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多刃铣刀的研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研磨机构,尤指一种多刃铣刀的快速研磨机构。
背景技术:
铣床是利用旋转的铣刀进行一平面或轮廓面的加工,更详细而言, 铣刀是进行圓形的切削运动,而固定于机台上的被加工物则进行三轴的 位移,且在粗铣阶段是利用粗铣刀,在精铣阶段则利用精铣刀。无论如 何,铣刀在使用一段期间之后,必然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损耗,此时,加 工业者基于避免浪费的考虑,通常会利用万用磨床来修磨铣刀,但万用 磨床修磨受损的铣刀存在的技术课题,乃专对经验丰富的技术员而设, 对于初学者而言,利用万用磨床进行研磨,即存在研磨后的刀刃锋利以 及铣削不顺畅问题,或者,纵然初学者克服前述课题,所付出的代价却 是冗长的研磨作业时间,无形中即兹生工作时间浪费问题。
业界为克服铣刀利用万用磨床研磨的技术课题,遂研发出如台湾专
利申请号第092218067号"双刃铣刀研磨机构",该研磨机构利用本体台 面轴心设置一受马达驱动的磨轮,台面另沿该磨轮间隔环设第一、第二、 第三刀座,三刀具则分别提供铣刀的刃口、排屑角及逃角面三部位的研 磨,使经验丰富或无任何研磨经验者,皆能利用该研磨机构快速且精确 的达到受损铣刀研磨目的优点,但经试验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该研磨 机构整体结构尚存有设计未臻完善的技术课题,包括
体积庞大针对铣刀刃口、排屑角及逃角面研磨的三刀座,是沿轴 心的磨轮间隔环设,不仅如此,连铣刀研磨深度的量具也设置在台面上 端面侧边;将各刀座、调校定位用量具,皆设置在本体台面上端面,虽 有助于铣刀快速穿入刀座定位研磨,相对却承担结构体积庞大的代价, 这对目前凡事皆追求轻、薄的工商社会而言,确实存在携带耗力及收纳、 使用占空间的问题,除此还存在下列的问题
精确性不足其刀具皆直接在磨轮上做研磨的动作,时间一久,磨 轮的研磨面即会产生不平整,此时如再在此磨轮上研磨刀具,所研磨出 来的刀具切削面,精确度及平整度严重不足。
收纳性不足研磨机构本体台面上端供三刀座利用,其它部位则浪费,以致穿设在刀座的不同尺寸套筒及不同刀刃的铣刀,需与研磨机构 分开携带,突显出该研磨机构设计的贴心巧思不足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摆动方式研磨刀具刃口 ,从而 获得一精准、平整的刀具刃口的多刃铣刀的研磨机构。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易携带的多刃铣刀的研磨机构。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乃提供一种固定距离研磨以降低职业伤害的多 刃铣刀的研磨机构。
本实用新型又另一目的乃提供一种方便铣刀或维修工具收纳一并携 带的多刃铣刀的研磨机构。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预期目标,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 多刃铣刀的研磨机构,包括
一本体,固设在一基板表面,本体内部设有一马达,马达具有一传 动轴,该传动轴具有一贯穿本体侧边的凸接部;
一磨轮,是接设在传动轴凸接部的盘状结构体;
一枢接座,该位于磨轮研磨面一侧的枢接座底部与基板结合,枢接 座与磨轮的研磨面呈一倾斜角度;
一第一刀座,以可枢摆方式与枢接座结合,且第一刀座表面处贯穿 一可供刀具插置研磨的插置孔。
进一步,所述本体侧边设有供传动轴凸接部贯穿的定位板,并在所 述凸接部上设一盘状磨轮,该盘状磨轮纵、横向分设有通过轴心的假想 Y轴线及假想X轴线,且磨轮还具有第一研磨面及第二研磨面,第一、 第二研磨面交会处形成有一内、外研磨角;供传动轴贯穿的定位板正向 端面固设有第二刀座,第二刀座高于假想X轴线处偏心贯穿一插置孔; 另有一第三刀座,该第三刀座位于第二刀座下方并与磨轮第一研磨面斜 向固设,且第三刀座低于磨轮假想X轴线处贯穿一插置孔。
进一步,所述本体相对于磨轮的另一端设有一量测单元,顶端设有 一n形握把及一开关,侧边设有一电线插头;本体顶端一侧枢设可掀、 闭的盖体,盖体内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间,本体正向底端枢设有一可掀闭 的下阖盖,下阖盖内部形成一收纳空间。进一步,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刀座的插置孔周边至少设有一定位
销;定位板侧边设有一供第二刀座以可相对定位板轴向调整锁固的长形孔。
进一步,所述枢接座包括与基板锁固的固定段,及自固定段外側朝 外上方斜向延伸的供第一刀座枢设的斜导段形态的L形块体,所述斜导 段和第二研磨面呈一倾斜角度。
进一步,所述枢接座为垂直固设在基板表面的块体,该块体外側边 切削出与第二研磨面保持预设倾角的、供第 一刀座斜向枢接斜导面。
进一步,所述枢接座为一块体,该块体与第二研磨面保持预设倾角 方式和基板固设。
进一 步,所述第 一刀座预设处设有 一使第 一 刀座自动复位的弹性组件。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三刀座分别达到受损的铣刀的刃口 、逃角面及 排屑角,通过摆动方式精确、快速研磨刀具刃口,从而获得一精准、平 整的刀具刃口。
图l是本实用新型多刃铣刀的研磨机构局部结构分解图; 图2是图1的组合立体外观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刃铣刀的研磨机构完整立体外观图; 图4是图3的侧向剖面示意图5是结合套筒的铣刀由研磨装置顶端第一刀座穿入研磨状态示意 图5A是图5研磨中的铣刀仰视图6是结合套筒的铣刀由研磨装置顶端第二刀座穿入研磨状态示意 图6A是图6中研磨的铣刀仰视图7是结合套筒的铣刀由研磨装置顶端第三刀座穿入研磨状态示意
图7A是图7中研磨的铣刀仰视图; 图8是加设弹性组件的一种实施例; 图9是加^:弹性组件的另 一种实施例。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o本体1l基板
11l橡胶垫脚12握把
1 3开关14盖体
1 5下阖盖16定位板
2 0磨轮21第一研磨面
2 2第二研磨面23内研磨角
2 4外研磨角30量测单元
3 l插置孔32旋钮
4 0第一刀座41孔
4 2插置孔43定位销
4 4杆体45弹性组件
5 0第二刀座50 1长形孔
5 l插置孔52定位销
6 0第三刀座61插置孔
6 2定位销70电线插头
1 0 O铣刀10 3刃口
1 0 4逃角面10 5排屑角
2 0 0套筒20 l扩大部
2 0 2缺槽A螺丝B枢接座B 1固定賴二B 2斜导段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多刃铣刀的研磨机构,请配合参照图l-4所 示,该研磨机构包括
一本体l 0,是指锁固在一长形基板l l表面的金属壳体,基板l l底端四角隅处,增设一预设厚度的橡胶垫脚1 1 1, 一来垫高本体、 二来增加研磨机构在不平表面时的稳固性;本体顶端另设有一横截断面 呈n形的握把l 2,以方便使用者握持携行,握把l 2—侧则设有一开 关1 3 ;本体1 0顶端一侧枢设有一盖体1 4 ,盖体1 4封闭处形成有 若干插孔形态的容置空间(图未示出),以供套筒收纳之用,本体l 0正向底端枢设有可活动掀开、闭合的下阖盖l 5,下阖盖l 5内形成有一 收纳空间(图未示),以利于铣刀或修维工具收纳之用;
另外,本体1 0内部相对基板1 1长方向设有一马达(此乃一般研 磨机构必要的驱动结构,图中未示出),通过本体l 0后端延伸的电线插 头7 O与AC插座电性连结,方能驱动马达,马达连接有一传动轴,该 传动轴具有一贯穿本体1 0侧边定位板1 6的凸接部;
一磨轮2 0,是锁接在传动轴凸接部的盘状结构体,该盘状磨轮纵、 横向分设有通过轴心的假想Y轴线及X轴线,且磨轮2 0的圆周外表面 形成第一研磨面21(图中所示为一平面,实际使用时也可为外側边朝 轴心斜向减缩方式的磨轮),磨轮前端面形成有第二研磨面2 2,第一、 第二研磨面2 1 、 2 2交会处形成有内、外研磨角2 3、 24;
一量测单元3 0,是设置在本体l 0相异磨轮2 0—端,该量测单 元3 0,具有一供套筒插设的插置孔3 1,顶端则设有一旋钮3 2,通 过该旋钮3 2的控制,以供铣刀穿入固定于插置孔3 l的套筒内部,以 做为铣刀的定位及研磨深度调校之用;
一第一刀座4 0,是通过贯穿近底端处的螺丝A,和固设在磨轮2 0—側(本体后端面外側角落)基板l 1预设处的枢接座B枢设,使该 第一刀座4 O可通过该螺丝A为轴心,相对枢接座B摆动一预设角度; 而且,位于第二研磨面外侧的枢接座B,如图所示,包含一和基板l 1 螺固的固定段B 1,及自固定段B 1外侧端朝外上方斜向延伸一斜导段 B 2的L形块体(枢接座省去固定段,仅单纯与第二研磨轮呈斜倾方式 固设(以焊接或螺固方式)于基板,或者与基板呈垂直焊固关系,而外 侧边切削出与第二研磨面具有特定倾斜角度的斜导面供第一刀座枢设), 斜导段B 2供第一刀座4 0枢接,且斜导段B 2的斜率是配合铣刀刃口 与磨轮2 O第二研磨面的最佳水平研磨角度而设,第一刀座4 O相对枢 接座B枢设时,可达到刃口的预设角度研磨效果;至于第一刀座4 0除 近底端开设供螺丝A贯穿的孔4 l外,块状的第一刀座4 O表面偏离磨 轮2 O假想X轴线处(仍一最佳实施例),以偏心假想X轴线方式贯穿一 插置孔4 2,该插置孔4 2周边至少设有一组定位销4 3;甚至,为方 便使用者枢摆第一刀座4 0,第一刀座4 0顶端面则螺设一杆体4 4,
供手部握持枢摆使用;
一第二刀座5 0,是通过螺丝A贯穿第二刀座5 0的长形孔5 0 1,再锁固于定位板l 6的正向端面(指和盖体同一方向),且块状的第二刀 座5 0,略高于磨轮假想Y轴线处,以偏心方式贯穿一插置孔5 1,插 置孔5 1周边至少设有一组定位销5 2 ;
一第三刀座6 0,是位于第二刀座5 0下方并与基板1 l采取斜向 磨轮2 0方式锁固,块状的第三刀座6 0表面低于磨轮2 0的假想Y轴 线处,同样以偏心手法贯穿一插置孔6 1,因第三刀座6 0相对磨轮2 0斜向固设,使插置孔6 l的轴心恰对应在第一、第二研磨面2 1、 2 2相交的内研磨角2 3处,且插置孔6 l周边亦如其它刀座一般,至少 设有一组定位销6 2 。
上述的研磨机构,要达到受损的铣刀研磨目标,尚需配合供铣刀1 0 0穿设夹紧、定位及固定长度的套筒2 0 0,套筒2 0 0为习知铣刀 研磨必备的结构,其作用原理不再赘述,仅就与本案相关处予以简单陈 述如图5、图5A所示,套筒2 0 0与刀座表面限抵的扩大部2 0 l底 端,得配合的铣刀刀刃数量(如二刀刃的铣刀则水平对向位置,四刀刃 的铣刀则呈水平垂直交叉位置设置),在扩大部底端,朝上设一缺槽2 0 2 ,该缺槽2 0 2则提供与各刀座的定位销4 3、 52、 62对齐的效 果,如此即可确保铣刀与磨轮保持在精准的研磨位置;多刃铣刀的一刃 口研磨后,只要将套筒转向相邻(指双刀刃的对向,如为三刀刃以上的 多刃铣刀则依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缺槽2 0 2,再次对齐定位销4 3、 5 2、 6 2,即可精准的进行另一刃口的研磨作业。
本实用新型多刃铣刀的研磨机构,通过本体l 0—側结合三刀座, 另一侧结合一量测单元3 0的创意,预期达到的结构功效,兹单举以具 有二刀刃的双刀刃端铣刀辅助-说明
当要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铣刀的研磨时,须先在研磨机构的量测单 元3 0,先行设定欲磨削的长度,同时将铣刀的角度予以固定,并通过 每一刀座与磨轮2 0间的距离皆固定,而使铣刀可在刀座之间快速转移。
再如图5、图5A、图6A所示,该双刀刃端铣刀(任何数量刀刃的 铣刀皆相同)包括受套筒2 0 0夹束的固定部,以及具有两个螺旋沟槽, 并可供切削屑排出的排料部,该铣削用的排料部进一步包括与被加工 物表面铣削的刃口 10 3、自刃口 1 0 3—端斜向延伸的逃角面1 0 4, 以及攸关排屑畅顺性的排屑角10 5;
续参照图5、图5A,第一刀座4 0乃供铣刀1 0 0的刃口 1 0 3研磨之用,将量测固定后的套筒2 0 0及铣刀10 0, 一并置入第一刀座 4 0的插置孔4 2 (此时需先推动第一刀座4 0远离磨轮2 O位置),研 磨时再推动杆体4 4往磨轮方向,即可精准的使铣刀的刃口 1 0 3研磨 深度达到预设量测校正位置;另外,设置在基板l 1枢接座B斜导段B 2的第一刀座4 0,配合插置孔4 2的轴心与磨轮2 O假想Y轴线呈偏 心设计,故圓盘状的磨轮2 O受马达驱动而圓周转动时,第一刀座4 0 利用螺丝A为轴心枢摆时,铣刀的刃口 1 0 3恰好会经过外研磨角2 4, 转而进入第二研磨面2 2直至预设限定角度后,第一刀座4 O即无法再 持续枢摆;且因本实用新型采用一推摆的研磨动作,所以当磨轮与刃口 研磨时,仍成一直线的切削(每次切削时仅为一个点受力),而可达到刃 口 1 0 3研磨平齐目的,彻底改良习知将刀具直接施压于磨轮表面(每次 切削时为一个面一同受力),使磨轮与刃口受力变大,而易产生刃口受磨 轮影响而不平整的重大缺点。
再参照图6、图6A所示,第二刀座5 O则提供双刀刃端铣刀的逃角 面l 0 4斜倒角之用,使用者只需将经过量测单元3 O调校、定位后的 套筒2 0 0穿入第二刀座5 0的插置孔5 1 ,通过该第二刀座5 O插置 孔5 l略高于磨轮2 O的假想X轴线,即可使穿入插置孔5 l的铣刀刃 口 1 0 3后端与第一研磨面2 l接触,让偏心研磨的铣刀刃口 1 0 3后 端形成一倾斜的逃角面l 0 4,以防止铣刀与被加工物表面接触,造成 刃口后端磨损及阻碍铣刀切削顺畅的情况发生;当然,逃角面l 0 4的 倾斜角度,可通过第二刀座5 0的长形孔5 0 l设计,自由调整第二刀 座5 0上、下位置,让其插置孔5 l轴向趋近或远离磨轮2 O的假想X 轴线,即可获得不同倾斜倒角的逃角面10 4。
最后,请配合参照图7、图7A所示,第三刀座6 O提供铣刀的排屑 角1 0 5的研磨,只需将经量测单元3 O调校、定位的套筒2 0 O取出 插设在第三刀座6 0的插置孔6 l内,再通过斜向固设在基板l l上的 第二刀座6 0 ,其表面插置孔6 l轴心对应磨轮2 O的内研磨角2 3 , 故,铣刀结合套筒2 0 0插入该插置孔6 2 ,即可精准的让内研磨角2 3与刃口与螺旋沟槽衔接处抵靠、研磨出一排屑角10 5。
另外,本实用新型为使操作者使用更加方便,可在第一刀座预设处 加设一弹性组件4 5,其设置方式可如图8所示,在第一刀座下方设一 圏状弹簧,或如图9所示在刀座4 O的螺丝A上,设一扭转弹簧,如此可使使用者握持推捍4 0向前推进研磨完成后,只要慢慢放松,该第一 刀座即会因弹性组件4 5的做用而自动回复定位。
本实用新型多刃4先刀的研磨才几构,通过基板l 1枢接座B,及本体
1 0侧边定位板1 6正向端面,沿着磨轮2 0设置固定距离的第一、第 二、第三刀座的创意,不仅具备铣刀的刃口 1 0 3 、逃角面1 0 4及排 屑角1 0 5精准、快速研磨的功能,三刀座与量测单元3 O分设在本体
1 0左、右側边的构思,更能将研磨机构的体积大幅缩小,以利于携带 时更轻盈、收纳时更不占空间;
再者,各司研磨之职的第一、第二、第三刀座4 0、 5 0、 6 0, 由于各刀座与磨轮2 0的距离固定,研磨时只需将套设在插置孔4 2、
51、 61内的套筒朝磨轮方向推进即可达到研磨目的。
甚至,本体l 0特别通过一盖体1 4内部设一容置空间,以及下阖 盖l 5内部设有一收纳空间,可提供不同夹迫铣刀固定座尺寸的套筒, 以利于各种类、尺寸的铣刀,连同研磨机构一并集中携带外出。
最特别的一点,是第一刀座是侧向设置在磨轮2 0外侧,加上与枢 接座B的斜导段B 2枢接,使套设有铣刀的套筒穿入插置孔4 2时,只 要握持该杆体4 4,朝第二、三刀座方向枢摆,即可使刃口 1 0 3通过 外研磨角2 4并沿第二研磨面2 2外侧朝内侧全面接触研磨,获得刃口
1 0 3研磨后达到预期平齐效果,且铣刀刃口 1 0 3利用第二研磨面2
2由外至内均匀接触研磨,更可防止第一研磨面2 2因单边与刃口接触, 长久以来造成第一研磨面2 2出现不平整表面,进而导致各边刃口研磨 无法达到平齐的问题出现,反之,本实用新型第一刀座沿第二研磨面外 侧朝内侧全面接触的设计,即可克服上述技术课题。
权利要求1. 一种多刃铣刀的研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固设在一基板表面,本体内部设有一马达,马达具有一传动轴,该传动轴具有一贯穿本体侧边的凸接部;一磨轮,是接设在传动轴凸接部的盘状结构体;一枢接座,该位于磨轮研磨面一侧的枢接座底部与基板结合,枢接座与磨轮的研磨面呈一倾斜角度;一第一刀座,以可枢摆方式与枢接座结合,且第一刀座表面处贯穿一可供刀具插置研磨的插置孔。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刃铣刀的研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 侧边设有供传动轴凸接部贯穿的定位板,并在所述凸接部上设一盘状磨 轮,该盘状磨轮纵、横向分设有通过轴心的假想Y轴线及假想X轴线, 且磨轮还具有第一研磨面及第二研磨面,第一、第二研磨面交会处形成 有一内、外研磨角;供传动轴贯穿的定位板正向端面固设有第二刀座, 第二刀座高于假想X轴线处偏心贯穿一插置孔;另有一第三刀座,该第 三刀座位于第二刀座下方并与磨轮第一研磨面斜向固设,且第三刀座低 于磨轮假想X轴线处贯穿 一插置孔。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刃铣刀的研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 相对于磨4仑的另一端设有一量测单元,顶端设有一n形握把及一开关, 侧边设有一电线插头;本体顶端一侧枢设可掀、闭的盖体,盖体内部形 成有一容置空间,本体正向底端枢设有一可掀闭的下阖盖,下阖盖内部 形成一收纳空间。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刃铣刀的研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第二及第三刀座的插置孔周边至少设有一定位销;定位板侧边设有一供 第二刀座以可相对定位板轴向调整锁固的长形孔。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刃铣刀的研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 座包括与基板锁固的固定段,及自固定段外侧朝外上方斜向延伸的供第 一刀座枢设的斜导段形态的L形块体,所述斜导段和第二研磨面呈一倾斜角度。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刃铣刀的研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 座为垂直固设在基板表面的块体,该块体外侧边切削出与第二研磨面保 持预设倾角的、供第一刀座斜向枢接斜导面。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刃铣刀的研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 座为一块体,该块体与第二研磨面保持预设倾角方式和基板固设。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刃铣刀的研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刀座预设处设有一使第一刀座自动复位的弹性组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刃铣刀的研磨机构,包括一本体,固设在一基板表面,本体内部设有一马达,马达具有一传动轴,该传动轴具有一贯穿本体侧边的凸接部;一磨轮,是接设在传动轴凸接部的盘状结构体;一枢接座,该位于磨轮研磨面一侧的枢接座底部与基板结合,枢接座与磨轮的研磨面呈一倾斜角度;一第一刀座,以可枢摆方式与枢接座结合,且第一刀座表面处贯穿一可供刀具插置研磨的插置孔。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三刀座分别达到受损的铣刀的刃口、逃角面及排屑角,通过摆动方式精确、快速研磨刀具刃口,从而获得一精准、平整的刀具刃口。
文档编号B24B3/02GK201128086SQ20072015190
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5日
发明者张俊凯 申请人:张俊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