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砂轮机中的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砂轮机中的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砂轮机分为直排式和除尘式两种。直排式 的砂轮机由于没有任何的除尘装置,工作环境极差,生产工人深 受粉尘之苦,容易得职业病。除尘式砂轮机的除尘装置使工人的 工作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现行的除尘装置结构过于简单, 除尘效果差,依然不能彻底解决粉尘污染环境的问题,而且对于 粉尘的清理也非常不便。
在市场上出现的各种除尘式砂轮机中,最常见的如专利
ZL200620046676. 5所公开的除尘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内部为空 腔的工作台,工作台上设有吸尘罩,砂轮位于吸尘罩内,工作台 内设有风机,风机开口处连有布袋,布袋另一端连接漏斗状的集 尘器的小口径端,集尘器大口径端与吸尘罩相连。
砂轮机工作时,产生的粉尘被风机产生的气流吸入吸尘罩内, 通过集尘器进入布袋,然后气流中的粉尘被布袋过滤,最后落到 工作台的空腔内,空气则透过布袋先散到工作台内的空腔内,再 通过工作台壁上的百叶窗散到外面。显然这样的除尘方式必然使 得除尘不彻底,空气流会在工作台空腔内到处回流,带动空腔内 沉积的粉尘在空腔内到处飞扬,还会随着气流散到外面的工作环 境中去,造成污染。并且随着粉尘在空腔内越积越多,势必要定 时清理,在这种结构下清理起来将会非常费力,给使用者带来诸 多不便。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砂轮机中的除尘装置存在的 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除尘彻底的砂轮机
中的除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砂轮机 中的除尘装置,位于砂轮机的工作台下部,所述的工作台下部具 有内部为空腔的壳体,所述的工作台下设有呈漏斗状的集尘斗,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设有将其分隔为上下两个腔体的隔板, 所述的隔板上具有出尘口和若干回尘口,上述隔板的上部腔体内 设有除尘袋和若干回尘袋,除尘袋的上端与集尘斗相连通,除尘 袋的下端与出尘口相连通,回尘袋的下端与回尘口连通,回尘袋 的上端固连在壳体内部,所述的壳体空腔内还设有风机,风机的 吸气口与除尘袋下端相连通。
风机产生气流将砂轮机工作台处所产生的粉尘通过呈漏斗状 的集尘斗汇聚到工作台下部壳体的空腔中,空腔被隔板分成上下
两个腔体,粉尘先被集中到隔板的上部腔体,在除尘袋的作用下 带尘气流中的粉尘被过滤。
小部分粉尘与气流一起进入隔板的下部腔体,粉尘在小部分 气流的作用下在下部腔体流窜,通过回尘袋时,气流中的空气再 次被分离到上部腔体后散到外界,粉尘最终全部被滞留在下部腔 体。
在上述的砂轮机中的除尘装置中,所述的除尘袋尺寸大于回 尘袋尺寸。除尘袋分离带尘气流中的粉尘,再由回尘袋分离剩余 的那部分粉尘。
在上述的砂轮机中的除尘装置中,所述的出尘口位于隔板的 中心。这样的设置最合理,与漏斗状的集尘斗下口相对应。
在上述的砂轮机中的除尘装置中,所述回尘袋的上端封闭, 且在回尘袋与壳体内部之间设有能使回尘袋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晃动并具有一定伸縮能力的连接件,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联接在回尘 袋上端和壳体内部。回尘袋整体位于上部腔体中,在风压作用下 能通过自身的晃动抖落附着在回尘袋内表面的灰尘。
在上述的砂轮机中的除尘装置中,所述连接件为弹簧,弹簧 的两端分别联接在回尘袋上端和壳体内部。
作为另外一种方案,在上述的砂轮机中的除尘装置中,所述 连接件为橡皮筋,橡皮筋的两端分别联接在回尘袋上端和壳体内 部。
作为第三种方案,在上述的砂轮机中的除尘装置中,所述连 接件为绳索,绳索的两端分别联接在回尘袋上端和壳体内部。
在上述的砂轮机中的除尘装置中,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呈漏斗 状的副集尘斗,副集尘斗位于隔板下部。粉尘在副集成件的作用 下再次被集中。
在上述的砂轮机中的除尘装置中,所述壳体内的底部设有能 开闭的抽屉,且当抽屉关闭时抽屉与上述的副集尘斗位置相对齐。 粉尘通过副集尘斗的集中作用最后落到抽屉中,抽屉可以定时拿 出来清理其中的粉尘。
在上述的砂轮机中的除尘装置中,所述的隔板的上部腔体设 有通气口 。通气口的作用在于使上部腔体的空气逸散到外界。
在上述的砂轮机中的除尘装置中,所述的通气口为百叶窗。 百叶窗是最为常见的通气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砂轮机中的除尘装置有如下优点
1. 设有再次分离粉尘的回尘袋,除尘更加彻底,完全杜绝粉 尘对外界的污染。
2. 设有能抽出的抽屉,方便定时清理粉尘,防止腔体内的粉
尘沉积过于饱和。
3. 设有多道集尘斗,可以有效的将粉尘分道沉降,防止粉尘回流。
图1是砂轮机中的除尘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砂轮机中的除尘装置中隔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砂轮机中的除尘装置的背面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壳体;3、集尘斗;4、隔板;5、出尘 口; 6、回尘口; 7、除尘袋;8、回尘袋;9、连接件;10、副集 尘斗;11、抽屉;12、吸尘罩;13、百叶窗;14、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砂轮机包括一个内部为空腔的机架,机架的上 部为工作台1,工作台1处设有砂轮和驱动砂轮转动的电机。砂
轮处设有能防止粉尘扩散的吸尘罩12。
本砂轮机的除尘装置位于砂轮机的工作台1下部,该装置包 括集尘斗3、隔板3、除尘袋7、回尘袋8和风机14。
吸尘罩12设置在砂轮的外部。工作台1下部设有内部为空腔 的壳体2,壳体2内设有隔板4,隔板4将壳体2分隔成上下两个 腔体,隔板4的上部腔体内设有呈漏斗状的集尘斗3,集尘斗3 的t.端大口径与吸尘罩12相连,下端的小口径上连有除尘袋7, 除尘袋7的另一端与隔板4上的出尘口 5相连。如图2所示,隔 板4上的设有若干个小口径的回尘口 6,中间设有大口径的出尘 口 5。如图3所示,隔板4的上部腔体背面设有百叶窗13。隔板 4的下部腔体除尘口附近设有风机14,风机14的吸气口与除尘袋 7的下端口相连。隔板4的上部腔体内设有若干个回尘袋8,回尘 袋8的上端与集尘斗3及壳体2内表面通过连接件9连接,在本 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连接件9为橡皮筋,该连接件9也可以用弹 簧来代替。下端与隔板4上的出尘口 5连接。隔板4的下部腔体 内设有副集尘斗IO,副集尘斗10位于隔板4下部。隔板4的下部腔体内还设有抽屉11,抽屉11合上时与副集尘斗10的下端对 应。抽屉11可以与工作台1下部的壳体2分离。
工作时风机14产生气流将工作台l上的砂轮机所产生的粉尘
通过吸尘罩12经过呈漏斗状的集尘斗3汇聚到工作台l下部壳体 2的空腔中,粉尘先被集中到隔板4的上部腔体的除尘袋7中, 夹杂粉尘的气流中的大部分空气通过除尘袋7分离到上部腔体, 再通过百叶窗13散到外界,小部分气流与粉尘一起流到了隔板4 的下部腔体,粉尘在小部分气流的作用下在下部腔体流窜,通过 回尘袋8时,气流中的空气再次被分离到上部腔体后通过百叶窗 13散到外界,粉尘最终全部被滞留在下部腔体。再通过下部腔体 内的副集尘斗10第二次汇聚,最后落到抽屉11中。当抽屉11 中的粉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将抽屉ll取出清理,对使用者来说 非常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砂轮机中的除尘装置,位于砂轮机的工作台(1)下部,所述的工作台(1)下部具有内部为空腔的壳体(2),所述的工作台(1)下设有呈漏斗状的集尘斗(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2)内设有将其分隔为上下两个腔体的隔板(4),所述的隔板(4)上具有出尘口(5)和若干回尘口(6),上述隔板(4)的上部腔体内设有除尘袋(7)和若干回尘袋(8),除尘袋(7)的上端与集尘斗(3)相连通,除尘袋(7)的下端与出尘口(5)相连通,回尘袋(8)的下端与回尘口(6)连通,回尘袋(8)的上端固连在壳体(2)内部,所述的壳体(2)空腔内还设有风机(14),风机(14)的吸气口与除尘袋(7)下端相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轮机中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除尘袋(7)尺寸大于回尘袋(8)尺寸。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砂轮机中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出尘口 (5)位于隔板(4)的中心。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砂轮机中的除尘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回尘袋(8)的上端封闭,且在回尘袋(8)与壳 体(2)内部之间设有能使回尘袋(8)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晃动并 具有一定伸縮能力的连接件(9),连接件(9)的两端分别联接在 回尘袋(8)上端和壳体(2)内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砂轮机中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9)为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联接在回尘袋(8)上 端和壳体(2)内部。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砂轮机中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9)为橡皮筋,橡皮筋的两端分别联接在回尘袋(8) 上端和壳体(2)内部。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砂轮机中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2)内还设有呈漏斗状的副集尘斗(10),副集尘斗(IO) 位于隔板(4)下部。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砂轮机中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2)内的底部设有能开闭的抽屉(11),且当抽屉(11) 关闭时抽屉(11)与上述的副集尘斗(10)位置相对齐。
9、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砂轮机中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的上部腔体设有通气口 。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砂轮机中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通气口为百叶窗(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砂轮机中的除尘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砂轮机中的除尘装置存在的除尘不彻底和不便定时清理等技术问题。本砂轮机中的除尘装置,位于砂轮机的工作台下部,工作台下部具有内部为空腔的壳体,壳体内设有将其分隔为上下两个腔体的隔板,隔板上具有出尘口和若干回尘口,隔板的上部腔体内设有除尘袋和若干回尘袋,除尘袋的上端与集尘斗相连通,除尘袋的下端与出尘口相连通,回尘袋的下端与回尘口连通,回尘袋的上端固连在壳体内部。本除尘装置除尘更加彻底、更方便定时清理粉尘。
文档编号B24B55/06GK201419357SQ20092012172
公开日2010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4日
发明者陈美青 申请人:陈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