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砂带机领部件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砂带机的砂带从动轴。
背景技术:
目前,砂带机的砂带从动轴多为光面的钢结构从动轴,砂带环绕从动轴转动,包住从动轴的砂带按照指定的运动轨迹进行磨削工件,磨削时砂带与工件相互挤压,产生较大的挤压力,在挤压力的作用下磨削工件会产生不规则的振动波纹,影响磨削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解决磨削时因为挤压力而产生的振动波纹的砂带机的砂带从动轴。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砂带机的砂带从动轴,包括与砂带接触的轴身、轴身两端与轴承连接的轴颈,所述轴身的的圆周面上设有环绕轴身的环形槽,或螺纹槽。
优选地,所述环形槽的槽深0.3~0.5mm,槽宽2~3mm,相邻环形槽之间的距离0.5~1mm。
优选地,所述螺纹槽的槽深0.3~0.5mm,槽宽2~3mm,螺距0.5~1mm。
优选地,所述螺纹槽包括左旋螺纹槽和右旋螺纹槽,以轴身的中轴线为分界线,左旋螺纹槽位于轴身左半部,右旋螺纹槽位于轴身右半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磨削时砂带与工件相互挤压,在挤压力的用作下,由于从动轴上设有凹槽,砂带会附着在轴身的凹槽上,从而减少相对的挤压力,解决磨削时因为挤压力而产生的振动波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螺纹槽单旋向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螺纹槽双旋向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砂带从动轴运动总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砂带机的砂带从动轴,包括与砂带接触的轴身1、轴身1两端与轴承连接的轴颈2。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轴身1的的圆周面上设有环绕轴身1的环形槽3,环形槽3在轴身1上从左到右设有多圈,布满轴身1的圆周面,其槽深0.3~0.5mm,槽宽2~3mm,相邻环形槽之间的距离0.5~1mm。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轴身1的的圆周面上设有环绕轴身1的螺纹槽4,螺纹槽4布满轴身1的圆周面,其槽深0.3~0.5mm,槽宽2~3mm,螺距0.5~1mm。
在本实施例中,螺纹槽可以是单旋向,也可以是双旋向,双旋向时包括左旋螺纹槽41和右旋螺纹槽42,以轴身1的中轴线为分界线,左旋螺纹槽41位于轴身1左半部,右旋螺纹槽42位于轴身1右半部。
本实用新型的环形槽3,或螺纹槽4都是绕轴身1的圆周面360度连续的,能保证本实用新型在高速转动时,砂带始终附着在轴身1的凹槽上,从而减少相对的挤压力,解决磨削时因为挤压力而产生的振动波纹。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原则之内所作出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