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管线钢大型夹杂物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7256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冶金领域,涉及一种控制管线钢大型夹杂物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对石油、天然气的管道输送依赖越来越大,输送管道的服役环境要求越来越苛刻,要求具备耐高压、大口径、深海、抗震耐酸性能,因此对管道母材性能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具有较高洁净度、较好低温韧性的钢板才能占据市场,在这种需求背景下,同高校一起合作攻关了纯净钢冶炼课题,通过对夹杂物产生机理进行系统分析,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种控制管线钢大型夹杂物的生产工艺,提高了钢水的纯净度,满足了客户要求。

管线钢要求低碳、低磷、低硫,主要采用铝、石灰为主要原料,因此,会产生大量的CaO、Al2O3系列夹杂物,通过热力学进行分析:

[Ca]+1/3(Al2O3)→(CaO)+2/3[Al]

ΔG0=-356297.7+71.8T

[Ca]+[O]→(CaO)

ΔG0=-645421+146T

[Ca]+[S]→(CaS)

ΔG0=-530900+116.2T

(CaO)+[S]→(CaS)+[O]

ΔG0=114521-29.8T

当RH真空结束后进行钙处理,按热力学分析可知,钢液中Ca先与夹杂物Al2O3以及钢中的O、S反应,生成CaO及CaS,并与剩余的Al2O3结合形成CaO-Al2O3-CaS,然后夹杂物中CaO与钢中S发生反应,导致夹杂物中CaO含量降低。由于在低的T.O含量下,CaO与S反应程度大,因此,通过降低钢水T.O含量,使夹杂物中CaO与S发生反应,导致夹杂物中CaO含量降低,最终就会形成CaS-Al2O3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管线钢大型夹杂物的生产工艺,从产品成份设计、脱硫、转炉脱氧、LF弱脱硫工艺、RH真空后定量钙处理、CCM低温浇注技术相互配合,从而确保了管线钢钢水纯净度的有效改善。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控制管线钢大型夹杂物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管线钢,根据夹杂物控制形成机理对管线钢成份进行了合理的设计,采用了一种低氧高硫的成份设计;其成份按重量百分比为C 0.04~0.07%,Si0.10~0.35%,Mn 1.30~1.70%,P≤0.015%,S≤0.0050%,Nb 0.010~0.070%,Ti 0.006~0.020%,Ni≤0.30%,Cr≤0.30%,Cu≤0.30%,Al 0.015~0.050%,余量为Fe和杂质;

2)铁水预处理,脱硫站采用液态氧化钙与镁粉混合喷吹的方式进行脱硫,脱硫结束后进行深扒渣处理,脱硫站脱硫标准≤0.005%,转炉使用自产废钢,确保转炉出钢硫达到≤0.010%,转炉出钢加铝块进行强脱氧,加入量35Kg/100ppm,为LF脱硫做好准备;

3)LF担负脱硫及合金化任务,管线钢成品硫设定上限≤0.005%,一方面防止硫化锰夹杂的产生,另一方面防止RH真空后回硫导致成品成分超内控,其目的是弱化LF钢渣界面的反应,同时为高硫低氧的钢水环境做准备;

4)RH真空处理,真空度小于3MPa,纯真空时间不低于15分钟,低真空度延长真空时间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钢水中的气体含量,提高钢水的洁净度,RH真空结束后进行120米无缝纯钙线进行钙处理,此时的钢水环境处于高硫低氧的环境,有利于形成CaS-Al2O3类型的固态夹杂物,钙处理后进行15分钟的静搅,保证了钢水中的夹杂物能够充分上浮;

5)CCM浇注过程中采用低过热度、电磁搅拌技术,确保低倍评级达到冶标C1.0以内,减少中心偏析,防止MnS夹杂的发生。

步骤3)中,管线钢成品硫控制在0.002~0.004%。步骤2)中,转炉出钢时采用强脱氧工艺,保证转炉出钢后硫含量≤0.010%,减轻LF脱硫压力。

管线钢主要用于石油、天然气等输送管道,产品性能应满足极寒地带、高压输送,高强度超低温冲击韧性,长距离输送还必须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一旦管线钢板母材存在大量的大尺寸夹杂物,会导致超声波探伤不合格,并成为氢致裂纹源,最终降低了钢板力学性能。

通过对含有不同类型夹杂物(CaO-CaS,CaS-Al2O3,CaO-Al2O3)的管线钢进行夹杂物检测,得出大尺寸夹杂物成分主要以钙铝酸盐为主,此类夹杂物中高熔点CaO-CaS或CaS-Al2O3夹杂物要比低熔点钙铝酸盐夹杂物更容易上浮,同时,将夹杂物控制为高熔点且不易变形的CaS-Al2O3夹杂物,可以有效降低铸坯中大尺寸夹杂物成分。通过实验室和工业实验研究,得出CaS-Al2O3夹杂物是在高硫(≥13ppm)和低T.O含量(≤11ppm)下形成,因此,在管线钢生产中,一方面适当提高钢水硫含量,同时,RH处理中提高夹杂物去除效率,保证RH处理后钢水T.O含量在11ppm以内。当钢水硫含量和T,O稳定控制后,Ca处理后即可将夹杂物控制为CaS-Al2O3夹杂物。

本发明通过工艺改进,提高了产品的低温韧性,减少了大尺寸夹杂物的对钢板性能的危害,提高了制管后的焊接性能,经济效益显著。

本发明采用一种创新的生产方式达到提高钢水纯净度的目的,从产品成份设计、脱硫、转炉脱氧、LF弱脱硫工艺、RH真空后定量钙处理、CCM低温浇注技术相互配合,从而确保了管线钢钢水纯净度的有效改善。

本发明同时适用于其它低碳合金钢的纯净钢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控制管线钢大型夹杂物的生产工艺,其成份按重量百分比为C 0.04~0.07%,Si 0.10~0.35%,Mn 1.30~1.70%,P≤0.015%,S≤0.0050%,Nb 0.010~0.070%,Ti 0.006~0.020%,Ni≤0.30%,Cr≤0.30%,Cu≤0.30%,Al 0.015~0.050%,余量为Fe和杂质;具体步骤如下:

通过对夹杂物形成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产品设计采用了高硫低氧设计,利于形成CaS-Al2O3类型的固态夹杂物。

铁水预处理采用液态石灰与镁粉进行混合脱硫,通过深扒渣确保入炉铁水硫≤0.005%,转炉使用自产废钢,减少转炉冶炼过程增硫量,转炉出钢时采用强脱氧工艺,按100ppm氧加入35Kg纯铝块进行强脱氧,保证转炉出钢后硫含量≤0.010%,减轻LF脱硫压力。

LF主要作用升温、脱硫、合金化,由于脱硫压力的减少,大大弱化了渣钢间的反应,在产品设计的影响下,LF出钢硫稳定在0.002~0.004%之间,为生成CaS-Al2O3类型的固态夹杂物提供前提条件。

RH采用高真空度、延长真空处理时间,可以有效去除了钢水中N、H、O有害气体,真空结束后进行定量120米无缝纯钙线钙处理,钙处理结束后进行15分钟静搅,保证夹杂物充分上浮,提高钢水纯净度。

CCM浇铸过程采用10~20度的低过热度浇注,同时使用电磁搅拌工艺,保证铸坯芯部质量,抑制硫化锰夹杂的产生。

实施例

一种控制管线钢大型夹杂物的生产工艺,通过合理的成份设计、铁水预处理深脱硫、LF脱硫工艺、RH高真空脱气、定量钙处理工艺、CCM低温浇注技术,提高钢水纯净度,改善铸坯内部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本实施例选择X60、X70、X80钢种,其化学成分见表1、表2、表3,整个冶炼过程控制如下:

表1X60化学成份(%)

表2X70化学成份(%)

表3X80化学成份(%)

生产过程及夹杂物检测结果见表4、表5、表6。

表4夹杂物检查结果

表5夹杂物检查结果

表6夹杂物检查结果

本发明通过工艺改进,提高了产品的低温韧性,减少了大尺寸夹杂物的对钢板性能的危害,提高了制管后的焊接性能,本发明同时适用于其它低碳合金钢的纯净钢生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