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内表面打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5739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轮胎内表面打磨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内表面打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蘑菇头、柱形杆和电机,所述的柱形杆的一端与蘑菇头的平面端连接,而所述的柱形杆的另一端则与所述的电机的转轴连接,且所述的蘑菇头的表面还设置有磨粒。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电机驱动蘑菇头进行打磨,一方面提高了打磨速度、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了打磨的质量,进而保证了受损轮胎的修复质量。
【专利说明】轮胎内表面打磨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打磨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修补扎有孔洞的轮胎的打磨机构,属于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今社会中,汽车越来越多,其已经渐渐成为家庭必需品,而我们知道,在汽车正常的使用寿命中,经常会发生车的轮胎被扎出孔洞的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严重影响安全驾驶。
[0003]因此,轮胎孔洞的修补显得至为重要,而轮胎的修补方法为:在将受损轮胎卸下来后,在轮胎内侧具有孔洞的部位进行粘补,而为了保证粘补质量,需要在粘补前,将需要粘补的部位进行打磨,即使粘补的表面粗糙化,以增加粘接剂的粘贴面积,保证粘补的牢固度和粘补质量,而传统的打磨方法为:操作人员手持砂纸等进行手工磨,此种方式,工作效率非常低,且打磨的粗糙程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操作人员个体的打磨水平,打磨的质量法无法保证。

【发明内容】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闻一种可有效提闻打磨质量,提闻工作效率的轮胎内表面打磨机构。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轮胎内表面打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蘑菇头、柱形杆和驱动机构,所述的柱形杆的一端与蘑菇头的平面端连接,而所述的柱形杆的另一端则与所述的驱动机构的转轴连接,且所述的蘑菇头的表面还设置有磨粒。
[0006]进一步,所述的驱动机构为电机。
[0007]且所述的蘑菇头和柱形杆为一体成型。
[000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电机驱动蘑菇头进行打磨,一方面提高了打磨速度、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了打磨的质量,进而保证了受损轮胎的修复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主要附图标记含义为:
1、磨粒 2、蘑菇头 3、柱形杆 4、电机 5、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的介绍。
[0012]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13]如图1所示:轮胎内表面打磨机构,包括蘑菇头2、柱形杆3和驱动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驱动机构为电机4,且所述的柱形杆3的一端与蘑菇头2的平面端连接,而所述的柱形杆3的另一端则与所述的驱动机构的转轴5连接,且所述的蘑菇头2的表面还设置有磨粒I。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蘑菇头2和柱形杆3为一体成型.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将蘑菇头2设置在轮胎内表面的孔洞周围的平面上,然后开启电机,电机带动蘑菇头2旋转,可自动对轮胎内表面的孔洞周围的平面进行打磨,然后,操作人员只需要定时更换一下打磨位置即可。
[0014]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电机驱动蘑菇头2进行打磨,一方面提高了打磨速度、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了打磨的质量,进而保证了受损轮胎的修复质量。
[0015]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轮胎内表面打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蘑菇头、柱形杆和驱动机构,所述的柱形杆的一端与蘑菇头的平面端连接,而所述的柱形杆的另一端则与所述的驱动机构的转轴连接,且所述的蘑菇头的表面还设置有磨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内表面打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为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内表面打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蘑菇头和柱形杆为一体成型。
【文档编号】B24B5/36GK103769963SQ201210406785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3日
【发明者】肖洪毅 申请人:南京光华冲压件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