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平面磨床手轮与轮轴的防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平面磨床手轮与轮轴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平面磨床手轮与轮轴之间利用销轴销接,如图I所示,所述手轮的内侧设有一套筒,所述套筒套设于轮轴上,且套筒和轮轴上对应地开设有销孔,插设于销孔内的销轴将手轮与轮轴固定连接,为便于整机的包装与运输,需要将手轮可分离式连接于轮轴上,则销轴和销孔之间必然不能是过盈配合,所以销轴和销孔之间存在装配间隙。手轮的内端面与轮轴的外端面均为光滑表面,在转动手轮时,由于装配间隙的存在,手轮和轮轴之间会出现相对滑动,降低了加工尺寸微调精度,磨削精度差。为解决上述问题,需提供一种手轮与轮轴之间无打滑的平面磨床手轮与轮轴的防
滑装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平面磨床手轮与轮轴的防滑装置,通过结构的改进,手轮与轮轴之间配合稳定、无打滑现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平面磨床手轮与轮轴的防滑装置,所述手轮的内端面上设有第一端面齿,所述轮轴的外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一端面齿啮合的第二端面齿,所述防滑装置由第一端面齿和第二端面齿啮合而成,通过上述结构,转动手轮时,手轮不会相对于轮轴打滑。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I.本实用新型的手轮和轮轴上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一端面齿和第二端面齿,转动手轮时,手轮不会相对于轮轴打滑,操作安全,磨削精度高。
图I是背景技术中手轮与轮轴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图;图3是实施例一中手轮的主视图;图4是实施例一中轮轴的主视图;其中I、手轮10、中心孔11、第一端面齿2、轮轴20、内螺纹孔21、第二端面齿3、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2 图4所示,一种平面磨床手轮与轮轴的防滑装置,所述手轮I的内端面上设有第一端面齿11,所述轮轴2的外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一端面齿啮合的第二端面齿21,所述防滑装置由第一端面齿11和第二端面齿21啮合而成,通过上述结构,转动手轮时,手轮不会相对于轮轴打滑。本实施例中,所述手轮I上开设有中心孔10,一螺栓3插设于该中心孔10内,所述轮轴2的端部开设有与螺栓3匹配的内孔20 ;所述螺栓3上开设有沿径向的内螺纹孔,轮轴2上开设有与内孔20相贯、与内螺纹孔同轴的螺钉过孔,所述连接结构由内螺纹孔、过孔 以及穿过该过孔并与内螺纹孔螺接的螺钉构成。通过上述结构,手轮与轮轴之间构成可分离式连接,手轮拆装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平面磨床手轮与轮轴的防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轮(I)的内端面上设有第一端面齿(11),所述轮轴(2)的外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一端面齿啮合的第二端面齿(21),所述防滑装置由第一端面齿(11)和第二端面齿(21)啮合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面磨床手轮与轮轴的防滑装置,所述手轮的内端面上设有第一端面齿,所述轮轴的外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一端面齿啮合的第二端面齿,所述防滑装置由第一端面齿和第二端面齿啮合而成。本实用新型的手轮和轮轴上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一端面齿和第二端面齿,转动手轮时,手轮不会相对于轮轴打滑,操作安全,磨削精度高。
文档编号B24B55/00GK202607495SQ201220148820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1日
发明者邓林海 申请人:昆山日日先精密机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