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件调直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24292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抵顶部7与原料芯轴管件4外侧壁发生抵触时,由于顶尖63与凹槽5的配合效果较好,后期的调直效果更加出众,其次,经过抵顶部7的抵顶作用后,弯折状态的原料芯轴管件4会被压直,原料芯轴管件4的端部也会随之被压直,而此时顶尖63会保持与凹槽5的配合状态,而凹槽5也会随着原料芯轴管件4端部的弯折而发生位置偏移,由于抵顶头62能随之发生旋转,完全避免了因凹槽5的偏移作用而使顶尖63出现变形,甚至断裂的后果,不仅提升调直效果,而且提升抵顶件使用寿命。
[0019]放置支架3的数量至少设有2个,其中放置支架3的数量优选为2个,由于2个放置支架3能提供原料芯轴管件4两个支撑点,在满足有效的放置稳定性前提下,不仅节省了制作成本,而且只需把原料芯轴管件4的待调直的位置放置于2个放置支架3之间即可,方便省力,2个放置支架3均与放置台I之间滑移连接,由于每根原料芯轴管件4的长度不一,原料芯轴管件4中待调直位置不同,此时只需把2个放置支架3左右滑移,即可适应不同情况的原料芯轴管件4,所述放置支架3的滑移方向与抵顶基座61的滑移方向相互平行,从而保证放置支架3和抵顶基座61在左右滑移过程中,始终保持平行状态,不会发生直线上的位置偏移。
[0020]该抵顶机构6的数量优选为2个,2个抵顶机构6分别以抵顶部7为对称中心且分别对称分布于抵顶部7的两侧,驱动件8为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一端与抵顶基座61连接,且另一端与抵顶头62外侧壁连接,每个抵顶机构6上均设置有驱动件8,通过驱动件8的驱动作用,位于两侧的抵顶头62受到驱动件8的驱动作用,会有相反方向的旋转趋势,即2个抵顶头62以抵顶部7为对称中心,分为左抵顶头62和右抵顶头62,而左抵顶头62受到驱动件8的扭转力为逆时针方向,而右抵顶头62受到驱动件8的扭转力为顺势时针方向,采用回位弹簧来充当驱动件8,一方面考虑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很方便调整扭转力大小,另一方面,回位弹簧安装也比较方便。
[0021]第一限位部9包括位于抵顶基座61上的第一抵顶块91、位于抵顶头62上且能与第一抵顶块91发生抵顶作用的第二抵顶块92,第一抵顶块91与第二抵顶块92发生抵顶作用从而限制抵顶头62受驱动件8作用而发生旋转,利用第一抵顶块91和第二抵顶块92的限位作用,首先,考虑到制作成本的问题,在制作初期,第一抵顶块91与第二抵顶块92只需直接焊接于抵顶基座61和抵顶头62上,非常方便而且能大幅度降低成本;其次,采用抵顶块之间的限位作用,限位相对于其他的限位机构更加稳定。
[0022]放置台I上设有横向设置的滑移杆10,滑移杆10的形状优选为圆柱体,抵顶基座61套设于滑移杆10上,不仅实现了抵顶基座61的横向滑移,而且抵顶基座61能绕着滑移杆10的轴线进行轴线转动,实现了多轴运动,无论是在装入原料芯轴管件4还是在拆卸原料芯轴管件4过程中,都能非常省力。
[0023]抵顶基座61上设有用于与滑移杆10套接的套接孔11,所述第二限位部12包括限位螺钉121,所述限位螺钉121螺纹连接于抵顶基座61且能与滑移杆10外侧壁发生抵触,抵顶头62上设有供顶尖63穿设的穿设孔13,所述顶尖63上设有位于远离抵顶部7 —侧的固定端631、位于靠近抵顶部7 —侧且能与原料芯轴管件4端部凹槽5抵紧的抵紧端632,所述固定端631上设有与顶尖63螺纹连接的限位螺母14,所述抵顶端上设有用于缓冲件15,顶尖63位于穿设孔13内,使顶尖63能沿着穿设孔13的孔中心线进行轴线滑移,在固定端631上设置限位螺母14,从而限制了顶尖63的单向轴线移动,在抵顶端上设置缓冲件15,当顶尖63与凹槽5发生抵触时,顶尖63会沿着设置有限位螺母14的方向进行移动,而由于设置了缓冲件15,顶尖63只是会移动一小段距离,即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上述过程中,能有效防止原料芯轴管件4端部的凹槽5与顶尖63的抵顶端发生直接的撞击,而造成的顶尖63被撞伤的弊端,缓冲件15为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一端与抵紧端632连接,且另一端连接于抵顶头62外侧壁上。
[0024]抵顶部7包括与放置支架3螺纹连接且呈竖直设置的下压螺杆71,采用下压螺杆71,首先,相对于其他的下压机构,采用螺杆传输,能使轴向扭转力转化为轴向的进给力,操作人员只需旋转下压螺杆71即可完成下压工作,达到省力效果;其次,在实际的调直过程中,会出现需要微调的情况,而采用螺纹连接方式的下压螺杆71传输,能充分利用之间的螺距进行微调工作,而不需要其他的辅助工件。
[0025]具体实际工作过程中,操作人员首先根据待原料芯轴管件4的长度以及弯折点位置,来移动放置支架3和抵顶基座61的位置,然后把待调直原料芯轴管件4放置于放置支架3上,再移动抵顶基座61直至顶尖63与原料芯轴管件4的凹槽5相互嵌合,由于原料芯轴管件4出现了一定的弯曲,需要操作人员略微扭转抵顶头62位置,当两侧的顶尖63均顶入凹槽5后,操作人员放开抵顶头62,受到驱动件8的影响整个抵顶头62会出现回位的趋势,但是此时由于原料芯轴管件4为弯曲状态,并不会完全回位,通过旋转限位螺钉121,实现定位抵顶基座61,操作人员旋转下压螺杆71,直至下压螺杆71与原料芯轴管件4发生直接抵触,而当原料芯轴管件4 一旦完全调直完毕,抵顶头62即可达到完全回位,整个调直过程完毕。
[0026]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主权项】
1.一种管件调直机,包括放置台,所述放置台上固定设有调直机支架、用于放置待调直原料芯轴管件的放置支架以及横向设置的滑移杆,所述调直机支架上设有能与放置于放置支架上的原料芯轴管件发生抵顶作用的抵顶部,其特征是:所述放置台还设有用于与原料芯轴管件端部的凹槽发生抵顶作用的抵顶机构,所述抵顶机构包括与滑移杆横向滑移连接的抵顶基座、与抵顶基座旋转连接的抵顶头,所述抵顶基座上设有用于限制抵顶基座发生滑移运动的第二限位部,所述抵顶头上设有用于插入原料芯轴管件端部凹槽且与抵顶基座滑移方向平行设置的顶尖,所述抵顶基座上设有用于驱动抵顶头发生旋转的驱动件、用于限制抵顶头旋转的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处于限位状态时,顶尖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件调直机,其特征是:所述放置支架的数量至少设有2个,且2个放置支架均与放置台之间滑移连接,所述放置支架的滑移方向与抵顶基座的滑移方向相互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件调直机,其特征是:所述驱动件为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一端与抵顶基座连接,且另一端与抵顶头外侧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管件调直机,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位于抵顶基座上的第一抵顶块、位于抵顶头上且能与第一抵顶块发生抵顶作用的第二抵顶块,第一抵顶块与第二抵顶块发生抵顶作用从而限制抵顶头受驱动件作用而发生旋转。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件调直机,其特征是:所述抵顶基座套设于滑移杆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管件调直机,其特征是:所述抵顶基座上设有用于与滑移杆套接的套接孔,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限位螺钉,所述限位螺钉螺纹连接于抵顶基座且能与滑移杆外侧壁发生抵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件调直机,其特征是:所述抵顶头上设有供顶尖穿设的穿设孔,所述顶尖上设有位于远离抵顶部一侧的固定端、位于靠近抵顶部一侧且能与原料芯轴管件端部凹槽抵紧的抵紧端,所述固定端上设有与顶尖螺纹连接的限位螺母,所述抵顶端上设有用于缓冲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管件调直机,其特征是:所述缓冲件为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一端与抵紧端连接,且另一端连接于抵顶头外侧壁上。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件调直机,其特征是:所述抵顶部包括与放置支架螺纹连接且呈竖直设置的下压螺杆。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件调直机,旨在提供一种能提升调直效果且能提升抵顶件使用寿命的管件调直机,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放置台,放置台上固定设有调直机支架、用于放置待调直原料芯轴管件的放置支架、用于与原料芯轴管件端部的凹槽发生抵顶作用的抵顶机构,调直机支架上设有能与放置于放置支架上的原料芯轴管件发生抵顶作用的抵顶部,抵顶机构包括与放置支架横向滑移连接的抵顶基座、与抵顶基座旋转连接的抵顶头,抵顶基座上设有用于限制抵顶基座发生滑移运动的第二限位部,抵顶头上设有顶尖,抵顶基座上设有用于驱动抵顶头发生旋转的驱动件、用于限制抵顶头旋转的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处于限位状态时,顶尖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平行。
【IPC分类】B21D3/10
【公开号】CN104959404
【申请号】CN201510312788
【发明人】赵如友
【申请人】浙江鸿达集团温岭市大丰电机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6月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