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用多元中间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29748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用多元中间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铝合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航空航天、高铁及汽车的轻量化,极大推进变形铝合金的发展,轻质高强铝合金获得广泛应用。在变形铝合金材料的生产中,添加金属钪可以明显改善铝合金的性能,因此促进了钪在铝合金中的应用。

由于钪的价格昂贵,钪的大量添加会使得铝合金的成本上升,因此一方面需要寻求代替金属钪的合金元素。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铝合金用的铝钪锆中间合金及其生产方法(申请号:2016103412981),是用锆来代替部分钪,通过钪、锆来提高性能。

钪锆等其他合金元素的加入方式通常以中间合金形式加入,如al-sc(sc为2%)、al-zr(zr为5%)中间合金,钪和锆均是铝合金强变质作用元素,其中钪是最好的变质元素,但成本高。在5系(al-mg)和7系(al-mg-zn)铝合金中,用部分元素锆取代钪,钪锆复合添加变剂效果好、成本优。钪锆可以大幅度改善合金的屈服强度、焊接性能、耐蚀性能及加工性能。另一方面是降低铝钪中间合金的成本。

在al-sc(2%)中间合金实际生产过程中,采用熔盐铝还原法,对于高含量钪合金,钪越高,受本方法限制,生产的难度越大,为了达到2%sc含量,必须加大氧化钪投入量,导致al-sc(2%)生产成本增加,降低了钪收率低,且成分偏析大(钪在铝中的固溶度低,产生偏聚),而al-zr(5%)也同样存在锆成分不均匀、偏差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以上不足,在中间合金的生产中进一步降低钪锆的含量,生产过程更容易控制,成分偏析小,同时保持钪锆的高还原收率(>95%),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添加镁锰强化合金,保持中间合金具有很好的变质强化功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铝合金用多元中间合金,所述多元中间合金质量组成为mg2~6%,mn0.2~0.8%,sc0.08~0.8%,zr0.08~0.4%,余量为al。

sc的含量优选为0.4~0.8%;更优选为0.7~0.8%。

上述多元中间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质量比为100:1~7的纯al和熔盐放入熔炼炉中,加热至熔化,并在850~980℃下,保温0.5-1小时;

(2)降温至720~760℃,金属mn和mg,保温10-20分钟,搅拌使合金均匀化;

(3)除去铝液表面熔盐,并在铝液中通入氩气,除气,静置后、扒渣;

(4)将合金熔液用水冷模铸锭得到多元中间合金。

优选地,步骤(4)中,控制铸锭的温度700~730℃。

优选地,所述熔炼炉为非真空熔炼炉。

优选地,所述熔盐中各成分的质量组成为:

优选地,步骤(3)中,静置的时间为5~10分钟。

优选地,步骤(2)中,先加入金属mn,再加入金属mg。这样可以缩短镁停留时间,减少镁的烧损。

本发明从铝钪锆中间合金(2wt%sc,1-2wt%zr)出发,进一步降低钪锆的含量,使sc的含量为0.08-0.8%,zr的含量为0.08-0.4%,同时配入适量的镁、锰元素构成本发明的中间合金,镁锰都是强化合金元素,同时锰还有降低铝中有害元素铁的作用。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成分稍做调整即可配置其它5系7系合金。

本发明采用低成本的sc2o3、zro2为原料获取高收率的钪锆(>95%),结合水冷模的快速冷却工艺,使得钪锆的第二相al3(sczr)粒子细小、分布均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用多元中间合金代替铝钪中间合金或铝钪锆中间合金,较大程度地减少了中间合金钪锆的含量,提高钪锆的还原收率,降低了铝合金的生产成本;同时增加镁锰强化合金元素,锰还有降低铝中有害元素铁的作用。本发明的多元中间合金的综合性能良好,具有更好的变质强化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在200kg中频电炉中,将95kg的铝放入石墨坩埚中,并加入预先混合干燥好的5.17kg熔盐(其中:sc2o31.07kg、zro20.4kg、nh4f2.0kg、naf0.25kg、kcl1.3kg、mgcl20.15kg)。加热至950℃,保温40分钟。搅拌、扒渣,然后降温至760℃,加入金属锰0.4kg、镁5.6kg,搅拌均匀。10分钟后,充ar/n2除气,取样分析,降温至710℃,水冷模铸锭,大约100kg锭,铸锭成分分析为,mg4.9%、mn0.4%、sc0.71%、zr0.3%、余量al。

实施例2:在200kg中频电炉中,将100kg的al放入石墨坩埚中,加入预先混合干燥好的6.0kg熔盐(其中:sc2o31.2kg、zro20.5kg、nh4f2.3kg、naf0.3kg、kcl1.5kg、mgcl20.2kg)。加热至900℃,保温1hr。搅拌均匀,扒渣,然后降温至740℃,加入金属锰0.6kg、金属镁5.5kg,搅拌均匀。15分钟后,充ar/n2除气,取样分析,降温至720℃,水冷模铸锭,大约106kg锭,铸锭成分分析为,mg5.0%、mn0.56%、sc0.75%、zr0.35%、余量al。

实施例3:在200kg中频电炉中,将100kg的al放入石墨坩埚中,加入预先混合干燥好的3.0kg熔盐(其中:sc2o30.6kg、zro20.25kg、nh4f1.15kg、naf0.15kg、kcl0.75kg、mgcl20.1kg)。加热至900℃,保温1hr。搅拌均匀,扒渣,然后降温至740℃,加入金属锰0.21kg、金属镁2.5kg,搅拌均匀。15分钟后,充ar/n2除气,取样分析,降温至720℃,水冷模铸锭,大约102kg锭,铸锭成分分析为,mg2.2%、mn0.2%、sc0.37%、zr0.17%、余量al。

实施例4:在200kg中频电炉中,将100kg的al放入石墨坩埚中,加入预先混合干燥好的1.0kg熔盐(其中:sc2o30.2kg、zro20.08kg、nh4f0.4kg、naf0.05kg、kcl0.25kg、mgcl20.02kg)。加热至900℃,保温1hr。搅拌均匀,扒渣,然后降温至740℃,加入金属锰0.4kg、金属镁3.0kg,搅拌均匀。15分钟后,充ar/n2除气,取样分析,降温至720℃,水冷模铸锭,大约103kg锭,铸锭成分分析为,mg2.8%、mn0.4%、sc0.1%、zr0.06%、余量al。

实施例5:以实施例2中间合金100kg,金属锌8.5kg,金属铜1.5kg,纯铝为原料,配置7系合金成分为zn7.8%、mg2.7%、cu1.3%、mn0.3%、zr0.15%、sc0.35%,余为铝。采用电阻炉熔炼。温度控制在710~750℃。采用六氯乙烷除气精炼、半连续铸锭;铸锭经470℃/2hr均匀化后,空冷。剥皮,450℃/4h加热后热轧,热轧变形量70%,,再冷轧成2mm厚板材,冷轧变形量60%。在470℃/2hr固熔,水淬,120℃/24h时效处理,获得铝合金材料。

获得的铝合金材料的机械性能为,抗拉强度σb=650mpa、屈服强度σ0.2=610mpa、延伸率δ=11%。

实施例6:以实施例3中间合金100kg,金属镁3kg,金属铜0.1kg,纯铝为原料,配置5系合金成分为mg5%、cu0.1%、mn0.2%、zr0.15%、sc0.35%,余为铝。采用电阻炉熔炼。温度控制在710~750℃。采用六氯乙烷除气精炼、半连续铸锭;铸锭经470℃/10hr均匀化后,空冷。剥皮,450℃/2h加热后热轧,热轧80%变形量,再冷轧成2mm厚板材,冷轧50%变形量。在350℃/1hr退火处理,获得铝合金材料。

获得的铝合金材料的机械性能为:抗拉强度σb=450mpa、屈服强度σ0.2=278mpa、延伸率δ=18%。相比较mg5%、余al的5系合金,同等条件下的机械性能为:抗拉强度σb=280mpa、屈服强度σ0.2=125mpa、延伸率δ=25%。用本发明制备的合金性能大幅度提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