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包自动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6842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钢包自动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炼钢系统中的钢包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炼钢厂普遍采用从钢包上面向钢包水口座砖内投放引流砂的方法来达到钢包自动引流的功能。此种方法的缺点是引流砂浪费严重,使用量过大,并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染,工序时间长,操作环境恶劣。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700029Y ;
公开日2005年05月18日,实用新型名称为"钢包流钢道用引流棒",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钢包引流装置,由上盖、管体、引流物料和下底组成圆柱形棒体;上盖与管体均由易熔的薄片形板材制成,上盖与管体直径相当;引流物料(引流砂)装于管体内,下底为易熔薄膜,包扎在管体下部。使用时从钢包水口插入。该项实用新型虽然能够防止钢渣堵塞流钢道,但并不能达到自动引流的目的。因为引流棒与水口、水口座砖之间必然有一定的缝隙或空间,钢水流入缝隙会造成引流砂烧结层加厚加深,开始浇注时,钢水静压力压不破烧结层,导致钢包不能自动引流。而在对钢水质量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钢包自动引流是对引流砂或引流装置的最基本的要求,因为如果钢包不能自动引流,就需要烧氧,会加剧钢水的二次氧化,导致夹杂物增加,从而影响了钢水质量,而且大大增加了烧氧操作人员的安全隐患,也会打乱正常的生产节奏;另一方面烧氧管的消耗成本要比引流棒高很多。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既大幅度降低引流砂用量,减轻粉尘污染,简化操作程序,縮短工序时间。同时又能达到钢包自动引流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钢包自动引流装置,包括一端封闭的圆筒形筒体、筒体内的引流砂、封闭下口端的易熔薄膜,其中筒体由能熔于钢水的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筒体是由两支直径略有不同的圆筒插入连接构成,重合部位用使用温度为4(TC 120(TC的粘合物粘结固定,或者用熔点为4(TC 120(TC的金属焊接;筒体侧面有一个或多个侧孔,侧孔用使用温度为40°C 120(TC的薄片或薄膜封闭。 使用时,封口端向前,侧孔向上,沿钢包水口水平插入包内,关闭水口 ;此时用于封闭圆筒侧孔的薄片或薄膜已受热熔化,随着钢包的竖起,装置内的引流砂沿侧孔流出,充填进座砖、水口和装置之间的缝隙、空间;当钢包开始浇注时,打开滑动水口,此时用于封闭筒体下口的易熔薄膜已受热熔化,筒内的引流砂流出,筒外的引流砂又沿侧孔倒流进筒内,并流出;此时与钢水接触的引流砂已经烧结,形成烧结层,而烧结层以下已空,在钢水静压力的作用下烧结层开始变形;连接两支圆筒的粘合物因受高温影响失去了粘结作用,两支钢筒成了可以相对滑动的活塞结构,上面的一支钢筒随着烧结层向下的变形进一步插入下面的另一支钢筒,而并不对烧结层起任何支撑作用;当烧结层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时,烧结层破裂,钢水流出,形成自动引流。[0007] 上述钢包自动引流装置,筒体可以由两支直径略有不同的多边形筒插入连接构成。 上述钢包自动引流装置,侧孔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任意形状的孔,其中单独最大侧孔的面积大于3mm2,以确保引流砂能够顺利流出。 上述钢包自动引流装置,钢筒侧孔远端离钢筒下口的距离应大于200毫米,以确保弓I流砂能够充分填充座砖、水口和装置之间的缝隙、空间。 上述钢包自动引流装置,筒体由上钢筒和下钢筒构成,上钢筒和下钢筒之间为活动连接,从而使上钢筒和下钢筒可以发生相互之间的位移;且上钢筒和下钢筒之间之间具有卡扣结构,该卡扣结构能够保证上钢筒和下钢筒在相互发生位移时不至于脱离。[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既具有了钢包自动引流的功能,又和投放引流砂的方法相比,节约了引流砂用量百分之六十以上; 2.大幅度降低了因烧氧造成的钢水二次氧化,减少了烧氧产生的粉尘、烟气污染; 3.降低了操作人员因烧氧造成的安全隐患; 4.真正縮短了工序时间,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1.铁片封口端;2.引流砂;3.下钢筒;4.上钢筒;5.侧孔;6.钢筒下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中,本实用新型由铁片封口端1,引流砂2,下钢筒3,上钢筒4,用塑料薄膜封闭的侧 孔5和用塑料薄膜封闭的钢筒下口 6构成;上钢筒4插入下钢筒3,用丙烯酸类粘合物粘结连接;侧孔5宽度30mm,长度300mm。 下钢筒3外径比钢包滑板内径小2mm,便于插入;上钢筒4外径比下钢筒3内径小0. 5mm ;装置内的空间容积应接近钢包上滑板、上水口 、水口座砖所围成的空间容积,以此来计算整个装置的长度,其目的是装置内的引流砂流出后尽可能填满座砖上平面以下的容积。 使用时,封口端向前、侧孔向上,沿钢包水口水平插入包内,关闭水口 ;此时用于封闭圆筒侧孔的薄片或薄膜已受热熔化,随着钢包的竖起,装置内的引流砂沿侧孔流出,充填进座砖、水口和装置之间的缝隙、空间;当钢包开始浇注时,打开滑动水口,此时用于封闭筒体下口的易熔薄膜已受热熔化,筒内的引流砂流出,筒外的引流砂又沿侧孔倒流进筒内,并流出;此时与钢水接触的引流砂已经烧结,形成烧结层,而烧结层以下已空,在钢水静压力的作用下烧结层开始变形;连接两支圆筒的粘合物因受高温影响失去了粘结作用,两支钢筒成了可以相对滑动的活塞结构,上面的一支钢筒随着烧结层向下的变形进一步插入下面的另一支钢筒,而并不对烧结层起任何支撑作用;当烧结层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时,烧结层破裂,钢水流出,形成自动引流。 钢筒侧面还可以开一个或多个任何形状的侧孔,其目的是让引流砂能够顺利流出;封口材料还可以用其他使用温度在4(TC 120(TC的薄片或薄膜代替。[0023] 上钢筒4和下钢筒3结合处还可以用使用温度在40°C 1200°C的其他粘合物粘结,或用熔点在4(TC 120(TC的金属焊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上钢筒4和下钢筒3之间为活动连接,从而使上钢筒4和下钢筒3可以发生相互之间的位移;且上钢筒4和下钢筒3之间之间具有卡扣结构,该卡扣结构能够保证上钢筒4和下钢筒3在相互发生位移时不至于脱离。
权利要求一种钢包自动引流装置,包括一端封闭的圆筒形筒体、筒体内的引流砂、封闭下口端的易熔薄膜,其中筒体由能熔于钢水的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筒体是由两支直径略有不同的圆筒插入连接构成,重合部位用使用温度为40℃~1200℃的粘合物粘结固定,或者用熔点为40℃~1200℃的金属焊接;筒体侧面有一个或多个侧孔,侧孔用使用温度为40℃~1200℃的薄片或薄膜封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包自动引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侧孔远端距下口端的 距离大于200mm。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包自动引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侧孔中单独最大侧孔 的面积大于3mm2。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包自动引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筒体也可以是由两支 口径略有不同的多边形筒插入连接构成。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包自动引流装置,其特征是,筒体由上钢筒和下钢筒构成, 上钢筒和下钢筒之间为活动连接,从而使上钢筒和下钢筒可以发生相互之间的位移;且上 钢筒和下钢筒之间具有卡扣结构,该卡扣结构能够保证上钢筒和下钢筒在相互发生位移时 不至于脱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炼钢系统中的钢包自动引流装置。目的是既大幅度降低引流砂用量,简化操作程序,同时又能达到钢包自动引流的目的。技术要点是,一端封闭的圆形筒体,筒体是由一支圆筒插入另一支直径稍大的圆筒连接组成,筒体侧面有一个或多个侧孔,筒体内装引流砂。侧孔用使用温度在40℃~1200℃的薄片或薄膜封闭;使用时,沿钢包水口插入该自动引流装置,随着钢包竖起,筒内的引流砂会自动填充上水口、座砖内的空间。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所有炼钢工艺条件下的钢包使用,具有操作简便、减少粉尘污染、节约成本、缩短工序时间、自动引流率稳定的优点。
文档编号B22D11/103GK201482949SQ20092015420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4日
发明者杨浩刚, 石宏帅 申请人:石宏帅;杨浩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2年09月30日 17:15
    钢包底下串气渗钢不自流咋处理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