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耐压软管铜焊钎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266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不锈钢耐压软管铜焊钎剂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焊接钎剂,特别适用于铜焊S型1Cr18Ni9Ti不锈钢耐压软管。
S型1Cr18Ni9Ti不锈钢耐压软管,被广泛地使用在石油、地质、机械、航空、橡胶、食品等行业中。目前国内外钎焊1Cr18Ni9Ti不锈钢耐压软管一般都使用银基钎料,这样得耗费大量贵重金属白银。在美国只有BCu类可以用于钎焊不锈钢,但通常要在含水量较低的高纯度还原气氛中进行钎焊,需要特殊的专用设备,设备价格昂贵。苏联201钎剂在用于H62黄铜钎料焊接S型1Cr18Ni9Ti不锈钢耐压软管时。液态表面张力较大,润湿性差,加上氟化钙熔点较高,对降低钎剂活性表面温度不起作用,并且自裂现象严重。在国内用H62黄铜钎料钎焊1Cr18Ni9Ti不锈钢时,有自裂现象,因此国内也很少用H62黄铜钎料焊接1Cr18Ni9Ti不锈钢。
本发明正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发明了一种由多种元素组成的铜焊钎剂,改银焊为铜焊,在不需要任何特殊专用设备的条件下,直接在氧-乙炔火焰中进行焊接。由于本发明钎剂是多种元素组成的粉末,在高温作用下,与黄铜和1Cr18Ni9Ti不锈钢表面发生化学反应,改变了它们之间的某些化学和物理性质,使之能进行很好地熔合。因此本发明黄铜钎剂不仅能简便容易地焊接1Cr18Ni9Ti不锈钢,而且基本消除自裂现象。并增强焊缝抗拉强度。
改银焊为H62黄铜钎焊S型1Cr18Ni9Ti不锈钢,主要取决于本发明钎剂。该钎剂是以苏联201钎剂为基础,添加了氟化钾、锂、锰、硅、钠、铁、磷等几种元素。添加氟化钾可以降低钎剂的活性湿度和表面张力;增加钎剂除去氧化物的能力;添加锂、锰可提高钎缝的强度、塑性和润湿性,减小了液态钎料的表面张力,从而解决了自裂现象。由于201钎剂是以硼酸-硼砂为基体,在900℃以下硼酐的粘度很大,含B2O3高的复合化合物熔点虽比较低,但粘度大,仍防碍了钎剂的铺展,为此又添加了钾、硅和钠,这样不仅降低了粘度,而且也进一步提高了钎料的润湿性,使它们的氧化物能以液态薄膜形式浮在钎焊金属和熔化钎料表面起保护作用。
本发明配方及比例为硼砂(11~15)%;硼酸(65~75)%;锂(0.5~1.2)%;锰(3~8)%;铁(0.2~2)%;硅(0.01~0.15)%;磷(0.1~0.15)%;钠(0.1~0.15)%;氟化钙(4~6)%;氟化钾(0.1~1.5)%;钾(0.1~0.5)%。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钎剂提高了去氧化物能力,除去了硼酸-硼砂尚不能除去的铬、镍、钛等氧化物,提高了液态钎料的润湿性;降低了粘度便于钎料铺展,同时减少钎焊时液态钎料表面张力,降低了钎料活性温度,并基本消除了自裂现象。本发明钎剂不需要任何特殊专用设备,接头装配间隙要求不严,操作简便易行,并节约了大量白银。
本发明实施例铜焊钎剂制作将硼砂13.5克、硼酸74克、锂1克、锰5克、硅0.21克、钠2.3克、氧化钙5.5克、氟化钾1克、磷2.5克、铁2.5克、钾0.1克等碾成粉末,为200目过筛、混匀后,再经粗筛即得到106.61克本发明钎剂。
钎焊时,先将接头在氧-乙炔火焰中加热到400℃,然后将本发明铜焊钎剂撒在钎缝处,或把H62铜基钎料加热粘取钎剂。焊接完后,允许接头在樱红色8500℃以下浸入冷水中,以产生冲击使残余物自动裂开脱落并能减少晶间贯穿。
将本发明钎剂,用H62黄铜钎料焊接的S型1Cr18Ni9Ti不锈钢耐压软管接头,在工作压力为25×9.8牛顿/cm2、最高温度为150℃的运行设备上使用两年,合格率达95%以上。不锈钢板状对接试验抗拉强度28.6公斤/cm2,板状弯曲在搭接钎缝背弯80°无裂纹,金相试验显微组织无异常。
权利要求
1.一种由硼砂、硼酸、氟化钙等组成的不锈钢耐压软管铜焊钎剂,其特征在于添加了氟化钾、锂、锰、硅、钠、钾、铁、磷。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铜焊钎剂,其特征是配方比例为硼砂(11~15)%,硼酸(65~75)%,锂(0.5~1.2)%,锰(3~8)%,铁(0.2~2)%,硅(0.01~0.15)%,磷(0.1~0.15)%,钠(0.1~0.15)%,氟化钙(4~6)%,氟化钾(0.1~1.5)%,钾(0.1~0.5)%。
专利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不锈钢耐压软管铜焊钎剂,该钎剂是在苏联201钎剂基础上加入了锂、锰、铁、硅、磷、钠、钾、氟化钾等元素,由此提高了去氧化物能力和液态钎料的润湿性,便于钎料铺展,同时减小钎焊时液态钎料的表面张力,降低了钎料活性温度,并基本消除了自裂现象。本发明的钎剂不需要任何特殊专用设备,接头装配间隙要求不严,操作简便易行,以铜代银,并达到了同样效果,因此节约了大量白银。
文档编号B23K35/362GK86107689SQ86107689
公开日1988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1986年11月6日
发明者徐文国, 凌裕生, 施琴辉 申请人:贵州轮胎翻修厂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