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阀钢轧制开坯的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3377096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阀钢轧制开坯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奥氏体或马氏体型耐热钢的制备领域,尤其适用于内燃机进、排气阀用耐热钢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气阀钢型材是指表面经磨光或滚光处理的棒材,是主要用于制造汽油、柴油发动机进、排气阀的关键材料。目前,常用的气阀钢主要有5Cr21Mn9N14N(简称21-4N)、3Cr20Ni11Mo2PB(简称PB钢)和4Cr14Ni14W2Mo(简称双14)等奥氏体型气阀钢和4Cr9Si2及4Cr10Si2Mo等马氏体型气阀钢。由于气阀钢工作在高温、高压、高冲刷和高磨蚀等苛刻条件下,因此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也正因为于此,气阀钢具有室温下强度高、塑性低、脆性大、冷变形困难、加工硬化明显、裂纹敏感性强等一系列特征,使得气阀钢型材的生产加工十分困难。
目前,国外通常采用热精轧——矫直——磨光或热精轧——剥皮——滚光矫直的工艺路线生产气阀钢型材。当然,这都是建立在先进的工装设备和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国内由于轧制工装设备落后和工艺技术落后,轧材的尺寸公差大,椭圆度大、表面质量差,不可能直接矫直磨光或剥皮滚光矫直,只有在轧制后,增加一道冷拉工艺,使轧材的尺寸公差、椭圆度、表面质量等达到能够直接磨光的要求。另外,国内目前的轧机普遍速度较慢,钢坯经多次轧制后,坯料已经冷却,不能再继续轧制了,因此生产气阀钢型材,冷拉工艺还有一个使其外径减小,达到要求的作用。由于气阀钢具有前述基本特征,通常冷拉的道次减面率不大于15%,如超过15%,则可能造成冷拉材表面产生裂纹、拉断、模具开裂等一系列问题。然而,既使以15%的道次减面率冷拉,也需要多道次的冷拉,而每一道次冷拉后,都需要经过退火、酸洗、碱洗等处理,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大大降低了综合成材率,并影响了钢材的内部质量。
目前,气阀钢生产基本上采用“冶炼铸锭——锻压开坯”的传统生产工艺;≤200Kg的冶金模铸锭(主要是解决碳化物不均匀问题而作的考虑),经2-3个火次的锻造,才能完成135方mm、55方mm规格的热加工开坯,生产周期长、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开发一种气阀钢轧制开坯的生产方法,用轧机代替锻压机进行热加工开坯,轧制出合格的气阀钢钢坯,解决了气阀钢生产周期长、金属成坯率低的问题,大大降低冶金制造的生产成本,满足用户要求和市场需要。
本发明提供的气阀钢轧制开坯的生产方法,采用“连续加热炉加热钢锭+轧机一火轧制”的热加工开坯工艺,生产气阀钢钢坯(1)、热加工开坯一火轧制要求(A)连续加热炉加热钢锭,钢锭重量30-60Kg;(B)钢锭进入预热区,入炉温度≤300℃,保温100-150分钟;(C)顶钢机将钢锭推向中温区,温度为700-900℃,保温20-40分钟;(D)钢锭进入高温区,温度为1180-1200℃,保温30-160分钟,保温期间,将钢锭进行翻身,减小钢锭阴阳面温度差;(E)钢锭阴阳面温度差≤20℃,才能进行热加工开坯,进入轧机一火轧制;(2)、轧机热加工开坯要求(A)轧制前,先关闭轧辊的冷却水,轴瓦的冷却水适当关小,且避免轴瓦的冷却水飞溅到辊身;按排其它钢锭先轧制4-6支,轧辊预热至100-200℃温度,允许轧制气阀钢;(B)轧机轧辊速度以爬行执行(类似压路机压实路面形式破碎钢锭铸态的柱状晶,最大限度地降低轧辊对轧件的拉应力),轧辊速度≤20转/分;(C)钢锭的开轧温度≥1150℃,终轧温度≥1020℃,一火次压下规程道次10-18道;(D)钢锭在前8道次的轧机平底孔轧制时,严格控制延伸率与表面展宽量,压下量≤20mm,且保持一个方向的轧制。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
1、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生产组织便捷;2、生产周期大大缩短;3、金属成坯率大大提高;4、冶金制造成本大大降低。
具体实施方案某特钢公司实施本发明专利,采用连续加热炉加热钢锭(锭重40Kg)+轧机(400轧机)一火轧制的热加工开坯,生产气阀钢钢坯(55×55mm)。轧机一火轧制时,(A)钢锭进入预热区,入炉温度300℃,保温120分钟;(B)顶钢机将钢锭推向中温区,温度为800℃,保温30分钟;(C)钢锭进入高温区,在1180-1200℃的温度下,钢锭保温60分钟后进行翻身,减小钢锭阴阳面温度差,翻过身的钢锭再保温10分钟;(D)钢锭阴阳面温度差≤20℃,才能进行热加工开坯,进入轧机一火轧制;轧机热加工开坯时,(A)轧制前,先关闭轧辊的冷却水,轴瓦的冷却水适当关小,且避免轴瓦的冷却水飞溅到辊身;安排其它钢锭先轧制5支,使轧辊预热温度达160℃;(B)轧机轧辊速度以爬行执行,轧辊速度≤20转/分;(C)钢锭的开轧温度1150℃,终轧温度1020℃,一火压下规程道次13道;(D)钢锭在前8道次的轧机平底孔轧制时,严格控制延伸率与表面展宽量,压下量10-20mm(类似压路机压实路面形式破碎钢锭铸态的柱状晶,最大限度地降低轧辊对轧件的拉应力),且保持一个方向的轧制。
实施本发明专利对气阀钢进行热加工开坯,具有工艺简单、生产组织便捷、冶金制造成本低的特点,与传统的“冶炼铸锭—锻压开坯”生产工艺相比,生产周期缩短5倍以上,金属成坯率92%以上,冶金制造成本降低300元/吨钢以上;由55方mm气阀钢(轧机热加工开坯生产)制成的Φ12mm成品材,其内材质量均满足GB/T12773-1991标准之规定(见表一、表二),符合产品质量要求,钢坯表面质量优于锻压开坯,钢锭开坯、成材合格率100%,经济效益显著。
轧坯的金属成坯率、低倍质量表1

Φ12mm成品材低倍质量和退火硬度测试结果表2

权利要求
1.气阀钢轧制开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采用“连续加热炉加热钢锭+轧机一火轧制”的热加工开坯工艺,生产气阀钢钢坯(1)、热加工开坯一火轧制要求(A)连续加热炉加热钢锭,钢锭重量30-60Kg;(B)钢锭进入预热区,入炉温度≤300℃,保温100-150分钟;(C)顶钢机将钢锭推向中温区,温度为700-900℃,保温20-40分钟;(D)钢锭进入高温区,温度为1180-1200℃,保温30-160分钟,保温期间,将钢锭进行翻身,减小钢锭阴阳面温度差;(E)钢锭阴阳面温度差≤20℃,才能进行热加工开坯,进入轧机一火轧制;(2)、轧机热加工开坯要求(A)轧制前,先关闭轧辊的冷却水,轴瓦的冷却水适当关小,且避免轴瓦的冷却水飞溅到辊身;按排其它钢锭先轧制4-6支,轧辊预热至100-200℃温度,允许轧制气阀钢;(B)轧机轧辊速度以爬行执行(类似压路机压实路面形式破碎钢锭铸态的柱状晶,最大限度地降低轧辊对轧件的拉应力),轧辊速度≤20转/分;(C)钢锭的开轧温度≥1150℃,终轧温度≥1020℃,一火次压下规程道次10-18道;(D)钢锭在前8道次的轧机平底孔轧制时,严格控制延伸率与表面展宽量,压下量≤20mm,且保持一个方向的轧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气阀钢轧制开坯的生产方法,采用“连续加热炉加热钢锭+轧机一火轧制”的热加工开坯工艺,生产气阀钢钢坯,用轧机代替锻压机进行热加工开坯,轧制出合格的气阀钢钢坯,解决了气阀钢生产周期长、金属成坯率低的问题,大大降低冶金制造的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C21D11/00GK101069894SQ20071002092
公开日2007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4日
发明者宫友军, 吴申庆, 叶刚, 练明生, 韩小军, 赵永宏 申请人:江苏申源特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