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皮江法金属镁粗镁增产增效冶炼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ー种利用高质镁熟料、硅铁、萤石三种原料按重量比组方配料,做为皮江法粗镁冶炼炉料的一种炼镁新方法。更具体的说,是利用高质镁熟料代替现生产采用的低质白云石煅白来提高粗镁的单罐产量和利润的ー种冶炼新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皮江法生产金属镁粗镁的传统冶炼エ艺方法是采用白云石焙烧后的煅白、硅铁、萤石三种原料按重量比组方配料,粉磨后经压球机压成冶炼用的球团炉料,装入卧式不锈钢质的真空还原罐内,在反射式加热炉内加热至1200°C,氧化镁还原后释放出镁蒸汽,镁蒸汽被真空泵抽至还原罐头部的冷凝器内冷凝成粗镁块,即完成一个炉次的粗镁冶炼エ艺流程,每ー个炉次的冶炼的时间为8 12小时不等。衡量粗镁冶炼效果采用的通用方法是抽测和核算单罐次的料镁比,即用几公斤炉料能炼出1公斤粗镁。现时,国内镁厂的料镁比一般在7. 0 6. 7 1之间,冶炼技术最好的镁厂能用6. 7公斤炉料炼出1公斤粗镁。今后如继续采用白云石锻白来提高粗镁的产量,在技术程度上已达到极限,已无再增产增效的潜力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采用ー种高质镁熟料,改变ー种质量分析方法,设计高质镁熟料生产新配方,以实现利用高质镁熟料炼镁达到增产增效的生产エ艺新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共采用高质镁熟料,改变ー种质量分析新方法,设计高质镁熟料生产新配方的三项エ艺新方法,共同組成高质镁熟料增产增效冶炼方法新方案要采用高质镁熟料利用高质镁熟料代替原来生产使用的低质白云石煅白做为炼镁炉料,高质镁熟料中氧化镁含量要大于60%以上,这样有利于降低料镁比,提高单罐次的产量。改变ー种质量分析方法原白云石生产エ艺中采用的煅白焙烧质量标准是水化活性度在35%以上,水化活性度是用在分析生石灰水化活性的ー种方法,它不能反映出火法冶炼炉料的冶炼活性能力。在取消原来白云石煅白采用的水化活性度这种质量分析方法后,现采用灼减量做为今后测定炉料冶炼活性的分析方法。高质镁熟料的灼减量控制在 0. 05 0. 4%范围内,在此范围内ニ氧化碳和结合水排除程度可以满足火法冶炼的使用要求。灼减量在0. 4%以上吋,炉料的还原效果明显降低,并增加还原剂的消耗量,使生产成本增加。设计高质镁熟料生产新配方原白云石煅白的生产配方是煅白76 78 硅铁 22 M 萤石2,生产的料镁比是7.0 6. 7 1之间。高质镁熟料设计的生产新配方是高质镁熟料58 64 硅铁;34 37 萤石2,生产料镁比可达到3. 7 4. 0 1之间。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提供的粗镁增产增效冶炼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同原白云石煅白炉料相比,在每罐装料量120公斤的相同情况下,料镁比已由原来的7.0 6. 7 1之间下降到3. 7 4.0 1之间,单罐产量已由原白云石煅白的16 18公斤提高到观 30公斤,增产增效的效果十分明显。本发明的方法和效果已经过エ业性实验,产量稳定,达到设计要求。实现了实用性、新颖性、创造性的专利发明要求。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仅采用了一种高质镁熟料和设计的新配方代替原来生产使用的低质白云石煅白和生产配方。本发明继续采用原来的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因此不存在新方法投入的技术风险。
权利要求
1. 一种皮江法金属镁粗镁增产增效冶炼方法,它包括采用ー种高质镁熟料,改变ー种质量分析方法,设计高质镁熟料生产新配方所共同构成,其特点是,所述采用ー种高质镁熟料代替原来生产使用的低质白云石煅白做为炼镁炉料,所述高质镁熟料中Mg0的含量 >60%以上,所述这样有利于降低料镁比,所述提高单罐次的产量,所述改变一种质量分析方法,所述在取消原来白云石煅白采用的水化活性度的这种质量分析方法后,所述现采用灼减量做为今后测定炉料冶炼活性的分析方法,所述高质镁熟料的灼减量控制在0. 05 0.4%范围内,所述在此范围内CO2和结合水的排除程度可以满足火法冶炼的使用要求,所述灼减量在0.4%以上时炉料还原效果会降低,所述并增加还原剂的消耗量,所述使生产成本増加,所述设计镁熟料生产新配方,所述原白云石煅白的生产配方是煅白76 78 硅铁 22 M 萤石2,所述生产的料镁比是7.0 6. 7 1之间,所述高质镁熟料设计的生产新配方是高质镁熟料58 64 硅铁;34 37 萤石2,所述生产的料镁比可达到3. 7 4.0 1之间,所述使用效果稳定,所述增产增效的效果十分明显。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皮江法金属镁粗镁增产增效的冶炼方法,旨在提供一种更加有效的粗镁增产增效的冶炼新方法。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采用一种高质镁熟料,改变一种质量分析方法,设计高质镁熟料生产新配方。降低料镁比值,提高单罐次的粗镁产量和利润。是今后提高皮江法炼镁工艺技术的唯一方法。
文档编号C22B26/22GK102534251SQ20121005697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7日
发明者关又源, 关学彬, 关树翔 申请人:关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