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修复裂纹的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5390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修复裂纹的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修复裂纹的机构,用于处理被夹持在两个连铸坯导轨层内的连铸坯,该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连铸坯相对的两个自由侧面处的锻压装置。因而该压缩装置可修复铸坯表面由于快速结晶而产生的裂纹,结构简单,且由于该装置设于连铸装置中,因而设有该装置的连铸装置铸造出的连铸坯不易出现裂纹,免去了后续需要对制作成型的连铸坯进行专门裂纹处理的麻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成品合格率。
【专利说明】一种修复裂纹的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金属连续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修复裂纹的机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连铸装置内通常包括有结晶器和沿连铸坯输送方向延伸设置的两个连铸坯导辊层,从结晶器出口输出的连铸坯被夹持在两个连铸坯导辊层之间,连铸坯的相对两个侧面分别被连铸坯导辊层挤压并向后续工段输送。在连铸时,将金属溶液倒入结晶器内,从结晶器出口输出表面为固态、中心为液态的高温铸坯,该高温铸坯被夹持在两个连铸坯导辊层内并被带动向后续工段移动,进而铸造出连铸坯。而由于连铸坯仅有相对的两个侧面受到连铸坯导辊层的夹持,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面处于自由状态,而在快速结晶过程中,高温铸坯表面的温度梯度大,进而造成高温铸坯的表面密度较低,容易产生裂纹,即与两个连铸坯导辊层接触的连铸坯表面上易存有裂纹。而在各种连铸坯的可能缺陷中,裂纹约占所有铸坯缺陷的百分之五十左右,因而连铸坯上存有裂纹是其最主要的缺陷,克服该缺陷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0003]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有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修复裂纹的机构,该机构可修复被夹持在两个连铸坯导辊层内的连铸坯上的裂纹。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修复裂纹的机构,用于处理被夹持在两个连铸坯导轨层内的连铸坯,该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连铸坯相对的两个自由侧面处的锻压装置。
[0006]锻压装置与两个连铸坯导辊层相结合,以将连铸坯被全方位约束,且锻压装置可锻压存有裂纹的连铸坯,因而可修复被夹持在两个连铸坯导辊层内的连铸坯上的裂纹,以使得设有该机构的连铸装置铸造出的连铸坯不易出现裂纹。
[0007]所述锻压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和用于捶打所述连铸坯的自由侧面的锤子。当存有裂纹的连铸坯被带到连铸坯导辊层与锤子围成的通道时,即可通过驱动装置驱动锤子敲打连铸坯上不被两个连铸坯导辊层夹持的两个相对侧面,以修复连铸坯表面的裂纹,因而该机构可修复被夹持在两个连铸坯导辊层内的连铸坯上的裂纹,使得设有该机构的连铸装置铸造出的连铸坯不易出现裂纹,质量较好。
[0008]所述锻压装置为沿所述连铸坯的输送方向倾斜设置的两个导板,每个导板的前端和末端沿所述连铸坯的输送方向设置,且两个导板的末端间距比前端间距小。当存有裂纹的连铸坯被带到导板与连铸坯导辊层围成的通道时,由于两导板的末端间距比两导板的前端间距小,因而连铸坯由两导板夹持的两个相对侧面会被压缩,进而可修复连铸坯上存有的裂纹,因而该机构可修复被夹持在两个连铸坯导辊层内的连铸坯上的裂纹,使得设有该机构的连铸装置铸造出的连铸坯不易出现裂纹,质量较好。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为:
[0010]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及时修复结晶后连铸坯表面产生的裂纹,免去了后续需要对制作成型的连铸坯进行专门裂纹处理的麻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成品合格率。
[0011]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1、结晶器;2、连铸坯导辊;3、连铸坯;4、锻压装置;41、锤子;42、驱动装置;5、导板;51、前端;52、末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1:
[0017]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修复裂纹的机构,用于处理被夹持在两个连铸坯导轨层的连铸坯3,连铸坯导轨层由连铸坯导辊2组成,连铸坯导辊2位于结晶器I的下方,该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连铸坯3相对的两个自由侧面处的锻压装置4。该锻压装置4内设有驱动装置42和多数个用于捶打连铸坯3的自由侧面的锤子41,锤子41均与驱动装置42连接并可由驱动装置42驱动,锤子41朝向连铸坯3上不设有连铸坯导辊2的两个相对侧面设置。
[0018]由于驱动装置42会驱动锤子41敲打连铸坯3上不被两个连铸坯导辊层夹持的两个相对侧面,因而存有裂纹的连铸坯3通过连铸坯导辊2与锤子41围成的通道时,连铸坯3上的裂纹得以被修复,因而本实施例可修复被夹持在两个连铸导辊层内的连铸坯3表面的裂纹,以使得设有本实施例的连铸装置铸造出的连铸坯3不易出现裂纹,质量较好。
[0019]实施例2:
[0020]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修复裂纹的机构,用于处理被夹持在两个连铸坯导轨层的连铸坯3,连铸坯导轨层由连铸坯导辊2组成,连铸坯导辊2位于结晶器I的下方,该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连铸坯3相对的两个自由侧面处的锻压装置。
[0021]该锻压装置为沿连铸坯3的输送方向倾斜设置的导板5,即两个导板5将连铸坯3上不设有连铸坯导辊2的两个相对侧面夹持,每个导板5的前端51和末端52沿连铸坯3的输送方向设置,且两个导板5的末端52间距比前端51间距小,即两个导板5的延长线相交。优选地,两个导板5的前端51之间的距离比两个导板5的末端52之间的距离大4mm。
[0022]由于连铸坯3不设有连铸坯导辊2的两个相对侧面上设有导板5,因而当存有裂纹的连铸坯3被带到导板5与连铸坯导辊2围成的通道时,由于两导板的末端52间距比两导板的前端51间距小,因而连铸坯3由两导板5夹持的两个相对侧面会被压缩,进而可修复连铸坯3上存有的裂纹,因而利用设有本实施例的连铸装置铸造出的连铸坯3不易出现裂纹,质量较好。
[002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及时修复结晶后连铸坯表面产生的裂纹,免去了后续需要对制作成型的连铸坯进行专门裂纹处理的麻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成品合格率。
[0024]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之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修复裂纹的机构,用于处理被夹持在两个连铸坯导轨层内的连铸坯,其特征在于:该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连铸坯相对的两个自由侧面处的锻压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修复裂纹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锻压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和用于捶打所述连铸坯的自由侧面的锤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修复裂纹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锻压装置为沿所述连铸坯的输送方向倾斜设置的两个导板,每个导板的前端和末端沿所述连铸坯的输送方向设置,且两个导板的末端间距比前端间距小。
【文档编号】B22D11/12GK204108265SQ201420509746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4日
【发明者】丁桦, 黄灏, 刘红武, 张克武 申请人: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