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震实造型用浇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震实造型用浇口。
背景技术:
在机器造型中,砂型上的浇注系统并不像手工造型那样用手工工具做出来,一般是把横浇道和内浇道放在型板上,直浇道则需要看捣砂的方法而决定其结构。当捣砂采用震实的办法时,均采用倒喇叭形的直浇棒,而砂型的浇口的加工方法一种是在压实后用人工挖,另一种办法就是在压头第一次压实砂型后再埋入一个模型,再压实以后取出模型即可形成浇口漏斗。但是这样做具有以下弊端1,工序繁琐、费工、费时、费力。2、浇口漏斗与直浇棒联结处的砂子比较松散,圆角过渡不光滑,容易冲砂造而成夹砂等铸造缺陷。3、倒喇叭形直浇棒,挡渣效果不好,空气很容易进入铁水而被带进型腔,从而造成夹渣或气孔等铸造缺陷。4、倒喇叭型直浇道笨重,浪费铁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震实造型用浇口,解决了砂型的浇口制造费时费力以及直浇道形状不合适而导致的浪费铁水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震实造型用浇口,包括直浇道,所述直浇道的下端为倒台体形,直浇道的下底面与型板可拆卸连接,在直浇道的上方卡套有浇口漏斗,浇口漏斗和直浇道之间设有弹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工序简单,省工省时;砂型压实效果好,而且圆角处过渡圆滑,有效避免了冲砂造成铸件夹砂的缺陷;变以往的倒喇叭形直浇道为封闭式直浇道,不仅挡渣效果好,而且不容易产生气孔;重量轻,铁水利用率高,降低了成本,根据直浇道高度不同,单个直浇道可节约铁水1-3公斤。
图1为本发明直浇道使用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直浇道与型板结合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
如附图所示,一种震实造型用浇口,包括直浇道3,直浇道3的下端为倒台体形,直浇道的下底面与型板可拆卸连接,在直浇道3的上方卡套有浇口漏斗1,浇口漏斗I和直浇道3之间设有弹簧2。使用时,如附图所示,可在直浇道3的下底面设有套口 4,直浇道3通过套口 4插接在型板6上固定的插销5上;把横浇道7和内浇道放在型板6上。当机器造型的时候,将直浇道插接在型板的插销上。在压头将砂子下压时,浇口漏斗也沿着直浇道下移,当砂子被压实解除压力后,浇口漏斗在弹簧的作用力下上弹,然后一拔即可取出,十分方便。
权利要求
1.一种震实造型用浇口,包括直浇道,其特征是,所述直浇道的下端为倒台体形,直浇道的下底面与型板可拆卸连接,在直浇道的上方卡套有浇口漏斗,浇口漏斗和直浇道之间设有弹簧。
全文摘要
一种震实造型用浇口,包括直浇道,所述直浇道的下端为倒台体形,直浇道的下底面与型板可拆卸连接,在直浇道的上方卡套有浇口漏斗,浇口漏斗和直浇道之间设有弹簧。本发明工序简单,省工省时;砂型压实效果好,而且圆角处过渡圆滑,有效避免了冲砂造成铸件夹砂的缺陷;变以往的倒喇叭形直浇道为封闭式直浇道,不仅挡渣效果好,而且不容易产生气孔;重量轻,铁水利用率高,降低了成本,根据直浇道高度不同,单个直浇道可节约铁水1-3公斤。
文档编号B22C7/00GK103028702SQ20111029793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8日
发明者浦巧生 申请人:吴江市液铸液压件铸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