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硬材料砂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3338阅读:6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硬材料砂轮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硬材料砂轮。



背景技术:

超硬材料砂轮作为一种刀具在磨削加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结构及制备工艺影响着被加工件质量的优劣。砂轮通常由两部分构成:基体和磨料层。基体通常为金属材质盘状零件,用于支撑粘接于外圆周的磨料层;磨料层是直接参与磨削加工的工作层,通常由一定数量的砂轮块拼接而成。对于大直径超硬材料砂轮,由于整体磨料层的制备工艺难度较大,为降低工艺难度,需将磨料层均分成一定数量的磨料块,分别压制成型,最后将制备完成的砂轮块粘接于涂抹了粘接剂的基体圆周外侧,使砂轮块与基体牢固结合。

但由于磨料块之间粘接缝的存在,且粘接缝不具备磨削能力,这样的结构使砂轮磨料层呈现断续状态,在磨削加工过程中,粘接缝、砂轮块与工件交替接触,但粘接缝部位不对工件进行加工,造成对工件不断的冲击,致使磨削系统振动、噪声增大,工件加工表面出现振纹等质量问题、导致磨削质量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硬材料砂轮,用以解决传统砂轮的砂轮块之间的粘接缝不具备磨削能力,而在磨削工件的过程中导致系统振动以及工件磨削质量低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超硬材料砂轮的技术方案是:超硬材料砂轮,包括基体和粘接于基体圆周外侧的砂轮块,相邻砂轮块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中填充有磨粒,磨粒通过粘接剂固结在砂轮块之间。

所述基体为圆盘状零件。

所述砂轮块在垂直于径向方向的面上的投影为矩形。

所述砂轮块在垂直于径向方向的面上的投影为梯形。

本实用新型超硬材料砂轮的有益效果是:在相邻砂轮块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磨粒,然后通过粘接剂将磨粒与其两侧的砂轮块粘接在一起,使原来相邻砂轮块之间的间隙部位也具有了一定程度的磨削能力,在磨削工件的过程中,避免了由于磨削工作层的断续而导致的对工件的冲击,能够有效减小磨削系统的振动,有助于增加磨削质量,也有助于维持整个砂轮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超硬材料砂轮具体实施例一的砂轮基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超硬材料砂轮具体实施例一的砂轮块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超硬材料砂轮具体实施例一的砂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超硬材料砂轮具体实施例三的砂轮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超硬材料砂轮的具体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超硬材料砂轮包括基体1和均布粘接于基体圆周外侧的数个砂轮块2,砂轮块2与基体1之间通过粘接剂4粘接在一起,相邻两砂轮块2之间的间隙通过粘接剂3粘接在一起,粘接剂3中填充有磨粒。

砂轮基体1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圆盘状零件,将基体1清洗干净,然后涂刷上粘接剂4供砂轮块2粘接于其上。粘接剂4为砂轮用常规粘接剂,使砂轮块2牢固的粘接在基体1上。

砂轮块2为含有曲面的六面体零件,其垂直于径向方向的截面为矩形,砂轮块2与基体1的粘接面和砂轮块2与工件接触的磨削面都为弧面,使砂轮块2与基体1更加适配的粘接在一起。

每两个相邻的砂轮块2之间的侧面互相平行,两侧面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掺入磨粒的粘接剂3,即将超硬磨料或填料等混合均匀,掺入砂轮块间隙的粘接剂中,使粘接剂3不仅具有粘接砂轮块的作用,还因含有磨粒而具有一定的磨削能力。这样在磨削工件的过程中,避免了磨削层的断续,砂轮块与砂轮块之间产生了过渡,减小了对工件的冲击,能够实现工件与砂轮之间的平稳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超硬材料砂轮的具体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砂轮块垂直于径向方向的截面为梯形,这样相邻砂轮块之间的间隙与轴向有一定的夹角,使间隙部分与砂轮块能够同时参与磨削工件,避免了间隙平行于轴线时会出现的间隙部分与工件进行线接触的情况,增加了砂轮的磨削能力,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砂轮的结构稳定性,有助于保护超硬材料砂轮的整体结构不被破坏,增加了砂轮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超硬材料砂轮的具体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砂轮基体外圆上开设砂轮槽,将砂轮块置于砂轮槽中可以增大砂轮块与基体的粘接面积,使砂轮块更为牢固地粘接于基体上;并且砂轮槽槽壁5低于砂轮块高度,在砂轮块顶部之间的间隙中填充磨粒,磨粒与两侧砂轮块通过粘接剂进行粘结。

作为本实用新型超硬材料砂轮的具体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砂轮块上对应与基体粘接的侧面为平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