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模具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025127阅读:来源:国知局
和图3所示,模具合模时,预锻下型腔11和预锻上型腔21形成预锻型腔,终锻下型腔12和终锻上型腔22形成终锻型腔,压扁下型腔13和压扁上型腔23形成压扁型腔。预锻型腔为全闭式模具结构(所谓的全闭式模具结构是指没有容纳多余金属的毛边飞槽的模锻),预锻型腔采用全闭式模具结构有利于提升转向节腔3的转向节法兰部32的填充型;终锻型腔为半闭式模具结构(所谓的半闭式模具结构是指局部设有容纳多余金属的毛边槽的模锻),终锻型腔采用半闭式模具结构有利于增加转向节腔3的转向节法兰部32向飞边方向的阻力,从而使得转向节在终锻时有良好的整体填充效果。锻件转向节的工序流程依次为:感应加热、坯料辊锻、压扁、预锻、终锻、切边和出件冷却,通过该锻造模具依次完成压扁、预锻和终锻工序。
[0044]所述预锻型腔和终锻型腔均包括至少一组转向节成型型腔,转向节成型型腔用于转向节的加工成型。转向节成型型腔的组数可以为I?3组,具体组数可根据实际需求和设备进行选择设置,转向节成型型腔的组数优选组数为两组,两组转向节成型型腔并排设置,且相邻两组的转向节成型型腔的转向节杆部31斜排设置,相邻两组的转向节成型型腔的转向节叉部33正对设置,同一组的两个转向节腔3交错并排设置。如图4所示,每一组转向节成型型腔包括两个转向节腔3,转向节腔3包括转向节叉部33、转向节法兰部32和转向节杆部31,转向节法兰部32的两端分别与转向节叉部33和转向节杆部31连接,同一组的两个转向节杆部31交错并排设置。同一组的转向节腔3中的两个转向节杆部31采用交错并排布局使得结构排布紧凑合理,节省空间,方便机械手进行锻件工位转移。如图4所示,同一组的两个转向节腔3交错并排设置是指两个转向节腔3平行排布成一排,其中两个转向节腔3的转向节杆部31错位排布,其中一个转向节腔3的转向节杆部31位于另一个转向节腔3的转向节杆部31的一侧,且两个转向节杆部31相互平行,其中一个转向节腔3的转向节杆部31的端部指向另一个转向节腔3的转向节法兰部32。如图5所示,在终锻型腔内同一组的两个交错并排设置转向节腔3的转向节杆部31之间设有飞边桥部4,飞边桥部4上开设有用于排肩的沟槽41,通过沟槽41来排出锻造过程中多余的金属,避免转向节工件在该部位出现折叠。预锻型腔与终锻型腔上设置的转向节成型型腔数量和排布一致,预锻型腔和终锻型腔上的转向节成型型腔数量和排布一致有利于工序的连续,无需重新排布锻件,方便通过智能机器人实现自动化运输锻件,提高效率。同时采用该布局结构的锻造模具配合型号为12800T全自动电动螺旋压机进行锻件加工,提高了加工效率。
[0045]转向节锻件加工过程中依次对应在压扁型腔、预锻型腔和终锻型腔中完成压扁、预锻和终锻的工序。预锻型腔、终锻型腔和压扁型腔并排平行设置,预锻型腔和终锻型腔至少设有一组转向节成型型腔,压扁型腔的长度与预锻型腔、终锻型腔的长度相匹配,加大了压扁型腔的受力面积,采用该结构设计可以避免制坯工步时螺旋压机局部小面积偏载,使得螺旋压机在运行过程中更加稳定。
[0046]本实用新型根据现有12800T全自动电动螺旋压机设备对锻造上模2和锻造下模I的预锻型腔、终锻型腔和压扁型腔进行结构布局的改进,提高了锻件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实现转向节的一模四件生产,降低了设备无效工作时间的能源消耗和原材料二次加热的电能损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0047]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主权项】
1.一种锻造模具,用于转向节的锻造成型,其特征在于,包括: 锻造上模和锻造下模,模具合模时,所述锻造上模和所述锻造下模闭合形成预锻型腔和终锻型腔; 所述预锻型腔和所述终锻型腔均包括至少一组转向节成型型腔,每组所述转向节成型型腔包括两个转向节腔,所述转向节腔包括转向节叉部、转向节法兰部和转向节杆部,所述转向节法兰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向节叉部和所述转向节杆部连接,同一组的两个所述转向节腔交错并排设置,所述预锻型腔与所述终锻型腔所包括的转向节成型型腔数量和排布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锻造下模依次并排平行设有预锻下型腔、终锻下型腔和压扁下型腔,所述锻造上模设置有与所述预锻下型腔配合的预锻上型腔、与所述终锻下型腔配合的终锻上型腔和与所述压扁下型腔配合的压扁上型腔,模具合模时,所述预锻下型腔和所述预锻上型腔形成预锻型腔,所述终锻下型腔和所述终锻上型腔形成终锻型腔,所述压扁下型腔和所述压扁上型腔形成压扁型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锻造上模的所述预锻上型腔、所述终锻上型腔和所述压扁上型腔为各自独立的型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锻造下模的所述预锻下型腔、所述终锻下型腔和所述压扁下型腔为各自独立的型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成型型腔的组数为I?3组,且相邻两组的转向节成型型腔的转向节杆部斜排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成型型腔的组数为两组,两组所述转向节成型型腔并排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锻型腔为全闭式模具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终锻型腔为半闭式模具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锻型腔内同一组的两个交错并排设置的转向节腔的转向节杆部之间设有飞边桥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边桥部上开设有用于排肩的沟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转向节锻造成型的锻造模具,包括锻造上模和锻造下模,模具合模时,锻造上模和锻造下模闭合形成预锻型腔和终锻型腔,所述预锻型腔和所述终锻型腔均包括至少一组转向节成型型腔,每组所述转向节成型型腔包括两个转向节腔,所述转向节腔包括转向节叉部、转向节法兰部和转向节杆部,所述转向节法兰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向节叉部和所述转向节杆部连接,同一组的两个所述转向节腔交错并排设置,所述预锻型腔与所述终锻型腔上所包括的转向节成型型腔数量和排布一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布局合理紧凑,有利于提高锻造效率,便于自动化操作,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质量。
【IPC分类】B21J13/02
【公开号】CN204934451
【申请号】CN201520632114
【发明人】刘照明, 李巨星, 张远平, 汪小桃, 张猛
【申请人】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