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炉渗碳淬火回火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4183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续炉渗碳淬火回火托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托架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涉及连续炉渗碳淬火回火托架。
背景技术
在金属零部件加工过程中,为了提高零部件的性能,需要对零部件进行渗碳、淬火和回火处理。目前对零部件进行渗碳、淬火和回火处理采用连续炉处理。将零部件采用堆放或摆放的方式放在托板上,采用上述设备对零部件进行渗碳、淬火和回火处理,存在以下缺陷:其一,采用堆放方式,各个零部件堆积在一起,零件之间相互挤压,出现渗碳层不均、淬火回火质量差,造成零部件硬度不均;其二,采用摆放方式,虽然解决了上述问题,但因连续炉内空间有限,每次处理零部件数量少,工作效率低,增加了零部件的处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零部件处理质量好、处理效率高的连续炉渗碳淬火回火托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包括立柱和至少两个零件定位托板,在所述零件定位托板上设置立柱穿孔和零件固定孔,所述立柱插入所述立柱穿孔中并将零件定位托板串接,在相邻所述零件定位托板之间的立柱上套有支撑套管。其附加技术特征为:所述立柱为四根并分布在零件定位托板的四角;所述零件固定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且其孔径的大小为多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炉渗碳淬火回火托架,同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包括立柱和至少两个零件定位托板,在所述零件定位托板上设置立柱穿孔和零件固定孔,所述立柱插入所述立柱穿孔中并将零件定位托板串接,在相邻所述零件定位托板之间的立柱上套有支撑套管,将零部件置于零件固定孔内,将零件定位托板串接在立柱上,并在相邻零件定位托板之间的立柱上套接支撑套管,这样,将组装好的连续炉渗碳淬火回火托架置于连续炉中,在渗碳、淬火和回火过程中,零部件需要渗碳的各面都暴露在外,渗碳层更加均匀,淬火和回火质量好,硬度均匀,提高了零部件的质量;其二,由于所述立柱为四根并分布在零件定位托板的四角,整个托架更加稳固;其三,由于所述零件固定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且其孔径的大小为多种,针对不同型号和大小的零部件来说,可以放置在不同的零部件固定孔内,既不浪费空间,又能使渗碳层更加均匀。

图1为连续炉渗碳淬火回火托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多种孔径的连续炉渗碳淬火回火托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连续炉渗碳淬火回火托架的结构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为连续炉渗碳淬火回火托架的结构示意图。其结构包括立柱I和至少两个零件定位托板2,在零件定位托板2上设置立柱穿孔3和零件固定孔4,立柱I插入立柱穿孔3中并将零件定位托板2串接,在相邻零件定位托板2之间的立柱I上套有支撑套管5。将零部件置于零件固定孔4内,将零件定位托板2串接在立柱I上,并在相邻零件定位托板2之间的立柱I上套接支撑套管5,这样,将组装好的连续炉渗碳淬火回火托架置于连续炉中,在渗碳、淬火和回火过程中,零部件需要渗碳的各面都暴露在外,渗碳层更加均匀,淬火和回火质量好,硬度均匀,提高了零部件的质量。立柱I最好为四根并分布在零件定位托板2的四角,整个托架更加稳固。如图3所示,零件固定孔4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且其孔径的大小为多种,这样,针对不同型号和大小的零部件来说,可以放置在不同的零部件固定孔内,既不浪费空间,又能使渗碳层更加均匀。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结构与本实用新型连续炉渗碳淬火回火托架结构相同,就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连续炉渗碳淬火回火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和至少两个零件定位托板,在所述零件定位托板上设置立柱穿孔和零件固定孔,所述立柱插入所述立柱穿孔中并将零件定位托板串接,在相邻所述零件定位托板之间的立柱上套有支撑套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炉渗碳淬火回火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为四根并分布在零件定位托板的四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炉渗碳淬火回火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零件固定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且其孔径的 大小为多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托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连续炉渗碳淬火回火托架。其主要技术特征为包括立柱和至少两个零件定位托板,在所述零件定位托板上设置立柱穿孔和零件固定孔,所述立柱插入所述立柱穿孔中并将零件定位托板串接,在相邻所述零件定位托板之间的立柱上套有支撑套管。将零部件置于零件固定孔内,将零件定位托板串接在立柱上,并在相邻零件定位托板之间的立柱上套接支撑套管,这样,将组装好的连续炉渗碳淬火回火托架置于连续炉中,在渗碳、淬火和回火过程中,零部件需要渗碳的各面都暴露在外,渗碳层更加均匀,淬火和回火质量好,硬度均匀,提高了零部件的质量。
文档编号C23F17/00GK203163506SQ20132020690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3日
发明者马理谦, 王秋芹, 陈修华 申请人:河北程杰汽车转向机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