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机烟雾处理系统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2277阅读:6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铸机烟雾处理系统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脱模剂、冲头油的压铸机烟 雾处理系统设备。
背景技术
压铸机在正常工作时由于要喷涂一定量的脱模剂和冲头油,在模具、冲头
等高温作业环境下(220°C 280°C),模具周边瞬间会产生大量浓度较大的烟 雾,多台压铸机工作的车间整天笼罩在黑烟中,即影响工作照明,也损害操作 者人体健康,同时污染社会环境;压铸机根据不同产品要时常更换模具,模具 因为重量大,需天车吊卸,加之考虑维修便利,通常使用压铸机的单位,大多 采用车间集中烟雾处理、距离压铸机很远的办法来回避模具吊卸问题,但集中 处理烟雾方法往往带来风机耗能高、噪音大的问题,并且仍然不能解决烟雾弥
漫问题,所以大多单位干脆不考虑烟雾处理,烟雾无序排放。
可见迅速处理烟雾有效的办法就是定点处理,换言之烟雾处理设备距离烟 雾产生点越近,处理效果越好,然而目前为止,市面上没有类似设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脱模剂、冲头油的压铸机 烟雾处理系统设备。该烟雾处理系统的排烟罩直接安装在压铸机上方,以压铸 机自身支架做轨道,视工作状况左右往返移动,正常工作状态,排烟罩置于压 铸机模具上方位置。同时为解决夜间照明或白天光线不足在排烟罩上配置了防 爆照明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铸机烟雾处理系统设备,安
装在压铸机上方的支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车架、排烟罩、伸縮软管、 主排烟管、排风机,所述行走车架滑动设置在所述压铸机上方的支架上,所述 排烟罩的入烟口安装在所述行走车架上,所述排烟罩的出烟口通过所述伸縮软管连接所述主排烟管,所述排风机连接所述主排烟管。
上述的压铸机烟雾处理系统设备,其中,所述压铸机上方的支架上设置有 轨道,所述行走车架通过多个行走轮设置在所述轨道上。
上述的压铸机烟雾处理系统设备,其中,还包括一电动调节阀,所述电动 调节阀的两端通过支排烟管分别连接所述伸缩软管和主排烟管。
上述的压铸机烟雾处理系统设备,其中,所述排烟照上还设置有防暴照明灯。
上述的压铸机烟雾处理系统设备,其中,所述排烟照上还设置有把手。
上述的压铸机烟雾处理系统设备,其中,所述行走轮的中心设有轴承,所 述行走轮的外端面设有脱轨止挡。
上述的压铸机烟雾处理系统设备,其中,所述排风机为双速风机,并通过 软管连接所述主排烟管。
上述的压铸机烟雾处理系统设备,其中,所述排风机的出风口上还设置有 过滤布,所述排风机的下端还设有排污管。
上述的压铸机烟雾处理系统设备,其中,所述主排烟管、所述支排烟管为 无机玻璃钢管。
上述的压铸机烟雾处理系统设备,其中,所述伸縮软管为耐高温防火铝箔 布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本实用新型压铸机烟雾处理系统设备结构简 单,操作方便,投资少,并且能够可靠地解决节能、安全、环保、职业健康、 模具更换等多种实际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 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机烟雾处理系统设备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烟雾处理系统设备中排烟罩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排烟罩把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排烟罩轮子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1把手2行走轮
3行走车架4排烟罩
5防爆照明灯6电源线
7横杆8挂钩
9支架固定端10伸縮软管
11吊带12连接管
13支架滑动端14支排烟管
15电动调节阀16支排烟管
17主排烟管18软管
19排风管20过滤布
21排风机22排污管
23卡箍24轨道
25排烟罩其它连接口26主排烟管封闭端
27轴承28脱轨止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在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压铸机烟雾处理系
统设备,包括把手l、行走轮2、行走车架3、排烟罩4、伸縮软管10、连接 管12、支排烟管14、电动调节阀15、支排烟管16、主排烟管17、软连接18、 排风管19、排风机21、轨道24。
如图所示,轨道24设置在压铸机上方的支架上,行走车架3通过多个行 走轮2设置在轨道24上,排烟罩4的入烟口安装在行走车架3上,排烟罩4 的出烟口连接伸縮软管IO (排烟罩4的结构如图2所示),电动调节阀15通 过支排烟管14和支排烟管16连接伸縮软管10和主排烟管17,主排烟管17 的一端26为封闭端,排风机21通过软管18连接主排烟管17的另一端,将 烟气从排风管19排走。
支排烟管14通过一连接管12连接伸縮软管10,并在连接管12与伸縮软 管10连接后加装卡箍23。
排风机21为双速风机, 一台排风机控制两台或多台压铸机排风工作,排风机依靠电动调节阀15控制动作,当一台压铸机工作时开启电动调节阀,排 风机低速运转,多台(含两台)压铸机同时工作时,开启对应的电动调节阀,
排风机高速运转,如图1所示,在排烟罩其它连接口 25处连接另外排风罩, 其中电动调节阀可根据烟雾量多少在O。 90°位置上改变风门位置,90°位 置为关闭,视为压铸机不工作,从而达到节能降耗效果。 在排烟罩4上安装防爆照明灯5提供工作照明。
在排烟罩4与支排烟管14上设置一可滑动支架(如图1所示,固定端9, 滑动端13),将伸縮软管10通过吊带11悬挂在可滑动支架上以及将防爆照 明灯5的电源线6也悬挂在可滑动支架上从而提高安全性。
在排风机21的出口设置油汽过滤布,通过过滤布处理油汽,环境达标排 放。在排风机21的下端还设有排污管22,收集系统沉淀废油。
当需要更换压铸机模具或维修时,打开排烟罩4依靠行走轮2,在压铸机 上方自身支架上灵活左右移动(如图1中箭头所示),为保证滑动灵活、省力, 行走轮2如图4所示,行走轮的中心安装了轴承27,行走轮的外端面设有脱 轨止挡28使行走轮为"T"型结构,从而可以保证在排烟罩4重力作用下,只 能沿行走车架3左右方向自如移动,不会前后脱轨,增强运行的安全性。
当压铸机更换完模具正常工作时,操作者手持把手l (结构如图3所示) 移动排烟罩4,排烟罩置于压铸机模具上方。
开启电动调节阀15开关,电动调节阀15可根据产生烟雾量多少在0° 90°角度内控制风门位置(90°为关闭),然后开启排风机21,排风机21 — 般选用高速时风量5000m3/h,风机低速时风量3000m3/h。排风机根据所控制压 铸机工作状况, 一台工作时低速运转,两台以上(含两台)工作时高速运转, 保证烟雾处理系统设备经济运行。
当夜间或白天光线不足时防爆照明灯5,达到工作环境照明要求。
完成以上步骤,操作者即可进行压铸工件实际操作了。
压铸机烟雾处理系统设备正常运行时,耐高温无纺滤布20,对烟雾有害 物质加以过滤,从而达到大气排放标准。
系统沉淀废油,靠排污管22进行收集,废油按《不可回收废弃物程序》 处理。
伸縮软管10由耐高温防火铝箔布材料制成,可使排烟罩4左右移动。压铸机烟雾处理系统管道支路排烟管14、 16和主排烟管H为无机玻璃钢 材料制成,可以降低烟雾对管道的腐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投资少,并且能够可 靠地解决节能、安全、环保、职业健康、模具更换等多种实际问题。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 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 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 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压铸机烟雾处理系统设备,安装在压铸机上方的支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车架、排烟罩、伸缩软管、主排烟管、排风机,所述行走车架滑动设置在所述压铸机上方的支架上,所述排烟罩的入烟口安装在所述行走车架上,所述排烟罩的出烟口通过所述伸缩软管连接所述主排烟管,所述排风机连接所述主排烟管。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机烟雾处理系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 压铸机上方的支架上设置有轨道,所述行走车架通过多个行走轮设置在所述轨 道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机烟雾处理系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一电动调节阀,所述电动调节阀的两端通过支排烟管分别连接所述伸縮软管 和主排烟管。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铸机烟雾处理系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 排烟照上还设置有防暴照明灯。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铸机烟雾处理系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 排烟照上还设置有把手。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铸机烟雾处理系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 行走轮的中心设有轴承,所述行走轮的外端面设有脱轨止挡。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机烟雾处理系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 排风机为双速风机,并通过软管连接所述主排烟管。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铸机烟雾处理系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 排风机的出风口上还设置有过滤布,所述排风机的下端还设有排污管。
9、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铸机烟雾处理系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 主排烟管、所述支排烟管为无机玻璃钢管。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机烟雾处理系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 伸縮软管为耐高温防火铝箔布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铸机烟雾处理系统设备,安装在压铸机上方的支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车架、排烟罩、伸缩软管、主排烟管、排风机,所述行走车架滑动设置在所述压铸机上方的支架上,所述排烟罩的入烟口安装在所述行走车架上,所述排烟罩的出烟口通过所述伸缩软管连接所述主排烟管,所述排风机连接所述主排烟管。本实用新型压铸机烟雾处理系统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投资少,并且能够可靠地解决节能、安全、环保、职业健康、模具更换等多种实际问题。
文档编号B22D17/20GK201231308SQ200820108979
公开日2009年5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日
发明者裕 刘, 李长虹 申请人:北京佩特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