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滑环抛光工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工抛光工装,具体是一种滑环抛光工装。
背景技术:
在目前以至将来相当一个时期内,管磨机在水泥工业等部门中仍然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管磨机的整个回转部分通过滑环支撑在滑履轴承上,因此滑环的加工质量对于磨机的正常运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管磨机筒体滑环加工过程中,由于其技术要求较高,滑环外圆、端面及圆角处粗糙度要求一般至少为RaO. 8,仅靠车床加工不仅粗糙度无法达到要求,而且加工效率低,还因需要使用昂贵的刀具而花费很高的价格。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加工抛光工装,保证抛光滑环的粗糙度,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滑环抛光工装,包括底座;由电机、大皮带轮、小皮带轮、传动轴、铸造轴套组成的安装在机床刀架上的传动部以及由主动轮、从动轮、销轴、轴套及固定臂构成的抛光部;铸造轴套、电机和底座相互装配在一起,大皮带轮和小皮带轮通过三角带连接,大皮带轮安装于电机上,小皮带轮安装于传动轴的一端,传动轴的另一端装配有主动轮且连接于固定臂的一端,从动轮通过销轴和轴套固定且安装于固定臂的另一端,主动轮及从动轮上安装有砂带,从动轮的轮面为弧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工装通过底座装配在机床原有的刀架上,保证其与机床的水平位置以及和零件的平行度;通过电机带动皮带轮之间的变速,操作人员可以及时的调整抛光量和稍度;从动轮的弧形轮面会减少工装的震动,从而有效的保证抛光滑环的粗糙度。
图I为本发明中底座的主视图;图2为本发明中底座的俯视图;图3为本发明中传动部分和抛光部分的俯视图;图4为本发明中抛光部分中的从动轮结构示意放大图。图中1、底座,2、电机,3、大皮带轮,4、小皮带轮,5、传动轴,6、铸造轴套,7、固定臂,8、主动轮,9、从动轮,10、轴套,11、销轴。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至图4所示本发明包括底座I ;由电机2、大皮带轮3、小皮带轮4、传动轴5、铸造轴套6组成的安装在机床刀架上的传动部以及由主动轮8、从动轮9、销轴11、轴套10及固定臂7构成的抛光部;铸造轴套6、电机2和底座I相互装配在一起,大皮带轮3和小皮带轮4通过三角带连接,大皮带轮3安装于电机2上,小皮带轮4安装于传动轴5的一端,传动轴5的另一端装配有主动轮8且连接于固定臂7的一端,从动轮9通过销轴11和轴套10固定且安装于固定臂7的另一端,主动轮8及从动轮9上安装有砂带,从动轮9的轮面为弧形。所述的铸造轴套6、电机2和底座I通过螺栓相互装配在一起;销轴11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臂7上。本发明中,电机2和铸造轴套6通过螺栓装配在一起,大皮带轮3装配在电机2上,小皮带轮4和传动轴5的一端装配在一起,大皮带轮3、小皮带轮4通过三角带连接在一起,通过电机2可以进行变速调整,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及时地调整抛光量和稍度,抛光部在装配时需保证主动轮8与从动轮9之间的平行度以及加工时与滑环之间的垂直度;并且从动 轮9的弧形轮面设计,可以有效的减少抛光时产生的震动,提高了产品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在滑环加工到一定程度后,采用此装置,使用砂带进行抛光,抛光时先用粗糙度较大的砂带,优选40目砂带,对零件的刀纹和稍度进行抛光和修整,当接近图纸要求后,再换较细的砂带,优选150目或240目砂带,对零件进行最后的抛光,直至达到要求。
权利要求
1 一种滑环抛光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I);由电机(2)、大皮带轮(3)、小皮带轮(4)、传动轴(5)、铸造轴套(6)组成的安装在机床刀架上的传动部以及由主动轮(8)、从动轮(9)、销轴(11)、轴套(10)及固定臂(7)构成的抛光部;铸造轴套(6)、电机(2)和底座(I)相互装配在一起,大皮带轮(3)和小皮带轮(4)通过三角带连接,大皮带轮(3)安装于电机(2)上,小皮带轮(4)安装于传动轴(5)的一端,传动轴(5)的另一端装配有主动轮(8)且连接于固定臂(7)的一端,从动轮(9)通过销轴(11)和轴套(10)固定且安装于固定臂(7)的另一端,主动轮(8)及从动轮(9)上安装有砂带,从动轮(9)的轮面为弧形。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环抛光工装,包括底座;由电机、大皮带轮、小皮带轮、传动轴、铸造轴套组成的安装在机床刀架上的传动部以及由主动轮、从动轮、销轴、轴套及固定臂构成的抛光部;铸造轴套、电机和底座相互装配在一起,大皮带轮和小皮带轮通过三角带连接,大皮带轮安装于电机上,小皮带轮安装于传动轴的一端,传动轴的另一端装配有主动轮且连接于固定臂的一端,从动轮通过销轴和轴套固定且安装于固定臂的另一端,主动轮及从动轮上安装有砂带,从动轮的轮面为弧形。有益效果是操作人员可以及时的调整抛光量和稍度并且保证抛光滑环的粗糙度。
文档编号B24B29/02GK102765039SQ201210269439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1日
发明者刘光辉, 姚群海, 孙艺卉, 宋欣, 朱耿武, 李洪翠, 马孝直 申请人:徐州中材装备重型机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