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型零件注射成型多功能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7047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柱型零件注射成型多功能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柱型零件注射成型多功能模具,由模腔芯板、型腔模芯,工件顶出杆、二次顶出机构构成,其中型腔模芯安装在模腔芯板中部上下两端,在模腔芯板中部外端设有与内部贯通的主浇道,当注塑模具合模后,工件顶出杆、二次顶出机构、型腔模芯与模腔芯板共同组成模具型腔,且工件顶出杆与模具型腔之间留有平面副浇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型工序完成后,打开模具,顶杆与模腔芯板组成一副冲裁模具,一次顶出机构动作后,切掉平面副浇道的工件部分,使成型和消除浇口痕迹一次完成,排除了顶杆痕迹和浇口痕迹,保证了零件的外观质量,且产品的质量稳定,同一性非常好,烧结后,尺寸稳定性大大提高。
【专利说明】柱型零件注射成型多功能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粉末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柱型零件注射成型多功能模具。
【背景技术】
[0002]钨合金穿甲弹弹子是军事装备中必不可少的零件之一。它体积小、重量轻、数量大、精度要求高,是一种极为难加工的零件.目前的加工方法是压模成型的粉末冶金的方法加工成形,每次只能生产1-2个产品,而且密度低,性能不高,生产效率极低,产品成本高得惊人,影响了该产品市场的发展。
[0003]该产品由于体积小,重量轻-单个常规规格为0.25g、每吨的数量约为400万
个,而且需求量非常大,常规的工业生产方法很难满足市场需要。
[0004]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是传统粉末冶金技术和现代注塑成形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粉末冶金技术。该技术的基本步骤是:首先选取符合MM要求的金属粉末和黏结剂,然后在特定温度下,将金属粉末和黏结剂混合成均匀地喂料,经制粒后再注塑成性,成性胚经脱脂后再烧结成成品。
[0005]金属粉末注射成形工艺,是替代其他机械和加工方法难以生产或不能成型的生产工艺,属于净成性无切削加工工艺,可生产各种合金材料且形状复杂的零件,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一种金属成形工艺,包括:各种外部切槽、外螺纹、锥形外表面、交叉孔和盲孔、凹台与键销、加强筋、表面滚花等。该技术可以免除繁琐的多道加工工序,减少材料消耗。而且该技术材料适应性广、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成本低、材料利用率几乎100%,该技术潜在市场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供不应求且生产效率极低,产品成本高的上述缺陷和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柱型零件注射成型多功能模具,解决钨合金穿甲弹弹子的一次性加工净成形的难题。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柱型零件注射成型多功能模具,由模腔芯板、型腔模芯,工件顶出杆、二次顶出机构构成,其中型腔模芯安装在模腔芯板中部上下两端,在模腔芯板中部外端设有与内部贯通的主浇道,当注塑模具合模后,工件顶出杆、二次顶出机构、型腔模芯与模腔芯板共同组成模具型腔,且工件顶出杆与模具型腔之间留有平面副浇道。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模腔芯板上配置有多组型腔模芯,每组由安装在在模腔芯板中部上下两端的一对型腔模芯组成,且工件顶出杆、二次顶出机构、每组型腔模芯与模腔芯板共同组成一个模具型腔时,每个工件顶出杆与模具型腔之间均留有一个平面副浇道。
[00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柱型零件注射成型多功能模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型工序完成后,打开模具,顶杆与模腔芯板组成一副冲裁模具,一次顶出机构动作后,切掉平面副浇道的工件部分,使成型和消除浇口痕迹一次完成,排除了顶杆痕迹和浇口痕迹,保证了零件的外观质量,且产品的质量稳定,同一性非常好,烧结后,尺寸稳定性大大提闻。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柱型零件注射成型多功能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柱型零件注射成型多功能模具的一组型腔模芯在模腔芯板中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柱型零件注射成型多功能模具的模腔芯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6]如图1-3所示的,所述注塑模具由模腔芯板1、型腔模芯2,工件顶出杆3、二次顶出机构4构成,其中型腔模芯2安装在模腔芯板I中部上下两端,在模腔芯板I中部外端设有与内部贯通的主浇道51,当注塑模具合模后,工件顶出杆3、二次顶出机构4、型腔模芯2与模腔芯板I共同组成模具型腔,且工件顶出杆3与模具型腔之间留有平面副浇道52。
[0017]如图1-3所示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模腔芯板I上配置有多组型腔模芯2,每组由安装在在模腔芯板I中部上下两端的一对型腔模芯2组成,且工件顶出杆3、二次顶出机构4、每组型腔模芯2与模腔芯板I共同组成一个模具型腔时,每个工件顶出杆3与模具型腔之间均留有一个平面副浇道52。
[0018]主浇道设计为打开式潜入浇道,使喂料的温度、压力保持恒定。
[0019]打破常规模具设计规律,副浇道采取平面副浇道形式,一个浇道对应一组或一群零件,保证零件密度的一致性。
[0020]该注塑模具是成型和冲裁一体的多功能复合模具,型腔模芯又是冲裁模的凹模。工件顶出杆截面与工件尺寸相同,其端面亦作为组成型腔的一个侧面,注塑模具合模、成型工序完成后,打开模具,工件顶出杆与模腔芯板组成一副冲裁模具,一次顶出机构动作,切掉平面副浇道的工件部分,使成型和消除浇口痕迹一次完成,排除了顶杆痕迹和浇口痕迹,保证了零件的外观质量。
[002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柱型零件注射成型多功能模具,其特征在于,由模腔芯板、型腔模芯,工件顶出杆、二次顶出机构构成,其中型腔模芯安装在模腔芯板中部上下两端,在模腔芯板中部外端设有与内部贯通的主浇道,当注塑模具合模后,工件顶出杆、二次顶出机构、型腔模芯与模腔芯板共同组成模具型腔,且工件顶出杆与模具型腔之间留有平面副浇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柱型零件注射成型多功能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腔芯板上配置有多组型腔模芯,每组由安装在在模腔芯板中部上下两端的一对型腔模芯组成,且工件顶出杆、二次顶出机构、每组型腔模芯与模腔芯板共同组成一个模具型腔时,每个工件顶出杆与模具型腔之间均留有一个平面副浇道。
【文档编号】B22F5/00GK203664674SQ201320851263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3日
【发明者】杨鸿飞, 燕波, 杨祯, 郭晖, 郭巧玲 申请人:西安福莱特热处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