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控磨刀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315515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手控磨刀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是手控磨刀机,属于电动磨削工具,主要用于厨刀等的日常精确磨削。刀具的整体形态与精度决定其效能。越接近刀刃,其形态与精度的要求越高。刀具的用途不同,其形态与精度的要求亦不同。以往的电动磨刀工具因砂轮的旋转离心力而无法准确把握控制倾斜角度与磨削时间。一处磨削过度,整体都要重新定位磨削。甚至可能碰伤人体。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首创主轴通过加设已套装轴承的偏心轴平行驱动砂轮围绕主轴做微幅高频圆周平动,即砂轮端面振动磨削。这种振动式磨刀机可以自如地把握控制,精确、省力、快捷、安全地对刀具进行磨削。另外为防止刀具退火变软,特设密封构件使砂轮与刀具可以润水工作。不会造成飞溅污染。
【专利说明】手控磨刀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电动磨削工具,主要用于厨刀等的日常精确磨削。
【背景技术】
[0002]刀具的整体形态与精度决定其效能。越接近刀刃,其形态与精度的要求越高。刀具的用途不同,其形态与精度的要求亦不同。对于用手把握控制的电动磨刀机,消除外力对手的干扰,严格按照设想的形态与精度,保证砂轮对刀具的倾斜角度与磨削时间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否则一处磨削过度,整体都要重新定位磨削。另外磨削时砂轮必须润水以免刀具退火变软。
[0003]各种砂轮旋转式手控磨刀机不具实用性:砂轮的旋转离心力使其很难用手把握控制进行准确磨削。不但刀具整体的形态与精度无法保证,甚至可能碰伤人体;而降低转速则磨削力度不够。另外砂轮润水后会飞溅污染。

【发明内容】

[0004]为消除砂轮的旋转离心力以易于磨刀机用手把握控制,本发明首创砂轮圆周平动,即砂轮端面振动磨削方式:
[0005]电机驱动具有偏心轴的主轴旋转,偏心轴通过套装轴承平行驱动砂轮(即驱动力平行砂轮端面)围绕主轴轴线做微幅高频圆周平动,因而砂轮端面可以进行振动磨削工作。这里所称的磨削幅度与频率是相对手工磨刀而言。
[0006]一个弹力圈一端与机壳固定,另一端从背面顶住砂轮,即弹力圈呈适当的轴向压缩常态,因此弹力圈可以阻尼砂轮在工作时的转动、倾斜、轴向振动等不利倾向,并提供合适的磨削压力。同时又不影响砂轮跟随偏心轴围绕主轴轴线做圆周平动。弹力圈另有密封防水防尘作用。
[0007]这种砂轮端面振动磨削方式消除了砂轮的旋转离心力,其磨刀机可以自如地用手把握控制,且同时刀刃能保持平稳便于观察磨痕,因此可以安全地对刀具进行准确磨削,省力、快捷地磨削出各种理想的形态与精度。另外砂轮与刀具可以润水,不会造成飞溅污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移动式手控磨刀机:图1整体结构,图2电机轴(即主轴),图3机壳,图4防护罩,图5弹力圈,图6砂轮。
[0009]固定式手控磨刀机:图7整体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实施例1:移动式手控磨刀机
[0011]如图1图2所示,灰色区域代表电机(07)。电机轴即是主轴(08),其下端是一体的轴线相互平行的偏心轴(18)。在本实施例中,电机(07)空载转速大约1.2万转/分钟左右,工作转速大约0.8万转/分钟左右。电机轴(08)直径为3.175_,偏心轴(18)直径为
2.3mm,偏心距 d 为 0.275mm。
[0012]偏心距d越大磨削力度越大,但同时偏心轴(18)的平动离心力,即对用手把握控制的干扰力也越大。同时机器的噪音也会越大。磨削力度不变时电机转速越高偏心距d可以越小。这里的磨削力度是指单位时间里的磨削量,它显然与手的把持力度有关。这种磨刀机刻意向下用力效果反而不好。
[0013]当电机(07)转速较低时,电机轴与主轴(08)应该是分立的,电机轴以齿轮等方式加速主轴(08)。电机轴即是主轴(08)时,偏心轴(18)直径可以大于主轴(08)直径,此时二者可以是分体的并通过螺纹等方式连接。
[0014]如图6所示,砂轮(10、11)由托盘(10)与基片(11)同心焊接而成(也可以是铆接,螺钉连接等)。基片(11)的下表面可以电镀金刚砂或胶粘其它磨料等构成砂轮(10、11)的工作端面。托盘(10)的中部是向上凸起且具有中心开孔的轴承室(16),环绕轴承室(16)的是较小的向下凸出的6-12个焊接凸点(17)。基片(11)是一个具有弹性的圆形平片。托盘(10)翘起的外缘与基片(11)合成砂轮(10、11)的环形槽(21)。
[0015]轴承(09)紧套在偏心轴(18)上。如图2所示,偏心轴(18)下端具有空穴结构,可以扩张阻止轴承(09)松脱。具有合适弹性的衬套(05)紧套在轴承(09)上并一起塞紧在轴承室(16)内。衬套(05)之上是弹性适当的卡环(06),其常态内径小于轴承(09)外径,而常态中经大于轴承(09)外径。轴承室(16)开孔直径大于轴承(09)外径而小于卡环
(06)的常态中经。因此偏心轴(18)与轴承(09)—起可以反复经由卡环(06)的扩张与闭合拔出或插入轴承室(16)。
[0016]如图3所示,机壳(03)顶部设有开关孔(04)与导线孔(12),可以安装控制电机
(07)的开关和电源线;下端设有两个弧形卡齿(13)。弧形卡齿(13)上部高度为a,里外面是机壳(03)里外面的延续;下部厚度大于机壳(03)厚度约百分之二十五左右,里面是机壳
(03)里面的延续。机壳(03)材质为塑胶或铝合金等。
[0017]图4所示为由不锈钢等金属拉伸制成的防护罩(01),厚度为a。其顶部具有环形凸起(20)。中部圆面设有弧形卡口(15)、电机孔(19)及螺丝孔(14)。电机(07)头部伸入电机孔(19)并用螺丝在螺丝孔(14)处将二者固定。防护罩(01)具有散热作用,保护砂轮(IOUl)作用,以及保护手臂免于刀具碰伤作用。
[0018]如图1所示,弧形卡口(15)宽度等于或略大于弧形卡齿(13)的下部厚度。如图3图4所示,弧形卡齿(13)的上部外径即此处机壳(03)外径基本上等于弧形卡口(15)外径。弧形卡口(15)长度等于或略大于弧形卡齿(13)长度。另弧形卡齿(13)上部高度a与防护罩(01)的厚度a相同,因此弧形卡齿(13)强行压入弧形卡口(15)后,弧形卡口(15)将卡住弧形卡齿(13)无法松脱,即使防护罩(01)与机壳(03)固定在一起。必须用专业工具将弧形卡齿(13)收拢,才能将二者重新分开。
[0019]图5所示为由硅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弹力圈(02)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弹力圈(02)的顶部嵌入防护罩(01)的环形凸起(20)内,底部嵌入砂轮(10、11)的环形槽(21)内,并且处于适当的轴向压缩常态。电机轴(08)需要具有一定的轴向窜动量,以使弹力圈
(02)能够承担砂轮(10、11)的磨削压力。
[0020]即使没有弹力圈(02),轴承(09)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阻止砂轮(10、11)倾斜,并向刀具传递磨削压力。但这样对轴承(09)和电机(07)不利。弹力圈(02)不但可以替代上述作用,保护轴承(09)与电机(07),还可以阻止砂轮(10、11)工作时的转动、轴向振动等不利倾向,同时又不影响砂轮(10、11)跟随偏心轴(18)围绕主轴(08)轴线做圆周平动。弹力圈(02)另外具有密封作用,可以阻止水及灰尘等进入机器内部。
[0021]磨刀时,先将一块胶绵或毛巾浸湿后置于桌面上,再将砂轮(10、11)的磨削端面在胶绵或毛巾上浸湿。然后一只手握住刀具手柄水平置于胶绵或毛巾上且刀刃贴合;另一只手握住磨刀机的手柄,也就是机壳(03),砂轮(10、11)的磨削端面压在刀具上,拇指按下开关后沿着刀刃往复移动。只要磨削者知道砂轮(10、11)与刀具的正确倾斜角度与磨削时间,再根据刀具上的磨痕不断进行调整,就可以磨削出理想的形态与精度。
[0022]实施例2:固定式手控磨刀机
[0023]如图7所示,机壳(03)相对砂轮(10、11)具有较大的外径,以及较低的高度,可以稳定地置于桌面(也可以在机器底部加设真空吸盘)。砂轮(10、11)的磨削端面朝上。开关孔(04)与导线孔(12)设于机壳(03)侧面。磨刀时预先将砂轮(10、11)的磨削端面浸湿。按下开关后,双手持刀使刀刃在砂轮(10、11)的磨削端面上往复移动。这与在磨石上手工磨刀类似,只是更加精确、省力、快捷。
[0024]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砂轮(10、11)工作原理完全相同,只是操作模式不同,以及由此导致的结构差异:由于采用双手持刀因此可以去掉防护罩(01)。加厚的弹力圈(02)被常态地压缩在砂轮(10、11)与机壳(03)之间,作用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更耐冲击。
[0025]机壳(03)的近端即靠近砂轮(10、11) 一端封闭,但中央开有小孔供主轴(08)伸出。电机直接与机壳(03)通过螺丝固定在一起。机壳(03)底部开放,并用底板或真空吸盘封闭。另外砂轮(10、11)、弹力圈(02)、机壳(03)均可采用长方形设计。
[0026]显然上述两种手控磨刀机并不限于刀具的磨削。事实上它非常适合磨削那些精度要求较高,又不易施加机械定位控制,被磨削面特殊,磨削量相对较少的硬质物体。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机(07)驱动主轴(08)旋转的手控磨刀机,其特征是主轴(08)加设偏心轴(18),且偏心轴(18)套装轴承(09)后平行驱动砂轮(10、11)围绕主轴(08)做圆周平动。
2.按权利要求1所述之手控磨刀机,其特征是弹力圈(02)—端与机壳(03)固定另一端从背面顶住砂轮(10、11),呈轴向压缩常态。
3.按权利要求1、2所述之手控磨刀机,其特征是机壳(03)近端衔接一个可以固定电机(07)并罩住砂轮 (IOUl)背面的金属防护罩(01)。
【文档编号】B24B1/04GK104015106SQ201410277057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2日
【发明者】刘强 申请人:刘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