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热式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储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0830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储热式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储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液体储运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储热式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储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铝或者铝合金加工行业的原材料供应,主要是通过铝或者铝合金冶炼或者熔炼厂商生产出固态的铝锭或者铝合金锭,再经仓储、销售、运输等物流程序,供应给下游的铝或者铝合金加工厂商。即铝或者铝合金冶炼或者熔炼厂家生产出铝液或者铝合金液,然后将招液或者招合金液烧铸成招锭或者招合金锭予以出售,招或者招合金加工的下游产业购买铝锭后再重新熔化后,进行铸造、拉伸、切削等加工工序,生产出铝或者铝合金产品成品。·
然而,在浇铸成铝锭或者铝合金锭和重新熔化铝锭或者铝合金锭的过程中,就必然存在着耗费大量能源,以及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的问题。因此,铝或者铝合金的下游加工产业如果能够直接购买电解铝厂或者铝合金厂的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就无需重新熔化铝锭或者招合金锭,同时电解招厂或者招合金厂也不需要烧铸招锭或者招合金锭,由此使得各方都能节约能源,避免人力、物力、能源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但是,电解铝或者铝合金生产商与铝或者铝合金的下游加工厂商之间的距离一般比较远,这就必然需要考虑如何解决远距离运输过程中的包装、安全储热和保温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为ZL 20081001478. 4)公开了一种“远距离招水运输专用装置”,该专利的远距离铝水运输专用装置专门用于远距离运输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其结构为设置有铝水包体,铝水包体的下部为弧形封头,中部为圆柱形包身,上部为圆锥形封口,封头上设有支承固定架和倾倒提架,包身的对应两侧设有吊耳轴,封口上配装有包盖,包盖通过圆周分布的活节螺栓与封口连接,封口的一侧设有铝水出口,铝水出口和倾倒提架位于包身的对立面,铝水出口上配装有密封盖,封口的周边分布有钢绳固定架。然而由于其壳体内的保温和储液材料依次为碳酸铝纤维毡、碳酸铝纤维板和耐火浇注料,这些材料所具有的显热蓄热特性使其蓄热能力较小,从而导致其需满足如环境为-10°c状态下,铝水温度每小时下降10 15°C的要求等储运时间、运输距离、温降条件等因素,这就必然要求在铝液运输保持液态的状况下,其温度要大大高于运输损耗的温度。因此,在储运过程中,消耗的热能也较大;同时,为了实现较好的保温效果,使得其设置的保温层厚度也较大,并导致整体体积也较大,重量也较大,从而使得其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制造加工繁琐,且操作使用不便。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存在问题,亟需提供一种蓄能环保效果更好,结构更简单、成本低、易于加工成型、使用安全方便的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储运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蓄能环保效果更好,结构更简单、成本低、易于加工成型、使用安全方便的储热式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储运的储热式招液或者招合金液储运装置。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储热式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储运装置,其中
包括有容置体及其浇铸口和托架,以及设置于所述容置体注入口处的上盖,所述浇铸口设置于所述容置体侧壁与内腔连通,所述注入口位于所述容置体上部与内腔连通,所述托架位于容置体外侧壁并低于所述浇铸口;
所述容置体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金属外壳、保温材料层、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耐火材料层,所述金属外壳为熔点大于铝或者铝合金的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外壳;
所述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为多孔陶瓷基体与相变储能材料的附着物的复合体,所述相变储能材料经高温熔融后浸渗至所述多孔陶瓷基体的微孔孔壁附着形成所述相变 储能材料的附着物,并复合成所述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由于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设置于耐火材料层与保温材料层之间,由耐火材料层与保温材料层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而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则利用相变潜热使储运装置中的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恒定的温度。优选的,所述相变储能材料的附着物为潜热大、蒸气压低的碱金属或者碱土金属的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氯盐中的一种物质或者一种以上物质的混合物,经高温熔融后浸渗至所述多孔陶瓷基体的微孔孔壁附着形成的相变储能材料的附着物。相变储能材料选择潜热大、蒸气压低的碱金属或者碱土金属的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氯盐中的一种物质或者一种以上物质按不同配比的混合物,利用相变储能材料的相变潜热进行蓄热和放热。而且多孔陶瓷基体具有不流动性和可加工性,在相变蓄热介质的相变储能材料发生相变前后,其性能稳定,且能够保持整体材料原有的形状。更优选的,所述相变储能材料的附着物为50% 70% NaCl与30% 50% MgCl2的混合物经高温熔融后浸渗至所述多孔陶瓷基体的微孔孔壁附着形成的相变储能材料的附着物。该50% 70% NaCl与30% 50% MgCl2的混合物相变储能材料与多孔陶瓷基体形成的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既兼备了 50% 70% NaCl与30% 50% MgCl2的混合物相变储能材料相变蓄热和多孔陶瓷基体固相显热蓄热的长处,又克服了两者单一使用或者混合烧结成型使用所存在的不足。以上的,所述多孔陶瓷基体为MgO、NaAlO2, SiC、SiO2中的一种物质或者一种以上物质的混合物,经加入发泡剂混合制胚、烧结、发泡制成的多孔陶瓷基体。多孔陶瓷基体为MgO、NaAlO2, SiC、SiO2中的一种物质或者一种以上物质的混合物,便于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的制备采用熔融浸渗工艺,将多孔陶瓷基体浸入上述之一的熔融无机盐中,使熔融无机盐浸渗到多孔陶瓷基体中的微孔孔壁附着形成附着物,制得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这一储能材料。进一步的,所述多孔陶瓷基体为SiO2,经加入发泡剂混合制胚、烧结、发泡制成的多孔陶瓷基体。该SiO2经加入发泡剂混合制胚、烧结、发泡制成的多孔陶瓷基体与相变储能材料之间具有较好的高温化学相容性和浸润性。
以上的,所述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为自发熔融浸渗形成的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即所述容置体在初始状态为所述保温材料层与所述耐火材料层之间置入所述多孔陶瓷基体,且所述多孔陶瓷基体与所述保温材料层之间设置有间隙,并在所述间隙中填充入相变储能材料,当容置体首次使用时,所述相变储能材料经所述容置体内传热高温熔融后浸渗至所述多孔陶瓷基体的微孔孔壁附着形成所述相变储能材料的附着物,并复合成所述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以上的,所述保温材料层设置为碳酸铝纤维毯的保温材料层。以上的,所述上盖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金属外壳、耐火材料层,所述金属外壳为熔点大于铝或者铝合金的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外壳。进一步的,所述上盖的所述金属外壳与所述耐火材料层之间设置有保温材料层和/或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所述保温材料层设置为碳酸铝纤维毯的保温材料层。以上的,所述容置体底部设置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均匀分布的支撑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一种储热式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储运装置,由于包括有容置体及其浇铸口和托架,以及设置于容置体注入口处的上盖,浇铸口设置于容置体侧壁与内腔连通,注入口位于容置体上部与内腔连通,托架位于容置体外侧壁并低于浇铸口 ;容置体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金属外壳、保温材料层、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耐火材料层,金属外壳为熔点大于铝或者铝合金的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外壳;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为多孔陶瓷基体与相变储能材料的附着物的复合体,相变储能材料经高温熔融后浸渗至多孔陶瓷基体的微孔孔壁附着形成相变储能材料的附着物,并复合成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由此,既兼备了现有无机盐相变蓄热材料和陶瓷显热蓄热材料两者的长处,又克服了两者的不足,在高温下保持原有形状且可承受一定荷载,同时还具有较大的蓄热能力,既可以临时储存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又可以远距离输送铝液或者铝合金液。该储热式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储运装置因具有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其储能密度可达220 240J/g,其蓄热量是现有技术中的铝液或者铝合金液转运包的8 10倍,并可使恒温时间(约710 V )延长2 3倍;经100次重复使用后,其储热密度仅降低I. 62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可同时利用显热和潜热,储能密度大;
(2)无需封装,不存在腐蚀和泄漏问题;
(3)可使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一恒定温度,而不是逐渐下降;
(4)可直接加工成型,使用安全方便;
(5)可降低系统的设计成本;
(6 )材料本身易于回收再利用,有利环保。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图I是本发明的一种储热式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储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图I中包括有I——上盖、2——浇铸口、3——托架、4——内腔、5——支撑架、
6——耐火材料层、7——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
8-保温材料层、9-金属外壳。
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 描述。实施例I
本发明的一种储热式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储运装置,如图I所示,包括有容置体及其浇铸口 2和托架3,以及设置于容置体注入口处的上盖I,浇铸口 I设置于容置体侧壁与内腔4连通,注入口位于容置体上部与内腔4连通,托架3位于容置体外侧壁并低于浇铸口 2 ;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可以通过注入口注入内腔4,内腔4用于储存铝液或者铝合金液,浇铸口I用于在浇铸场所将铝液或者铝合金液浇出。容置体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金属外壳9、保温材料层8、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7、耐火材料层6,金属外壳9为熔点大于招或者招合金的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外壳;
耐火材料层6具体可以是耐火浇注材料制成的耐火材料层。金属外壳9具体可以采用焊接钢、铸钢或者铸铁制造成型。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7为多孔陶瓷基体与相变储能材料的附着物的复合体,相变储能材料经高温熔融后浸渗至多孔陶瓷基体的微孔孔壁附着形成相变储能材料的附着物,并复合成所述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7。由于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7设置于耐火材料层6与保温材料层8之间,由耐火材料层6与保温材料层8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而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则利用相变潜热使储运装置中的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恒定的温度。由此,使得本发明的一种储热式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储运装置,既兼备了现有无机盐相变蓄热材料和陶瓷显热蓄热材料两者的长处,又克服了两者的不足,在高温下保持原有形状且可承受一定荷载,同时还具有较大的蓄热能力,既可以临时储存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又可以远距离输送铝液或者铝合金液。该储热式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储运装置因具有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其储能密度可达220 240J/g,其蓄热量是现有技术中的铝液或者铝合金液转运包的8 10倍,并可使恒温时间(约710V )延长2 3倍;经100次重复使用后,其储热密度仅降低1.625%。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可同时利用显热和潜热,储能密度大;
(2)无需封装,不存在腐蚀和泄漏问题;
(3)可使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一恒定温度,而不是逐渐下降;
(4)可直接加工成型,使用安全方便;
(5)可降低系统的设计成本;
(6 )材料本身易于回收再利用,有利环保。本发明的一种储热式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储运装置,既可以用以临时储存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又可以远距离输送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其所采用的相变储能材料可以是熔点介于700°C 720°C之间,在首次使用时,先将烤热容置体的温度设定在800°C左右,使多孔陶瓷基体中的相变材储能材料吸收热量,并经充分相变后变成液态,通过虹吸效应吸附附着在多孔陶瓷基体的微孔孔壁表面。当往容置体中注入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后(温度约为710°C左右),随着时间的延长,铝液或者铝合金液的温度会逐渐下降。当铝液或者铝合金液的温度低于710°C时,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就会放出热量,使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在一恒定的温度,具体保持时间取决于所选择的相变储能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根据铝合金液的重量、液态比热、相变储能材料的潜热、相变储能材料的重量等参数通过计算即可确定。如所选铝合金液为铸造铝合金 A356,其温度为710°C,重量为100公斤;所选用的相变储能材料为MgCl2,其相变温度为715°C,重量为20公斤;室温为25°C。通过计算可得到铸造铝合金A356的铝合金液可在该工况条件下保持710°C恒定温度I. 3小时。具体的,相变储能材料的附着物可以为潜热大、蒸气压低的碱金属或者碱土金属的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氯盐中的一种物质或者一种以上物质的混合物,经高温熔融后浸渗至多孔陶瓷基体的微孔孔壁附着形成的相变储能材料的附着物。相变储能材料选择潜热大、蒸气压低的碱金属或者碱土金属的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氯盐中的一种物质或者一种以上物质按不同配比的混合物,利用相变储能材料的相变潜热进行蓄热和放热。而且多孔陶瓷基体具有不流动性和可加工性,在相变蓄热介质的相变储能材料发生相变前后,其性能稳定,且能够保持整体材料原有的形状。相变储能材料的附着物可以为50% 70% NaCl与30% 50% MgCl2的混合物经高温熔融后浸渗至多孔陶瓷基体的微孔孔壁附着形成的相变储能材料的附着物。该50 % 70 % NaCl与30 % 50 % MgCl2的混合物相变储能材料与多孔陶瓷基体具有良好的高温化学相容性和浸润性,形成的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既兼备了 50% 70% NaCl与30% 50% MgCl2的混合物相变储能材料相变蓄热和多孔陶瓷基体固相显热蓄热的长处,又克服了两者单一使用、或者混合烧结成型使用所存在的不足。 如选择60 % NaCl与40 % MgCl2的混合物NaSO4相变储能材料与多孔陶瓷基体进行浸液浸渗,浸渗温度为750°C 800 V,浸渗时间约I小时,可以制备出浸渗率达42. 3 % 53. 4%、相对密度达92% 95%的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当然,除选择前述的MgCl2相变储能材料与多孔陶瓷基体进行浸渗,或者50% 70% NaCl与30% 50% MgCl2的混合物相变储能材料按配比混合后与多孔陶瓷基体进行浸渗之外,还可以将MgCl2或者50% 70% NaCl与30% 50% MgCl2的混合物相变储能材料与其他相变储能材料按配比混合后与多孔陶瓷基体进行浸渗。实施例2
本发明的一种储热式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储运装置,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I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I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的区别在于多孔陶瓷基体为MgO、NaAlO2, SiC、SiO2中的一种物质或者一种以上物质的混合物,经加入发泡剂混合制胚、烧结、发泡制成的多孔陶
瓷基体。多孔陶瓷基体为MgO、NaAlO2, SiC、SiO2中的一种物质或者一种以上物质的混合物,便于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的制备采用熔融浸渗工艺,有利于将多孔陶瓷基体浸入前述中任意之一的熔融无机盐中,使熔融无机盐浸渗到多孔陶瓷基体中的微孔孔壁附着形成附着物,制得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这一储能材料层。
具体的,多孔陶瓷基体为SiO2,经加入发泡剂混合制胚、烧结、发泡制成的多孔陶
瓷基体。该SiO2经加入发泡剂混合制胚、烧结、发泡制成的多孔陶瓷基体与相变储能材料之间具有较好的高温化学相容性和浸润性。如以SiO2加入发泡剂,并配以一定量的其他添加剂,混合研磨粉碎,采用单面加压成型制成胚件,经1200°C 1300°C烧结并发泡,可以制备出显气孔率40% 50%、孔径
5μ m 40 μ m、平均孔径26 μ m 30 μ m、颗粒之间粘结良好的三维空间网状孔洞结构的多
孔陶瓷基体。然后,选择50% 70% NaCl与30% 50% MgCl2的混合物相变储能材料与该多孔陶瓷基体进行浸液浸渗,浸渗温度为750°C 800°C,浸渗时间约I小时,可以制备出浸渗·率达42. 3% 53. 4%、相对密度达92% 95%的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7。由此制得的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物相分布较为均匀、多孔陶瓷基体粘结良好、两相基本互相包覆,具有较高的高温抗压强度和储能密度,以及良好的导热性能、热膨胀性能和抗热震性,而且在循环使用或者久置不用后性能稳定。当然,还可以将MgO、NaAlO2, SiC、SiO2中的一种物质或者一种以上物质的混合物加入发泡剂,并配以一定量的其他添加剂,混合研磨粉碎,采用单面加压成型制成胚件,经高温烧结并发泡,制得三维空间网状孔洞结构的多孔陶瓷基体,并与前述的相变储能材料进行浸渗,制得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7。实施例3
本发明的一种储热式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储运装置,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I或者实施例2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I或者实施例2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或者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7为自发熔融浸渗形成的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7,即容置体在初始状态为保温材料层8与耐火材料层6之间置入多孔陶瓷基体,且多孔陶瓷基体与保温材料层8之间设置有间隙,并在间隙中填充入相变储能材料,当容置体首次使用时,相变储能材料经容置体内传热高温熔融后浸渗至多孔陶瓷基体的微孔孔壁附着形成相变储能材料的附着物,并复合成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7。该结构的储热式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储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结构和工艺更为简便、易于制造安装。实施例4
本发明的一种储热式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储运装置,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I或者实施例2或者实施例3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I或者实施例2或者实施例3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或者实施例2或者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保温材料层8设置为碳酸铝纤维毯的保温材料层8。碳酸铝纤维毯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敷设性能,便于安装、敷设。实施例5
本发明的一种储热式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储运装置,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I或者实施例2或者实施例3或者实施例4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I或者实施例2或者实施例3或者实施例4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或者实施例2或者实施例3或者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上盖I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金属外壳9、耐火材料层6,金属外壳9为熔点大于招或者招合金的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外壳9。金属外壳9具体可以采用焊接钢、铸钢或者铸铁制造成型。上盖I与容置体中的铝液或者铝合金液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由于该空间的空气基本不会流动,因此带走热量,而且不流动的空气本身就是最好的保温隔热介质之一。因此上盖I的结构简化为金属外壳9与耐火材料层6的两层结构。具体的,为了防止上盖I与容置体中的铝液或者铝合金液之间的空间内气压过高,保证安全,还可以在上盖I设置有泄压气孔。当然,上盖I的金属外壳与耐火材料层之间也可以设置有保温材料层8、或者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7、或者保温材料层8和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7,并且保温材 料层8还设置为碳酸铝纤维毯的保温材料层8。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储热式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储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有容置体及其浇铸口和托架,以及设置于所述容置体注入口处的上盖,所述浇铸口设置于所述容置体侧壁与内腔连通,所述注入口位于所述容置体上部与内腔连通,所述托架位于所述容置体外侧壁并低于所述浇铸口; 所述容置体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金属外壳、保温材料层、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耐火材料层,所述金属外壳为熔点大于铝或者铝合金的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外壳; 所述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为多孔陶瓷基体与相变储能材料的附着物的复合体,所述相变储能材料经高温熔融后浸渗至所述多孔陶瓷基体的微孔孔壁附着形成所述相变储能材料的附着物,并复合成所述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储热式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储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储能材料的附着物为潜热大、蒸气压低的碱金属或者碱土金属的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氯盐中的一种物质或者一种以上物质的混合物,经高温熔融后浸渗至所述多孔陶瓷基体的微孔孔壁附着形成的相变储能材料的附着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储热式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储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 变储能材料的附着物为50% 70% NaCl与30% 50% MgCl2的混合物经高温熔融后浸渗至所述多孔陶瓷基体的微孔孔壁附着形成的相变储能材料的附着物。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一种储热式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储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陶瓷基体为Mg0、NaA102、SiC、Si02中的一种物质或者一种以上物质的混合物,经加入发泡剂混合制胚、烧结、发泡制成的多孔陶瓷基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储热式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储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陶瓷基体为SiO2,经加入发泡剂混合制胚、烧结、发泡制成的多孔陶瓷基体。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一种储热式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储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为自发熔融浸渗形成的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即所述容置体在初始状态为所述保温材料层与所述耐火材料层之间置入所述多孔陶瓷基体,且所述多孔陶瓷基体与所述保温材料层之间设置有间隙,并在所述间隙中填充入相变储能材料,当容置体首次使用时,所述相变储能材料经所述容置体内传热高温熔融后浸渗至所述多孔陶瓷基体的微孔孔壁附着形成所述相变储能材料的附着物,并复合成所述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
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一种储热式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储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材料层设置为碳酸铝纤维毯的保温材料层。
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一种储热式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储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金属外壳、耐火材料层,所述金属外壳为熔点大于铝或者铝合金的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外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储热式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储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所述金属外壳与所述耐火材料层之间设置有保温材料层和/或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所述保温材料层设置为碳酸铝纤维毯的保温材料层。
10.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一种储热式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储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体底部设置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均匀分布的支撑架。
全文摘要
一种储热式铝液或者铝合金液储运装置,包括有容置体及其浇铸口和托架,以及设置于容置体注入口处的上盖,浇铸口设置于容置体侧壁与内腔连通,注入口位于容置体上部与内腔连通,托架位于容置体外侧壁并低于浇铸口;容置体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金属外壳、保温材料层、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耐火材料层,金属外壳为熔点大于铝或者铝合金的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外壳;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为多孔陶瓷基体与相变储能材料的附着物的复合体,相变储能材料经高温熔融后浸渗至多孔陶瓷基体的微孔孔壁附着形成相变储能材料的附着物,并复合成多孔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层。具有蓄能环保效果更好,结构更简单、成本低、易于加工成型、使用安全方便的特点。
文档编号B22D41/00GK102861907SQ20121032503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5日
发明者臧立根, 毛凌波 申请人:广州立中锦山合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