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被拆分成可互换的模式组件的轧机机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1467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被拆分成可互换的模式组件的轧机机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被拆分成可与其它的相同或等同组件互换的模式组件的轧机机座。从特性上讲,本发明的轧机机座具有一种能够用桥式吊车实现简单而快速的换辊操作的结构,其中所述桥式吊车的卷扬功率甚至可以比较低,如在所有轧机中常出现的那种卷扬功率。
另外,本发明的轧机机座可以方便且快速地由万能轧机机座转变成两辊式轧机机座。
轧机机座的结构对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来说是众所周知的。已知类型的轧机机座例如在以下专利文献中记载了GB-1183573,DE-1939485,DE-2506449,US-3,882,710,US-3,899,910,US-3,908,426,US-4,121,446,US-4,715,206,EP-166478,EP-626128,EP-A-704256。
这样的轧机机座通常是由支撑机座本体且机座本身可移动地固定于其上的所谓“框架(container)”构成的。轧机机座(也被称为“工作机架”或“机芯”)包括整套轧辊、辊座、系杆和支腿。在如此构成的轧机机座中,磨损辊的更换或者报废轧辊的更换必须采用两个辅助系统即具有足以将轧机机座移离开轧制线的大卷扬功率的桥式吊车和由一个自动换辊装置构成的自动机械进行。实际上,换辊是通过采用平移小车使整个框架-机座组件平移地离开轧制线而进行的,随后通过桥式吊车只将机座从框架-机座组件中取出,接着将机座安放在一台自动机械上,在所述自动机械处随着机座的拆卸和重新安装而进行换辊。再次利用桥式吊车提取重新组装好的机座并又将其定位在支撑框架上,然后通过平移小车将框架-机座组件带回轧制线。
如轧制加工领域中的技术人员众所周知的那样,为了能够正确地进行与以上简述的操作有关的整个过程,轧机绝对需要有一台桥式吊车和一台辅助自动机械,所述桥式吊车的卷扬功率应足以移动构成机座的整个组件,而辅助自动机械能够自动进行换辊。
但是,不是所有的轧机都具有这样的设备。结果,就投资和在现有空间中布置设备而论,由此带来的设备采购的不便是显而易见的。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形成这样一种改进的轧机机座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所述机座具有一种能够利用桥式吊车和传统轧机所常用的那种装置快速简单地进行所有与换辊有关的操作的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设计出一种万能型轧机机座,它可以被简单地转换成两辊式轧机机座。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在工作构件和机座的其它部分之间形成一种快速夹紧-快速脱开系统。
上述目的是通过具有后附独立权利要求及其相应的从属权利要求所述特征的轧机机座而实现的。
根据以下对参见附图的描述的分析,本发明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及其相对现有技术的优点将变得更易于理解,其中这些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数个实施例。其中

图1和图2是两个示意图,它们分别示出了一个两辊式轧机机座和一个万能轧机机座,这两种机座都是按照本发明的原理构建的;图3是图2的万能机座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图2的万能机座的视图,所述万能机座被转变成一个两辊式轧机机座;图5a-图5f是示出了涉及在按照本发明原理构建的轧机机座中换辊的阶段和发明点的示意图;图6是示出了在轧制线上处于工作位置的两辊式轧机机座的示意图;图7是图6的平面图;图8是图6、7所示机座的视图,它从轧制轴线平移到换辊轴线上;图9是示出了打开的即侧辊座构件离开中央工作构件的图8所示机座的视图;图10是示出了机座的两个中央工作构件的示意图,其中的一个构件支撑着磨损辊,另一个支撑着新辊,所述新辊在图5d所示阶段位于换辊轴线上;图11-图15是与图6-图10相似的视图,但是它们涉及万能机座;图16-图21是示意剖视图,它们示出了在不同操作步骤中将工作构件快速夹紧到机座的辊座构件上或使其与机座辊座构件快速脱开的可行系统;以及图22是图16-图21所示系统的变型。
首先参见图1,它示出了一个本发明的分体式轧机机座10(两辊式轧机机座型),它在结构上是由以可分开的方式相互连接的三个模式组件即一个中央组件(工作构件)11和两个侧组件(辊座构件)12、13构成的,这三个组件都支撑在框架14上。
中央组件11装有轧辊,例如如果它是两辊式机座的话,则它支撑着一对水平辊15,而侧组件12、13装有机座的所有其它部件,即支撑轧辊15的且带有相应的调节系杆18、19的辊座16、17,支腿20以及在轧制时固定于框架14上的相应支架20a(图1)。
整体用21表示的是两个快速夹紧-快速脱开系统(以下将对它们作具体描述),它们具有牢固地但可以简单且快速地分开的方式将中央组件(工作构件)11和侧组件(辊座构件)12、13相互连接起来的功能。
图2和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构建的万能轧机机座110,它与图1所示的两辊式轧机机座10相同地包括一个中央组件(工作构件)111和两个侧组件(辊座构件)112、113。
中央组件111装有一对水平辊115和一对立辊215,而侧组件112、113装有带有相应的调节系杆118、119的水平辊115的辊座116、117和带有相应的调节系杆218、219的立辊215的辊座216、217以及支腿120和相应的支架120a。
在图2和3中,121和221分别表示水平辊115的夹紧系统和立辊215的夹紧系统。图4示出了通过取出立辊对215及对应的辊座、系杆和夹紧系统而被转换成两辊式轧机机座的图2、3所示万能机座。在机座10、110是根据本发明由模式组件11、111、12、112、13、113构成的情况下,可以按照图5a-图5f的顺序所示的那样,只采用一台其卷扬功率有限的桥式吊车进行换辊,其中所述卷扬功率常见于所有的传统轧机中。在图5a-图5f中,X表示向轧辊传递动力的减速齿轮的轴线,Y表示轧制轴线,Z表示平行于轧制轴线Y且在轧制轴线侧间隔开的换辊轴线。
首先借助于推出机或推顶器(如液压缸50)使轧机机座例如两辊式轧机机座10沿成型于框架14中的导轨V离开轧制线,从图5a所示的位置移到在换辊轴线Z上的图5b所示的位置。
如图5c所示的那样,打开机座10(在一侧用推顶液压缸50,而在另一侧用另一个动力缸51),也就是说,使侧组件(辊座构件)12、13脱离中央组件(工作构件)11以便露出中央组件11的磨损辊15,而配有新辊115的备用中央组件111等候在该换辊轴线Z上,如图5c所示。
装有旧辊15的组件11和装有新辊115的组件111通过由液压缸52(图10)驱动的平移小车T同时在换辊轴线Z上平移到图5d所示的位置。因此,中央组件111被安置在侧组件12、13之间(图5d),所述侧组件被合拢到中央组件上而形成了装有新辊115的轧机机座,接着再次用液压缸50将上述轧机机座带回轧制轴线Y(图5f)。而组件11仍然离开轧制线,位于换辊轴线Z上,在这里可以更换旧辊15。值得注意的是,当打开机座时,即当中央组件(工作构件)脱离侧组件(辊座构件)时,脱离辊座的轧辊由在图10和图15中用S示意表示的支承装置支承,此支承装置可以是任何适用于此目的类型的装置。
各部分在操作步骤中所占位置(由图5a-图5f示意地示出且参见这些附图描述的位置)在图6-图15中更具体地示出了,其中80表示通过其给轧辊传递动力的所谓“接轴(extension)”。
参见图16-图21,以下描述快速夹紧和脱开系统。此系统的目的是可分开地将三个组件11、12、13;111、112、113牢固地连接起来。当然,系统121、221与以下所述的系统21相同。
系统21在结构上是由自由地横向经过两个对准孔61、62的系杆60构成的,所述孔分别开设在中央组件(工作构件)11和侧组件(辊座构件)12、13上。如从图中清楚地看到的那样,在该系杆60的相对的两端上设置了一个杆头63和一个止动环64。杆头63与系杆60成一整体并且位于中央组件11的外罩65中,而止动环64被以位置可调的方式拧到与杆头63相对置的系杆60的螺纹端67上。平头螺丝66将止动环64固定到位。一个锁定环形螺母68被拧到该螺纹端67上,此锁定环形螺母的功能以下将会解释。在上述环形螺母68与侧组件(辊座构件)13之间,在系杆60上安装了一个液压致动器69。此液压致动器69包括一个通过一组螺钉固定在组件13上的缸体70,装有活塞杆72的活塞71在该缸体70的内部移动,所述活塞杆沿系杆60移动且其相对的两端伸出缸体70外。
活塞71克服逆弹簧73的作用力的移动通过将高压油喷入一个空腔74中而出现在一个用箭头75表示的方向上,而活塞71沿相反方向的移动是通过逆弹簧73实现的,于是如箭头76所示的那样排空了空腔74。
上述根据本发明进行的快速夹紧和脱开系统的操作可以明显地从图中看到并简述如下假设将通过中央组件11和侧组件12、13之间的固定接头重新装配机座(只参见组件13),则在图17所示的位置上,从图16的分开位置起通过将杆头63插入中央组件11的外罩65中而将中央组件11和侧组件13连接在一起。通过使活塞杆60从图17所示位置转动90度到图18的位置而将杆头63固定在外罩65中。
为此,活塞杆60在与杆头63相对的那端上设有一个控制杆77,它在图16、17的位置上与一个伸出缸体70的基准止动部78相配合。当杆头63处于这样的位置时,油在压力下被注入空腔74,如箭头75所示的那样(图19),随后相对缸体70拧紧锁定环形螺母68(图20)以便将它们紧压在一起地牢固固定住中央组件(工作构件)11和侧组件(辊座构件)13。
油被喷入空腔74中致使在组件11、13之间产生夹紧预加载,从而能够实现方便的锁定环形螺母68的手动操作,随后高压油被排出空腔74,如箭头76所示的那样(图21),结果逆弹簧73使活塞71从图19的位置移向图21的位置。
无论如何,轧机机座在工作状态下都没有因在压力下从空腔发生漏油而在工作构件与辊座构件之间出现松动(这在已知系统中是可能出现的)的危险。当然,另一个侧组件12进行同样的操作。
快速地使辊座构件12、13脱离中央构件11(如图5a-图5f所示)可以通过在夹紧系统上按照相反顺序进行上述操作来实现。
图22还示出了一个等同于图16-图21所示系统的系统,其中有一个双活塞。在考虑到空间紧缺而不可能采用直径较大的活塞的情况下,采用此系统。
这样,可以实现如说明书前言部分中所述的发明目的,即形成一种易于分开且能够采用轧机传统配备的装置即具有普通卷扬功率的桥式吊车和平移小车而移动的轧机机座。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可以有利地由一个中央组件(工作构件)和两个侧组件(辊座构件)并且代替传统型机座换辊所需的自动换辊机械地外加一个装有新辊的中央组件(工作构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单个机座。
当然,还可以在离开轧制线的同一个中央组件(工作构件)上进行换辊,这个解决方案牵涉到长工作时间和低投资,这是因为没有备用工作构件和相应的移动机械。
还应该注意的是,在根据本发明构建的万能型轧机机座中,可以同时更换水平辊和立辊,或者根据需要只更换水平辊。
另外,在本发明的万能轧机机座中,通过拆下立辊辊座就马上获得了一个两辊式轧机机座,而不需要拆下辊座构件或水平辊的辊座。这样,就实现了如说明书前序部分中所述的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后面的权利要求书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轧机机座,其中相结合地包括至少两个由各自的带调节和固定系杆(18,19)的辊座(16,17)支撑的轧辊(15),支腿(20)和支架(20a),其特征在于,轧辊(15)安装在一个中央组件(11)上,而相应的辊座(16,17)、系杆(18,19)、支腿(20)和支架(20a)以呈两个侧组件(12,13)的形式被装配在一起,还设置了一个用于牢固但可分开地连接中央组件(11)和两个侧组件(12,13)的快速夹紧-快速脱开系统(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机座,其特征在于,它是一种万能型机座(110),其中一个中央组件(111)包括一对水平辊(115)和一对立辊(215),而两个侧组件(112,113)包括辊座(116,117;216,217)、系杆(118,119;218,219)、相应的支腿(120)和支架(120a)以及用于快速夹紧和快速脱开上述水平辊和立辊的系统(121,221)。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轧机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21,121,221)包括一个自由地穿过两个对准孔(61,62)的系杆(60),所述孔分别开设于中央组件(工作构件)(11)和侧组件(辊座构件)(12或13)上;一个杆头(63)与所述系杆(60)的一端成一整体,它位于中央组件(11)的外罩(65)中,一个止动环(64)和锁定环形螺母(68)被以位置可调的方式拧到另一端上;在环形螺母(68)和侧组件(12,13)之间,在系杆(60)上安装了一个液压致动器(69),它包括一个缸体(70),一配有一活塞杆(72)的活塞(71)在该缸体中移动,活塞杆(72)沿系杆(60)平移并且其相对的两端伸出缸体(70)之外,活塞(71)的移动是通过在压力下将油喷入一个空腔(74)并克服了一个逆弹簧(73)的作用力而引起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轧机机座,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设有导轨(V)以便机座本身移出轧制轴线(Y)外,移动到一个换辊轴线(Z)上的框架(14),为此设置了致动器和平移机构(50,51,52,T),它们都是设计用于移动机座并使侧组件(12,13)离开中央组件(11)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轧机机座,其特征在于,它配有用于在中央组件(11)脱离侧组件(12,13)的过程中支承轧辊的支承装置(S)。
全文摘要
一种轧机机座相结合地包括:至少两个由各自的带调节和固定系杆(18,19)的辊座(16,17)支撑的轧辊(15),支腿(20)和支架(20a)。根据本发明,轧辊(15)安装在一个中央组件(11)上,而相应的辊座(16,17)、系杆(18,19)、支腿(20)和支架(20a)以呈两个侧组件(12,13)的形式被装配在一起。还设置了一个用于牢固但可分开地连接中央组件(11)和两个侧组件(12,13)的快速夹紧-快速脱开系统(21)。
文档编号B21B13/00GK1253047SQ9912326
公开日2000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1998年10月30日
发明者布鲁诺·蒙齐奥·孔帕诺尼, 阿尔贝托·里戈 申请人:国际技术公司及国际技术公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