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转移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60437发布日期:2024-01-23 10:47阅读:15来源:国知局
齿轮转移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机械,涉及一种转移组件,特别是一种齿轮转移组件。


背景技术:

1、齿轮在加工时工序繁多,为了提高齿轮加工效率,目前一般采用输送带对齿轮进行传输,同时在其侧面配备机械手进行抓取。

2、现有的机械手如中国专利库公开的一种方便齿轮抓取的齿轮提升装置(申请号:202222737169.8),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端设有横板,所述横板的顶端安装有立板,所述立板的一侧设有侧板,所述立板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保持座,所述保持座的一侧和立板的一侧固定安装,其中一个所述保持座的顶端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和第一丝杠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丝杠的外侧套装有第一活动块,所述第一活动块的一侧和侧板的一侧连接,所述侧板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二调节机构,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保持架,所述保持架的一侧和侧板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所述第二丝杠的两端均套装有第二活动块,所述第二活动块的一侧安装有支撑臂,其中一个所述保持架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和第二丝杠的一端连接。

3、上述提升装置利用两支撑臂来抓取水平设置的齿轮,由于支撑臂存在一定厚度,导致其只能夹住齿轮上端,尤其当齿轮厚度较小时,支撑臂与齿轮的接触面积较小导致夹不紧,齿轮在移动过程中容易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抓持稳定的齿轮转移组件。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齿轮转移组件,包括工装和设于工装上方的手指单元,手指单元包括并列设置的两手指块、用于驱动两手指块靠近或远离的驱动件一以及用于带动驱动件一升降的驱动件二,两手指块之间形成用于夹持齿轮的夹持口,其特征在于,工装上竖直成型有供齿轮竖直插入的定位槽,定位槽呈长条状且其长度沿两手指块布置方向延伸,定位槽的两端均敞开,定位槽的槽口正对夹持口设置,且定位槽的槽宽与齿轮厚度匹配。

3、使用过程如下:齿轮竖直定位在定位槽中,在驱动件二和驱动件一配合下,手指块下移夹住齿轮并往上提使齿轮脱落定位槽。

4、在工装上设置定位槽,齿轮被竖直定位,同时又设置定位槽两端均敞开,使齿轮侧壁在抓取位置无阻挡,这样便可使手指块与齿轮侧壁完全接触,以有效扩大接触面积,避免齿轮脱离,工作稳定性较好。

5、在上述的齿轮转移组件中,上述的两手指块相对的两侧均水平贯穿有凹槽,凹槽大致呈v形,凹槽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两斜面,且两凹槽之间形成上述的夹持口。夹持口成型在两v形凹槽中,这样在夹紧后,齿轮一侧限定在两斜面之间,以进一步防止齿轮脱落,从而进一步提高本组件抓持稳定性。

6、在上述的齿轮转移组件中,凹槽内固定有与该凹槽匹配的橡胶块,且橡胶块靠近凹槽槽底设置,橡胶块的上下两侧面分别贴在两斜面上,且橡胶块能压在齿轮上。在凹槽内设置橡胶块,既可增强手指块与齿轮之间的摩擦,加强齿轮被锁定强度,而且又可设计橡胶块先于斜面与齿轮接触,使手指块压缩橡胶块来夹紧齿轮,促使整个夹紧过程较为缓和,以通过降低碰撞力来避免齿轮受损以及降低工作噪音。

7、在上述的齿轮转移组件中,凹槽在槽底位置开设有插孔,橡胶块上对应成型有与插孔匹配的定位块,且定位块嵌设在插孔中,以加强橡胶块与手指块的接触面积,提高两者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8、在上述的齿轮转移组件中,插孔呈直条形且呈水平贯穿设置,插孔的轴向与两手指块布置方向垂直,以进一步加强橡胶块与手指块的接触面积。

9、在上述的齿轮转移组件中,工装由前板体、后板体以及水平固定在前板体和后板体之间的支撑块组成,前板体和后板体均呈竖直设置且两者沿定位槽宽度方向并列,前板体、后板体和支撑块三者之间形成上述的定位槽。采用上述设计,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稳定的优点。

10、在上述的齿轮转移组件中,支撑块顶部沿定位槽宽度方向贯穿开设有支撑槽,支撑槽包括用于向上支撑齿轮且对称设置的两槽侧面,槽侧面呈倾斜设置,且两槽侧面之间的距离由上到下逐渐变小。倾斜设置的两槽侧面配合,既可限制齿轮沿定位槽长度方向移动,又可强制校正齿轮位置,提高齿轮放置精度,使手指块更稳的夹住齿轮。

11、在上述的齿轮转移组件中,手指块呈竖直设置,且上述凹槽设置在手指块下端,上述驱动件一为双活塞气缸,双活塞气缸包括与驱动件二连接的缸体和分别与两手指块上端固连的两活塞杆。

12、在上述的齿轮转移组件中,双活塞气缸的缸体底部固定有导架,且两手指块上端均与导架滑动连接,以加强手指块移动平稳性和精度。

13、在上述的齿轮转移组件中,支架上竖直贯穿有两条形槽,且条形槽长度沿凹槽长度方向延伸,两手指块上端分别穿设在两条形槽中,且手指块上端成型有与条形槽匹配的滑块部。采用上述设计,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的优点。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齿轮转移组件具有以下优点:

15、1、在工装上设置定位槽,齿轮被竖直定位,同时又设置定位槽两端均敞开,使齿轮侧壁在抓取位置无阻挡,这样便可使手指块与齿轮侧壁完全接触,以有效扩大接触面积,避免齿轮脱离,工作稳定性较好。

16、2、在凹槽内设置橡胶块,既可增强手指块与齿轮之间的摩擦,加强齿轮被锁定强度,而且又可设计橡胶块先于斜面与齿轮接触,使手指块压缩橡胶块来夹紧齿轮,促使整个夹紧过程较为缓和,以通过降低碰撞力来避免齿轮受损以及降低工作噪音。



技术特征:

1.齿轮转移组件,包括工装(1)和设于工装(1)上方的手指单元,手指单元包括并列设置的两手指块(2)、用于驱动两手指块(2)靠近或远离的驱动件一(3)以及用于带动驱动件一(3)升降的驱动件二(4),两手指块(2)之间形成用于夹持齿轮的夹持口,其特征在于,工装(1)上竖直成型有供齿轮竖直插入的定位槽(1a),定位槽(1a)呈长条状且其长度沿两手指块(2)布置方向延伸,定位槽(1a)的两端均敞开,定位槽(1a)的槽口正对夹持口设置,且定位槽(1a)的槽宽与齿轮厚度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转移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的两手指块(2)相对的两侧均水平贯穿有凹槽(2a),凹槽(2a)大致呈v形,凹槽(2a)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两斜面(2a1),且两凹槽(2a)之间形成上述的夹持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轮转移组件,其特征在于,凹槽(2a)内固定有与该凹槽(2a)匹配的橡胶块(8),且橡胶块(8)靠近凹槽(2a)槽底设置,橡胶块(8)的上下两侧面分别贴在两斜面(2a1)上,且橡胶块(8)能压在齿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转移组件,其特征在于,凹槽(2a)在槽底位置开设有插孔,橡胶块(8)上对应成型有与插孔匹配的定位块(8a),且定位块(8a)嵌设在插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转移组件,其特征在于,插孔呈直条形且呈水平贯穿设置,插孔的轴向与两手指块(2)布置方向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转移组件,其特征在于,工装(1)由前板体(1b)、后板体(1c)以及水平固定在前板体(1b)和后板体(1c)之间的支撑块(1d)组成,前板体(1b)和后板体(1c)均呈竖直设置且两者沿定位槽(1a)宽度方向并列,前板体(1b)、后板体(1c)和支撑块(1d)三者之间形成上述的定位槽(1a)。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齿轮转移组件,其特征在于,支撑块(1d)顶部沿定位槽(1a)宽度方向贯穿开设有支撑槽(1d1),支撑槽(1d1)包括用于向上支撑齿轮且对称设置的两槽侧面(1d2),槽侧面(1d2)呈倾斜设置,且两槽侧面(1d2)之间的距离由上到下逐渐变小。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轮转移组件,其特征在于,手指块(2)呈竖直设置,且上述凹槽(2a)设置在手指块(2)下端,上述驱动件一(3)为双活塞气缸,双活塞气缸包括与驱动件二(4)连接的缸体和分别与两手指块(2)上端固连的两活塞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齿轮转移组件,其特征在于,双活塞气缸的缸体底部固定有导架(5),且两手指块(2)上端均与导架(5)滑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齿轮转移组件,其特征在于,支架(6)上竖直贯穿有两条形槽(5a),且条形槽(5a)长度沿凹槽(2a)长度方向延伸,两手指块(2)上端分别穿设在两条形槽(5a)中,且手指块(2)上端成型有与条形槽(5a)匹配的滑块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齿轮转移组件,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装置工作不稳的问题。本齿轮转移组件包括工装和设于工装上方的手指单元,手指单元包括并列设置的两手指块、用于驱动两手指块靠近或远离的驱动件一以及用于带动驱动件一升降的驱动件二,两手指块之间形成用于夹持齿轮的夹持口,工装上竖直成型有供齿轮竖直插入的定位槽,定位槽呈长条状且其长度沿两手指块布置方向延伸,定位槽的两端均敞开,定位槽的槽口正对夹持口设置,且定位槽的槽宽与齿轮厚度匹配。本齿轮转移组件工作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蒋兴敖,南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台州中杰齿轮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1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