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烟机面板、油槽打磨拉丝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9868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烟机面板、油槽打磨拉丝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烟机面板、油槽打磨拉丝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打磨拉丝是人工利用打磨拉丝机或者专用机器进行烟机面板、油槽的打磨、拉丝,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生产效率低,还存在生产安全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自动化程度高,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生产质量稳定,有效改善工作环境的用于油烟机面板、油槽打磨拉丝的系统。

为达到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烟机面板、油槽打磨拉丝系统,包括除尘柜、双工位力控砂带机、防护网、系统底座、机器人、上下料台,所述除尘柜设置于所述系统的一角,所述系统底座设置于所述系统的底部,所述双工位力控砂带机设置于所述系统底座的边缘,所述机器人设置于所述系统底座的中部,所述上下料台设置于所述系统底座的相对所述双工位力控砂带机的另一端的边缘,所述防护网设置于所述系统的外部,还包括机器人面板夹具和机器人油槽夹具;

所述机器人面板夹具包括夹具安装板、气缸组件和真空吸盘组件,所述气缸组件设有两个,且所述气缸组件设于所述夹具安装板的两侧,所述气缸组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夹具安装板上,其另一端突出于所述夹具安装板的边缘,所述真空吸盘组件设置于所述夹具安装板的两侧;

所述机器人油槽夹具包括导向条、胶垫、夹板和气缸,所述导向条设置于所述夹板的中部的凹槽内,所述胶垫设于所述夹板与所述导向条同侧的两端,所述夹板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气缸的活塞端。

所述面板夹具的所述气缸组件包括单向气缸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为矩形结构且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单向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固定板的通孔内并且所述活塞杆设于所述固定板的一侧,所述固定板的上端固定于所述夹具安装板的底面的边缘。

所述面板夹具还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和第三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连接板和定位块,所述连接板安装于所述夹具安装板的一边,所述定位块固定于所述连接板且所述定位块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三定位件位于所述夹具安装板的相对所述第一定位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定位件设有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三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槽形状相同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定位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夹具安装板的相邻于所述第一定位件的两侧,所述第二定位件的第二定位槽的方向为背对于所述夹具安装板向外。

所述胶垫为优力胶垫。

所述机器人为IRB6620-150/2.2机器人。

所述上下料台的上表面分别设有固定面板和油槽的工装治具,所述工装治具包括条形杆限位板、固定导向横杆和长度调节底板,所述固定导向横杆和条形杆限位板均安装于长度调节底板,并且所述条形杆限位板靠近固定导向横杆的一侧设置;

所述条形杆限位板包括多个条形杆校正块,所述条形杆校正块间隔均匀地安装于条形杆限位板的朝向固定导向横杆的一侧;

所述固定导向横杆包括多个条形杆固定凹槽,所述条形杆固定凹槽间隔均匀地设置于固定导向横杆的顶面。

还包括条形杆挡板,所述条形杆挡板安装于长度调节底板并且所述条形杆挡板靠近固定导向横杆的一侧设置,所述条形杆限位板安装于条形杆挡板的朝向固定导向横杆的一侧,条形杆挡板包括挡板位置调节块,所述挡板位置调节块设置于条形杆挡板的底面;所述挡板位置调节块设有挡板位置调节通孔,所述条形杆挡板通过挡板位置调节通孔安装于长度调节底板上。

还包括面板定位垫板,所述面板定位垫板安装于长度调节底板,并且所述面板定位垫板靠近固定导向横杆的另一侧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机器人面板夹具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机器人油槽夹具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工装治具的结构图;

其中:1为除尘柜;2为双工位力控砂带机;3为防护网;4为系统底座;5为机器人;6为上下料台;7为机器人面板夹具;8为机器人油槽夹具;9为工装治具;71为安装板;72为气缸组件;73为真空吸盘组件;721为单向气缸;722为固定板;7211为活塞杆;74为定位组件;741为第一定位件;742为第二定位件;743为第三定位件;7411为连接板;7412为定位块;74121为第一定位槽;7431为第三定位槽;7421为第二定位槽;81为导向条;82为胶垫;83为夹板;84为气缸;91为条形杆限位板;92为固定导向横杆;93为长度调节底板;911为条形杆校正块;921为条形杆固定凹槽;94为条形杆挡板;941为挡板位置调节块;942为挡板位置调节通孔;95为面板定位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4所示,一种油烟机面板、油槽打磨拉丝系统,包括除尘柜1、双工位力控砂带机2、防护网3、系统底座4、机器人5、上下料台6,所述除尘柜1设置于所述系统的一角,所述系统底座4设置于所述系统的底部,所述双工位力控砂带机2设置于所述系统底座4的边缘,所述机器人5设置于所述系统底座4的中部,所述上下料台6设置于所述系统底座4的相对所述双工位力控砂带机2的另一端的边缘,所述防护网3设置于所述系统的外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器人面板夹具7和机器人油槽夹具8;所述机器人面板夹具7包括夹具安装板71、气缸组件72和真空吸盘组件73,所述气缸组件72设有两个,且所述气缸组件72设于所述夹具安装板71的两侧,所述气缸组件7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夹具安装板71上,其另一端突出于所述夹具安装板71的边缘,所述真空吸盘组件73设置于所述夹具安装板71的两侧;所述机器人油槽夹具8包括导向条81、胶垫82、夹板83和气缸84,所述导向条81设置于所述夹板83的中部的凹槽内,所述胶垫82设于所述夹板83与所述导向条81同侧的两端,所述夹板83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气缸84的活塞端。

现有油烟机面板、油槽的打磨拉丝是人工利用打磨拉丝机或者专用机器进行烟机面板、油槽的打磨和拉丝,适应产品单一,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生产效率低,当加工设备在加工过程中出现断气、断电等异常情况产品就会在短时间内脱落,造成生产安全问题。本发明通过对机器人夹具进行升级,其中机器人面板夹具7利用气缸组件72突出于夹具安装板71的一端卡住油烟机面板,使其不会掉落,设置真空吸盘组件73进行油烟机面板的吸附和夹取等方案对产品进行机械保护,断气或断电后产品能长时间保留在机器人夹具上不掉落下来;机器人油槽夹具8通过在夹板83的凹槽内设置导向条81,不但可以对产品进行导向定位,保证产品在夹具上的位置精度,而且通过更换导向条81的长度,来适应不同尺寸的产品。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面板夹具7的所述气缸组件72包括单向气缸721和固定板722,所述固定板722为矩形结构且所述固定板722的中部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单向气缸721的活塞杆7211穿过所述固定板722的通孔内并且所述活塞杆7211设于所述固定板722的一侧,所述固定板722的上端固定于所述夹具安装板71的底面的边缘。

如图3,将两个单向气缸721通过固定板722对称固定于夹具安装板71上,固定板722与夹具安装板71通过铆接连接,更加牢固,工作中机器人接受到抓取产品信息后,单向气缸721通气,气缸缩回,当机器人把夹具移动到产品如图合适位置时,单向气缸721断气,气缸复位伸出,处于保护产品状态;当产品加工完成后,机器人来到取料点,单向气缸721通气缩回,夹具移出产品,单向气缸721断气复位。即使断电,单向气缸721的活塞杆依靠弹簧弹力驱动,仍然可以夹紧产品,不会因断电断气使产品从机器人夹具上掉落下来。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面板夹具7还包括定位组件74,所述定位组件74包括第一定位件741、第二定位件742和第三定位件743,所述第一定位件741包括连接板7411和定位块7412,所述连接板7411安装于所述夹具安装板71的一边,所述定位块7412固定于所述连接板7411且所述定位块7412设置有第一定位槽74121,所述第三定位件743位于所述夹具安装板71的相对所述第一定位件741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定位件743设有第三定位槽7431,所述第三定位槽7431与所述第一定位槽74121的槽形状相同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定位件742分别设置于所述夹具安装板71的相邻于所述第一定位件741的两侧,所述第二定位件742的第二定位槽7421的方向为背对于所述夹具安装板71向外。

如图3所示,本发明在夹具安装板四边设置定位组件,其中第一定位件741和第三定位件743的定位槽向内,第二定位件742的定位槽向外,这样可以更好的将产品固定牢固,其中第一定位件741可以根据产品的尺寸进行调整,适用于各种不同尺寸的产品,适用范围更广。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胶垫82为优力胶垫。如图4,优力胶,又称聚氨酯PU弹性体,是一种具有强度好,压缩变形小。介于塑料和橡胶之间的一种新型材料,具有塑料的刚性,又有橡胶的弹性。是目前用的比较广泛的,替代橡胶。优力胶是聚氨酯棒/板的另一种叫法。夹具胶垫采用优力胶垫,保证了产品在夹具上不易滑动,还可以防止表面刮花。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机器人5为IRB6620-150/2.2机器人。如图1或2,IRB6620-150/2.2机器人具有柔性高、身手敏捷、工作范围大等特点,可采用地面安装、倾斜安装、倒置安装、支架安装等4种安装方式;IRB6620-150/2.2机器人更柔性、更优化的新生产线理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所有这些功能有助于缩小设备占用空间,增大机器人安装密度及缩短生产线长度;IRB6620-150/2.2机器人设计紧凑、结构轻巧、便于安装,纤小的体型不会影响其出众的负载能力和达成距离。此系统选用IRB6620-150/2.2机器人,其负载为150kg,工作半径为2.2m,可满足打磨负载和工作域要求。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上下料台6的上表面分别设有固定面板和油槽的工装治具9,所述工装治具9包括条形杆限位板91、固定导向横杆92和长度调节底板93,所述固定导向横杆92和条形杆限位板91均安装于长度调节底板93,并且所述条形杆限位板91靠近固定导向横杆92的一侧设置;所述条形杆限位板91包括多个条形杆校正块911,所述条形杆校正块911间隔均匀地安装于条形杆限位板91的朝向固定导向横杆92的一侧;所述固定导向横杆92包括多个条形杆固定凹槽921,所述条形杆固定凹槽921间隔均匀地设置于固定导向横杆92的顶面。

如图5,所述用于固定条形杆和面板的工装治具9既可用于固定面板,又可用于固定条形杆,适用范围广,降低了治具的装卸频率。使用时需要两个所述用于固定条形杆和面板的工装治具9来固定面板或条形杆,通过调节两个用于固定条形杆和面板的工装治具9之间的距离,可固定不同尺寸的面板或条形杆,使用灵活。固定面板时,将两个所述用于固定条形杆和面板的工装治具9分别设置于面板的两端,并且使面板的两端分别卡接于与其对应的固定导向横杆92的另一侧,从而实现面板的限位固定。固定条形杆时,将两个所述用于固定条形杆和面板的工装治具9分别设置于条形杆的两端,并且条形杆的两端的近端部搁置在固定导向横杆92上对应的条形杆固定凹槽921内,条形杆的两端抵住所述条形杆限位板,实现条形杆的纵向固定;然后,通过调节条形杆限位板91的位置,从而调节条形杆校正块911与条形杆固定凹槽921相对位置,带动条形杆的一侧与条形杆固定凹槽921的凹槽壁贴紧,及条形杆的另一侧与条形杆校正块911的一侧贴紧,从而实现条形杆的横向固定,防止条形杆加工时发生左右移动,并且可根据不同宽度的条形杆来调节条形杆校正块911与条形杆固定凹槽921相对位置,使所述用于固定条形杆和面板的工装治具9可夹紧不同宽度的条形杆,增强使用适应性和通用性。

更进一步的说明,还包括条形杆挡板94,所述条形杆挡板94安装于长度调节底板93并且所述条形杆挡板94靠近固定导向横杆92的一侧设置,所述条形杆限位板91安装于条形杆挡板94的朝向固定导向横杆92的一侧,条形杆挡板94包括挡板位置调节块941,所述挡板位置调节块941设置于条形杆挡板94的底面;所述挡板位置调节块941设有挡板位置调节通孔942,所述条形杆挡板94通过挡板位置调节通孔942安装于长度调节底板93上。

如图5,所述条形杆限位板91安装于条形杆挡板94的朝向固定导向横杆92的一侧,所述条形杆挡板94设有挡板位置调节块941,用于调节条形杆挡板94在长度调节底板93上的位置,继而调节条形杆限位板91和固定导向横杆92的相对位置,以实现对条形杆的横向固定。所述挡板位置调节块941设有挡板位置调节通孔942,所述挡板位置调节通孔942可为长条U型孔,便于调节条形杆挡板94的位置,调好位置后可使用销钉将条形杆挡板94固定于长度调节底板93上。

更进一步的说明,还包括面板定位垫板95,所述面板定位垫板95安装于长度调节底板93,并且所述面板定位垫板95靠近固定导向横杆92的另一侧设置。如图5,所述面板定位垫板95的厚度小于固定导向横杆92的厚度,所述面板定位垫板95用于放置和垫高面板,防止面板放置过低而与治具安装板发生摩擦、碰伤和刮花等损坏。

本发明工作流程描述:

a.准备工作

(1)根据产品类型更换机器人夹具和调整好上下料台治具;

(2)防护门关好,除尘柜开启,机器人打磨系统电源开启;

(3)人工将上下料台装满产品,并按下上料完成按钮;

(4)在机器人总控制系统中设定待加工产品型号,系统调用相应的即定程序准备打磨拉丝。

(5)人工先一段段的程序试运行,确定无误后调成自动状态。

b.循环流程

(1)机器人接收到打磨信号和上料台上料完成信号后,机器人通过夹具将上下料台的毛坯产品抓取出来,通过检测开关检测(油槽产品)抓取料成功后;

(2)机器人将抓取的毛坯产品挤压到高速旋转的控砂带机的砂带上不断的来回移动和变换角度,并利用砂带机的力控系统来实现力度控制,从而完成打磨工序;

(3)打磨完成后,机器人又将半成品挤压在拉丝轮上,同上工序一样对半成品进行拉丝;

(4)拉丝完成后,机器人将成品放入取料点;

(5)机器人确认下一个工位上有毛坯产品后将其抓取出来进行打磨拉丝;

(6)人工将打磨完成的成品拿出,并装好毛坯产品,将工作台面板推入机器人工作区,按下上料确认按钮。

按照生产节拍,依上述操作周而复始循环。直至完成预定的生产产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