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陶瓷管的内外壁压差化学镀设备及其镀膜方法

文档序号:3263942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孔陶瓷管的内外壁压差化学镀设备及其镀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镀技术领域,具体讲是关于多孔陶瓷管的内外壁压差化学镀专用设备以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石油和化工生产中高温含氢气体的分离和烃类物质的加氢、脱氢及偶合等高温催化反应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多孔管(陶瓷、石英玻璃、不锈钢等)为载体,以钯或钯合金为顶膜的无机复合膜管,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渗透系数大、分离因子高、金属耗量少和制备成本低等优点,可用于制备高纯氢气和显著提高反应转化率。钯或钯合金可以镀于多孔陶瓷管内壁或者外壁,化学镀作为一种镀膜手段,有着很广泛的应用。通过检索,与化学镀方法及设备相关的专利文献有两项,其中,名称为“一种槽外化学镀的方法及设备”,公开号为CN 1102862的专利文献涉及一种管状工件内壁的化学镀方法,但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缺乏镀液搅拌系统,影响镀层质量;二是每次只能镀单个工件,产率较低;三是镀液只能从管内流过,只能镀管件的内壁,膜层位置受限。另一项名称为“水浴加热化学镀设备”,申请号为03211289的专利文献涉及一种水浴加热设备,但该设备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缺乏水浴槽水位监控及自动加水系统,不能实现真正的自动化;二是体积较大重量较重,移动不便;三是缺乏镀液搅拌系统,影响镀层质量。以上两项专利文献均有其不足之处,第一项仅是着重介绍了镀液循环系统和镀膜方法,而没有介绍镀液外的加热系统,并且该镀膜方法仅适用于管内镀;第二项仅是介绍了水浴加热系统,而没有介绍镀液本身的循环系统及镀膜方法。这两项专利文献把化学镀的加热系统与镀液循环系统分割开来,没有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不能实现化学镀自动化、规模化发展。

发明内容
为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是适应化学镀自动化、规模化以及内外壁镀膜的需求,提出一种能应用于多孔陶瓷管的内外壁压差化学镀的设备及其镀膜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多孔陶瓷管的内外壁压差化学镀方法,其特征在于它设置了两组循环回路,第一组循环回路是由镀液保温瓶、循环泵、镀膜管件及连接管件组成的管内镀液循环回路;第二组循环回路是由镀膜管件、连接管件、真空泵组成管内真空回路,同时由镀液保温瓶、循环泵、镀液槽及连接管件组成管外镀液循环回路;两组循环回路中,镀膜管件和镀液槽都置于可控温的水浴环境中。当给镀膜管件内壁镀膜时,启动第一组循环回路,关闭第二组循环回路,镀液保温瓶中的镀液经循环泵打入镀膜管件内,镀液不断在管内循环流动,管外为水浴环境,管内管外形成正压差,经过一段时间后完成管内施镀;当给镀膜管件外壁镀膜时,关闭第一组循环回路,启动第二组循环回路,镀液保温瓶中的镀液经循环泵打入到镀液槽内,镀膜管件浸在镀液槽中,管内抽真空,管内管外形成负压差,经过一段时间后完成管外施镀。所述两组循环回路中,第一组回路中的镀液保温瓶、循环泵及连接管件,与第二组循环回路中的镀液保温瓶、循环泵及连接管件为共用;镀内膜时,只需将连接管件与镀膜管件内部连通;镀外膜时,只需将连接管件与镀液槽连通,同时将镀膜管件内部与真空泵连通,构成真空回路。在所述镀液保温瓶的底部和/或镀液槽的底部设置一磁力搅拌机构,对镀液进行搅拌,该机构包括在镀液中放置的磁力搅拌子和在设备外放置的磁力绕包及电源。所述镀膜管件与连接管件之间采用快速对接头连接,当回路中有一根镀膜管件时,采用单通道快速对接头连接,当回路中有多根镀膜管件时,采用多通道快速对接头连接;所述快速对接头与镀膜管件之间的连接采用倒锥密封圈加锁紧螺母密封法。当给镀膜管件内壁镀膜时,管内管外形成正压差的方式是增加镀液在管内的流动压力;或在镀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蔗糖或稀土离子,如硝酸钇、硝酸镧等,使管内外形成离子浓度压差。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多孔陶瓷管的内外壁压差化学镀设备,包括水浴加热系统和镀液循环系统两部分,所述水浴加热系统包括水浴槽、控温仪,以及在水浴槽中设置的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浴槽的底部有一向内凹的凸台,在凸台上放置有镀液槽,在所述水浴槽的外部还设置有水位传感电源和控制电路,水位传感器、电控进水阀连接在控制电路中,水位传感器放置在水浴槽中靠近上部,水位传感器带有指针,指针与水位控制电路的开关相连;所述镀液槽上有外接上阀、外接下阀和注水阀。所述镀液循环系统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包括镀液保温瓶、循环泵、镀膜管件及连接管件组成的管内镀液循环回路,连接管件与镀膜管件连通;所述镀膜管件置于镀液槽中,两端支撑在槽壁上;所述镀液槽中盛有水;另一种形式是包括镀膜管件、连接管件、真空泵组成的管内真空回路,和镀液保温瓶、循环泵、镀液槽及连接管件组成的管外镀液循环回路;所述真空泵通过连接管件与镀膜管件连通,所述镀液保温瓶、循环泵通过连接管件与镀液槽连通,所述镀膜管件置于镀液槽中,两端支撑在槽壁上;所述镀液槽中盛有镀液。在所述水浴槽的底部还设置有脚轮。在所述水浴槽的外部还设置有磁力搅拌机构,该机构包括磁力搅拌电源、磁力绕包、磁力搅拌子,所述磁力绕包设置在所述镀液保温瓶外底部和所述水浴槽的外底部;所述 磁力搅拌子放置在所述镀液保温瓶里部和所述水浴槽里部。在所述连接管件与镀膜管件之间,采用快速对接头连接,当只有一根镀膜管件与连接管件连接时,采用单通道快速对接头,当多根镀膜管件并联同时与连接管件连接时,采用多通道快速对接头。所述快速对接头包括一锥型弹性橡胶圈、一不锈钢套和一锁紧螺母,镀膜管件的端头先套入到锥型弹性橡胶圈中,两者再一同套入到不锈钢套内,不锈钢套内部带有内螺纹,与锁紧螺母的外螺纹旋合;所述不锈钢套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管件连接。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多孔陶瓷管的内外壁压差化学镀镀膜方法。当进行多孔陶瓷管的管内壁镀膜时,该方法应用前述设备采用以下步骤I)首先将水浴加热系统的控温装置、水位传感装置,以及电磁搅拌机构各部件连接到位;2)将镀液保温瓶、循环泵、镀膜管件通过连接管件连接成管内镀液循环回路,并将镀膜管件置于镀液槽内,此时镀液槽的外接上阀、外接下阀关闭,注水阀打开,使所述水浴槽中的水流进镀液槽;3)按设定温度给水浴加热系统加热,同时启动控温仪及水位传感装置进行监控;4)水浴温度达到预定值后,启动循环泵,使镀液保温瓶内镀液经循环泵打入到镀膜管件内,镀液不断在管内循环流动,管外为水浴环境,管内、管外形成正压差,经过一段时间后完成管内施镀;当进行多孔陶瓷管的管外壁镀膜时,该方法应用前述设备采用以下步骤(I)首先将水浴加热系统的控温装置、水位传感装置,以及电磁搅拌机构各部件连接到位;(2)将镀膜管件、真空泵通过连接管件连接成管内真空回路,同时将镀液保温瓶、循环泵、镀液槽通过连接管件连接成管外镀液循环回路,并将所述镀膜管件置于所述镀液 槽中,此时所述镀液槽的外接上阀、外接下阀与连接管件连通,注水阀关闭;(3)按设定温度给水浴加热系统加热,同时启动控温仪及水位传感装置进行监控;(4)水浴温度达到预定值后,启动循环泵,使镀液保温瓶内镀液经循环泵打入到镀液槽内,启动真空泵使镀膜管件内部抽真空,管内、管外形成负压差,经过一段时间后完成管外施镀。所述的多孔陶瓷管的内外壁压差化学镀镀膜方法中,当进行多孔陶瓷管的管内壁镀膜时,增加镀液在镀膜管件内的流动压力,形成管内、外正压差镀膜。当进行多孔陶瓷管的管内壁镀膜时,在镀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蔗糖或稀土离子,增加管内、外离子浓度差,形成管内、外正压差镀膜。所述的多孔陶瓷管的内外壁压差化学镀镀膜方法中,不论是进行多孔陶瓷管的管内壁镀膜还是管外壁镀膜时,在镀膜的同时,启动电磁搅拌机构进行镀液搅拌。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其具有以下优点I、本发明设计了自动化水浴加热系统和两套镀液循环系统,自动化水浴加热系统在传承已有水浴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动水位控制和温度控制,在水浴槽的底部还增加了脚轮和磁力搅拌机构,对水浴槽实现了水温可控、水位可控、可搅拌;两套镀液循环系统一套为内循环系统,一套为外循环系统,应用内循环系统实现了管内壁压差镀的方法,应用外循环系统实现了管外壁压差镀的方法,这是属于独创性的。新系统在管件内、外壁的电镀或化学镀领域具有较大的竞争力。2、本发明水浴槽中的镀液槽可分别满足镀管件内、外壁膜的需求,形成压差镀膜,优化镀层质量在镀槽上、下分别设置一上外接阀和下外接阀,上侧还开有一个注水阀,当镀管件内壁时,上、下外接阀关闭,注水阀打开,水浴槽与镀液槽相通;管件内连接镀液循环系统,使镀液实现恒温、正压差镀膜。镀液槽下的搅拌系统保证了镀液的均匀性;当镀管件外壁时,上、下外接阀连接镀液循环系统,镀液槽内流通镀液,注水阀关闭,管件内部连接抽真空系统,实现负压差镀膜,提高膜层的致密度以及提高膜层与管件基体的结合强度。3、本发明镀液循环系统选用多通道快速对接头实现多管路的快速连接,可满足多管件,不同尺寸同时施镀的要求,倒锥密封圈螺纹封接法在管路连接中的使用也保证了系统的密封性。4、水浴槽底部安装有四个轮子,实现了设备的方便移动。
5、在镀管外壁膜时,对管件进行抽真空和流动动力支持,负压效果好。


图I是本发明管内镀膜时的镀液循环回路示意图;图2a是本发明管外镀膜时的真空回路示意图;图2b是本发明管外镀膜时的镀液循环回路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镀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I中C处的快速对接头的结构分解图。图5a是本发明不加正压差(无压)管内壁镀膜后的膜层表面形貌图;图5b是本发明加正压差管内壁镀膜后的膜层表面形貌图;图6a是本发明不加负压差(无压)管外壁镀膜后的膜层表面形貌图;图6b是本发明加负压差管外壁镀膜后的膜层表面形貌图;图中,I一镀液保温瓶,2—循环泵,3—镀膜管件,4一连接管件,5—真空泵,6—镀液槽,7—水浴槽,8—磁力搅拌子,9—磁力绕包,10—快速对接头,11—控温仪,12—温度传感器,13—加热管,14 一不锈钢外壳,15—塑料保温层,16—聚氨酯内衬,17—凸台,18—磁力揽祥电源,19一水位传感电源,20一水位传感器,21 一电控进水阀,22一脚轮,23一不镑钢外壳,24—氨酯内衬,25—外接上阀,26—外接下阀26,27—注水阀,28—锥型弹性橡胶圈,29—不锈钢套,30—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是用于多孔陶瓷管件的内、外壁压差化学镀的方法和设备,它有两组循环回路,第一组循环回路如图I所示,是由镀液保温瓶I、循环泵2、镀膜管件3及连接管件4组成一管内镀液循环回路,用于管内壁镀膜。第二组循环回路如图2a 2b所示,是由镀膜管件3、连接管件4、真空泵5组成一管内真空回路,同时由镀液保温瓶I、循环泵2、镀液槽6及连接管件4组成一管外镀液循环回路,镀膜管件3置于镀液槽6中,实现管外壁镀膜。两组回路都置于可控温的水浴槽7中,保证镀膜环境温度。当给管内壁镀膜时,启动第一组回路,关闭第二组回路。镀液保温瓶I中的镀液经循环泵2打入镀膜管件3内,镀液不断在管内循环流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完成化学镀。镀膜时将镀膜管件3置于水浴槽7中,保持水浴温度,适当增加镀液在管内的流动压力,使管内压力大于管外的水浴压力,形成管内外正压差镀膜;或在镀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蔗糖或稀土离子(如硝酸钇、硝酸镧等),以增加管内外离子浓度压力形成管内外正压差。当给管外壁镀膜时,关闭第一组回路,启动第二组回路。镀液保温瓶I中的镀液经循环泵2打入到镀液槽6内,镀膜管件3浸在镀液槽6中,由于管件内由真空回路堵塞,所以镀液只能从管外壁流过,实现管外镀膜。适当加大管外镀液循环压力,加之由镀膜管件3、连接管件4、真空泵5构成的管内真空回路制造负压,就构成了管外壁负压差镀膜。上述的两组回路中,可以有部分共用,如第一组回路中的镀液保温瓶I、循环泵2及连接管件4,可以与第二组回路中的镀液保温瓶I、循环泵2及连接管件4共用。镀内膜时,只需将连接管件4通过快速对接头10与镀膜管件3连通;镀外膜时,只需将连接管件4与镀液槽6连通即可;同时镀外膜时,将镀膜管件3通过快速对接头10与连接管件4、真空泵5连通,构成真空回路。为增强镀液的均匀性和流动速度,常在镀液保温瓶I的底部和/或镀液槽6的底部设置一磁力搅拌机构,该机构包括在镀液中放置磁力搅拌子8,和在设备外放置的磁力绕包9。上述的镀液保温瓶I作用是提供恒温镀液,因此也可以用选用其他储存装置。每一组回路中都可以设置多根镀膜管件3,通过多通道快速对接头10与连接管件4相连,如图I所示,实现一回路多工件同时施镀的要求。为兼顾内、外壁压差化学镀在同一设备中都能够实现,并且使镀液系统和保温系统同时应用于化学镀,本发明设置一专用设备即多孔陶瓷管的内外壁压差化学镀设备,包括水浴加热系统和镀液循环系统两部分。如图3所示,本发明水浴加热系统借鉴现有水浴加热设备的部分结构,包括水浴槽7、控温仪11、温度传感器12、加热管13。水浴槽7由不锈钢外壳14、塑料保温层15和聚氨酯内衬16三层构成。控温仪11设置在水浴槽外部,同时与温度传感器12、加热管13相连,温度传感器12放置在水浴槽中靠近上部,加热管13放置在水浴槽中靠近底部。本发明对水浴槽7所做的局部改进是,把水浴槽7的底部制作出一向内凹的凸台17,在凸台17上放置镀液槽6,镀液槽6中放置磁力搅拌子8,在凸台17的外底部铺设有磁力绕包9。此外,在水浴槽7的外部还设置有磁力搅拌电源18和水位传感电源19。磁力搅拌电源18和磁力绕包9相连;水位传感电源19和控制电路,水位传感器20、电控进水阀21连接在控制电路中,水位传感器20放置在水浴槽中靠近上部位置,电控进水阀21放置在水浴槽中靠近下部。应用水浴槽内液体浮力推动水位传感器20指针上、下浮动,指针与控制电路相连,指针的上、下浮动引发电路开关的开、合,电路的开、合指示电控进水阀21的开、合,完成水位可控。在水浴槽7的外底部设置有脚轮22。在水浴槽7中的凸台17上放置镀液槽6,镀液槽6由不锈钢外壳23和聚氨酯内衬24两层构成;镀液槽6上有外接上阀25、外接下阀26和注水阀27。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镀液循环系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包括镀液保温瓶I、循环泵2、镀膜管件3及连接管件4组成的管内镀液循环回路。镀液保温瓶I上水阀管道通过连接管件4与循环泵2连接,循环泵2的另一端再通过连接管件4与镀膜管件3的一端连接;镀液保温瓶I下水阀管道通过连接管件4与镀膜管件3的另一端连接。在连接管件4与镀膜管件3的连接处,采用多通道或单通道快速对接头10,当只有一根镀膜管件3与连接管件4连接时,采用单通道快速对接头,当多根镀膜管件3并联同时与连接管件4连接时,采用多通道快速对接头。镀膜管件3置于镀液槽6中,两端通过快速对接头穿过槽壁而支撑在槽中;镀液槽6置于水浴槽7中。但对于管内镀来讲,此时镀液槽中的外接上阀25、夕卜接下阀26是关闭的,注水阀27打开,镀液槽6中注入的是水;此时也可以说,连接好回路的镀膜管件3是直接置于水浴槽7中的。在镀液保温瓶I中放置有磁力搅拌子8,保温瓶外部设置有磁力绕包9,与磁力电源相连。另一种形式是包括镀膜管件3、连接管件4、真空泵5组成的管内真空回路,和镀液保温瓶I、循环泵2、镀液槽6及连接管件4组成的管外镀液循环回路。真空泵5的出入端各连接一连接管件4,两根连接管件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镀膜管件3的两端,镀膜管件3端口处有快速对接头10,连接管件4与快速对接头10连接。快速对接头10有单通道和多通道之分,采用形式同内循环回路。镀液保温瓶I、循环泵2、镀液槽6及连接管件4组成的管外镀液循环回路,镀液保温瓶I上水阀管道通过连接管件4与循环泵2连接,循环泵2的另一端再通过连接管件4与镀液槽6的外接上阀25连接,镀液保温瓶I下水阀管道通过连接管件4与镀液槽6的外接下阀26连接,此时镀液槽6的注水阀27关闭。镀膜管件3置于镀液槽6中,两端通过快速对接头穿过槽壁而支撑在槽中。镀液槽6同样置于水浴槽7中。此时,除镀液槽6底部设置磁力搅拌机构外,可以同时在镀液保温瓶I底部设置磁力搅拌机构,以增强搅拌效果。上述镀液系统的两种形式,一个是用于镀管内壁,一个是用于镀管外壁,两者不能同时启用。上述提到的单通道或多通道快速对接头10与镀膜管件3的连接,是采用倒锥密封圈加锁紧螺密封法。如图4所示,快速对接头10包括一锥型弹性橡胶圈28、一不锈钢套29 和一锁紧螺母30。镀膜管件3的端头先套入锥型弹性橡胶圈28,镀膜管件3和锥型弹性橡胶圈28两者再套入到不锈钢套29内,不锈钢套29内部带有内螺纹,锁紧螺母30带有外螺纹,把锁紧螺母30拧上,达到锁紧及密封的作用。不锈钢套29的另一端再与连接管件4连接。上述提到的连接管件4与镀液保温瓶I或泵的连接管道上,适当位置都设置阀门,此属于常规技术,在此不做过多介绍。上述提到的镀液保温瓶I作用是提供恒温镀液,因此也可以用选用其他储存装置。以下是两个实施案例。实施例I :管内壁正压差镀膜(I)水浴系统连接。按照图3,把水浴槽7各系统准备好,里面装入水,打开电源温度预设到40 60°C;按照I :100的重量比在镀液中添加蔗糖或O. I O. 5g/l的稀土离子(如硝酸钇、硝酸镧等);镀液槽6置于水浴槽7中,外接上阀24和外接下阀25关闭,注水阀26打开,使水浴槽7中水注入镀液槽。(2)镀液循环系统连接。按第一组回路要求用连接管件4把镀液保温瓶I、循环泵
2、镀膜管件3连接,打开磁力搅拌电源,给镀液保温瓶I底部的磁力绕包9通电,镀膜管件3置于镀液槽6中,镀液注入保温瓶I中。(3)当水浴槽7内温度升到设定温度时,打开各阀门,开启循环泵2,管内壁正压差化学镀开始。根据实际需要的膜层厚度,持续镀膜2 6小时,镀膜结束后,先关闭保温瓶下水阀,待反应完毕的镀液由循环泵全部压入保温瓶,废液回收处理。由于采用的是压差镀膜,镀膜时间大幅缩短,获得8μπι厚的膜层由原来的8小时可缩减到3小时,功效提高一倍以上,并且所获得的膜层更为致密,膜层与基体界面结合力由原来的25Ν提升到45Ν (膜层表面形貌图见图5a、图5b)。此外,整个镀膜过程可以实现自动控温、控水、镀液自动循环,一人可以操作多台设备,单台设备由于采用了多通道快速对接技术,可以同时完成多组管件的镀膜,实现规模化生产。实施例2 :管外壁负压差镀膜
(I)水浴系统连接。按照图3,把水浴槽7各系统准备好,里面装入水,打开电源温度预设到50 70°C,打开磁力搅拌电源,给镀液槽6底部的磁力绕包9通电。(2)镀液循环系统连接。按第二组回路要求用连接管件4把镀液保温瓶I、循环泵2和镀液槽6的外接上阀24和外接下阀25连接,镀液槽6的注水阀26关闭,使含钯离子或银离子或铜离子的镀液由保温瓶I流入镀液槽6。镀液槽6置于水浴槽7中,镀膜管件3置于镀液槽6中。(3)真空管路连接。将镀膜管件3的两端通过连接管件4与真空泵5连接,构成真空回路,管件内抽真空。(4)当水浴槽7内温度升到设定温度时,打开各阀门,开启循环泵2、真空泵5,管外壁负压差化学镀膜开始。根据实际需要的膜层厚度,持续镀膜2 6小时,镀膜结束后 ,先关闭保温瓶下水阀,待反应完毕的镀液由循环泵全部压入保温瓶,废液回收处理。由于采用的是压差镀膜,镀膜时间大幅缩短,获得8μπι厚的膜层由原来的8小时可缩减到4小时,功效提高一倍,并且所获得的膜层更为致密,膜层与基体界面结合力由原来的25Ν提升到40Ν (膜层表面形貌图见图6a、图6b)。此外,整个镀膜过程可以实现自动控温、控水、镀液自动循环,一人可以操作多台设备,单台设备由于采用了多通道快速对接技术,可以同时完成多组管件的镀膜,实现规模化生产。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孔陶瓷管的内外壁压差化学镀设备,包括水浴加热系统和镀液循环系统两部分,所述水浴加热系统包括水浴槽、控温仪,以及在水浴槽中设置的与控温仪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管,所述镀液系统包括一镀液槽,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水浴槽的底部制作有一向槽内凹的凸台,在凸台上放置所述镀液槽,在凸台外底部设置有磁力搅拌机构; 所述镀液槽上设置有外接上阀、外接下阀和注水阀; 所述水浴加热系统还包括有水位传感装置; 所述镀液循环系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包括镀液保温瓶、循环泵、镀膜管件在内,通过连接管件串接组成的管内镀液循环回路,其中所述镀膜管件置于所述镀液槽中,所述镀液槽内通有水浴加热系统中的水;另一种是包括真空泵、镀膜管件在内,通过连接管件串接组成的管内真空回路,以及包括镀液保温瓶、循环泵、镀液槽在内,通过连接管件串接组成的管外镀液循环回路,其中所述镀膜管件置于所述镀液槽中,所述镀液槽中盛有镀液。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孔陶瓷管的内外壁压差化学镀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管件与镀膜管件之间,采用快速对接头连接,当只有一根镀膜管件与连接管件连接时,采用单通道快速对接头,当有多根镀膜管件并联同时与连接管件连接时,采用多通道快速对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孔陶瓷管的内外壁压差化学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对接头包括一锥型弹性橡胶圈、一不锈钢套和一锁紧螺母,所述镀膜管件的端头套入到锥型弹性橡胶圈中,两者再一同套入到不锈钢套内,不锈钢套内部带有内螺纹,与锁紧螺母的外螺纹旋合,所述不锈钢套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管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孔陶瓷管的内外壁压差化学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传感装置包括在所述水浴槽外部设置的水位传感电源和控制电路,在水浴槽内部设置的水位传感器和电控进水阀,所述水位传感器和电控进水阀连接在控制电路中,水位传感器的指针与控制电路的开关相连,所述开关控制所述电控进水阀的开启。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孔陶瓷管的内外壁压差化学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力搅拌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水浴槽凸台外底部的磁力绕包,以及放置在所述镀液槽里的磁力搅拌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镀液保温瓶外底部的磁力绕包,以及放置在所述镀液保温瓶里的磁力搅拌子。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孔陶瓷管的内外壁压差化学镀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浴槽的底部设置有脚轮。
7.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I 6之一所述的设备实施的多孔陶瓷管的内外壁压差化学镀镀膜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进行多孔陶瓷管的管内壁镀膜时,采用以下步骤 O首先将水浴加热系统的控温装置、水位传感装置,以及电磁搅拌机构各部件连接到位; 2)将镀液保温瓶、循环泵、镀膜管件通过连接管件连接成管内镀液循环回路,并将镀膜管件置于镀液槽内,此时镀液槽的外接上阀、外接下阀关闭,注水阀打开,使所述水浴槽中的水流进镀液槽; 3)按设定温度给水浴加热系统加热,同时启动控温仪及水位传感装置进行监控;4)水浴温度达到预定值后,启动循环泵,使镀液保温瓶内镀液经循环泵打入到镀膜管件内,镀液不断在管内循环流动,管外为水浴环境,管内、管外形成正压差,经过一段时间后完成管内施镀; 当进行多孔陶瓷管的管外壁镀膜时,采用以下步骤 (O首先将水浴加热系统的控温装置、水位传感装置,以及电磁搅拌机构各部件连接到位; (2)将镀膜管件、真空泵通过连接管件连接成管内真空回路,同时将镀液保温瓶、循环泵、镀液槽通过连接管件连接成管外镀液循环回路,并将所述镀膜管件置于所述镀液槽中,此时所述镀液槽的外接上阀、外接下阀与连接管件连通,注水阀关闭; (3)按设定温度给水浴加热系统加热,同时启动控温仪及水位传感装置进行监控; (4)水浴温度达到预定值后,启动循环泵,使镀液保温瓶内镀液经循环泵打入到镀液槽内,启动真空泵使镀膜管件内部抽真空,管内、管外形成负压差,经过一段时间后完成管外施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孔陶瓷管的内外壁压差化学镀镀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进行多孔陶瓷管的管内壁镀膜时,增加镀液在镀膜管件内的流动压力,形成管内、外正压差镀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孔陶瓷管的内外壁压差化学镀镀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进行多孔陶瓷管的管内壁镀膜时,在镀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蔗糖或稀土离子,增加管内、夕卜离子浓度差,形成管内、外正压差镀膜。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孔陶瓷管的内外壁压差化学镀镀膜方法其特征在于不论是进行多孔陶瓷管的管内壁镀膜还是管外壁镀膜时,在镀膜的同时,启动电磁搅拌机构进行镀液搅拌。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陶瓷管的内外壁压差化学镀设备及其镀膜方法,它设置了管内镀液循环回路和管外镀液循环回路,实现了管内镀和管外镀;还设置了新型水浴加热系统,实现了对水浴的温控、水控、搅拌。镀管外壁时,管内循环回路关闭,镀管内壁时,管外循环回路关闭,实现了独立施镀。本发明将水浴加热和内外镀液循环系统组合,在管件内、外壁的电镀或化学镀领域都具有应用价值。
文档编号C23C18/16GK102978591SQ20121054505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4日
发明者旷峰华, 张洪波, 李自金, 任瑞康, 彭建中, 任佳乐, 张 杰 申请人: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