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石材抛光用磨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3259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陶瓷、石材抛光用磨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陶瓷、石材抛光用磨轮。
背景技术
目前圆柱状磨轮是一种广泛用于陶瓷、石材抛光线表面粗磨用的金刚石工具,其具有磨削效率高、磨削效果好的特点。通过这种粗磨能够达到使被加工对象表面平整,细腻光滑的效果,非常有助随后的抛光。但目前常用的圆柱状磨轮,如附图1-图3所示,金刚石节块11于磨轮本体10上分层嵌设,这种结构的圆柱状磨轮在切削量较大时,很容易在被加工对象表面形成较深的磨痕,严重影响表面粗磨质量,从而影响抛光效率和抛光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运转平稳、切削量大、被加工表面粗磨效果好的陶瓷、石材抛光用磨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陶瓷、石材抛光用磨轮,包括设置在圆柱状磨轮本体上的金刚石节块,其结构特征是金刚石节块呈螺旋状嵌设在本体上。
上述的佥刚石节块的排列方向与磨轮本体旋转轴方向呈左旋或者右旋。
上述的金刚石节块的排列方向与磨轮本体切削方向形成一夹角A,该夹角的范围为0°~65°。
上述的金刚石节块于本体上沿轴向设置有5~20层。
上述的金刚石节块层与层之间的距离为3~20mm。
上述的金刚石节块呈条块状或颗粒状或圆柱状嵌设在本体上。
上述的磨轮本体的外径范围为φ100~φ350mm,高度范围为20~200mm。
本实用新型切削时,整个金刚石节块所在的面连续,无间断,在保证切削量大的前提下,被加工的陶瓷、石材等的表面粗磨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采用连续排列的螺旋状结构工作时运转平稳,排屑和冷却都更加充分有效,也极大的延长了本产品的使用寿命。


图1为现有技术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4-图5,本陶瓷、石材抛光用磨轮,圆柱状磨轮本体1上嵌设有金刚石节块2,金刚石节块2呈条块状或颗粒状或圆柱状嵌设在本体1上,图中给出了条块状结构;磨轮本体1的外径范围为φ100~φ350mm,高度范围为20~200mm。金刚石节块2呈螺旋状嵌设在本体1上。金刚石节块2的排列方向与磨轮本体1旋转轴方向呈左旋或者右旋,图中给出了右旋结构,金刚石节块2的排列方向与磨轮本体1切削方向形成一夹角A,该夹角的范围为0°~65°。金刚石节块2于本体1上沿轴向设置有5~20层。金刚石节块2层与层之间的距离为3~20mm。
权利要求1.一种陶瓷、石材抛光用磨轮,包括设置在圆柱状磨轮本体(1)上的金刚石节块(2),其特征是所述的金刚石节块呈螺旋状嵌设在本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石材抛光用磨轮,其特征是所述的金刚石节块(2)的排列方向与磨轮本体(1)旋转轴方向呈左旋或者右旋。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所述的陶瓷、石材抛光用磨轮,其特征是所述的金刚石节块(2)的排列方向与磨轮本体(1)切削方向形成一夹角(A),该夹角的范围为0°~65°。
4.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所述的陶瓷、石材抛光用磨轮,其特征是所述的金刚石节块(2)于本体(1)上沿轴向设置有5~20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陶瓷、石材抛光用磨轮,其特征是所述的金刚石节块(2)层与层之间的距离为3~20m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所述的陶瓷、石材抛光用磨轮,其特征是所述的金刚石节块(2)呈条块状或颗粒状或圆柱状嵌设在本体(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石材抛光用磨轮,其特征是所述的磨轮本体(1)的外径范围为φ100~φ350mm,高度范围为20~200mm。
专利摘要一种陶瓷、石材抛光用磨轮,包括设置在圆柱状磨轮本体上的金刚石节块,金刚石节块呈螺旋状嵌设在本体上。金刚石节块的排列方向与磨轮本体旋转轴方向呈左旋。金刚石节块的排列方向与磨轮本体切削方向形成一夹角,该夹角的范围为0°~65°。金刚石节块于本体上沿轴向设置有5~20层。金刚石节块层与层之间的距离为3~20mm。磨轮本体的外径范围为φ100~φ350mm。本实用新型切削时,整个金刚石节块所在的面连续,无间断,在保证切削量大的前提下,被加工的陶瓷、石材等的表面粗磨效果好。本实用新型采用连续排列的螺旋状结构工作时运转平稳,排屑和冷却都更加充分有效,也极大的延长了本产品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24D7/06GK2871101SQ20062005425
公开日2007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19日
发明者尹育航, 陶洪亮 申请人:广东奔朗超硬材料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