底部设有推料气缸502,
推料气缸502的活塞杆上连接有推块503,推块503呈齿耙状,面向储料仓501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对应每个腔室的突出部505。当推料气缸502的活塞杆伸出、推动推块503向前运动时,推块503上的凸起部推动对应腔室中最下层的随行工装底座10,随行工装底座10被推到第一送料通道506中,排列在第一送料通道506中,此时推块503可以缩回,倒数第二层的随行工装底座10落到最下层,预备被推块503下一次推出。
97.在第一送料通道506中的随行工装底座10,被第一送料推块503推动,将其中一个随行工装底座10推到第二送料通道507上,然后第二送料推块503将该随行工装底座10向装配位置推动,落到预期位置后,抓取机构6将初步定位后的油嘴件9抓取,插到预期位置上的随行工装底座10上,再由压入头604下压,使油嘴件9插入随行工装底座10。然后,由再定位夹具4的夹爪402,夹住油嘴件9。
98.由于再定位夹具4的夹爪402是倾斜的,因此被夹爪402夹过后的油嘴件9嘴部转过一定角度,然后,由图8中的电动拧紧单元7,通过紧固件拧紧限位油嘴件9和随行工装底座10,此时油嘴件9的嘴部与随行工装底座10的中线之间呈预期夹角,且被锁死不易窜动。然后再由第二送料推块503继续前推,参考图9,将组装成品推到第二送料通道507的顶部,第二送料通道507垂直于下料轨道2,且与下料轨道2连通。位于第二送料通道507端部的成品,即位于下料轨道2的起点位置,下料拨杆11位于下料轨道2侧边,采用气缸,其活塞杆将成品拨入下料轨道2中输出。
99.抓取机构6参考图7,包括立座601,立座601将整体结构支离地面,在立座601顶部安装有滑轨602,滑轨602上滑移连接有滑移板603。滑移板603的两端,分别安装压入头604和旋转夹紧缸605。压入头604由气缸推动,用于下压油嘴件9,将油嘴件9压入随行工装底座10中。旋转夹紧缸605的输出轴上带有上料爪606,用于抓取上料轨道1上来的油嘴件9。
100.滑移板603的运动由气缸推动,工作时,油嘴件9先被抓取后,滑移板603运动,压入头604运动到油嘴件9的正上方下压,实现初步装配。
101.如图8所示,为电动拧紧单元7,安装在装配位置侧边,平行于下料轨道2。当油嘴件9与随行工装底座10之间的相对位置确定好后,拧紧推动气缸702将电动拧紧枪703推出,使电动拧紧枪703能够与紧固件相接,电动拧紧枪703转动,将紧固件锁死随行工装底座10和油嘴件9。
102.本实用新型采用全自动结构,对油嘴件9与随行工装底座10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安装,能够保证产品形状精度的一致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103.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