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厚规格高强韧性贝氏体工程用钢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13924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厚规格高强韧性贝氏体工程用钢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以石油天然气替代煤炭作为主要能源是21世纪发展的必然趋势。另外,随着国内消费量的快速增长,我国还计划从俄罗斯进口部分石油和天然气。从我国油气生产和消费结构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来综合考虑,长距离、大口径、高压力是我国油气管道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对管线钢的强度和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提高管线钢的钢级。每提高一个钢级,可节约建设成本7%左右。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管道工程均以使用X70管线钢为主,X80也已批量用于管线建设中,而且X100和更高钢级的管线钢也在开发和试用推广。其次,在加紧开发高级管线钢的同时,要注重提高钢材韧性,兼顾材质的高强度和高韧性。但到目前为止,用于管线钢的钢板厚度大部分在30毫米以下,如要增厚到34毫米以上,则现有技术要么工艺复杂,即要经过热处理,要么难以使钢板的各项性能均满足要求。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1684539A的专利文献,其公开了一种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C:0.03~0.06%、Mn:1.55~1.75%、Si:0.15~0.25%、S≤0.003%、P≤0.012~0.020%、Cu:0.20~0.35%、Cr:0.20~0.35%、Nb:0.06~0.08%、T:0.01~0.02%、Als≤0.05%、Mo:0.20~0.30%,其余为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但其得到的是厚度≥14mm的X70热轧钢卷,并非热轧钢板。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1992213A的专利文献,其公布了一种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C:0.04~0.07%、Mn:1.50~1.68%、Si:0.10~0.20%、S≤0.003%、P≤0.015%、Nb:0.04~0.08%、Ti:0.006~0.018%、Mo:0.05~0.30%、Als≤0.05%、N≤0.006%、Ni≤0.20%、Cu≤0.25%。其最终得到的为表层细晶粒的X65和X70级别的管线钢热轧卷板,其厚度规格为13~20mm,同样为卷板。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2172619A的专利文献,其公布了一种能提高高钢级厚规格管线钢断裂韧性的热轧工艺,其涉及到的钢种为X70和X80热轧卷板,厚度范围为≥15mm,实例涉及到的厚度规格为15.9mm、17.5mm和18.4mm。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板厚度大于34毫米,其力学性能为:屈服强度≥555MPa,抗拉强度≥630MPa,A50≥35.0%,-20℃KV2≥350J,-15℃落锤SA%≥80%,金相组织为贝氏体,无需进行热处理的工程用钢及其生产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厚规格高强韧性贝氏体工程用钢,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0.03~0.05%,Si:0.10~0.30%,Mn:1.60~1.80%,Nb:0.04~0.06%,Ti:0.01~0.020%,Mo:0.10~0.20%,Ni:0.10~0.40%,Cr:0.10~0.30%,Cu≤0.20%,P≤0.010%,S≤0.0015%,As≤0.012%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屈服强度≥555MPa,抗拉强度≥630MPa,A50≥40%,-20℃KV2≥350J,-15℃落锤SA%≥80%。一种厚规格高强韧性贝氏体工程用钢,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0.035~0.045%,Si:0.18~0.26%,Mn:1.65~1.75%,Nb:0.043~0.056%,Ti:0.013~0.018%,Mo:0.12~0.18%,Ni:0.20~0.30%,Cr:0.18~0.25%,Cu≤0.20%,P≤0.010%,S≤0.0015%,As≤0.012%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屈服强度≥555MPa,抗拉强度≥630MPa,A50≥40%,-20℃KV2≥350J,-15℃落锤SA%≥80%。一种厚规格高强韧性贝氏体工程用钢,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0.048%,Si:0.18%,Mn:1.65%,Nb:0.06%,Ti:0.010%,Mo:0.1%,Ni:0.18%,Cr:0.18%,Cu≤0.20%,P≤0.010%,S≤0.0015%,As≤0.012%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屈服强度≥555MPa,抗拉强度≥630MPa,A50≥40%,-20℃KV2≥350J,-15℃落锤SA%≥80%。上述厚规格高强韧性贝氏体工程用钢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转炉冶炼并连铸成厚度290-400mm的板坯;2)将铸坯加热到1150~1200℃;3)分段轧制:在粗轧段,控制粗轧开轧温度1080~1140℃,控制最后两道次的压下率不低于20%,其余轧制道次的压下率不低于15%,并保证粗轧段的总压下率不低于60%;在精轧阶段,控制精轧开轧温度850~900℃,并控制最后两道有载道次的压下率各不低于15%;终轧温度控制在820~850℃;4)冷却:钢板的开冷温度在760~800℃,并以30~40℃/秒冷却速度冷却至200~350℃;控制冷却后的钢板得到厚度大于34mm高强韧性贝氏体工程用钢。一种厚规格高强韧性贝氏体工程用钢的制备方法,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0.048%,Si:0.18%,Mn:1.65%,Nb:0.06%,Ti:0.010%,Mo:0.1%,Ni:0.18%,Cr:0.18%,Cu≤0.20%,P≤0.010%,S≤0.0015%,As≤0.012%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1)转炉冶炼并连铸成厚度400mm的板坯;2)将铸坯加热到1158℃;3)分段轧制:在粗轧段,控制粗轧开轧温度1080℃,控制最后两道次的压下率24%,其余轧制道次的压下率不低于15%,并保证粗轧段的总压下率不低于60%;在精轧阶段,控制精轧开轧温度890℃,并控制最后两道有载道次的压下率16%;终轧温度控制在840℃;4)冷却:钢板的开冷温度在792℃,并以36℃/秒冷却速度冷却至200~350℃;控制冷却后的钢板得到厚度大于34mm高强韧性贝氏体工程用钢。本发明中各组分及主要工艺的作用及控制的理由:C:碳是钢中最经济、最基本的强化元素,固溶强化和析出强化对提高钢板的强度有明显作用,但提高碳对钢的延性、韧性和焊接性有负面的影响,因此,管线钢的发展过程是不断降低碳含量的过程。本发明的碳含量控制在0.03~0.05%。以保证钢板较高的冲击性能要求和超高的落锤性能要求。Mn:降低钢的下临界点,增加奥氏体冷却的过冷度,细化珠光体组织,以及改善其力学性能,能明显提高钢的淬透性,但有增加晶粒度粗化和回火脆性的不利趋向。锰元素可以提高钢的强度,但是含量高时,将降低钢的低温韧性。Nb:铌是微合金化管线钢中最主要的元素之一,对晶粒细化的作用十分明显。铌可以显著提高钢的奥氏体再结晶温度,扩大未再结晶区范围,便于实现高温轧制。铌还可以抑制奥氏体晶粒长大,具有显著地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作用。但是在高强度贝氏体钢中,添加过量的铌会促使M-A岛的形成,降低焊接热影响区的韧性。Ti:钛是强固N元素,细小的TiN粒子可有效的阻止板坯再加热时的奥氏体晶粒长大,有助于提高Nb在奥氏体中的固溶度,同时还可以改善焊接热影响区的冲击韧性。Mo:钼显著推迟奥氏体向铁素体的转变,抑制铁素体和珠光体的形成,促进具有高密度位错亚结构的贝氏体/针状铁素体的形成。使得钢在轧制后一个较宽的冷却速度范围内能够得到贝氏体/针状铁素体组织。但是,过量的钼会导致钢的低温韧性恶化,且钼属于贵重金属,加入量增加会显著提高钢的制造成本。Ni:镍能够有效提高钢的淬透性,具有一定的固溶强化作用,还能显著改善钢的低温韧性,Ni的加入只要是改善Cu在钢种易引起的热脆性,且对韧性有利,在厚规格管线钢中还可以补偿因厚度的增加而引起的强度下降、,但是,过高的镍含量易造成钢板氧化铁皮难以除去,导致钢板表面质量问题,且镍属于贵重金属,加入量增加会显著提高钢的制造成本。Cu:可通过固溶强化作用提高钢的强度,同时,铜改善钢的耐蚀性,但是,铜对焊接性能不利。Cr:铬通过固溶强化和晶粒细化提高强度。P:磷元素增加回火脆性及冷脆敏感性。S:硫元素增加钢的热脆性,硫含量高时,对焊接性能不利。As:砷是钢中的有害元素,是钢中不可避免的元素,且属于无法通过炼钢手段去除的杂质,当含量超过0.015%时,使钢的韧性急剧下降。因此,在配矿时需选用优质矿。总的来说化学成分的特点是低碳、高锰、含有微量的Nb、Ti等微合金元素、少量的Mo、Ni、Cr等合金元素,必须严格控制杂质元素含量,保证钢水的纯净度。在本发明中,对以下工艺予以控制:之所以控制粗轧开轧温度1080~1140℃,是为了保证钢板在高温下实行大压下,使晶粒充分破碎。之所以控制粗轧阶段最后两道次的压下率不低于20%,是为了钢板在接近未再结晶温度时,保证奥氏体晶粒充分破碎,同时抑制晶粒的过度长大;之所以控制钢板的精轧开轧温度850~900℃,是为了保证钢板的终轧温度和开冷温度。控制精轧最后两道次的压下率分别不低于13%,是为了保证钢板在发生相变前的晶粒充分细化。控制钢板开冷温度为760~800℃,是为了避免钢板中部分奥氏体转变为先共析铁素体,保证得到全贝氏体的组织。保证钢板的高强度和高韧性。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钢板厚度较厚≥34mm。管线钢由于有落锤性能要求,存在制管过程,因此,钢板的厚度一般都在30mm以下,钢板越厚,制管过程越困难,落锤性能越难以满足要求。本发明突破厚度限制,合金配方简单(例如Nb、Mo含量较低,Cu可加可不加),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以低碳为特点,在保证钢板强度的前提下,提高了冲击韧性、断裂韧性和良好的焊接性能。本发明提供的热轧工艺中与现有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均是设定两阶段的总压下率,本发明特别设定了精轧和粗轧最后两道次的压下率,没有增加工序,且对于厚规格的钢板,增加压下率对钢板板形没有影响,容易操作,生产率高,获得的产品屈服强度≥555MPa,抗拉强度≥630MPa,A50≥35.0%,-20℃KV2≥350J,-15℃落锤SA%≥80%,无需进行热处理从而简化了生产过程,提高了产率,并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能显著降低输送管线的建设成本。附图说明附图1:实施例3金相组织(50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进一步阐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不作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发明厚规格高强韧性贝氏体工程用钢,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0.03~0.05%,Si:0.10~0.30%,Mn:1.60~1.80%,Nb:0.04~0.06%,Ti:0.01~0.020%,Mo:0.10~0.20%,Ni:0.10~0.40%,Cr:0.10~0.30%,Cu≤0.20%,P≤0.010%,S≤0.0015%,As≤0.012%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制备过程如下:1)转炉冶炼并连铸成厚度290-400mm的板坯;2)将铸坯加热到1150~1200℃;3)分段轧制:在粗轧段,控制粗轧开轧温度1080~1140℃,控制最后两道次的压下率不低于20%,其余轧制道次的压下率不低于15%,并保证粗轧段的总压下率不低于60%;在精轧阶段,控制精轧开轧温度850~900℃,并控制最后两道有载道次的压下率各不低于15%;终轧温度控制在820~850℃;4)冷却:钢板的开冷温度在760~800℃,并以30~40℃/秒冷却速度冷却至200~350℃;控制冷却后的钢板得到厚度大于34mm高强韧性贝氏体工程用钢。其屈服强度≥555MPa,抗拉强度≥630MPa,A50≥40%,-20℃KV2≥350J,-15℃落锤SA%≥80%。表1本发明各实施例及对比例的化学成分(wt%)表2本发明各实施例及对比例的主要工艺参数列表实施例12345678对比1对比2铸坯厚度mm290303400298300300300300250300铸坯加热温度℃1162115011581190118211781185116911481220粗轧开轧温度℃1110110810801095108711401123113411171114最后两道次的压下率%20222422202523241015精轧开轧温度℃895880890895885850900865910920最后两道次的压下率%15161616171716161011终轧温度℃830821840832841850832840860872开冷温度℃770762792788790800791793790792速度冷却℃/S32373630344033352022产品厚度mm34.034.335.035.236.636.034.635.835.036.6表3本发明各实施例及对比例的性能结果列表从表1、2、3可以看出:采用相同的成分体系,不同的坯料厚度,不同的精轧和粗轧最后两道次的压下率,所生产钢板的拉伸、落锤和冲击性能存在明显的差异。采用本申请的方式生产的钢板,厚度范围为34.0~36.6mm,具有优良拉伸性能,同时具有较高的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从金相照片可以看出(附图1所示):采用此工艺得到全贝氏体组织,晶粒度达到12级。在贝氏体中,裂纹扩展强烈地受到彼此咬合、互相交错分布的细小条束的阻碍,从而有效提高其强韧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