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导热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56872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导热铝合金,尤其涉及一种高导热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压铸铝合金的导热系数为100W./m.K左右,在电子、电气、通讯、机电行业存在许多工作时因元器件等发热而影响工作的现象,普通压铸铝合金不能很好的解决上述因元器件等发热而产生的问题。本发明的导热系数大于160W./m.K高、且压铸性能、耐腐蚀性良好,可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合金流动性好、机械性能优异、导热系数高、耐腐蚀性良好且机械加工性能好的高导热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实施例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导热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硅8~9%;镁0.35~0.5%;铁0.35-0.5%;锰0.3-0.45%;铜≤0.05;硼0.01~0.02%;钛0.01~0.02%;锆0.01~0.02%;杂质中锌<0.03%,其余为铝。

一种高导热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料计算;

(2)根据计算好的配料在熔炉中加入纯铝熔炼,熔炼后保持温度在720℃-740℃;

(3)加入硅熔炼,熔炼后保持温度在720℃-740℃;

(4)加入镁熔炼,熔炼后保持温度在720℃-740℃;

(5)加入铝锆中间合金、铝钛中间合金、铝硼中间合金熔炼,熔炼后保持温度在690℃-710℃;

(6)搅拌铝合金液5-10分钟使成分均匀然后除渣、取样化验;

(7)根据化验结果调整各元素成分含量直至达到要求的范围;

(8)精炼除气:将精炼剂通过氮气吹入铝合金液底部进行精炼除气,直至精炼完毕;保温度在700℃-720℃,除渣,然后静置10-15分钟,进行浇铸,得成品,不合格品回炉,合格品入库。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的熔炉为电阻炉、感应炉或反射炉。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本发明的导热系数大于160W./m.K高、且压铸性能、耐腐蚀性良好,且机械加工性能好及原材料成本低等优点,可广泛用于电子、电气、通讯、机电行业;可有效解决电子、电气、通讯、机电行业存在的许多工作时因元器件等发热而影响工作的现象,对降低生产成本有很好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参考图1,一种高导热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准备好重量百分比为如下:硅9%;镁0.5%;铁0.5%;锰0.45%;铜0.05;硼0.02%;钛0.02%;锆0.02%;杂质中锌0.02%,其余为铝;按如下步骤操作:

(1)配料计算;

(2)根据计算好的配料在熔炉中加入纯铝熔炼,熔炼后保持温度在720℃;

(3)加入硅熔炼,熔炼后保持温度在720℃;

(4)加入镁熔炼,熔炼后保持温度在720℃;

(5)加入铝锆中间合金、铝钛中间合金、铝硼中间合金熔炼,熔炼后保持温度在690℃;

(6)搅拌铝合金液5分钟使成分均匀然后除渣、取样化验;

(7)根据化验结果调整各元素成分含量直至达到要求的范围;

(8)精炼除气:将精炼剂通过氮气吹入铝合金液底部进行精炼除气,直至精炼完毕;保温度在700℃,除渣,然后静置10分钟,进行浇铸,得成品,不合格品回炉,合格品入库。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的熔炉为感应炉。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高导热铝合金,按重量百分比准备如下材料:硅8%;镁0.35%;铁0.35%;锰0.3%;铜0.05;硼0.01%;钛0.01%;锆0.0;杂质中锌0.02%;其它单个杂质0.04%,其余为铝,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1)配料计算;

(2)根据计算好的配料在熔炉中加入纯铝熔炼,熔炼后保持温度在740℃;

(3)加入硅熔炼,熔炼后保持温度在740℃;

(4)加入镁熔炼,熔炼后保持温度在740℃;

(5)加入铝锆中间合金、铝钛中间合金、铝硼中间合金熔炼,熔炼后保持温度在710℃;

(6)搅拌铝合金液10分钟使成分均匀然后除渣、取样化验;

(7)根据化验结果调整各元素成分含量直至达到要求的范围;

(8)精炼除气:将精炼剂通过氮气吹入铝合金液底部进行精炼除气,直至精炼完毕;保温度在720℃,除渣,然后静置15分钟,进行浇铸,得成品,不合格品回炉,合格品入库。

其中的步骤(2)中所述的熔炉为电阻炉。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