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铁锅内型面自动磨削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3582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铸铁锅内型面自动磨削平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磨削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铸铁锅内型面自动磨削平台。



背景技术:

铸铁锅是选用灰口铁熔化用模型浇铸制成的,由于是精铁铸成,杂质少,因此,传热比较均匀,不容易出现粘锅现象,与普通所谓无烟锅、不粘锅相比,其特有的锅体无涂层设计从根本上杜绝了化学涂层和铝制品对人体的危害,在保持不破坏菜肴的营养成份的情况下使全家尽享健康与美味,同时铸铁锅特有的活性铁原子易于吸收,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对于一般家庭而言,推荐使用铸铁锅。

然而,铸铁锅的锅坯的纹路粗糙,需要进行抛光打磨,抛光打磨的关键程序目前通常只能是靠人工进行,非熟练工难以把握打磨精度,不但速度慢,而且常常打磨不均匀,导致产品合格率低,因此不但劳动强度高,而且制作效率低下。

近年来市场上逐步出现了极少量的磨锅机,配合磨锅机使用的内型面打磨平台仅仅起到固定和支撑的作用,不能配合磨头对锅坯进行复合轨迹的磨削,因而对锅坯的打磨效率低下。解决以上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但有效固定、支撑锅坯,还 带动锅坯转动,加快磨削进度的铸铁锅内型面自动磨削平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铸铁锅内型面自动磨削平台,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该机架上的托锅机构,其要点在于,还包括:动力总成,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减速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分别与所述动力总成和托锅机构连接,其受动力总成带动,减速后带动托锅机构转动;以及压边器,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其配合托锅机构对锅坯进行固定。

采用以上结构,将锅坯固定在托锅机构中,动力总成带动减速器,减速器减速后带动托锅机构以及其中的锅坯做旋转运动,配合磨头对锅坯的内型面进行圆周向的进给切削,其磨削效率大大高于手工和固定非转动式的打磨平台,且磨削的成品率高,有效降低了加工损耗。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总成为电机,所述减速器为蜗轮蜗杆减速器,该蜗轮蜗杆减速器和电机之间通过电机皮带连接。采用以上结构,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且成本相对低廉。

作为优选:所述托锅机构包括转动盘以及设置在该转动盘上的托锅盘,其中,转动盘与减速器连接,并能够在该减速器的带动下转动。采用以上结构,减速器带动转动盘转动,转动盘带动托锅盘以及托锅盘中的锅坯一起转动。

作为优选:在所述转动盘的下部圆柱体部分的外圆周上沿径向设置有圆环形的皮带槽。采用以上结构,使转动盘向其他机构提供动力。

作为优选:在所述托锅盘的敞口处的内侧面设置有锅坯垫。采用以上结构,使锅坯更加牢固地固定在托锅盘上。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盘和托锅盘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采用以上结构, 简单实用,成本低廉。

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铸铁锅内型面自动磨削平台,结构新颖,易于实现,其带动锅坯做旋转运动,配合磨头对锅坯的内型面进行圆周向的进给切削,磨削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且磨削的成品率高,有效降低了加工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铸铁锅内型面自动磨削平台,包括机架1,在该机架1上设置有动力总成3、减速器4、托锅机构2以及两个压边器5。所述动力总成3为电机,所述减速器4为蜗轮蜗杆减速器,电机通过电机皮带7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带动托锅机构2转动。

请参见图1,托锅机构2包括转动盘21以及设置在该转动盘21上的托锅盘22,二者之间通过螺栓9固定连接,托锅盘22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托锅盘22的上部向上呈敞口形状,在敞口处的内侧面设置有锅坯垫8,用于放置锅坯6,并配合两个压边器5,将锅坯6固定,托锅盘22的下部呈圆柱体形状,并与蜗轮固定连接,能够在蜗轮的带动下转动。在托锅盘22的下部的外圆周上沿径向设置有圆环形的皮带槽211,用于向其他机构提供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将锅坯6放置到托锅机构2的托锅盘22中,然后使用压边器5将锅坯6进行固定,最后打开电机,该电机通过电机皮带7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 轮转动,蜗轮带动托锅机构2转动,从而带动托锅盘22中的锅坯6做旋转运动,配合磨头对锅坯6的内型面进行圆周向的进给切削,直到将锅坯6打磨成合格的成品为止。

最后需要说明,上述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