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立卧两用砂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7376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立卧两用砂光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立卧两用砂光机。



背景技术:

砂光和打磨是同意词,都是指对一些不平整、厚度不均、不符合工艺要求的材料与物件,通过砂布、砂轮、砂纸、百洁布、不织布抛光轮等物理去除的方式,使之更加的光滑平整、厚度均匀一致,工艺使之达标的一种方法、运用于各种贴面工艺生产、标准结构件制作、玩具工艺品行业、装修和家具行业、地板墙板建材行业等等,特别是家具行业,现在的家具品味的上升,对家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砂光机”顾名思义,就是完成砂光工作时用到的机械设备,涉及行业广泛品类极其繁多,但现有的带式砂光机,功能单一,使用范围低,灰尘大,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不适合一些小工厂对产品功能强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格合理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立卧两用砂光机,方便生活中的使用,增加使用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立卧两用砂光机,包括底座、工作台、长方形挡料板、控制器、砂带轮与直角挡料板,所述底座上方一侧通过铰连接工作台底部一侧,所述长方形挡料板固定连接在底座上方表面,所述控制器与底座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横梁上固定设有吸风装置,所述工作台底部固定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主轴上设有主动轮,所述工作台内部一端设有从动轴,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轴通过传动带转动连接,所述工作台靠近从动轴一端固定设有集尘槽,所述集尘槽通过吸风管与吸风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砂带轮设在工作台设有传动带的相对一侧,且砂带轮与通过从动轴与工作台连接,所述工作台与砂带轮表面分别设有砂带,所述直角挡料板设在砂带上方,且与工作台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吸风装置包括吸风机与集尘箱。

优选的,所述底座与工作台为钢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分别于电机与吸风装置通过电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另一端设有紧缩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砂光机可以立卧两用,简单方便,解决了某些木料需要特定的需求,结构简单,使用简单,不需要木工花时间学习,简单上手,可满足不同形状的木材的砂光,该砂光机还设有吸风装置可以很有效的吸收灰尘,保护了人们的健康,也提高了精确度,该砂光机工作台设有紧缩装置,可以控制砂带的松紧程度,从而更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立卧两用砂光机卧式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立卧两用砂光机立式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吸风装置;3、从动轴;4、吸风管;5、直角挡料板;6、集尘槽;7、砂带轮;8、砂带;9、工作台;10、电机;11、主动轮;12、长方形挡料板;13、传动带;14、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图2 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立卧两用砂光机,包括底座1、工作台9、长方形挡料板12、控制器14、砂带轮7与直角挡料板5,所述底座1上方一侧通过铰连接工作台9底部一侧,所述长方形挡料板12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方表面,所述控制器14与底座1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横梁上固定设有吸风装置2,所述工作台9底部固定设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主轴上设有主动轮11,所述工作台9内部一端设有从动轴3,所述主动轮11与从动轴3通过传动带13转动连接,所述工作台9靠近从动轴3一端固定设有集尘槽6,所述集尘槽6通过吸风管4与吸风装置2固定连接,所述砂带轮7设在工作台9设有传动带13的相对一侧,且砂带轮7与通过从动轴3与工作台9连接,所述工作台9与砂带轮7表面分别设有砂带8,所述直角挡料板5设在砂带8上方,且与工作台9固定连接。

所述吸风装置2包括吸风机与集尘箱,吸风机进行吸尘,有些灰尘会通过集尘槽上的吸风管进入集尘箱,从而达到进一步吸尘收集处理,更加干净,安全,所述底座1与工作台9为钢材料制成,增强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所述工作台9另一端设有紧缩装置,紧缩装置可以控制砂带8的松紧程度,使使用更加的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立卧两用砂光机的有益效果为:该砂光机可以立卧两用,简单方便,解决了某些木料需要特定的需求,结构简单,使用简单,不需要木工花时间学习,简单上手,可满足不同形状的木材的砂光,该砂光机还设有吸风装置2可以很有效的吸收灰尘,保护了人们的健康,也提高了精确度,工作台9另一端设有紧缩装置,精索装置可以控制砂带8的松紧程度,从而方便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