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风口带与炉腹带结合处结构的改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3591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炉风口带与炉腹带结合处结构的改进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对现有大中型高炉风口带与炉腹带结合处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当前,国内大中型高炉普遍采用薄内衬全冷却壁的结构型式(如图2所示),由于内衬减薄,风口带铸铁冷却壁与炉腹带铜冷却壁结合处向高炉中心偏移,该处承受的高温热负荷增大,加上前部保护砖衬减薄,铸铁冷却壁上部与炉腹铜冷却壁下部的热面相交,使铸铁冷却壁的交界处受热状况很差,容易产生裂纹损坏铸铁冷却壁,影响高炉寿命。
另外,现有高炉风口带铸铁冷却壁前部保护砖衬层较薄,且是小块砖结构型式,稳定性差,砖衬容易脱落,减少高炉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风口带与炉腹带结合处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结构,减少风口带铸铁冷却壁的损坏,提高高炉寿命。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了一种高炉风口带与炉腹带结合处结构的改进,它包括炉腹带铜冷却壁、铜冷却壁水冷管、风口带铸铁冷却壁、风口带铸铁冷却壁水冷管8,其特征是炉腹带铜冷却壁1下部设置凸台6,铜冷却壁水冷管7与凸台6内水冷通道相连接;所述的凸台6采用铜材。
风口带铸铁冷却壁2的顶面4与热面5相交夹角为直角或钝角。风口带铸铁冷却壁2的热面5的外侧浇注有捣打料10,捣打料10外侧砌筑大块组合耐火砖3。
所述的位于风口带铸铁冷却壁2顶部的风口带铸铁冷却壁水冷管8弯曲半径为风口带铸铁冷却壁水冷管直径的两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炉腹带铜冷却壁下部设置凸台,增加了铜冷却壁的面积,从而加强对风口带铸铁冷却壁冷却保护;减少风口带铸铁壁的损坏,提高高炉寿命。风口带铸铁冷却壁的顶面与热面相交夹角为直角或钝角,减小风口带铸铁冷却壁的内应力,并且使铸铁冷却壁前铺设砖衬的空间增加,本实用新型将现有的小块标准砖9结构型式改为大块组合耐火砖3结构,且尽可能加厚砖衬,增强了砖衬的稳定性,加强了对风口带铸铁冷却壁的保护,提高高炉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风口带与炉腹带结合处结构示意图其中1-炉腹带铜冷却壁,2-风口带铸铁冷却壁,3-大块组合耐火砖,4-顶面,5-热面,6-凸台,7-铜冷却壁水冷管,8-风口带铸铁冷却壁水冷管,9-小块标准砖,10-捣打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见图1,炉腹带铜冷却壁1下部设置凸台6,铜冷却壁水冷管7与凸台6内水冷通道相连接;此结构改善了风口带铸铁冷却壁与炉腹带铜冷却壁的结合处的热分布状况,有利于对风口带铸铁冷却壁的冷却。
风口带铸铁冷却壁2的顶面4与热面5相交夹角为直角或钝角(图1所示为直角),减小风口带铸铁冷内应力,以避免或减缓风口带铸铁冷却壁上部裂纹的发生。风口带铸铁冷却壁2的热面5的外侧浇注有捣打料10,捣打料10外侧砌筑大块组合耐火砖3。
位于风口带铸铁冷却壁2顶部的风口带铸铁冷却壁水冷管8弯曲半径为水冷管直径的两倍。而现有技术仅为1.5倍,改进后的结构可减少水管损伤,从而延长冷却壁寿命。
权利要求1.一种高炉风口带与炉腹带结合处结构的改进,它包括炉腹带铜冷却壁、铜冷却壁水冷管、风口带铸铁冷却壁、风口带铸铁冷却壁水冷管,其特征是炉腹带铜冷却壁(1)下部设置凸台(6),铜冷却壁水冷管(7)与凸台(6)内水冷通道相连接;所述的凸台(6)采用铜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风口带与炉腹带结合处结构的改进,其特征是风口带铸铁冷却壁(2)的顶面(4)与热面(5)相交夹角为直角或钝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风口带与炉腹带结合处的结构改进,其特征是风口带铸铁冷却壁(2)的热面(5)的外侧浇注有捣打料(10),捣打料(10)外侧砌筑大块组合耐火砖(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风口带与炉腹带结合处的结构改进,其特征是所述的位于风口带铸铁冷却壁(2)顶部的风口带铸铁冷却壁水冷管(8)弯曲半径为顶部的风口带铸铁冷却壁水冷管直径的两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炉风口带与炉腹带结合处结构的改进。一种高炉风口带与炉腹带结合处结构的改进,它包括炉腹带铜冷却壁、铜冷却壁水冷管、风口带铸铁冷却壁、风口带铸铁冷却壁水冷管,其特征是炉腹带铜冷却壁(1)下部设置凸台(6),铜冷却壁水冷管(7)与凸台(6)内水冷通道相连接;所述的凸台(6)采用铜材。本实用新型具有减少风口带铸铁壁的损坏,加强砖衬的稳定性,从而提高高炉寿命的优点。
文档编号C21B7/10GK2934246SQ20062009766
公开日2007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6日
发明者刘行波, 周强, 柳萌, 薛维炎, 方明新, 李智广 申请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