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直联式抛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1267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机直联式抛丸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丸喷砂清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抛丸机械,具体是指一种电机直联式抛丸器。
背景技术
抛丸器作为抛丸清理机械的关键核心部件,广泛应用于铸件落砂及铸件、锻件、焊接件、热处理件的表面清理,板材、型材的表面清理及齿轮、弹簧等件的表面强化。在铸造行业中,随着汽车、冶金、化工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对抛丸清理工序要求随之提高。目前广泛使用的皮带式抛丸器存在的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皮带传动易出现打滑现象,造成主轴失转,弹丸速度减小,抛丸量降低;再如叶片固定方式也比较复杂,通常采用 “弹簧片+燕尾槽+稳定销”复合定位方式,结构复杂,装卸困难,增加了维修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作稳定、叶片固定方便的电机直联式抛丸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如下一种电机直联式抛丸器,包括电动机、分丸轮、叶轮体、进丸管、叶片、定向套和罩壳等部件组成,所述的电动机的输出轴与分丸轮之间采用结合盘进行直联,所述的电动机的输出轴的外围设有电机轴座,所述的罩壳固定连接在电机轴座上,所述的叶轮体设有叶片插入孔,插入孔具有卡接凹槽,所述的叶片具有与叶片插入孔相配的卡接凸台,所述的叶片可从叶轮体的内侧插入并卡接在叶片插入孔内。采用以上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电机直联式抛丸器的电机与分丸轮采用直连式结构,弹丸速度、抛丸量均与叶轮转速成正比,由于消除中间传动皮带,叶轮无失转现象,所以保证了弹丸的抛射速度和抛丸量,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另外,由于消除了中间传动损耗,去除了易损的传动皮带,减少了维修工作量,此外,它占地面积小,布置灵活, 易于满足抛射带的布置,可进行整体更换,方便维修,再者,由于无中间传动部件,既消除了中间传动部件产生的能耗,又减少了制造、装配误差所引起的弹丸对分丸轮的摩擦和将定向套挤裂的现象,大大提高了抛丸效率、降低了设备的噪音;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叶片是从叶轮中心插入的,通过叶轮旋转产生离心力固定叶片,所以不需要任何固定装夹具,拆卸八片叶片仅需要3 8分钟。因而,本实用新型具有种工作稳定、叶片固定方便等诸多优点ο作为优选,所述的定向套为全封闭刻度盘式定向套,所述的定向套还配设有调节抛射角度和抛出方向的气动控制自动调整机构。采用本优选方案后,在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的工件大小,方便地调节抛射角度和抛出方向,保证精确的抛射区位置,从而达到理想的
清理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机轴座与结合盘之间设有轴承,所述的轴承与结合盘之间还设有多级密封圈,多级密封圈是指至少有两级密封圈。。采用本优选后,本实用新型消除了在设备设计时其布置的局限性,抛丸器可垂直使用,满足了各种抛丸设备的抛丸清理工艺, 适用于冶金行业的线棒材表面及汽车行业的齿轮强化。较佳的,所述的多级密封圈是指具有V型密封圈+迷宫型密封圈+唇形密封圈的三级密封结构。较佳的,所述的多级密封圈是指具有两级迷宫型密封圈的密封圈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机直联式抛丸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分丸轮与叶片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电动机,2、分丸轮,3、叶轮体,3. 1、叶片插入孔,3. 1. 1、卡接凹槽,4、进丸管,5、
叶片,5. 1、卡接凸台,6、定向套,7、罩壳,8、结合盘,9、电机轴座,10、轴承,11、多级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公斤组体积测定装置的做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中所示,一种电机直联式抛丸器,包括电动机1、分丸轮2、叶轮体3、进丸管4、叶片5、定向套6和罩壳7等部件组成,所述的电动机1的输出轴与分丸轮2之间采用结合盘8进行直联,所述的电动机1的输出轴的外围设有电机轴座9,所述的罩壳7固定连接在电机轴座9上,所述的叶轮体3设有叶片插入孔3. 1,叶片插入孔3. 1具有卡接凹槽3. 1. 1,所述的叶片5具有与叶片插入孔3. 1相配的卡接凸台5. 1,所述的叶片 5可从叶轮体3的内侧插入并卡接在叶片插入孔3. 1内。所述的定向套6为全封闭刻度盘式定向套,所述的定向套6还配设有调节抛射角度和抛出方向的气动控制自动调整机构; 所述的电机轴座9与结合盘8之间设有轴承10,所述的轴承10与结合盘8之间还设有多级密封圈11,所述的多级密封圈11是指具有V型密封圈+迷宫型密封圈+唇形密封圈的三级密封结构。在使用时,所述的叶片5是从叶轮中心插入的,由于叶片5具有卡接凸起可卡接在叶片插入孔3. 1的卡接凹槽内,在叶轮旋转时,可通过叶轮旋转产生离心力固定叶片,所以不需要任何固定装夹具,拆卸八片叶片仅需要3 8分钟。在此,应该说明,所述的电动机1的输出轴与分丸轮2采用结合盘8进行直联的结构,所述的结合盘8的结构为电机传动连接的一种常见结构,在此对结合盘8的具体结构不再进行展开表述。所述的全封闭刻度盘式定向套及其气动控制自动调整机构均为现有技术,故而在此不再赘述。在上述实施例中,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做了描述,很显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仍可做出很多变化,如所述的多级密封圈11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密封圈形式组合结构,如采用两级迷宫型密封圈的密封圈结构,也可采用其他结构形式的密封圈结构组合。在此,应该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所做出的任何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机直联式抛丸器,包括电动机(1)、分丸轮(2)、叶轮体(3)、进丸管(4)、叶片 (5)、定向套(6)和罩壳(7)等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动机(1)的输出轴与分丸轮 (2)之间采用结合盘(8)进行直联,所述的电动机(1)的输出轴的外围设有电机轴座(9),所述的罩壳(7)固定连接在电机轴座(9)上,所述的叶轮体(3)设有叶片插入孔(3. 1),叶片插入孔(3. 1)具有卡接凹槽(3. 1. 1),所述的叶片(5)具有与叶片插入孔(3. 1)相配的卡接凸台(5. 1),所述的叶片(5)可从叶轮体(3)的内侧插入并卡接在叶片插入孔(3. 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直联式抛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向套(6)为全封闭刻度盘式定向套,所述的定向套(6)还配设有调节抛射角度和抛出方向的气动控制自动调整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直联式抛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轴座(9)与结合盘(8 )之间设有轴承(10 ),所述的轴承(10 )与结合盘(8 )之间还设有多级密封圈(11),多级密封圈(11)是指至少有两级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直联式抛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级密封圈(11)是指具有V型密封圈+迷宫型密封圈+唇形密封圈的三级密封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直联式抛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级密封圈(11)是指具有两级迷宫型密封圈的密封圈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直联式抛丸器,包括电动机(1)、分丸轮(2)、叶轮体(3)、进丸管(4)、叶片(5)、定向套(6)和罩壳(7)等部件组成,所述的电动机(1)的输出轴与分丸轮(2)之间采用结合盘(8)进行直联,所述的电动机(1)的输出轴的外围设有电机轴座(9),所述的罩壳(7)固定连接在电机轴座(9)上,所述的叶轮体(3)设有叶片插入孔(3.1),叶片插入孔(3.1)具有卡接凹槽(3.1.1),所述的叶片(5)具有与叶片插入孔(3.1)相配的卡接凸台(5.1),所述的叶片(5)可从叶轮体(3)的内侧插入并卡接在叶片插入孔(3.1)内。本实用新型具有工作稳定、叶片固定方便的优点。
文档编号B24C5/00GK202088107SQ20112020442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7日
发明者张万钧, 张广刚, 杨洪英, 王佃光, 秦玉广, 胡德军 申请人:济南万通铸造装备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