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铸中间包用的能量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3594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连铸中间包用的能量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连铸中间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铸中间包用的能量转换器二、背景技术连铸中间包冶金技术中,需要对中间包内金属熔体流动进行控制(于学斌,颜克权,周继刚等.非对称型多流中间包的解析.炼钢.1999.15(6)44~48;袁几百,于学斌,常锷等.三流连铸中间包的物理模拟.炼钢.2003.19(1)42~44;于学斌,袁几百。三流中间包外形设计的优化.连铸.2003.19(4)12~14;唐继山,谢长川,于学斌等.六流连铸中间包的物理模拟.炼钢.2002(1)52~54;于学斌,唐继山,谢长川等.六流连铸机T型中间包内流场的数学模拟.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22~125),以便解决夹杂物的排除、温度的均匀化、及多流中间包内金属熔体均匀分配的问题,尤其是解决非对称型多流中间包内金属熔体的夹杂物排除、温度均匀化及均匀分配的问题。
金属熔体自金属熔体包进入中间包时,因为金属熔体包内金属熔体很深,具有较大的势能,落到中间包底,转变成冲击动能。所以落到中间包底的这个位置上(称为冲击点)必须放置一个冲击板,或一个冲击盆,或一个湍流抑制器,以克服此冲击动能。但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都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要想利用它们将金属熔体送到较远的地方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非对称型多流中间包内,金属熔体运行路径更长,困难就更大。从而造成各流的金属熔体在中间包内的平均停留时间差异、温度差异很大,使远离冲击点的水口经常发生冷冻结瘤的现象,而靠近冲击点的水口经常产生高温坯,出结晶器时坯壳过薄,甚至造成金属熔体被拉漏。
其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就不得不采取另加导流墙、坝、堰等措施。而且由于冲击板、冲击盆,或湍流抑制器等装置的寿命一般较短,故不得不减少连浇炉数,因此降低了铸机的作业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取代冲击板、冲击盆、或湍流抑制器等装置的、寿命更长并利于与中间包衬的寿命匹配的、能将冲击动能转化成金属熔体向前运行的驱动能的连铸中间包用的能量转换器。该能量转换器可以长途输运金属熔体,并可均匀分配金属熔体、能使温度均匀化,促进夹杂物上浮,且能对中间包内金属熔体的流场进行调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耐火材料制成的多边形内砌筑一个下降沟槽、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抛射沟槽,抛射沟槽均与下降沟槽相连通。
抛射沟槽为一个以上时,或抛射沟槽全部分别与下降沟槽相连通,或抛射沟槽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与其余的抛射沟槽相连通,其余的抛射沟槽再与下降沟槽相连通。抛射沟槽的长、短视现场环境而定,仰角以水平面为基准,向上为正,抛射沟槽的仰角为0°~50°。
下降沟槽和抛射沟槽的沟槽形状或为直线形、或为曲线形,下降沟槽和抛射沟槽或为敞开式、或为加盖式。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本实用新型置于金属熔体包长水口下端附近,即在中间包冲击点处,当金属熔体下落时,经本装置上的抛射沟槽将其抛射出去,完成能量的转化。使用时,通过将金属熔体抛向远离冲击点位置,并抛向熔池表面,既可以使金属熔体在远离冲击点位置处再分配,有利于夹杂物上浮。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取代冲击板、冲击盆,或湍流抑制器等装置,还可以取代部分导流墙、坝、堰等装置,使流场控制变得更为便捷。因此,本实用新型能使金属熔体对能量转换器的冲击仅限于流体流动的冲刷及很小的冲击,可缓解金属熔体对中间包底的冲击,故相对冲击板、冲击盆,或湍流抑制器等装置而言,能量转换器为长寿型控制流场装置,利于与中间包衬的寿命匹配。又由于能量转换器的结构特点,使多炉连浇的最后一包结束浇铸时的残余金属熔体量减少,提高了金属回收率。
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将有害的冲击动能转化成有利的金属熔体向前运行的驱动能,能取代冲击板、冲击盆、湍流抑制器等装置;同时还可以取代部分导流墙、坝、堰等装置,使流场控制变得更为便捷。另外在控制流场时具有长寿和减少残余金属熔体量的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连铸中间包用的能量转换器,如图1所示,该能量转换器为耐火材料制成的多边形,在多边形内砌筑一个下降沟槽[1]、三个抛射沟槽[2]。中间的抛射沟槽[2]为直线形,两边的抛射沟槽[2]为曲线形,三个抛射沟槽[2]均分别与下降沟槽[1]相连通。下降沟槽[1]和三个抛射沟槽[2]均为敞开式。下降沟槽[1]的上方为长水口。
当浇铸金属熔体时,长水口与下降沟槽[1]之间的距离视长水口可否运动而定。可运动时,其距离就小一些,反之就大一些。抛射沟槽[2]的仰角,视金属熔体被抛射的远近而定,本实施例的仰角为30~35°。
在使用本实施例时,应将其下部埋入中间包的耐火材料工作层中,以免金属熔体将其淹没时发生上浮问题。
因此,本实施例可将有害的冲击动能转化成有利的金属熔体向前运行的驱动能,能取代冲击板、冲击盆、湍流抑制器等装置;同时还可以取代部分导流墙、坝、堰等装置,使流场控制变得更为便捷。另外在控制流场时具有长寿和减少残余金属熔体量的特点。
权利要求1.一种连铸中间包用的能量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在耐火材料制成的多边形内砌筑一个下降沟槽[1]、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抛射沟槽[2],抛射沟槽[2]均与下降沟槽[1]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中间包用的能量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抛射沟槽[2]为一个以上时,或抛射沟槽[2]全部分别与下降沟槽[1]相连通,或抛射沟槽[2]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与其余的抛射沟槽[2]相连通,其余的抛射沟槽[2]再与下降沟槽[1]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中间包用的能量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降沟槽[1]和抛射沟槽[2]的沟槽形状或为直线形、或为曲线形,下降沟槽[1]和抛射沟槽[2]或为敞开式、或为加盖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铸中间包用的能量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抛射沟槽[2]的仰角为0°~5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铸中间包用的能量转换器。其方案是在耐火材料制成的多边形内砌筑一个下降沟槽[1]、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抛射沟槽[2],抛射沟槽[2]均与下降沟槽[1]相连通。抛射沟槽[2]为一个以上时,或抛射沟槽[2]全部分别与下降沟槽[1]相连通,或抛射沟槽[2]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与其余的抛射沟槽[2]相连通,其余的抛射沟槽[2]再与下降沟槽[1]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可将有害的冲击动能转化成有利的金属熔体向前运行的驱动能,能取代冲击板、冲击盆、湍流抑制器等装置;同时还可取代部分导流墙、坝、堰等装置,使流场控制变得更为便捷。另外在控制流场时具有长寿和减少残余金属熔体量的特点。
文档编号B22D41/00GK2920482SQ20062009778
公开日2007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4日
发明者于学斌, 栾启川, 王羽, 程亮 申请人:武汉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