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复合板的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8389511阅读:来源:国知局
比为8.5:1.5 ;在选择好基材I以及复材2后,用等尚子切割机对基材I和复材2进行切割,使得两者的长宽尺寸相同;从而使得两者在叠加的过程中边缘平齐。
[0017]2、制备坡口,在基材I的上下表面上任意选择一个作为第一表面6,在基材I的4条棱上均打上坡口 7,以形成倾斜的坡面,坡底位于基材I的第一表面6上,坡面的长度为20mm,倾角为30°。此处打上坡口 7以利于后面的焊接等步骤,所以选择的坡口 7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当坡口 7过小时,连接不牢固;当坡口 7过大时,焊接工作量较大,且使用的过程中,焊缝处出现问题的几率较大。
[0018]3、基材和复材表面处理,对基材I以及复材2的外表面进行处理,清除掉污垢和氧化层,使其呈现出金属光泽,其中处理方法为:喷砂、抛丸、磨床、铣床或酸洗等。此处外表面的处理在打上坡口 7后,从而也可以对坡口 7进行处理,防止坡口 7制备的过程中,在坡口7外表面出现污垢等情况,影响后续焊接,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0019]4、钻竖直孔,当对基材I以及复材2的外表面的清理完成后,在基材I的第一表面6即坡口所在的面上,临近坡口 7处钻直径为6mm的竖直孔5,竖直孔5与坡口 7之间的距离为6_,此处当竖直孔5与坡口 7之间的距离过近时,会对基材I的强度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当距离过大时,横向孔4的深度需要过深,从而增加劳动强度;竖直孔5的深度为基材厚度的1/2。因在后续步骤中竖直孔需要与横向孔4贯通,所以当其深度过小时,横向孔4的设置比较困难;当竖直孔5的深度过大时;一方面劳动强度较大;另一方面基材I的强度会降低。
[0020]5、基材和复材叠加,先将复材2放置于压力平台上,然后将基材I放置于其上部,基材I的坡口 7所在的第一表面6朝下,从而使得第一表面6与复材2相贴合。此处坡口7朝下设置,方便了焊接,同时由于向上倾斜的坡口 7,使得连接更牢固,同时便于在接下来的步骤中进行抽真空的操作。
[0021]6、焊接,首先在坡口 7处采用手工电弧焊或钨极氩弧焊进行打底焊,打底焊时电流为200A,此处选用小电流的200A,一方面保证了焊接速度,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因过多热量输入造成基材I和复材2的氧化的问题,保证焊接质量;然后,采用自动埋弧焊将坡口满焊形成焊肉3,从而将基材I以及复材2连接起来,形成复合坯;自动埋弧焊时,先采用200A的电流操作一段时间,然后再用500A的电流,此处依然是为了减少热量输入,防止基材I和复材2被氧化;换成500A的电流是为了提高焊接速度。
[0022]7、钻横向孔,在基材I的侧面上钻直径为6mm的横向孔4,横向孔4的深度以与竖直孔5贯通为宜,横向孔4的上边缘与基材I的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竖直孔5的深度,此处横向孔4的钻孔在焊接后进行,可以提高横向孔4的强度,同时避免焊渣通过横向孔4以及竖直孔5进入基材I以及复材2的连接处;如果在没有焊接时就钻横向孔4,很容易因没有支撑出现基材I内部的金属变形;通过将横向孔4与竖直孔5贯通,可以形成连通的气腔,此步骤中钻横向孔4,以及步骤4中钻竖直孔5均没有在焊肉3上操作,是因以往的复合过程中,在焊肉3上钻孔,会加快钻机的劳损,且比较麻烦。
[0023]8、检漏,此处是为了检测焊肉3处是否有焊接不牢的现象。方法为:首先,在横向孔4内插入直径为6_的钢管,同时将钢管与横向孔4焊接牢固;然后,用毛刷蘸取肥皂水或洗衣粉水,均匀地涂刷于焊肉3的表面;最后,向钢管中接入压力为0.5Mpa的惰性气体,观察焊肉3表面是否出现气泡,以此来判断焊肉3处是否有泄漏,如有气泡则表明有泄露应补焊至无泄漏。
[0024]9、抽真空,用扩散泵与钢管连接进行抽真空,在抽真空的过程中使得复合坯中的压力为5Pa,且能够维持该压力值达到20分钟,没有出现压力反弹的现象时表示连接牢固,随后用热煅法密封钢管。
[0025]10、热轧,在抽真空后,在1780热连轧机组进行轧制,
轧制条件为:加热温度:1250°C ;坯子出炉温度:1150°C ;开轧温度:1100°C ;终轧温度:950°C ;轧制厚度:3mm ;卷取温度:700°C。
[0026]11、热轧后处理:热轧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时进行酸洗,形成冷轧基料。
[0027]12、冷轧:在12辊或20辊冷轧机组上进行轧制,形成复合板。其轧制参数及轧后热处理和精整工艺遵照201不锈钢工艺参数,轧制厚度遵照用户要求。
[0028]冷轧后,按照国际标准以及企业标准对产品进行检验,合格品包装入库,不合格品做次品处理或直接报废。
[0029]实施例2,步骤1、基材I和复材2的制备中,基材I以及复材2的厚度比为8.7:1.3 ;步骤2、制备坡口 7的过程中,形成的坡面的长度为23mm,倾角为35° ;步骤4、钻竖直孔中,竖直孔5的深度为基材I厚度的0.55 ;竖直孔5与坡口之间的距离为Ilmm;步骤6、焊接中,打底焊时电流为300A ;采用自动埋弧焊将坡口 7满焊形成焊肉3时,先采用300A的电流操作一段时间,然后再用600A的电流;步骤8、检漏中,向钢管中接入的惰性气体的压力为IMpa ;步骤9、抽真空中,在抽真空的过程中使得复合坯中的压力为4Pa,且能够维持该压力值达到15分钟,没有出现压力反弹的现象时表示连接牢固;步骤10、热轧时,轧制条件为:加热温度:1260°C ;坯子出炉温度:1170°C ;开轧温度:1200°C ;终轧温度:970°C ;轧制厚度:3.5mm ;卷取温度:600°C。本实施例其它内容同实施例1。
[0030]实施例3,步骤1、基材I和复材2的制备中,基材I以及复材2的厚度比为9:1 ;步骤2、制备坡口的过程中,形成的坡面的长度为25mm,倾角为40° ;步骤4、钻竖直孔中,竖直孔5的深度为基材厚度的2/3 ;竖直孔5与坡口之间的距离为12mm ;步骤6、焊接中,打底焊时电流为400A ;采用自动埋弧焊将坡口满焊形成焊肉3时,先采用300A的电流操作一段时间,然后再用700A的电流;步骤8、检漏中,向钢管中接入的惰性气体的压力为2Mpa ;步骤9、抽真空中,在抽真空的过程中使得复合坯中的压力为5Pa,且能够维持该压力值达到10分钟,没有出现压力反弹的现象时表示连接牢固;步骤10、热轧时,轧制条件为:加热温度:12800C ;坯子出炉温度:12000C ;开轧温度:13000C ;终轧温度:980°C ;轧制厚度:4mm ;卷取温度:500°C。本实施例其它内容同实施例1。
[0031]实施例4,如图3及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以下步骤:
4、基材和复材叠加,将基材以及复材在压力平台上进行叠加,使得两者上下对齐,同时保证基材坡底所在的面与复材相贴合,在基材和复材叠加的过程中,基材位于复材下部,基材的坡底所在的第一表面6朝上,此实施例的叠加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此处基材坡口所在的面朝上,可以使得坡口内部的杂质更容易从坡口处出去,保证了内部的清洁。
[0032]5、填堵坡口,在坡口与复材的夹缝中放入201的钢丝5,该钢丝经过了酸洗、清水冲洗后烘干,或手工以砂布清理干净,此处放入钢丝5的目的为:一方面,形成贯通气腔,以利抽真空;另一方面,尽量堵塞坡口缝隙,防止焊接时焊渣进入。
[0033]6、焊接,在钢丝外侧的坡口处进行打底焊,打底焊时电流为200A,此处选用小电流的200A,一方面保证了焊接速度,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因过多热量输入造成基材I和复材2的氧化的问题,保证焊接质量;然后,采用自动埋弧焊将坡口满焊形成焊肉3,从而将基材I以及复材2连接起来,形成复合坯;自动埋弧焊时,先采用200A的电流操作一段时间,然后再用500A的电流,此处依然是为了减少热量输入,防止基材I和复材2被氧化;换成500A的电流是为了提闻焊接速度。
[0034]7、钻孔,在焊肉处横向钻孔,孔的直径为6mm,孔的深度以钻穿钢丝5为准,将孔钻穿钢丝可以使得该孔与钢丝内侧形成贯通的气腔,利于接下来步骤中的检漏。
[0035]8、检漏,此处是为了检测焊肉3处是否有焊接不牢的现象。方法为:首先,在孔4内插入直径为6mm的钢管,同时将钢管与孔4焊接牢固;然后,用毛刷蘸取肥皂水或洗衣粉水,均匀地涂刷于焊肉3的表面;最后,向钢管中接入压力为0.5Mpa的惰性气体,观察焊肉3表面是否出现气泡,以此来判断焊肉3处是否有泄漏,如有气泡则表明有泄露应补焊至无泄漏。
[0036]其它步骤与实施例1的相同。
[0037]实施例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