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入钛提高铝铜锰合金热疲劳性能的方法

文档序号:3366145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加入钛提高铝铜锰合金热疲劳性能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铝铜合金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加入钛提高铝铜锰合金热疲劳性能的方 法。
背景技术
关于疲劳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根据在疲劳过程中塑性应变和弹性应变所起的作用 大小,可将疲劳分为应力疲劳和应变疲劳;根据疲劳所经历失效循环周次的长短,可将疲劳 分为高周疲劳和低周疲劳;根据工作的环境,疲劳又可分为高温疲劳、常温疲劳和低温疲劳寸寸。所谓热疲劳,是指材料经受温度变化时,因其自由膨胀、收缩受到了约束而产生循 环应力或循环应变,最终导致龟裂而破坏的现象。热疲劳裂纹的扩展与热疲劳裂纹的萌生 一样,反映了材料抵抗热疲劳破坏的能力。有些材料尽管裂纹萌生寿命较长,但因其裂纹扩 展速率快,材料也会很快失效;而有些材料尽管裂纹较早萌生,但由于裂纹扩展缓慢,甚至 停止扩展,其实际使用寿命也较长。材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使用寿命更大程度取决于热 疲劳裂纹的扩展寿命,因此对热疲劳裂纹扩展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元素对热疲劳性能的影响取决于其存在状态。合金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其类型、尺 寸、形状、数量和热稳定性与热疲劳抗力密切相关。一些零散的分布于各资料中的信息表 明,人们对热疲劳过程中合金元素的影响研究的并不系统。总的来说,W、Cr、M0、V、Ti、Mn、 RE等合金元素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时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热疲劳抗力,反之有害。多年来,为改善合金力学性能,普遍添加铝钛或铝钛硼中间合金细化铝铜合金 晶粒。通常,在Al-Cu-Mn-Ti合金系列中,在改善机械性能方面,Ti的成份范围为0. 1 0. 5%,什么样的加入量可以即提高合金机械性能,又提高热疲劳性能的效果呢?这方面国 内外还没有系统的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发明开发了一种加入钛提高铝铜锰合金热疲劳 性能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入钛提高铝铜锰合金热疲劳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选取合金化学成分为(质量分数)Cu4. 5%,MnO.4%,TiO. 2-0. 5%,其余为Al。合金 在坩埚电阻炉中熔炼,炉温采用热电偶测定,熔炼时,在坩埚中依次放入铝、铜、铝锰中间合 金、铝钛中间合金,加热至熔化,除气精炼,约5分钟后扒渣,然后浇注,空冷后制取热疲劳 试样。热疲劳试样规格为40 X 10 X 5mm,是有预制裂纹的缺口试样,缺口长3mm,试样形状及 尺寸如图1所示。试验前,用砂纸磨去试样表面机械加工痕迹并抛光,以消除试样表面因素 对试验结果的影响。采用电阻炉加热自约束热疲劳试验机进行热疲劳试验,板状试样装卡在立方卡具 的四个侧面,保证每块试样的加热与冷却位置一致,通过传动装置上下垂直运动,从而达到 试样加热以及冷却的自动化完成。采用设时自控,热电偶测量并控制温度,试样在水温25°C至加热300°C之间进行冷热循环,采用计数器进行自动计数。从图2中,可以看出各试样在冷热循环3000次时,微裂纹已经开始萌生,加Ti 0. 2%试样的微裂纹很明显,且出现了氧化迹象,而加TiO. 35%的试样只是在预制裂纹根部 看到细小的微裂纹。对比各试样的微裂纹可以发现,在经历冷热循环3000次时,各试样的 裂纹都已经开始萌生,但是扩展的速率都很缓慢,相比较而言加TiO. 5%试样扩展速率最 快,加TiO. 35%最慢。由表1更能反映出这一结论。如图3所示,当冷热循环次数达到5000次时,可以看到,试样的热疲劳裂纹在长 度、宽度及深度等方面继续发展。裂纹变得更加粗大清晰,加Ti 0.2%和加TiO. 5%的裂纹 变得更加粗大,裂纹尖端的分枝继续择优扩展,且裂纹的缝隙内出现氧化迹象的扩展速度 较快。加Ti 0. 35%主裂纹形成可扩展裂纹,且较为均衡的扩展,其附近出现一些不连续、不 规则的微裂纹,主裂纹相对其他组织扩展较慢。比较每种组织的裂纹,发现加TiO. 2%和加 TiO. 5%的最长且最粗,加TiO. 35%的最短且最细。由表1更能反映出这一结论。上述铝铜锰钛合金中,钛的加入量可优选为Ti 0.35%。


图1热疲劳试样示意2热疲劳裂纹形貌(冷热循环3000次)a、Ti 0. 2% ;b、Ti 0. 35% ;c、Ti 0. 5%图3热疲劳裂纹形貌(冷热循环5000次)a、TiO. 2% ;b、TiO. 35% ;c、TiO. 5%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选取合金化学成分为(质量分数)Cu4. 5%,Mn0.4%,Ti0. 2%,其余为Al。合金 在坩埚电阻炉中熔炼,炉温采用热电偶测定,熔炼时,在坩埚中依次放入铝、铜、铝锰中间合 金、铝钛中间合金,加热至熔化,除气精炼,约5分钟后扒渣,然后浇注,空冷后制取热疲劳 试样。热疲劳试样规格为40 X 10 X 5mm,是有预制裂纹的缺口试样,缺口长3mm,试样形状及 尺寸如图1所示。试验前,用砂纸磨去试样表面机械加工痕迹并抛光,以消除试样表面因素 对试验结果的影响。采用电阻炉加热自约束热疲劳试验机进行热疲劳试验,板状试样装卡在立方卡具 的四个侧面,保证每块试样的加热与冷却位置一致,通过传动装置上下垂直运动,从而达到 试样加热以及冷却的自动化完成。采用设时自控,热电偶测量并控制温度,试样在水温25°C 至加热300°C之间进行冷热循环,采用计数器进行自动计数。由图2、图3可见,加入TiO. 2%的热疲劳裂纹长且粗,由表1可见,加入Ti 0.2% 时,冷热循环5000次时合金热疲劳裂纹扩展达到22. 82mm。实施例2 选取合金化学成分为(质量分数)Cu4. 5 %,MnO. 4 %,TiO. 35 %,其余为Al。合 金在坩埚电阻炉中熔炼,炉温采用热电偶测定,熔炼时,在坩埚中依次放入铝、铜、铝锰中间 合金、铝钛中间合金,加热至熔化,除气精炼,约5分钟后扒渣,然后浇注,空冷后制取热疲劳试样。热疲劳试样规格为40 X 10 X 5mm,是有预制裂纹的缺口试样,缺口长3mm,试样形状 及尺寸如图1所示。试验前,用砂纸磨去试样表面机械加工痕迹并抛光,以消除试样表面因 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采用电阻炉加热自约束热疲劳试验机进行热疲劳试验,板状试样装卡在立方卡具 的四个侧面,保证每块试样的加热与冷却位置一致,通过传动装置上下垂直运动,从而达到 试样加热以及冷却的自动化完成。采用设时自控,热电偶测量并控制温度,试样在水温25°C 至加热300°C之间进行冷热循环,采用计数器进行自动计数。由图2、图3可见,加入Ti 0.35%的热疲劳裂纹短而细,由表1可见,加入Ti 0. 35%时,冷热循环5000次时合金热疲劳裂纹扩展达到15. 15mm。实施例3选取合金化学成分为(质量分数)Cu4. 5%,Mn0.4%,Ti0. 5%,其余为Al。合金 在坩埚电阻炉中熔炼,炉温采用热电偶测定,熔炼时,在坩埚中依次放入铝、铜、铝锰中间合 金、铝钛中间合金,加热至熔化,除气精炼,约5分钟后扒渣,然后浇注,空冷后制取热疲劳 试样。热疲劳试样规格为40 X 10 X 5mm,是有预制裂纹的缺口试样,缺口长3mm,试样形状及 尺寸如图1所示。试验前,用砂纸磨去试样表面机械加工痕迹并抛光,以消除试样表面因素 对试验结果的影响。采用电阻炉加热自约束热疲劳试验机进行热疲劳试验,板状试样装卡在立方卡具 的四个侧面,保证每块试样的加热与冷却位置一致,通过传动装置上下垂直运动,从而达到 试样加热以及冷却的自动化完成。采用设时自控,热电偶测量并控制温度,试样在水温25°C 至加热300°C之间进行冷热循环,采用计数器进行自动计数。由图2、图3可见,加入TiO. 5%的热疲劳裂纹长且粗,由表1可见,加入Ti 0.5% 时,冷热循环5000次时合金热疲劳裂纹扩展达到28. 06mm。表1热疲劳裂纹扩展数据(mm)
权利要求
一种加入钛提高铝铜锰合金热疲劳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取合金化学成分为(质量分数)Cu4.5%,Mn0.4%,Ti0.2 0.5%,其余为Al;合金在坩埚电阻炉中熔炼,炉温采用热电偶测定,熔炼时,在坩埚中依次放入铝、铜、铝锰中间合金、铝钛中间合金,加热至熔化,除气精炼,约5分钟后扒渣,然后浇注,空冷后制取热疲劳试样;热疲劳试样规格为40×10×5mm,是有预制裂纹的缺口试样,缺口长3mm;试验前,用砂纸磨去试样表面机械加工痕迹并抛光,以消除试样表面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入钛提高铝铜锰合金热疲劳性能的方法,采用电阻炉 加热自约束热疲劳试验机进行热疲劳试验,板状试样装卡在立方卡具的四个侧面,保证每 块试样的加热与冷却位置一致,通过传动装置上下垂直运动,从而达到试样加热以及冷却 的自动化完成;采用设时自控,热电偶测量并控制温度,试样在水温25°C至加热300°C之间 进行冷热循环,采用计数器进行自动计数;当冷热循环次数达到5000次时,比较每种组织 的裂纹,发现加TiO. 2%和加TiO. 5%的最长且最粗,加TiO. 35%的最短且最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入钛提高铝铜锰合金热疲劳性能的方法,钛的加入量 可优选为0. 35%。
全文摘要
一种加入钛提高铝铜锰合金热疲劳性能的方法,属于铝铜合金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选取合金化学成分为(质量分数)Cu4.5%,Mn0.4%,Ti0.2-0.5%,其余为Al。合金在坩埚电阻炉中熔炼,炉温采用热电偶测定,熔炼时,在坩埚中依次放入铝、铜、铝锰中间合金、铝钛中间合金,加热至熔化,除气精炼,约5分钟后扒渣,然后浇注,空冷后制取热疲劳试样。热疲劳试样规格为40×10×5mm,是有预制裂纹的缺口试样,缺口长3mm。采用电阻炉加热自约束热疲劳试验机进行热疲劳试验,设时自控,热电偶测量并控制温度,试样在水温25℃至加热300℃之间进行冷热循环,采用计数器进行自动计数。
文档编号C22C21/12GK101956109SQ20101050905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5日
发明者司乃潮, 司松海 申请人:镇江忆诺唯记忆合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