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模驱动装置以及铆合机的下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46733发布日期:2023-06-29 18:16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下模驱动装置以及铆合机的下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下模驱动装置以及铆合机的下模结构,属于铆合机。


背景技术:

1、铆合机又称钉扣机,在服装厂及皮包类加工企业里被广泛使用,其主要用于在针织成衣、羽绒服、牛仔类服装、鞋帽、皮革等产品上装钉各种类型的金属扣。钉扣通常包括上扣和下扣,其分别设置在衣料的正反两面并通过铆合机进行铆合。

2、目前,铆合机的下模主要包括冲孔下模、铆合下模以及下扣送料部分,现有的铆合机大多采用单个气缸分别驱动铆合机下模的各个部分动作,以此实现冲孔工位与铆合工位的切换以及下扣工件的上料。但此种方式还存在以下缺点:一、容易出现由于气缸故障导致相应的部分无法动作的情况,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则会使该无法动作的部分与其它正常动作的部分发生碰撞,导致故障率较高;二、为避免干涉,使得各个动作需要逐步进行,导致工作效率较低。

3、因此,为了降低故障率和提高工作效率,需要一种新的优化结构的铆合机的下模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故障率和提高工作效率的下模驱动装置以及铆合机的下模结构。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模驱动装置,设置在铆合机的下模结构内,用于驱动所述铆合机的下模部分动作,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

6、冲孔下模;

7、铆合下模;

8、下扣送料机构;以及

9、连杆驱动机构,

10、其中,所述连杆驱动机构与所述冲孔下模、所述铆合下模以及所述下扣送料机构驱动连接,以同时驱动所述冲孔下模、所述铆合下模以及所述下扣送料机构进行相应的动作。

11、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模驱动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

12、其中,所述冲孔下模动作时在冲孔位置与让位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铆合下模动作时在取料位置与铆合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下扣送料机构动作时在接料位置与下料位置之间移动。

13、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模驱动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

14、其中,所述连杆驱动机构包括:

15、驱动轴;

16、动力部,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轴转动;

17、转接轴;

18、转接连杆部,输入端与所述驱动轴连接,输出端与所述转接轴连接,用于使所述驱动轴和所述转接轴动力接合;

19、两组转换连杆部,其中一组所述转换连杆部的输入端与所述驱动轴连接,输出端与所述铆合下模连接,另一组所述转换连杆部的输入端与所述转接轴连接,输出端与所述下扣送料机构连接;

20、升降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铆合下模在所述取料位置与所述铆合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转换连杆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升降驱动组件与所述铆合下模连接;以及

21、延时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冲孔下模在所述冲孔位置与所述让位位置之间移动,其输入端与所述转接轴连接,输出端与所述冲孔下模连接。

22、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模驱动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

23、其中,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

24、抬升件,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铆合下模处于所述铆合位置,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铆合下模处于所述取料位置;

25、移动件,间接或直接与所述抬升件的下端相抵接并与其驱动配合,所述转换连杆部的输出端与所述移动件相铰接,以驱动所述移动件沿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移动;

26、升降件,间接或直接与所述抬升件的上端相抵接,所述铆合下模固定在所述升降件的上端;以及

27、第一弹性复位件,用于使所述升降件具有下行的趋势,

28、其中,当所述移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其与所述抬升件驱动配合并驱使所述抬升件向所述第一位置转动;

29、当所述移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移动时,所述抬升件在所述升降件的重力和\或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复位力的作用下向所述第二位置转动。

30、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模驱动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

31、其中,所述抬升件的下端具有抬升驱动部,所述移动件具有与所述抬升驱动部抵接配合的滚动部,

32、所述抬升驱动部包括:

33、第一驱动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其与所述滚动部相抵接,此时所述第一驱动部呈水平状态;

34、第二驱动部,相对于所述第一驱动部向上倾斜;以及

35、第三驱动部,相对于所述第二驱动部向下倾斜,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其与所述滚动部相抵接,此时所述第三驱动部呈水平状态,

36、所述第二驱动部位于所述第一驱动部与所述第三驱动部之间。

37、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模驱动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

38、其中,所述延时驱动组件包括:

39、延时连杆,一端与所述转接轴固定连接,另一端具有延时行程槽;

40、传动连杆,一端具有配合杆,所述配合杆活动伸入所述延时行程槽内;

41、传递轴;

42、复位连杆,一端与所述传递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传动连杆的另一端相铰接;

43、第二弹性复位件,用于驱使所述复位连杆转动回位;以及

44、驱动连杆,一端与所述传递轴固定连接,另一端具有驱动槽,所述冲孔下模具有活动伸入所述驱动槽内的驱动杆,

45、当所述转接轴沿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延时连杆转动一定角度后所述配合杆与所述延时行程槽延伸方向上的一个侧壁相抵接,从而驱使所述冲孔下模向所述冲孔位置移动;

46、当所述转接轴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反方向转动时,所述复位连杆在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转动回位,从而驱使所述冲孔下模向所述让位位置移动。

47、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模驱动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

48、其中,所述转换连杆部包括:

49、输入连杆;以及

50、输出连杆,

51、所述输入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输出连杆的一端相铰接,

52、所述输入连杆的另一端构成所述转换连杆部的输入端,所述输出连杆的另一端构成所述转换连杆部的输出端。

53、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模驱动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

54、其中,所述转接连杆部包括:

55、第一从动连杆,一端固定在所述驱动轴上,且该端构成所述转接连杆部的输入端;

56、第二从动连杆,一端固定在所述转接轴上,且该端构成所述转接连杆部的输出端;以及

57、接合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一从动连杆的另一端相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从动连杆的另一端相铰接。

58、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模驱动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

59、其中,所述动力部包括:

60、动力源;以及

61、动力连杆,其一端固定在所述驱动轴上,另一端与所述动力源的输出端驱动连接。

6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铆合机的下模结构,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如前所述的下模驱动装置。

63、因此,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64、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下模驱动装置以及铆合机的下模结构,该下模结构包括下模驱动装置,下模驱动装置包括冲孔下模、铆合下模、下扣送料机构以及连杆驱动机构,连杆驱动机构与冲孔下模、铆合下模以及下扣送料机构驱动连接,以同时驱动冲孔下模、铆合下模以及下扣送料机构进行相应的动作,当连杆驱动机构工作时,能够同时驱动冲孔下模、铆合下模以及下扣送料机构进行相应的动作,由于连杆驱动机构同时驱动铆合机下模的多个部分进行相应的动作,因此,当动力输出故障时则相应的多个部分均无法动作,能够有效防止各个部分发生碰撞,从而能够降低故障率,并且只需通过单一动力就可以同时驱动各个部分进行相应的动作,使得各个动作可以同时进行,从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