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模的强化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4783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钢模的强化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混凝土管状制品的设备的制造方法,特别是一种钢模的强化工艺。
目前,用于制造混凝土管状制品的钢模,都是按照JB364-86部颁标准生产,焊接成形后,不进行任何强化工艺处理。钢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自身重量和其内腔中混凝土的重量,以及使用中由旋转所生成离心力的作用,还有在制品蒸汽养护和钢模闲置时相互叠压堆放,尤其是开模时的不当起吊,加之钢模多为细长件,所以钢模要产生变形,这种变形主要是弯曲变形。当钢模变形超过标准要求时,必须进行维修,否则无法使用。这样不但妨碍了钢模的正常使用,增加了使用成本,而且多次维修也降低了钢模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钢模的塑性变形,提高其刚度的工艺方法。
本发明的原理是用冷作硬化的方法在钢模外表面下产生冷硬层,提高其屈服极限强度,以达到减少其塑性变形。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冷作强化钢模制成后,用冲击机或机动、手动击打工具平铺式击打钢模的模本体的外园柱面或/和纵向筋板的上顶面及两侧面;B、测量测量钢模整体的弯曲度;C、矫形击打钢模弯曲处凹向方向的纵向筋板上顶面。
在实际加工中,为了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减少工作量,可以只平铺式击打各条纵向筋板的上顶面。
我们知道,在钢模受到外载荷时,其内部产生的应力大于其屈服极限强度时就要产生塑性变形。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工艺,在被击打的钢模外表面下面会产生冷硬层,冷硬层的深度可达15-20毫米。根据冷作硬化的原理知道,冷硬层的屈服极限强度提高了,提高的幅度视冷作程度而定,一般可提高50%左右。因此,用本发明提供的强化工艺处理过的钢模,在相同的使用条件下承受相同的载荷,会不产生塑性变形或较未使用本工艺处理钢模的塑性变形小。另一方面,由于对钢模的外表面进行了平铺式的击打,被击打处的金属受到压缩,原子密度加大,间距缩小,从而原子之间产生推挤压力即压应力。由弹性模量公式E=k/rm知道,r为原子之间的间距,r减小,E则增大,从而钢模的刚性增高,其抗变形的能力提高。根据模拟试验可知,经本工艺处理过的试样,在相同载荷条件下其挠度值是未经处理试样挠度值的1/3-1/5。正是由于以上原因,经本工艺处理过的钢模抗变形能力显著增强,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出现超标变形。本工艺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管状钢模的生产中。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强化工艺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制成的钢模放置在平台上,使其一条纵向筋板处于垂直位置,并放松上下模间的紧固螺栓。
2、用冲击机或手锤沿纵向平铺式击打处于垂直位置的纵向筋板的上项面。击打时,击打力度掌握在4-10MPa之间,击痕间距为2-5毫米。
3、转动钢模,使另一条纵向筋板处于垂直位置,重复2所述的操作。这样依次对所有纵向筋板进行加工。
4、紧固上下模间的紧固螺栓,用两个测量托架在靠近钢模两端的跑轮处将钢模托起,转动钢模,用定点测量法测量钢模上每个跑轮和钢模两端孔壁处的径向跳动值。
5、根据测量结果确定钢模弯曲的部位、弯曲的方向和弯曲值。
6、将钢模放置在平台上,松开上下模间的紧固螺栓,击打弯曲处的凹向方向上纵向筋板的上顶面进行矫形。
7、重复上述4-6项操作,至钢模达到标准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钢模的强化工艺,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A、冷作强化钢模制成后,用冲击机或机动、手动击打工具平铺式击打钢模的模本体的外园柱面或/和纵向筋板的上顶面及两侧面;B、测量测量钢模整体的弯曲度;C、矫形击打钢模弯曲处凹向方向的纵向筋板上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模的强化工艺,其特征是在执行冷作强化操作中,可只平铺式击打各条纵向筋板的上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模的强化工艺,其特征是在冷作强化操作中,击打力度为4-10MPa之间,击痕间距为2-5毫米。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混凝土管状制品的钢模的强化工艺。它主要解决了目前钢模在使用中易产生塑性变形的问题。它的主要特征是平铺式击打钢模本体的外园柱面或/和纵向筋板的上顶面和两侧面,然后测量钢模整体的弯曲度,再击打钢模弯曲处凹向方向的纵向筋板上顶面进行矫形。本工艺处理过的钢模具有抗变形能力强的特点,它可广泛用于各种管状钢模的生产中。
文档编号C21D7/00GK1326006SQ00111120
公开日2001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25日
发明者吕传水 申请人:吕传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