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浇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9702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动浇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造工艺中使用的自动浇注系统,尤其涉及铸造的浇注、输送及清理等连续作业。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铸造、熔炼行业中的铸造浇注大致有以下几种1、采取两人抬包,浇包大概能装50-100公斤钢水,浇包边上用两根棒子固定,通过2个人手抬的方式,将钢水倒进浇注模壳,工作时需要第三人在浇包附近将钢水中的炉洛去除,需要劳动力多,劳动强度大。2、采取行车吊包的方式浇注,浇包一般在200-1000公斤左右,浇注时浇包内盛有钢水,通过行车移动,以达到对准模壳的目的,工作时需要2-3人扶住浇包,以免浇包晃动,I人浇注,I人挡渣,钢水从浇包上边缘的水口倒出,此种浇注方式难以对准模壳浇口,钢水易喷溅,危害工人安全,劳动强度大。3、采取行车吊包的方式浇注,浇包一般情况下大于1000公斤,浇注时浇包内盛有钢水,通过行车移动,以达到对准模壳的目的,工作时需要2-3人扶住浇包,使浇包不会左右晃动,I人浇注,钢水从浇包底部流出,以避免炉渣,对准度较好,但此种浇注方式不适合小件产品,劳动强度大,且很不安全,也不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无论以上哪种浇注方式,均由于浇注设备本身的特点,工人需抵近高温浇包工作,导致工人长期处于高温、高粉尘的恶劣工作环境中,工人的工作强度非常大并且具有很大的安全风险。因此,出现了批量铸件生产由手工生产向机械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比如,出现了这么一种浇注机,浇注机是通过杠杆或行车连接浇包,浇包一般可装钢水50-100公斤,通过自动开关控制浇包移动方向及高度以达到浇注的密度,调节到位后人工抑制浇包晃动,然后人工翻转浇包以倾倒钢水,此种方式的工人劳动强度有所降低,但是浇包移动速度慢,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且浇注的过程及质量严重依赖浇注工人的熟练程度。以上几种浇注方式,在浇注完成后,通常的做法是将盛装模壳的砂箱用铲车运至空地,倾倒翻砂,冷却后人工挑出铸件,并将砂子与模壳碎片等经人工筛分分离后再利用。同时在空砂箱内放入模壳,往砂箱内培满砂子,充填砂箱内各模壳之间的间隙,以定位并支撑模壳,然后将砂箱用铲车运至浇注位置进行浇注,如此循环。由上可知,现有的这些浇注方式不仅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需要大量的人工,且生产效率低下,产品的质量严重依赖工人的熟练程度。为了克服这些不足,又有人作出了一些新的尝试,但这些改进仅限于往模壳中浇注钢水等熔融金属的环节,并未涉及整个铸造过程,比如专利号为ZL201020621138. 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铸造专用浇注车,其钢包支架铰接在钢包的两侧,钢包支架上设有钢包翻转控制结构,钢包及钢包支架设置在一横移板上,钢包、钢包支架及横移板设置在一车体上,车体底部设置有纵向行走支架和行走轮,横移版可由横移驱动机构驱动相对于车体横向移动。使用该浇注车浇注时,盛放模壳的砂箱排放在浇注车对应于浇包水口的一侧,先纵向移动浇注车至砂箱处,然后利用横向驱动机构将浇包横移至合适位置,再翻转浇包使其水口对准模壳浇口倾倒钢水进行浇注。该浇注车虽然大幅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但仍存在不足1、需设置浇包翻转机构,结构比较复杂,且对该翻转机构的工作可靠性要求较高,否则有钢水倾泻的安全风险;2、随着浇包内钢水液面的变化,需不断调整浇包的翻转程度,其结果是浇包的水口与模壳的浇口之间的距离以及角度也在不断的变化,加上钢水从水口流出至浇口的轨迹呈抛物线,且该抛物线还受钢水流出速度以及浇包翻转角速度的影响,因此难以对准模壳浇口,影响生产效率,并且钢水易喷溅,容易危害工人安全。3、浇注时,浇包必须横移至浇注车一侧,导致浇注车工作时重心偏向一侧,加上浇包位于浇注车顶部,导致整车重心高企,因此为了安全,防止倾翻,需对这一点进行平衡设计,即便如此,浇包的容量也将因此而受限制。4、其横向移动结构偏复杂。申请号为CN201210135969. 0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铸造、熔炼行业用全自动智能视觉识别浇注机。该浇注机是在上述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动控制系统,特别是增加了智能视觉识别系统,以识别模壳浇口,从而实现自动对准并进行浇注。该专利申请同样具有上述实用新型专利的不足。并且,虽然理论上可实现自动对准浇口,但由于影响对准的因素非常复杂,再加上浇注时烟气很大,故实际上是否能有效进行视觉识别以及自动对准尚不得而知。申请号为CN201110194039.8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多工位全自动浇注机,其包括浇注机器人,浇注机器人固定在主机上的工作台的一侧,工作台上环形阵列分布有不少于三个浇注单元,在工作台的一侧,正对一个浇注单元设置有一个液压推杆机构;液压推杆机构顶着浇注单元,工作台底部成型有大齿轮,在工作台边上对应浇注单元固定有滑轮支撑,滑轮支撑上安装有滑轮,主机上设置有导轨台,导轨台上安装有电机,电机带动小齿轮转动,小齿轮与大齿轮相啮合,滑轮沿导轨台作圆周运动。该浇注机也需要倾斜浇注,同样具有上述专利(申请)的不足,而且,旋转工作台的结构比较复杂,难以做得很大,对大批量生产可能无法胜任,且限于工作台尺寸的限制,无法在工作台周边布置其他设备。更重要的是,工作台的转动模式,使其上的浇注单元只能同步转动,而整个铸造过程中的诸如浇注、冷却、翻砂、放置模壳、培砂等等工序所需时间并不相同,加上工作台上所能排列的浇注单元数量有限,故难以满足整个浇注过程的全程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操作要求。专利号为ZL201020206701. 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金属的连续模型铸造装置。该专利为涉及铸造的造型、浇注、输送及清理的连续作业装置。其由依次连接的垂直造型机、稳定机构、链板输送机、鳞板输送机、振动落砂机、筛砂机以及位于链板输送机上方的浇包构成。该装置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铸造的全程自动化,但是,由于该专利采用链板输送机等,故其采用直接输送砂型(相当于模壳),而不是将很多砂型放置在专门的砂箱中,否则,众多一字排开的砂箱将对输送机的输送能力提出严重的挑战,并且,如果采用砂箱,也无法实现后续的振砂及铸件清理。同时,其上的砂型的移动完全依赖于输送机的运转,故所有砂型的移动速度相同。这一点,对于直接采用砂型进行浇注而言并无不当,但无法适用于采用砂箱的情形。其原因在于采用砂箱的情况下,整个铸造过程中的诸如浇注、冷却、翻砂、放置模壳、培砂等等工序所需时间并不相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浇注系统,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安全风险,并且,其不仅能满足采用模壳直接浇注情形下的铸造,还能很好地满足采用砂箱盛装模壳情形下的铸造。本发明所述的自动浇注系统,包括一浇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环形轨道,环形轨道上承载有若干用于搁置砂箱或模壳的小车,且该环形轨道具有至少一段直线轨道;在其中一段直线轨道处设有一供所述浇注装置在其上移动的浇注轨道;该浇注轨道的走向与直线轨道相同但其宽度大于所述直线轨道,且它的两根导轨分别位于所述直线轨道的两根导轨的外侧;所述浇注装置上搁置有浇包,浇包的水口设于浇包的底部;浇注装置上还设有便于浇包在其上移动的水平导轨,水平导轨的走向与所述浇注轨道垂直;浇注装置的下方留有容许承载有砂箱或模壳的小车自由通过的空间。本发明采用环形轨道承载小车,小车上搁置模壳或搁置装有模壳的砂箱,便于众小车各自独立移动,以适应各不同工序时长,还便于将待浇注模壳送至浇注位置,也便于将浇注好的模壳移离浇注位置以进行后续处理,特别是采用砂箱装载模壳的情况下,可以一次性将众多模壳送至浇注位置,然后通过调整浇注装置上浇包的位置,在短期内浇注众多模壳,便于连续性作业;同时,还特别便于在环形轨道沿线设置其他工序处理装置;另外,配合可以前、后、左、右移动浇包的浇注装置,水口设在浇包底部,浇注时非常方便;由于水口设置在浇包底部,模壳从浇包底部接受浇注,无需翻转浇包,故可以采用较大容量的浇包,以避免频繁更换浇包,便于连续浇注作业,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再者,熔融的钢水等浇注物从浇包底部的水口注入正下方的模壳浇口,故容易对准,且不容易发生钢水喷溅,因此,既有利于安全生产,又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所述浇注装置优选的结构是浇注装置包括一车架,车架左右两侧的底部设置有便于车架前后移动的行走轮,行走轮搁置在所述浇注轨道上,车架的顶部固定有所述的水平导轨,水平导轨上搁置有用于搁置所述浇包的浇包座,并且,车架位于所述浇包座下方的区域留有容许承载有砂箱或模壳的小车沿前后方向自由通过的所述空间;浇包座的上部设有容纳所述浇包的空间,且浇包座上端敞口以便于浇包进出,底部设有能够让所述浇包底部的水口外露于浇包座的开口,浇包座的顶部设有滚轮,滚轮搁置在所述的水平导轨上从而实现浇包座与车架的连接并使整个浇包座能够相对于车架左右移动,此外,该浇注装置还具有一驱动所述浇包座左右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该浇注装置的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且运行稳定、安全、可靠。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浇包座上的第一驱动电机,该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浇包座沿所述水平导轨移动。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车架前后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优选是包括两个分设于所述车架左右两侧下部的第二驱动电机,每个第二驱动电机均通过各自适配的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车架底部相应的行走轮连接,从而驱动车架前后移动。采用电动驱动机构,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如结合遥控装置,更有利于操作人员远离炙热的熔融金属,且远离浇注时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从而改善劳动环境、降低安全风险。所述小车上设置有一电机支架,电机支架上设置有能够驱动小车前后移动的第三驱动电机。同上,采用电动驱动机构,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如结合遥控装置,更有利于操作人员远离炙热的刚浇注完毕的模壳或砂箱,且远离浇注时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从而改善劳动环境、降低安全风险。在所述环形轨道沿线还设置有用于翻砂的翻砂机、用于筛分经翻砂后的砂子并将砂子运送至储砂斗的砂处理系统、用于往砂箱中培入砂子的雨淋加砂器、用于振实所述砂箱中砂子的三维振实台中至少之一。优选是在所述环形轨道沿线依次设置有所述的浇注装置、用于翻砂的翻砂机、用于筛分经翻砂后的砂子并将砂子运送至储砂斗的砂处理系统、用于往砂箱中培入砂子的雨淋加砂器及用于振实所述砂箱中砂子的三维振实台,从而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基本自动化,大量降低操作人员数量,减少日益增长的用工成本。所述砂处理系统包括一盛装待处理砂子的料斗,料斗的下方为一振动筛,振动筛的下方适配有一将砂子输送至储砂斗的输送系统。所述雨淋加砂器包括所述的储砂斗和适配在储砂斗底部的加砂板,加砂板为平板,平板上开设有密集的孔洞。加砂时砂子通过平板上孔洞落下,落下时如雨淋一般,加砂速度快,比人工培砂速度快出多倍,由于加砂时如雨淋,速度快,且加砂均匀度高,所以在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上比传统培砂高。所述砂箱的长度大于所述小车的长度,且砂箱搁置于小车上时,砂箱的前端和后端均突出于小车。该设置便于安装三维振实台。基于此,所述三维振实台包括至少4根可升降的撑杆和设于撑杆底部的振动机构,这些撑杆分成两组,升起后可分别支撑所述砂箱的前端和后端。撑杆优选是4根。三维振实台的作用是通过三维振动将模壳之间的空隙填满并将砂箱内培砂压紧,避免模壳浇注过程中破损,同时由于振动过程中增加了模壳强度,故可降低模壳厚度,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三维振实台位于小车轨道下方,小车行驶至振实台上方时通过限位装置保证小车位置,由于真空砂箱大于小车,砂箱两端突出于小车,三维振实台通过四根顶杆将真空砂箱顶起,振实完毕后顶杆下降至正常位置,砂箱重新回到小车上,小车可继续向前行驶。所述砂箱为一真空砂箱,其具有一个带底的箱体,箱体上端敞口,箱体的侧壁设有夹层,夹层处的内侧壁上开有若干与夹层连通的气孔,夹层处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与真空抽气装置连接的抽气管,抽气管与夹层连通。浇注时真空抽气装置持续工作,真空抽气装置连接真空砂箱,将浇注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烟尘通过管道抽走,避免浇注过程中的工作环境污染,减轻对操作人员身体的危害。还可增设废气、烟尘吸收装置,比如水洗除尘罐,更进一步避免对大气环境的危害。由上可知,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既有利于安全生产,又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自动浇注系统俯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砂处理系统、雨淋加砂器及三维振实台等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浇注装置未搁置浇包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浇注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浇注装置搁置有浇包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6为浇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浇包仰视方向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浇注用小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浇注用小车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真空砂箱气孔处未覆盖金属丝网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所不真空砂箱气孔处覆盖金属丝网时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不意图;图12为图11所示真空砂箱的局部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结合附图f图12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自动浇注系统,包括一环形轨道16,环形轨道16上承载有若干用于搁置砂箱17的小车18,且该环形轨道16大体类似于椭圆形,具有两段直线轨道,环形轨道16沿线依次设置有浇注装置19、用于翻砂的翻砂机20、用于筛分经翻砂后的砂子并将砂子运送至储砂斗221的砂处理系统21、用于往砂箱17中培入砂子的雨淋加砂器22及用于振实砂箱17中砂子的三维振实台23。所述砂箱17为真空砂箱,在浇注装置19附近一带还设置有真空抽气装置(图中未示出)和用于吸收废气、烟尘的水洗除尘罐24,以在浇注时连接真空砂箱17,并对自真空砂箱17抽吸过来的废气、烟尘予以处理。在前述直线轨道中的其中一段直线轨道处设有一供所述浇注装置19在其上移动的浇注轨道25。该浇注轨道25的走向与直线轨道相同但其宽度大于直线轨道,且它的两根导轨分别位于直线轨道的两根导轨的外侧。用于翻砂的翻砂机20、用于筛分经翻砂后的砂子并将砂子运送至储砂斗221的砂处理系统21、用于往砂箱17中培入砂子的雨淋加砂器22及用于振实所述砂箱17中砂子的三维振实台23则依次设置在环形轨道16另一侧的直线段沿线。所述浇注装置19包括一车架I,该车架I左右两侧的底部各设置有两个便于车架前后移动的行走轮2,其中前面两个行走轮为主动轮,后面两个行走轮为从动轮,对应于每一个主动轮,车架I相应侧的下部安装有一第二驱动电机3,第二驱动电机3通过适配的第二传动机构4与所述的主动轮连接,从而驱动车架I前后移动。使用时,车架I的四个行走轮2安放在固定于地面的浇注轨道25上,从而更便于移动,也便于控制其行走的方向。车架I的顶部固定有左右走向的水平导轨5,水平导轨5上搁置有用于搁置浇包6的浇包座7,并且,车架I位于浇包座7下方的区域留有容许砂箱或者承载有砂箱的小车一起沿前后方向自由通过的空间;浇包座7的上部设有容纳浇包6的空间,且浇包座7上端敞口以便于浇包6进出,底部设有能够让浇包底部的水口 601外露于浇包座7的开口 701,浇包座7的顶部设有滚轮8,滚轮8搁置在前述的水平导轨5上从而实现浇包座7与车架I的连接并使整个浇包座7能够相对于车架I左右移动,此外,该浇注装置19还具有一驱动浇包座7左右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一设置在烧包座7上的第一驱动电机9,该第一驱动电机9通过第一传动机构10驱动浇包座7沿所述水平导轨5移动。所述浇包6内设有一根塞杆11,该塞杆11的下端适配在所述水口 601处,塞杆11的上部连接有一杠杆机构,杠杆机构能够驱动塞杆11上下移动从而打开或关闭所述水口601。所述杠杆机构包括一根与塞杆11平行设置的驱动杆12,该驱动杆12设置在烧包6夕卜,并且被限定为相对于浇包6只能上下移动,驱动杆12的上端与塞杆11固定连接,杠杆机构还包括一根能够推动驱动杆12上下移动的撬杆13,该撬杆13的中部铰接在一相对于浇包6位置固定的支撑件14上,撬杆13的前端铰接在驱动杆12上,且铰接处设有用于位移补偿的条形孔131,其后端为驱动手柄132,驱动手柄132的端部可拆卸式连接有一伸出于车架I外的延长柄15,以延长其操作距离。所述浇包座7内部设有便于稳定盛放浇包6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包括数块沿浇包径向设置的筋板702,各筋板702的内侧壁形状与浇包6的外壁形状互补。所述浇包6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水平导轨5配合的滚轮602,以分散浇包座7的受力,增加安全性。为便于控制浇包6及车架I的移动,浇注装置19还设置有一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来控制各电机的运转,该控制器可以是遥控控制器,也可以是有线控制器,从而实现工人远离浇包,置身于车架I外来进行浇注作业。本发明实施例中浇注装置19的使用方式如下将承载有砂箱17的小车18移动至车架I下方,盛有钢水的浇包6吊至浇包座7内定位,延长柄15连接至杠杆机构的驱动手柄132上,通过控制器调整车架I及浇包6的位置,使浇包的水口 601对准砂箱内模壳的浇口,按压延长柄15,放出钢水,注满后抬起延长柄15关闭水口 601,再通过控制器调整车架I及浇包6的位置,使浇包6的水口 601对准砂箱内另一个模壳的浇口,再行浇注,如此重复,直至一砂箱17内的全部模壳浇注完毕,然后推出小车18,推入下一个承载有砂箱17的小车18,直至浇包6内钢水浇注完毕,再更换浇包6或往浇包6内注入钢水。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小车18,其顶部为一平板181,平板181的下方设有两个前轮182和两个后轮183,且两前轮之间的间距与两后轮之间的间距相等。平板181的后端底部两侧各设置有一第一轴承支架,第一轴承支架上安装有第一轴承185,一第一转轴186穿过两第一轴承185的中心孔横向定位在两第一轴承185内,第一转轴186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后轮183。为便于驱动小车18行走,平板181的下方还设置有一电机支架,电机支架上设置有能够驱动第一转轴转动的电机184。电机184与第一转轴186之间传动方式为电机184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一主动齿轮1841,第一转轴186上安装有一被动齿轮1861,主动齿轮1841与被动齿轮1861之间以传动齿带连接。本实施例的小车上还设置有一限位装置(图中未示出),该限位装置能够感应该小车18与其相邻的小车18之间的距离,且该限位装置与控制电机184运转的控制器连接从而能够使电机184停止运转,以避免相邻小车18之间相撞,确保安全和提供适当的操作空间。为便于对小车18进行摇控操作,以使操作人员远离浇注时的炙热环境,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本实施例小车18上还设置有一摇控感应器(图中未示出),该摇控感应器与控制电机184运转的控制器连接,从而在接收到来自遥控器的控制指令后能够使电机184启动或停止。为了方便小车18能够在环形轨道16上行走,方便小车18转向,所述前轮182的安装方式与后轮183有所不同,具体是平板181的前端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有一第二轴承支架,第二轴承支架内安装有一中心孔轴线沿竖向走向的第二轴承187,第二轴承187的中心孔内固定有一竖向设置的短轴188,短轴18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横向的长轴189,长轴189的两端各安装有一能够相对于该长轴189转动的前轮182。为了避免小车18转向过度,保证小车18的平稳转向,平板181的前部下方的两侧还各设置有一限位件1801,限位件1801的下端位于长轴189的后方且与长轴189之间具有预设的距离。当小车18转向过度时,该限位件1801将抵住长轴189,从而阻止短轴188的旋转,防止前轮182转向过度。由于浇注轨道25与小车18行走的轨道平行,且浇注轨道25宽于小车轨道,所以浇注装置19可行驶于小车18之上,小车18也可在浇注装置19下方行驶并通过浇注装置19。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真空砂箱17,其具有一个带底的箱体171,箱体171上端敞口,该箱体171的四周侧壁设有互相连通的夹层172,夹层172处的内侧壁173上开有一排与夹层172连通的气孔174,内侧壁173上覆盖有足以遮住所述气孔174的金属丝网175,以防止细砂抽入夹层172和管路。气孔174为上下走向的条形孔。夹层172处的外侧壁176上设有用于与真空抽气装置连接的抽气管177,抽气管177与夹层172连通。真空砂箱17的长度大于小车18的长度,且砂箱17搁置于小车18上时,砂箱17的前端和后端均突出于小车18。使用时,将摆好模壳并培好砂的砂箱的抽气管177与真空抽气装置连接,开启抽气装置,即可进行浇注,浇注产生的烟气即会在抽气装置的作用下被抽走,抽走的烟气再通入能吸收烟气的水洗除尘罐24中处理后再排空,以进一步保护整个大气环境。所述砂处理系统21包括一盛装待处理砂子的料斗211,料斗211的下方为一振动筛212,振动筛212的下方适配有一将砂子输送至储砂斗221的输送系统213。翻砂机则包括一能将小车吊起并在起吊到设定闻度后能将砂箱翻转的彳丁车,砂箱翻转后砂箱内砂子及浇注好的模壳一并掉入一振动的网筛中,网筛朝一端倾斜向下,并在最低端处开口,从而可再用的砂子经网筛筛孔落入下方的砂处理系统的料斗中,而模壳、铸件等粗料则从网筛低端的开口掉入用于装载粗料 的车斗中,砂子再经砂处理系统21的振动筛212进一步筛分后送入雨淋加砂器22的储砂斗221中。所述雨淋加砂器22包括所述的储砂斗221和适配在储砂斗221底部的加砂板222,加砂板222为平板,平板222上开设有密集的孔洞。所述三维振实台23设置在雨淋加砂器22下方的位置,包括四根可升降的撑杆和设于撑杆底部的振动机构,这些撑杆分成两组,升起后可分别支撑砂箱17的前端和后端。本实施例中,雨淋加砂器22及三维振实台23均设置有多个。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过程简单介绍如下小车18在环形轨道16上逆时针行走,小车18通过电机控制,操作员手持遥控装置对小车18的行走进行控制,小车间距离通过限位装置实现固定距离,避免了小车18行驶过程中发生挤碰等引发的不安全性。真空砂箱17位于小车18上,真空砂箱17前后两端突出于小车18,待小车18行驶至模壳装放区域,通过限位,小车停止,往小车内装模壳,模壳装完后,小车18向前行驶,行驶至雨淋加砂器22正下方,开启雨淋加砂开关,对真空砂箱17内进行培砂,砂箱17装满后,位于小车正下方的三维振实台23升起4根撑杆(由于砂箱两端突出于小车,所以撑杆刚好撑起砂箱),固定砂箱17后三维振实台23将对砂箱17进行三维振实,振实完成后撑杆复位,真空砂箱17回到小车18之上,小车18继续逆时针方向行驶,小车18行驶至浇注装置19下方时,将真空管道与真空砂箱17连接,然后进行浇注,浇注完成将真空管道拔掉,小车18向前行驶,到达翻砂区域时,小车18停止,行车吊起砂箱17进行清砂作业,清砂完成后砂箱17重新回到小车18上,小车18继续向前行驶,行驶至模壳搬运区域,完成一个工作周期。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浇注系统,包括一浇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环形轨道,环形轨道上承载有若干用于搁置砂箱或模壳的小车,且该环形轨道具有至少一段直线轨道;在其中一段直线轨道处设有一供所述浇注装置在其上移动的浇注轨道;该浇注轨道的走向与直线轨道相同但其宽度大于所述直线轨道,且它的两根导轨分别位于所述直线轨道的两根导轨的外侧;所述浇注装置上搁置有浇包,浇包的水口设于浇包的底部;浇注装置上还设有便于浇包在其上移动的水平导轨,水平导轨的走向与所述浇注轨道垂直;浇注装置的下方留有容许承载有砂箱或模壳的小车自由通过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装置包括一车架,车架左右两侧的底部设置有便于车架前后移动的行走轮,行走轮搁置在所述浇注轨道上,车架的顶部固定有所述的水平导轨,水平导轨上搁置有用于搁置所述浇包的浇包座,并且,车架位于所述浇包座下方的区域留有容许承载有砂箱或模壳的小车沿前后方向自由通过的所述空间;浇包座的上部设有容纳所述浇包的空间,且浇包座上端敞口以便于浇包进出,底部设有能够让所述浇包底部的水口外露于浇包座的开口,浇包座的顶部设有滚轮,滚轮搁置在所述的水平导轨上从而实现浇包座与车架的连接并使整个浇包座能够相对于车架左右移动,此外,该浇注装置还具有一驱动所述浇包座左右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浇包座上的第一驱动电机,该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浇包座沿所述水平导轨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车架前后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两个分设于所述车架左右两侧下部的第二驱动电机,每个第二驱动电机均通过各自适配的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车架底部相应的行走轮连接,从而驱动车架前后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上设置有一电机支架, 电机支架上设置有能够驱动小车前后移动的第三驱动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自动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形轨道沿线还设置有用于翻砂的翻砂机、用于筛分经翻砂后的砂子并将砂子运送至储砂斗的砂处理系统、用于往砂箱中培入砂子的雨淋加砂器、用于振实所述砂箱中砂子的三维振实台中至少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形轨道沿线依次设置有所述的浇注装置、用于翻砂的翻砂机、用于筛分经翻砂后的砂子并将砂子运送至储砂斗的砂处理系统、用于往砂箱中培入砂子的雨淋加砂器及用于振实所述砂箱中砂子的三维振实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砂处理系统包括一盛装待处理砂子的料斗,料斗的下方为一振动筛,振动筛的下方适配有一将砂子输送至储砂斗的输送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淋加砂器包括所述的储砂斗和适配在储砂斗底部的加砂板,加砂板为平板,平板上开设有密集的孔洞。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箱的长度大于所述小车的长度,且砂箱搁置于小车上时,砂箱的前端和后端均突出于小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振实台包括至少4根可升降的撑杆和设于撑杆底部的振动机构,这些撑杆分成两组,升起后可分别支撑所述砂箱的如端和后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箱为一真空砂箱,其具有一个带底的箱体,箱体上端敞口,箱体的侧壁设有夹层,夹层处的内侧壁上开有若干与夹层连通的气孔,夹层处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与真空抽气装置连接的抽气管,抽气管与夹层连通。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浇注系统,包括一浇注装置,还包括一用于承载小车的轨道,还包括一供浇注装置在其上移动的浇注轨道;浇注轨道的走向与小车轨道中的直线段相同但其宽度大于直线轨道,且它的两根导轨分别位于直线轨道的两根导轨的外侧;浇注装置上搁置有浇包,浇包的水口设于浇包的底部;浇注装置上还设有便于浇包在其上移动的水平导轨,水平导轨的走向与浇注轨道垂直;浇注装置的下方留有容许承载有砂箱或模壳的小车自由通过的空间。小车轨道的沿线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翻砂机、砂处理系统、加砂器及用于振实砂箱中砂子的装置等,以实现更高的自动化程度。本发明适用于铸造工艺中向铸模中浇注熔体,具有安全可靠,以及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特点。
文档编号B22D37/00GK103042202SQ20131003044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4日
发明者任美康 申请人:宁波禾顺新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