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紫外线在塑料载体表面形成抗菌膜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3463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利用紫外线在塑料载体表面形成抗菌膜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镀薄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紫外线在塑料载体表面形成抗菌膜的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产品是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特别是作为餐饮用品时,与食品和饮料的密切接触,容易在塑料的表面滋生细菌,危害人体健康;为了提升塑料产品的抗菌能力,人们研发了抗菌塑料,抗菌塑料一般采用在塑料基材中添加抗菌母粒、纳米银、电气石粉或者二氧化钛等抗菌材料,但这种抗菌塑料成本高,通用性差。为了获得性能稳定,抗菌能力强,成本低廉的抗菌塑料。

公开号为CN104073799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了一种在塑料载体表面形成抗菌光镀铜膜的方法,是通过以下的步骤实现的:(1)将被镀塑料物件放入电导率为100~500μs/cm的水中,并浸没在水下;(2)在水中放入铜体,并浸没在水下;(3)用紫外光源同时照射所述塑料物件和铜体10~24h,连续搅拌水体,其中塑料物件的被镀部分必须完全接受紫外光源照射;(4)取出被镀塑料物件,清洗,在塑料物件上得抗菌光镀铜膜。

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在镀膜过程中需要连续搅拌水体,而铜体是通过铜片或者铜丝等方式直接添加到水中,这样在搅拌时,铜体也会随着水的旋转而发生移动,甚至会聚集在搅拌的中心位置,造成接受紫外光照射的效果不好,而且铜体移动可能与塑料物件接触,从而破坏了光镀铜膜的完整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紫外线在塑料载体表面形成抗菌膜的装置,能够使得铜体稳定接受紫外光的照射,保证塑料物件上光镀铜膜的完整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紫外线在塑料载体表面形成抗菌膜的装置,包括反应容器、旋转电机、铜体、石英管以及紫外线灯,旋转电机设置在反应容器的上表面,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上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延伸到反应容器内,塑料物件安装在连接杆的末端安装工位上;石英管设置在反应容器内,靠近连接杆,与塑料物件不接触,紫外线灯设置在石英管内,铜体位于反应容器内部,设置在与连接杆相反的石英管的另一侧。使用时,反应容器内装满水,铜体被水完全浸没,紫外线灯同时照射铜体和塑料物件,旋转电机驱动塑料物件转动,带动反应容器内的水同时转动。

进一步的,石英管的顶端穿出反应容器的上表面;紫外线灯与一导线连接,导线从石英管的顶端穿出。

进一步的,石英管安装在连接杆与铜体之间,紫外线灯同时照射铜体和连接杆末端的安装工位。

进一步的,多个石英管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在连接杆周围,对应每一个石英管,与连接杆相反的石英管的另一侧设置有铜体。

进一步的,反应容器的上表面设置有限位槽,石英管设置在限位槽内,通过移动夹紧机构调节石英管与连接杆末端的安装工位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移动夹紧机构包括设置在限位槽两侧的导轨,一组夹持块分别设置在导轨上的滑块上,一组夹持块相对设置,夹持块与滑块上设置有螺钉。使用时,拧动螺钉,将夹紧块推向石英管,相对设置的夹持块挤压石英管,从而夹紧石英管,夹持块将挤压力传递到滑块上,阻止滑块在导轨上移动。

进一步的,反应容器的底部设置有插槽,铜体插接在插槽内,靠近石英管设置。插槽可以设置多组,铜体可以插接在不同位置的插槽上,从而能够调节距离石英管的距离。

进一步的,铜体是半圆形的薄铜片或者铜条,多个半圆形薄铜片或者铜条插接在插槽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反应容器内铜体和石英管均固定安装,旋转电机驱动塑料物件转动,带动反应容器内的水同时转动,从而实现了搅拌的效果。使得铜体和塑料物件在镀膜过程中不会发生接触,有效地保护了光镀铜膜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使用状态的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使用状态的剖面图;

图6是沿图5中A-A线的剖视图。

图中,1-反应容器,2-旋转电机,3-塑料物件,4-连接杆,5-铜体,6-石英管,7-紫外线灯,8-导线,9-限位槽,10-导轨,11-滑块,12-螺钉,13-夹持块,14-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新型的一种利用紫外线在塑料载体表面形成抗菌膜的装置,包括反应容器1、旋转电机2、铜体5、石英管6以及紫外线灯7,旋转电机2设置在反应容器1的上表面,旋转电机2的输出端上设置有连接杆4,连接杆4延伸到反应容器1内,塑料物件3安装在连接杆4的末端安装工位上;石英管6设置在反应容器1内,靠近连接杆4,与塑料物件3不接触,紫外线灯7设置在石英管6内;铜体5位于反应容器1内部,设置在与连接杆4相反的石英管6的另一侧。使用时,反应容器1内装满水,铜体5被水完全浸没,紫外线灯7同时照射铜体5和塑料物件3,旋转电机2驱动塑料物件3转动,带动反应容器1内的水同时转动。

其中,旋转电机2安装在反应容器1的中心位置,石英管6分布在旋转电机2的四周。

其中,石英管6的顶端穿出反应容器1的上表面;紫外线灯7与一导线8连接,导线8从石英管6的顶端穿出。

其中,石英管6安装在连接杆4与铜体5之间,紫外线灯7同时照射铜体5和连接杆4末端的安装工位。

其中,多个石英管6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在连接杆4周围,对应每一个石英管6,与连接杆4相反的石英管6的另一侧设置有铜体5。

如图2所示,2个石英管6沿旋转电机2中心轴对称设置在两侧,对应每一个石英管6,与连接杆4相反的石英管6的另一侧设置有铜体5。

实施例二:

如图3为本实施例的俯视图,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上,具有以下技术改进:4个石英管6沿着旋转电机2的横向和纵向分布对称设置,对应每一个石英管6,与连接杆4相反的石英管6的另一侧设置有铜体5。

实施例三:

如图4、5所示,在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上基础上,反应容器1的上表面设置有限位槽9,石英管6设置在限位槽9内,通过移动夹紧机构调节石英管6与塑料物件3之间的距离。光镀铜膜的效果与紫外光源到铜体和塑料物件之间的距离相关,一般要求紫外光源到塑料物件之间的水体厚度小于15mm。通过设置距离调节机构,能够根据需要调节石英管和塑料物件之间的距离。

其中,移动夹紧机构包括设置在限位槽9两侧的导轨10,一组夹持块13分别设置在导轨10上的滑块11上,一组夹持块13相对设置,夹持块13与滑块11上设置有螺钉12。使用时,拧动螺钉12,将夹紧块13推向石英管6,相对设置的夹持块13挤压石英管6,从而夹紧石英管6,夹持块13将挤压力传递到滑块11上,阻止滑块11在导轨10上移动。

如图6所示,反应容器1的底部设置有插槽14,铜体5插接在插槽14内,靠近石英管6设置。插槽14可以设置多组,铜体5可以插接在不同位置的插槽14上,从而能够调节铜体5距离石英管6的距离。

其中,铜体5是半圆形的薄铜片或者铜条,多个薄铜片或者铜条插接在插槽14内。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