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式剪床刀刃间隙快速同步调整装置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2519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立式剪床刀刃间隙快速同步调整装置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立式剪床刀刃间隙的快速同步调整装置改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可调整上刃与下刃的间隙,利用指针与刻度盘的对应关系而能得知上、下刃的调整间隙。
工业上对于裁切板材,尤其是对于金属材料,例如各种不锈钢板,由于其厚度及材料钢性高,使得裁切的工作倍感费力,因此,工业界即开发出各种不同结构的剪床,利用机具的强劲裁剪力量,而可轻易完成板材的剪切。
剪床结构中有一种为同业所经常采用的直立式剪床,其主要如


图1所示,具有一床台1,其下刃座11前缘装设有下刃12,该床台1上设有一上刃座2,其后缘则设有上刃21(请参阅A视图),要裁剪的板材置于床台1台面推送至上刃21与下刃12之间,操控上刃座2使之猛力下降,对板材产生剪切作用,从而可裁断板材。
一般在裁剪板材时,由于其厚度不一,以及所要裁切的规格未定,故在进行裁剪工作之前,技工须先调整前述的上、下刃21、12的间隙方得以工作,对于调整刀刃的间隙只须将床台1水平前后移动就可达到目的,工业界为达到这种操作功能,曾先后开发出不同的调整结构,如图2所示为第一代直立式剪床刀刃间隙的调整结构,在床台1正面面板13两侧各设有一调整座3,其设有一贯孔31,贯孔31外侧固设一螺帽32,并由外螺接一调整栓33,其末端穿过贯孔31后螺接于下刃座11的对应螺孔111中;在调整下刃座11的前后移动时,可旋转调整座3上的调整螺栓33,借助其螺纹进退以带动下刃座11进退,从而达到调整刀刃12、21间隙的效果。
图3所示为第二代直立式剪床刀刃间隙的调整结构,在前述第一代调整结构中,于调整座4设一螺孔41和一贯孔42,其中于螺孔41中螺穿有第一调整螺栓43,于该贯孔42外侧则有固定螺帽44,并螺接第二调整螺栓45,第一调整螺栓43前端抵于下刃座11,而第二调整栓45前端则螺接于下刃座11的对应螺孔111中;旋动第二调整螺栓45以连动下刃座11进退,而要向外退出时则可预先将第一调整螺栓43旋到定位,则当旋动第二调整螺栓45使下刃座11退移时,则可在碰抵第一调整螺栓43前端后达到定位,借助此种方式,从而可达到调整刀刃12、21间隙的效果。
分析前述第一、二代直立式剪床的刀刃间隙调整结构后可发现,基本上两者之间没有多大的差异,然而第一代仅以左、右各一枚调整螺栓33以调整下刃座11移动的方式,使其操作上两边可能无法达到左右同步移动的效果,结果造成偏差;而第二代,因加了第一调整螺栓43以提供一定位功效,使得调整时有了较佳的依据,使下刃座11的移动有较好的准确度,然而其同样无法达到左、右同步调移的功能,致使其依然会有产生定位偏差的机会,在所裁剪出的板材的裁剪面上会产生毛边,不符合规定要求,因此,如何改进此缺点,实值得工业界加以研究和改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直立式剪床刀刃的间隙达到快速同步调整的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直立式剪床刀刃的间隙达到快速同步调整的装置,该装置还在上刃座的顶面(上方)相对于轴杆的所在位置,纵设一迫紧螺栓以紧迫该轴杆从而使该刀刃的间隙达到固定的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为如下所述于床台上的上刃座设置以一沉头孔枢轴接供上刃升降的形槽,而于上刃座两侧壁则设轴孔以穿设一偏心轴,其轴块穿于形槽的对应轴孔,该偏心轴则穿出上刃座对应轴孔外并连串一扇形齿轮片,其弧线部位设有排齿,并得与上刃座所架设的轴杆上的传动齿轮啮合;当以手动或电动转动轴杆时,则经由传动齿轮及扇形齿轮片的传动,从而可调整上刃与下刃的间隙,利用指针与刻度盘的对应关系而能得知上、下刃的调整间隙,并以迫紧杆紧迫该轴杆达到间隙固定的效果。
下面为本实用新型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直立式剪床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 第一代直立式剪床刀刃间隙调整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第二代直立式剪床刀刃间隙调整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的侧示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下面将结合上述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祥细的说明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于床台1的上刃座2两侧壁24上段的预定位置各设有一贯孔25,而原来装设于上刃座2两侧壁24内侧供上刃12升降的形槽26的槽底则亦贯设有一对应的沉头孔261,并以螺栓27螺结于前述上刃座的贯孔25处,于前述上刃座2的贯孔25的下方预定位置设有一轴孔27′,而于形槽26的槽底对应位置也有一对应轴孔262,并由内穿设一偏心轴5,其轴块51位于形槽26对应轴孔262处,而其偏心轴5则穿透到前述上刃座2的轴孔27’外,并串接一扇形齿轮片6,齿轮片6弧线部位设有排齿61,而其下方因与偏心轴5串接所设的枢接孔62和偏心轴5上各凹设有键槽521、621,并可供打入一键条63以使齿轮片6与偏心轴5成为紧密定位的结合关系;上刃座2内部上方架设有一轴杆7,与其扇形齿轮片6对应处串固有一传动齿轮71,并与扇形齿轮片6啮合,且其一侧开放端设有一转动盘72及一指针721;在与传动齿轮71及扇形齿轮片6相对的上刃座2的外侧边设有一护壳73,而于护壳73的顶面(上方)与指针721的相对位置竖有刻度盘74;而上刃座2的顶面(上方)相对于轴杆7的所在位置,纵设一迫紧螺栓75,迫紧螺栓75的顶面(上方)以一转动盘76带动;另于形槽26夹围域内装设有一盖片28,图5所示是该结构的剖示图。
请参阅图6,当要调整剪床刀刃的间隙,即上刃12及下刃21的近接距离时,可直接转动转动盘72,借助传动齿轮71的啮合传动,使得偏心轴5转动,此时其轴块51因而连动上刃12以沉头孔261为中心点转动,则可因而达到移动调整刀刃间隙的目的;且转动转动盘72时,即带动指针721,以指针721与刻度盘74的刻度的对应关系即可控制调整刀刃达到预定的间隙,继由旋调该转动盘76令迫紧螺栓75的端部迫抵轴杆7,即可令轴杆7呈既定位置不动;且一旦迫紧螺栓75确实紧迫抵制轴杆7时,除非另以一更大的转力施予转动盘72,才可能在迫紧情况下再转动轴杆7,但此属非正常的操作方式,故不可能于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操作,故上下刃的间隙不会因不当力而改变;相反,若考虑该上刃12是否会因切削动作而产生不当力使轴杆7滑转,而改变了上下刃的间隙,因为偏心轴5与扇形齿轮片6之间恰属于减速比配合,故由上刃12来改变轴杆7也是很困难的;故由前述的互相牵制配合,使上刃12及下刃21的间隙得以调整,且固定于确定的位置上;且可由操控轴杆7达到调整的目的,故完全没有左、右不同步的问题;当然,本实用新型也可加装马达传动轴杆7,以达到省力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直立式剪床刀刃间隙快速同步调整装置改良,其在一床台(1)上的下刃座具有一下刃(21),以及其上刃座(2)具有一上刃(12),其特征在于在上刃座(2)两侧壁上段的预定位置上各设有一贯孔(25),而于上刃座(2)供上刃(12)升降的形槽(26)的槽底则各贯设有一对应沉头孔(261),并得以螺栓(27)螺结于上刃座(2)的贯孔(25)处;于上刃座(2)贯孔(25)下方的预定位置设有一轴孔(27′),而于该形槽(26)的槽底对应位置则还有一对应轴孔(262),并由内穿设一偏心轴(5),其轴块(51)位设于形槽(26)的对应轴孔(262)处,而其偏心轴(5)则穿透前述上刃座(2)的轴孔(27)外,并串接一扇形齿轮片(6),齿轮片(6)弧线部位设有排齿(61),而其下方因与偏心轴(5)串接所设的枢接孔(62)以及该偏心轴(5)上各凹设有键槽(521)(621),并可供打入一键条(63)以使齿轮片(6)与偏心轴(5)成为紧密定位的结合关系;于前述上刃座(2)内部上方架设有一轴杆(7),其与齿轮片(6)对应处串固有一传动齿轮(71),并与齿轮片(6)啮合,且其开放端设有一转动盘(72);当旋转转动盘(72)时,则传动齿轮(71)即啮合传动齿轮片(6),使得偏心轴(5)转动,此时其轴块(51)连动上刃(12)以沉头孔(261)为中心点转动,从而可调整上刃(12)与下刃(21)的间隙;借助上述结构,可提供一种直立式剪床刀刃间隙快速同步调整装置改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立式剪床刀刃间隙快速同步调整装置改良,其特征在于,轴杆(7)在转动盘(72)的一侧设一指针(721);在与传动齿轮(71)及扇形齿轮片(6)相对的上刃座(2)的外侧边设有一护壳(73),而于护壳(73)的顶面与指针(721)的相对位置竖有一刻度盘(74),由转动盘(72)转动轴杆(7)时,由于指针(721)与刻度盘(74)上的刻度呈对应关系得知上、下刃间隙的调整程度;上刃座(2)的顶面相对应于轴杆(7)的所在位置,纵设一迫紧螺栓(75),迫紧螺栓(75)的顶面以一转动盘(76)带动,当轴杆(7)旋转调整上、下刃到预定间隙时,以迫紧螺栓(75)紧迫抵制轴杆(7),从而固定上、下刃的间隙。
专利摘要一种直立式剪床刀刃间隙快速同步调整装置改良,其在床台的上刃座设置以一沉头孔枢轴接供上刃升降的
文档编号B23D15/00GK2345307SQ9822507
公开日1999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11日
发明者洪寿江 申请人:洪寿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