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注铅液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6481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动注铅液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自动注铅液机构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极群组铸焊装置的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0002]在蓄电池生产过程中,需要将配组好的极群组的正、负极耳铸焊成正、负汇流排, 然后流转到下道工序。为了完成这道工序,有的蓄电池厂家采用手工烧焊方式,还有的采用现在比较常见的铸焊方式。但现有的这种铸焊方式,向铸焊模具型腔内充满熔融铅液前,采用刮板机构刮去铅渣,不能有效地避免铅渣等杂质的问题,容易造成汇流排虚焊、夹渣等不良现象,从而影响蓄电池质量。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避免铅渣等杂质问题,提高铸焊质量的自动注铅液机构。[0004]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05]一种自动注铅液机构,包括熔铅锅、铸焊模具、传动装置,熔铅锅盛放有熔融的铅液,位于铅液表面的上方布置铸焊模具,铸焊模具与传动装置连接;还包括设置在铅液内的铅泵,铅泵与输铅液管道的进液口连接;铅泵的转动轴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0006]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分别通过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与铅泵连接,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布置皮带。[0007]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装置为气缸。[0008]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铸焊模具不完全浸入熔融的铅液中,离铅液液面有一定的距离,启动电机,带动铅泵旋转,熔融铅液通过输铅液管道注入铸焊模具的型腔内,然后气缸动作,提升铸焊模具完成铸焊模具的型腔充满铅液的动作,然后再进行后续的动作。结构简单,铸焊模具型腔内无铅渣等杂质,很好的保证铸焊质量。产生此优点的原因铸焊模具不完全浸入熔融的铅液中,采用铅泵向铸焊模具型腔内自动注入铅液。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0011]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注铅液机构,包括熔铅锅1、铸焊模具2、传动装置3,熔铅锅 1盛放有熔融的铅液,位于铅液表面的上方布置铸焊模具2,铸焊模具2与传动装置3连接; 还包括设置在铅液内的铅泵4,铅泵4与输铅液管道5的进液口连接 ’铅泵4的转动轴与电机6的输出轴连接。[001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6分别通过第一皮带轮7、第二皮带轮8与铅泵4 连接,第一皮带轮7与第二皮带轮8之间布置皮带9。[001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装置3为气缸。[0014]本实用新型的铸焊模具2不完全浸入熔融的铅液中,离铅液液面有一定的距离, 电机6启动,带动铅泵4旋转,熔融铅液通过输铅液管道5注入铸焊模具2的型腔内,然后传动装置3动作,提升铸焊模具2,完成向铸焊模具2的型腔充满铅液的动作,然后再进行后续的动作。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已设定好各个动作程序,保证各动作衔接流畅、可靠。[0015]结合图1所示的实施例,电机6通过第一皮带轮7、皮带9、第二皮带轮8带动铅泵 4工作。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注铅液机构,包括熔铅锅(1)、铸焊模具(2)、传动装置(3),熔铅锅(1)盛放有熔融的铅液,位于铅液表面的上方布置铸焊模具(2),铸焊模具(2)与传动装置(3)连接;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铅液内的铅泵(4),铅泵(4)与输铅液管道(5)的进液口连接;铅泵(4)的转动轴与电机(6)的输出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注铅液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机(6)分别通过第一皮带轮(7)、第二皮带轮(8)与铅泵(4)连接,第一皮带轮(7)与第二皮带轮(8)之间布置皮带 (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注铅液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传动装置(3)为气缸。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注铅液机构,涉及蓄电池极群组铸焊装置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熔铅锅、铸焊模具、传动装置,熔铅锅盛放有熔融的铅液,位于铅液表面的上方布置铸焊模具,铸焊模具与传动装置连接;还包括设置在铅液内的铅泵,铅泵与输铅液管道的进液口连接;铅泵的转动轴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结构简单,避免铅渣等杂质问题,提高铸焊质量的目的。
文档编号B22D19/04GK202316971SQ20112044637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4日
发明者陈英明 申请人:江苏先特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