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96633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钻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钻头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具有五段式沟部(Groove Port1ns)的钻头结构,用以针对各式物件进行钻孔;更特别的是,本发明的钻头结构适用于电路板的微孔加工。
【背景技术】
[0002]请参照图1,其显示一种习知的钻头结构,习知钻头1000具有一本体1010与一柄部1100,本体1010具有一自由端1012与一连接端1016,连接端1016对应自由端1012设置并与柄部1100连接;其中,本体1010仅具有两主沟部1020、1022从自由端1012朝连接端1016以非重叠的方式螺旋地延伸。其中,合并参考图2,习知钻头1000的构造简单,其本体1010具有由两主沟部1020、1022所形成的两主钻刃1020A与1022A、两副钻刃1020B与1022B、及非重叠设置的两主排屑槽(即为两主沟部1020与1022);然而,一方面,仅具两主沟部1020、1022所形成的两副钻刃1020BU022B的切割及钻孔的效果有限;另一方面,合并参考图3,其显示习知钻头1000的沟部配置示意图,而其中非重叠设置的两主沟部1020、1022会造成本体1010的截面积缩小,而导致本体1010的刚性降低,进而使得该具有较低刚性的习知钻头1000不适用于高强度或小尺寸的钻孔作业。此外,本体1010具有一均匀外径,将使该习知钻头1000于一物件的钻孔过程中,本体1010与该物件所形成的对应孔壁产生不必要的摩擦,进而造成钻孔过程的阻力增加以及孔壁表面粗糙等问题。
[0003]针对上述的问题,美国专利公告号US7018143B2揭露一种钻头,该钻头的本体具有一头部与一身部,该头部用于接触物件并使物件产生钻孔之用,且具有一较大外径;该身部具有由该头部所延伸的两主沟部用以将该头部于钻孔时所产生的钻屑导引排出,并具有一身部凹沟,使该身部具有一较小外径,藉以减少该钻头本体与其对应的钻孔间的摩擦,提升钻孔品质。
[0004]再者,中国公告专利号码CNlO 1791717B与日本公开专利号JP2007307642A分别揭露一种钻头,该钻头具有两主沟部,且该两主沟部随着从自由端延伸的过程中,由彼此分离状态形成彼此重叠状态进而汇合成一整合的排屑槽,并透过前述两主沟的重叠状态而使该钻头本体的截面积提升,进而提升该钻头的刚性。然而,前述整合的排屑槽的排屑空间可能较原本具有两主沟的排屑空间较小,而另外造成排屑不良的问题。
[0005]又,中国台湾公开专利号码TW201338896与中国公告实用新型专利号码CN202028809U分别揭露一种钻头,该钻头具有两主沟部、两副沟部、以及一本体凹沟。其中,该两主沟可对应前述中国公告专利号码CN101791717B与日本公开专利号JP2007307642A所揭露的两主沟与整合的排屑沟;该本体凹沟隙可对应具有前述美国专利公告号US7018143B2所揭露的身部凹沟;而该两副沟部的设置加强该钻头整体钻孔的效果。同样地,此等现有技术亦具有排屑不良的问题。
[0006]综上所述,尽管前述现有技术中(中国台湾公开专利号码TW201338896、中国公告实用新型专利号码CN202028809U、中国公告专利号码CN101791717B及日本公开专利号JP2007307642A)具有利用两主沟的重叠以提升钻头刚性的效果,但其具有排屑不良的问题,且于微小尺寸或于高强度的钻孔加工中仍有刚性需再提升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钻头结构,其具有一第一沟部与一第二沟部(对应现有技术中的两主沟),且该第一沟部与该第二沟部以形成一突出棱部的方式局部地重叠;其中,藉由该第一沟部与该第二沟部局部地重叠,除了可增加本体的截面积外,亦可避免排屑空间的过度缩减;并透过该突出棱部的结构,可再提升本体的截面积与加强本体结构的刚性。
[0008]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一种钻头结构,包含一本体,该本体为一圆柱体,并具有一自由端、一中间端、及一连接端,该中间端位于该自由端与该连接端之间,该连接端相对该自由端设置,该本体的自由端至该中间端间界定一第一最大外径,且该本体包含一第一沟部、一第二沟部、一第三沟部、一第四沟部、及一第五沟部。该第一沟部为一槽,从该自由端朝该连接端螺旋地延伸;该第二沟部为一槽,相对该第一沟部配置,从该自由端朝该连接端螺旋地延伸,且该第一沟部与该第二沟部分别从该自由端延伸一预设轴向距离后,以形成一突出棱部的方式局部地重叠,且该第一沟部与该第二沟部的靠近该连接端的一末端对应具有一第一轮廓与一第二轮廓,该第一轮廓与该第二轮廓以该突出棱部彼此连接;该第三沟部为一槽,位于该第一沟部与该第二沟部之间,从该自由端朝该连接端螺旋地延伸,且该第一沟部从该自由端起与该第三沟部局部地重叠;该第四沟部为一槽,相对该第三沟部配置,位于该第一沟部与该第二沟部之间,从该自由端朝该连接端螺旋地延伸,且该第二沟部从该自由端起与该第四沟部局部地重叠;该第五沟部为一环形槽,自该中间端朝该连接端延伸,使该本体的该中间端至该连接端间界定一第二最大外径,并使该第二最大外径小于该第一最大外径,且该第一沟部、该第二沟部、该第三沟部、及该第四沟部延伸至该第五沟部。
【附图说明】
[0009]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0010]图1为一示意图,显示一现有技术的钻头的正视图。
[0011]图2为一示意图,显示该现有技术的钻头的上视图。
[0012]图3为一示意图,显示该现有技术的钻头的主沟部的对应配置关系。
[0013]图4为一示意图,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钻头的整体正视图。
[0014]图5A为一TJK意图,显TJK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钻头的本体正视图。
[0015]图5B为一示意图,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钻头的本体侧视图。
[0016]图5C为图5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钻头的第一沟部与第二沟部末端的轮廓。
[0017]图6为一示意图,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钻头的第一沟部、第二沟部、第三沟部、第四沟部、及第五沟部的对应配置关系。
[0018]图7为一示意图,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钻头的上视图。
[0019]图8为一示意图,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钻头的第一沟部与第二沟部局部重叠,及其与第五沟部配置关系的一截面。
[0020]图9为一示意图,是根据图8用以显示本发明所定义的共同重叠弧度与整体重叠弧度。
[0021]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0022]I钻头
[0023]10本体
[0024]12自由端
[0025]14中间端
[0026]16连接端
[0027]20第一沟部
[0028]20A第一主钻刃
[0029]22第二沟部
[0030]22A第二主钻刃
[0031]24第三沟部
[0032]24A第一副钻刃
[0033]26第四沟部
[0034]26A第二副钻刃
[0035]28第五沟部
[0036]30突出棱部
[0037]40第一重叠区
[0038]42第二重叠区
[0039]50第三重叠区
[0040]52第四重叠区
[0041]54第五重叠区
[0042]56第六重叠区
[0043]100柄部
[0044]1000钻头
[0045]1010本体
[0046]1012自由端
[0047]1016连接端
[0048]1020主沟部
[0049]1020A主钻刃
[0050]1020B副钻刃
[0051]1022主沟部
[0052]1022A主钻刃
[0053]1022B副钻刃
[0054]1100柄部
[0055]Dl第一最大外径
[0056]D2第二最大外径
[0057]Θ c共同重叠弧度
[0058]Θ t整体重叠弧度
【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