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精磨床油石夹头。
背景技术:
目前对轴承的内圈或外圈的圆度精加工主要用到超精磨床,而油石夹头是超精磨床的核心部件,轴承内外圈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尤其轴承内圈的弧形槽精度直接影响到钢珠与内圈的磨擦值,但是现有技术中油石夹头中油石的底端面较窄,造成轴承内圈的弧形槽面精度并不理想,体现在轴承弧形槽的圆周面仍然有肉眼看不到但的确存的起伏,从而造成钢铢与槽面的磨擦值依然较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内的轴承比不过德国轴承的重要原因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精磨床油石夹头。
本实用新型的超精磨床油石夹头,包括平行布置的两根驱动辊,所述两根驱动辊之间设有叉手,叉手的中间缺口处固定有与驱动辊接触的轴承加工件,轴承加工件的正上方设有油石固定头,油石固定头的中间镂空处设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油石卡块,油石固定头的前端面上设有抵靠在油石卡块上的螺栓,油石固定头的后端面上设有摆杆,所述两个油石卡块之间设有油石,油石的底端面与轴承加工件的弧形槽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超精磨床油石夹头,所述油石的底端面中间最高点与弧形槽的槽底的圆周中心线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超精磨床油石夹头,所述弧形槽与油石的接触长度为弧形槽周长的六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超精磨床油石夹头,所述油石的底端面为与弧形槽相适应的弧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超精磨床油石夹头结构新颖,油石的底端面为与弧形槽完全接触的弧面结构,增加了接触面积,油石对弧形槽的加工更加的平稳,能最大限度的把弧形槽面的起伏表面磨平,与传统技术相比,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都更高,结构合理,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超精磨床油石夹头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超精磨床油石夹头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超精磨床油石夹头中轴承加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驱动辊;2、叉手;3、轴承加工件;4、油石固定头;5、油石卡块;6、螺栓;7、摆杆;8、油石;9、弧形槽;10、圆周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超精磨床油石夹头,包括平行布置的两根驱动辊1,所述两根驱动辊1之间设有叉手2,叉手2的中间缺口处固定有与驱动辊1接触的轴承加工件3,轴承加工件3的正上方设有油石固定头4,油石固定头4的中间镂空处设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油石卡块5,油石固定头4的前端面上设有抵靠在油石卡块5上的螺栓6,油石固定头4的后端面上设有摆杆7,所述两个油石卡块5之间设有 油石8,油石8的底端面与轴承加工件3的弧形槽9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超精磨床油石夹头,所述油石8的底端面中间最高点与弧形槽9的槽底的圆周中心线10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超精磨床油石夹头,所述弧形槽9与油石8的接触长度为弧形槽9周长的六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超精磨床油石夹头,所述油石8的底端面为与弧形槽9相适应的弧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超精磨床油石夹头结构新颖,油石的底端面为与弧形槽完全接触的弧面结构,增加了接触面积,油石对弧形槽的加工更加的平稳,能最大限度的把弧形槽面的起伏表面磨平,与传统技术相比,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都更高,结构合理,便于操作;所加工的弧形槽经过仪器检测,轴承圈的精度由原来的1丝提高到了0.5丝左右,弧形槽底的圆周中心线精度由原来的0.2丝的提高到了0.06丝左右。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