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调位压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3103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调位压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机床加工的自调位压板。
中国专利88216363.9提出一种方便压板,压板的压板体由二块侧立板与连接件构成,压板体二端部的连接件以半圆柱状表面与工件接触,压板体上面有数个平行且半径相等的半圆形凹槽与铰支梁二端的半圆柱形部分相配合。该专利虽对原有机床用压板有所改进,但还有以下不足,一是与工件接触部分和与床面接触部分均为圆柱面,很可能处于加压不稳的状态,二是半圆柱形凹槽处是最大作用力处,必然造成应力的不良分配致使浪费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改进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料合理、结构简单的自调压压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自调压压板由压脚(1)、压条(2)、压块(3)、撑柱(4)和支脚(5)组成,压条(2)有二块,是二块平行的条板,条板是拱型条板,在拱型条板的孔(6)和孔(7)有撑柱(4)作连接紧固件将二平行板连接固定,在拱型条板的二端孔中有台阶轴式的压脚(1)和支脚(5),在二平行拱型条板的拱顶部位的孔(8)中有压块(3),压块(3)是台阶轴,有中心孔,孔中有直立的压力螺栓(9),螺柱上端有压紧螺母(10)。
由于本实用新型将支脚(1)、压脚(5)与连接件分开,压力点与工件及床面的接触点,由点、线改成面,接触压力稳定,不会出现压伤床面及工件表面的现象,增加了压块(3),压块为台阶轴,中心孔中有压力螺栓,压板有整体感,拱型板受力分配合理,省材料减轻重量、压捍稳定,结构简单、加工简单、成本低、完成发明任务。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及应用例。
图2是本实用新型拱型条板的实施例。
图3是拱型条板与各台阶轴及撑柱组合后的俯视图。
压条(2)是拱型板(
图1、图2)为减轻重量截面可以呈工字型,拱型板有二块,平行地由二只撑柱(4)连接固定,压脚(1)与支脚(5)是台阶轴,凸台可以是非圆柱形,可以是方形状,也可以是上圆下方、即下端面是平面,上端面可以为任意形状,如球面形、椭球面形或平面等等(图3)。压脚(1)可绕自身轴作平面旋转。这样可保证压脚(1)的压力面与工件的受压面保持密贴,增大受压面,降低压应力。压脚(1)可绕自身轴旋转则可由轴与孔的配合是滑动配合即可。也可以将压脚(1)分解成轴与套二件组成,凸压脚(1)是套在自身轴上,又自由转动即可。支脚(5)也可以设计成可绕自身轴作平面转动,设计方法相同。在拱型板的拱顶孔中有压块台阶轴(3),压块台阶轴的凸块可以是方形,矩形等等,有中心孔,孔中直立地插着压杆螺栓(9),螺栓的上部有螺母(10)。使用时,压杆螺栓(9)下端固定在床面上,螺母(10)将压力作用于压块(3),从而支脚(5)压于床面,压脚(1)将工件(11)压紧。
由于压脚(1)可绕自身轴作平面旋转运动,压脚(1)与工件的作用力点可自动调整,保证最大接触面,加上支脚也可绕自身轴旋转,增加了调整的幅度,压块凸台(3)也可设计成绕自身轴作平面旋转运动。
压脚(1)的下端面可以是平面,它适用于工件接触面为平面的状态。压脚的下端可以有V形槽,适用于圆形工件。支脚(5)由于直接接触于床身平面,下端面是平面。这样避免了压力点应力过大而导致损坏床身平面。
由于压脚(1)、支脚(5)可绕自身轴旋转,可自动调整与工件的加压状态,保证最大的加压接触面与加压的稳定性,又避免了压伤工件与床身。本实用新型由于设计新颖,另件少、结构简单、显示出其优越的技术经济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自调位压板,由压脚(1)、压条(2)、压块(3)、撑柱(4)和支脚(5)组成,其特征是压条(2)是二块平行的条板,条板是拱型条板,在拱型条板的孔(6)、孔(7)中有撑柱(4)作连接紧固件将二平行板连接固定,在拱型条板的二端孔中有台阶轴式的压脚(1)及支脚(5),在二平行拱型条板的拱顶部位的孔(8)中有压块(3),压块是台阶轴,压块有中心孔,孔中插压力螺栓(9),螺栓上端有紧压螺母(10)。
2.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调位压板,其特征是压脚(1)可绕自身轴作平面旋转。
3.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调位压板,其特征是支脚(5)可绕自身轴作平面旋转。
4.由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调位压板,其特征是压脚(1)的下端(紧压工件的面)是平面。
5.由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调位压板,其特征是压脚(1)的下端有V型槽。
专利摘要一种自调位压板,适用于机床加工由压脚(1)、压条(2)、压块(3)、撑柱(4)和支脚(5)组成,压条(2)是二块平行的条板,条板是拱型条板,在拱型条板的孔(6)、孔(7)中有撑柱(4)作连接紧固件将二平行板连接固定,在拱型条板的二端孔中有台阶轴式的压脚(1)及支脚(5),在二平行拱型条板的拱顶部位的孔(8)中有压块(3),压块是台阶轴,压块有中心孔,孔中有直立压力螺栓(9),螺栓上端有螺母(10),由于结构简单、零件少、应力分配合理、用料少、压力接触面大、不损害工件与床身有较大的技术经济效果。
文档编号B23Q3/08GK2098345SQ9122028
公开日1992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1991年9月4日 优先权日1991年9月4日
发明者谢锦炎 申请人:常州市职工技术服务中心实验工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