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铁水增加中高碳钢钢水碳硅锰含量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29762阅读:6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冶炼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铁水增加中高碳钢钢水碳硅锰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转炉冶炼钢水合金化及配碳过程一般使用各类增碳剂、含有相应金属元素的各类合金进行。合金化过程添加的各类原材料造成出钢后钢水温度损失,增加了钢水中脱氧产物,且合金化成本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铁水增加中高碳钢钢水碳硅锰含量的方法,其目的旨在减少炼钢过程钢铁料损失,降低钢种合金化成本。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利用铁水增加中高碳钢钢水碳硅锰含量的方法,其具体方法为:

(1)铁水选择:铁水温度>1350℃;铁水成分中:c4.0~4.5%,si0.30~1.0%,mn<0.30%,p≤0.070%,s≤0.070%。

(2)将符合条件的铁水使用前进行铁水扒渣作业,去除铁水罐内表面残渣,铁水液面裸露至90%以上。

(3)控制扒渣后的铁水至翻铁前的等待时间不大于20min。

(4)选择钢种成品c>0.30%,p<0.025%,s>0.010%的中、高碳钢钢种,控制中高碳钢出钢碳含量与钢种目标上限的差值在0.35%以内。

(5)转炉出钢结束后,将选定的铁水吊运至钢水罐上方,折入铁水不大于10吨。

(6)进行钢水罐内折入铁水作业的炉次,转炉出钢温度、挂罐温度在工艺参数要求的基础上提高5~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可有效控制炼钢过程的钢铁料消耗,降低钢种合金化成本,节省合金资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准备一罐铁水,铁水温度1360℃,铁水中c4.5%、si0.50%、mn0.20%、p0.065%、s0.040%。

2、对选定的铁水进行扒渣作业,铁水液面裸露至90%以上。

3、扒渣后的铁水至翻铁前等待时间18分钟

4、选用u75v钢种,钢种成品c0.78%、p0.025%、s0.020%。冶炼出钢c0.48%、p0.016%、s0.015%。

5、u75v钢合金化加入的合金增碳0.025~0.03%,合金增硅、增锰量与钢种目标上限差值0.05~0.10%。

6、转炉出钢结束后,将选定的铁水吊运至钢水罐上方,折入铁水5吨。

7、控制出钢温度在1660℃、挂罐温度1595℃。

8、转炉入lf炉取样c0.73%、si0.60%、p0.022%、s0.016%,符合工艺控制要求。

实施例2:

1、准备一罐铁水,铁水温度1390℃,铁水中c4.0%、si0.80%、mn0.10%、p0.055%、s0.029%。

2、对选定的铁水进行扒渣作业,铁水液面裸露至90%以上。

3、扒渣后的铁水至翻铁前等待时间10分钟

4、选用80钢种,钢种成品c0.85%、p0.025%、s0.025%。冶炼出钢c0.35%、p0.018%、s0.015%。

5、80钢合金化加入的合金增碳0.015~0.025%,合金增硅、增锰量与钢种目标上限差值0.10~0.20%。

6、转炉出钢结束后,将选定的铁水吊运至钢水罐上方,折入铁水10吨。

7、控制出钢温度在1655℃、挂罐温度1595℃。

8、转炉入lf炉取样c0.78%、si0.25%、p0.023%、s0.018%,符合工艺控制要求。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铁水增加中高碳钢钢水碳硅锰含量的方法,选择铁水温度>1350℃;铁水中C 4.0~4.5%,Si 0.30~1.0%,Mn<0.30%,P≤0.070%,S≤0.070%;铁水使用前进行扒渣作业,去除表面残渣,铁水液面裸露至90%以上,扒渣后的铁水至翻铁前的等待时间不大于20min。选择钢种成品C>0.30%,P<0.025%,S>0.010%的中、高碳钢钢种,控制其出钢碳含量与钢种目标上限的差值在0.35%以内;转炉出钢结束后,向钢水罐折入铁水不大于10吨;钢水罐内折入铁水的炉次,转炉出钢温度、挂罐温度在工艺参数要求的基础上提高5~10℃。本发明可有效控制炼钢过程的钢铁料消耗,降低钢种合金化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徐延浩;王宏明;高学忠;常丽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9.06
技术公布日:2018.03.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