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开口双向拨动排列及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2327发布日期:2019-08-20 23:52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开口双向拨动排列及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活塞环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开口双向拨动排列及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活塞环的生产过程中,有将环进行破口,然后对破口处进行打磨这两道工序;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环现在破口机上破好口,然后工人将破好口的活塞环拿去打磨,有的是手工一个个打磨,这样打磨的活塞环质量较好但是效率低下,人力成本高;一些能实现自动化打磨的设备一般也是需要人工将活塞环按破口处排列整齐然后上料打磨,工人需要站在一旁不停的拨正破口位置,操作较为麻烦,并且活塞环的破口打磨也是一个一个的采用液压缸推压的方式进行打磨,活塞环较为细小单个打磨支撑力不够容易弯折,稳定性差。

授权公开号为CN103753374B的专利文献,公布日为2016年02月17日,其公开了了一种活塞环自动修口机,该装置实现了活塞环以开口朝上水平吊挂式数控推料方式上料,推料时能精确定位,压料稳定可靠,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保证了活塞环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但是该设备并没有和破口机有效结合起来,仍然是破口机上破好口后操作人员理齐活塞环的开口,开口朝上安放在水平上料T型导板上,从破口机到破口打磨仍然需要耗费较大人力并且该设备结构较为复杂。因此需设计一款结构简单又能实现自动排列,并且排列速度快而准确,排列后批量打磨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活塞环破好口后不能实现自动排列,一些自动排列设备结构复杂排列效果不佳,进而不能实现活塞环开口批量打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环开口双向拨动排列及打磨装置。

一种环开口双向拨动排列及打磨装置,包括破口机、自动排列装置、打磨装置以及收集盘;所述自动排列装置设置在破口机的料出口处,用于把破口好的活塞环按破口处一字形整齐排列;所述打磨装置设置在自动排列装置后端,用于对整齐排列好的活塞环的破口处进行打磨;所述收集盘设置在打磨装置的后端,用于收集打磨好的活塞环;所述自动排列装置包括设置在破口机上的旋转拨料刷a和旋转拨料刷b,由破口机的料出口向外延伸的料杆以及设置在料杆末端的挡料片;所述料杆上设置有筋条;所述筋条包括弧面部分和卡料部分,弧面部分的直径比活塞环的破口小1mm,料杆的直径比活塞环的直径小15mm~18mm;所述旋转拨料刷a包括转轴a以及设置在转轴a上的若干拨料刷;所述旋转拨料刷b包括转轴b以及设置在转轴b上的若干拨料刷;所述转轴a和转轴b的转动方向相反且转速不同。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转轴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转速为V1;所述转轴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转速为V2,V1>V2。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转轴a、转轴b和料杆平行设置,且与水平面成40°~50°夹角。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打磨装置包括打磨机和活塞环夹持装置,活塞环夹持装置夹持若干活塞环的力度刚好使活塞环的破口处两端贴合在筋条的卡料部分的两侧面,所述卡料部分的宽度等于打磨机的打磨片的厚度。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活塞环夹持装置包括机械夹手和沿料杆轴向推动的气缸。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拨料刷接触料的一端设置为弧形,且来料端宽度窄,出料端宽度大,来料端距离筋条的最小距离为d1=10mm~13mm,出料端距离筋条的最小距离为d2=0.5mm~0.8mm。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挡料片为弹性挡料片,可以沿料杆的轴向旋转。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收集盘包括旋转盘以及沿圆周方向设置在旋转盘上的若干收料杆,收料杆旋转到打磨装置位置时与料杆轴向对齐。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气缸上设置有感应开关,当机械夹手夹持好若干活塞环,气缸沿轴向推进时感应开关控制打磨机启动,当气缸回退时感应开关控制打磨机停机。

作为又一种优选,所述拨料刷由弹性较好的纤维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通过在破口机的出口位置设置双拨料刷自动排列装置对破好口的活塞环进行自动稳定的排列,排列后的活塞环再由机械夹手夹持向后推送,经过设置在排列装置后端的打磨机完成批量打磨,实现了活塞环的高质量以及高效率打磨

(2)本发明中通过两个转速不同转动方向相反的拨料刷的拨动使落在料杆筋条上的活塞环缓慢的朝一个方向转动,设置筋条的直径比活塞环开口小,使得活塞环开口被拨料刷拨到筋条位置时活塞环自动下落到料杆上,结构简单排列效率高,转动方向慢的拨料刷也起到防止活塞环开口转过头需重新转一圈。

(3)本发明中同时设置拨料刷的形状,来料端大出料端小,使得活塞环能顺路进入拨料刷下面被拨动转动并且在未被拨好下落到料杆上时活塞环无法收拨料刷出料端的阻挡无法下滑,防止活塞环未排列好就下滑。

(4)本发明中在液压缸上设置感应开关,合理控制打磨机的工作情况,有量开始向后推动时才启动,可以节省电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一种环开口双向拨动排列及打磨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一种环开口双向拨动排列及打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环开口双向拨动排列及打磨装置的料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环开口双向拨动排列及打磨装置的自动排列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环开口双向拨动排列及打磨装置的自动排列装置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

图1为一种环开口双向拨动排列及打磨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一种环开口双向拨动排列及打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环开口双向拨动排列及打磨装置的料杆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环开口双向拨动排列及打磨装置的自动排列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环开口双向拨动排列及打磨装置的自动排列装置截面示意图。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环开口双向拨动排列及打磨装置,包括破口机1、自动排列装置2、打磨装置3以及收集盘4;所述自动排列装置2设置在破口机1的料出口11处,用于把破口好的活塞环10按破口处一字形整齐排列;所述打磨装置3设置在自动排列装置2后端,用于对整齐排列好的活塞环10的破口处进行打磨;所述收集盘4设置在打磨装置3的后端,用于收集打磨好的活塞环10;所述自动排列装置2包括设置在破口机1上的旋转拨料刷a21和旋转拨料刷b22,由破口机1的料出口11向外延伸的料杆23以及设置在料杆23末端的挡料片24;所述料杆23上设置有筋条231;所述筋条231包括弧面部分2311和卡料部分2312,弧面部分2311的直径比活塞环10的破口小1mm,料杆23的直径比活塞环10的直径小15mm~18mm;所述旋转拨料刷a21包括转轴a211以及设置在转轴a211上的若干拨料刷212;所述旋转拨料刷b22包括转轴b221以及设置在转轴b221上的若干拨料刷212;所述转轴a211和转轴b221的转动方向相反且转速不同;所述转轴a211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转速为V1;所述转轴b221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转速为V2,V1>V2;所述转轴a211、转轴b221和料杆23平行设置,且与水平面成40°~50°夹角;所述打磨装置3包括打磨机31和活塞环夹持装置32,活塞环夹持装置32夹持若干活塞环10的力度刚好使活塞环的破口处两端贴合在筋条231的卡料部分2312的两侧面,所述卡料部分2312的宽度等于打磨机31的打磨片311的厚度;所述活塞环夹持装置32包括机械夹手321和沿料杆23轴向推动的气缸322;所述拨料刷212接触料的一端设置为弧形,且来料端宽度窄,出料端宽度大,来料端距离筋条231的最小距离为d1=10mm~13mm,出料端距离筋条231的最小距离为d2=0.5mm~0.8mm;所述挡料片24为弹性挡料片,可以沿料杆23的轴向旋转;所述收集盘4包括旋转盘41以及沿圆周方向设置在旋转盘41上的若干收料杆42,收料杆旋转到打磨装置3位置时与料杆23轴向对齐;所述气缸322上设置有感应开关5,当机械夹手321夹持好若干活塞环10,气缸322沿轴向推进时感应开关5控制打磨机31启动,当气缸322回退时感应开关5控制打磨机31停机;所述拨料刷212由弹性较好的纤维材料制成。

工作时,活塞环在破口机上破好口后顺着料杆上的筋条下滑到拨料刷的位置,旋转拨料刷a和旋转拨料刷b转动拨动活塞环在筋条上转动,由于旋转拨料刷b的反向左右活塞环转动缓慢且平稳,活塞环开口转动到筋条位置时活塞环下落到料杆上顺着料杆下滑到端部,端部的挡料片阻挡活塞环,到一定量时机械夹手夹持活塞环,力度刚好使开口侧面贴在卡料部分侧面上,夹持完毕液压缸推动机械夹手沿支撑杆轴线方向移动同时感应开关控制打磨机启动,活塞环的开口对准打磨片,完成活塞环批量打磨,感应开关控制打磨机停机,液压缸继续推动机械夹手到收料杆,活塞环套在收料杆上机械夹手松开液压缸带动机械夹手归位。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

当然在本技术方案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个”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