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角磨,具体涉及一种带刹车功能的角磨。
背景技术:
诸如角磨等打磨类的动力工具一般设有刹车机构使它们能在用户停止使用后及时停止诸如角磨片等功能附件的转动,以保护用户的使用安全。
一般而言,刹车分为电子刹车和机械刹车。电子刹车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容易损伤电机,机械刹车则为直接和可靠。
现有的机械刹车往往通过弹性元件驱动刹车片去进行接触刹车,但是为了同时布置刹车片和弹性元件并留有足够的行程,带有机械刹车的动力工具往往装配复杂且占用机械空间;而且现有的机械刹车的结构的使用寿命短,刹车时间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刹车的角磨。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角磨,包括:输出轴、壳体、主轴、摩擦片和制动弹片;输出轴用于固定打磨盘,壳体用于至少部分容纳输出轴,主轴形成或固定连接有刹车盘,摩擦片能相对壳体移动,制动弹片能驱动摩擦片移动至制动位置和释放位置;其中,主轴能以第一轴线为轴转动并在转动时驱动输出轴输出动力;在摩擦片移动至制动位置时,摩擦片与刹车盘接触,在摩擦片移动至释放位置时,摩擦片与刹车盘脱离接触;制动弹片还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固定部固定连接至壳体,活动部能相对壳体移动;摩擦片安装至活动部,制动弹片自身的弹性偏压活动部使摩擦片由释放位置向制动位置移动;在沿平行于第一轴线方向上,摩擦片至少具有两个不同的轴向厚度。
进一步地,摩擦片设置在制动弹片和刹车盘之间。
进一步地,摩擦片还形成有:制动面和安装面;制动面在摩擦片位于制动位置时与刹车盘接触,安装面与制动面相对;安装面与活动部接触,制动面所在的平面与安装面所在的平面倾斜相交。
进一步地,制动面所在的平面与安装面所在的平面之间形成一个大于等于3度且小于等于15度的夹角。
进一步地,摩擦片用于与刹车盘接触的一侧还形成或者设置有凸凹不平的颗粒。
进一步地,在一个以第一轴线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摩擦片的弧度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3。
进一步地,在沿由活动部指向固定部的方向上,摩擦片的轴向厚度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摩擦片还设置于主轴远离固定部的一侧。
进一步地,活动部固定连接有两个以上的摩擦片,摩擦片还设置在主轴的两侧。
进一步地,角磨还包括:滑动件;滑动件能使活动部保持在使摩擦片处于释放位置的位置;滑动件与壳体构成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壳体形成有斜面,斜面所在的平面的方向与第一轴线倾斜相交,角磨还包括固定件,制动弹片的固定部设置于固定件和斜面之间。
另一种角磨,包括:输出轴、壳体、主轴、摩擦片和制动弹片;输出轴用于固定打磨盘,壳体用于至少部分容纳输出轴,主轴形成或固定连接有刹车盘,摩擦片设置于刹车盘的一侧,制动弹片能驱动摩擦片移动至制动位置和释放位置;其中,主轴能以第一轴线为轴转动并在转动时驱动输出轴输出动力;在摩擦片移动至制动位置时,摩擦片与刹车盘接触,在摩擦片移动至释放位置时,摩擦片与刹车盘脱离接触;制动弹片还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固定部固定连接至壳体,活动部能相对壳体移动;活动部形成有朝向刹车盘方向延伸的制动凸起,摩擦片安装至制动凸起;制动弹片自身的弹性偏压活动部使摩擦片由释放位置向制动位置移动;在沿平行于第一轴线方向上,摩擦片和制动凸起构成的整体至少具有两个不同的轴向厚度。
通过制动弹片进行制动,能够使得角磨的装配简单,且能缩小装配的空间,而且摩擦片的厚度不同,能够加快刹车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动力工具的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动力工具内部的部分传动机构和输出机构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的制动弹片和主轴的剖面图;
图4是图2中所示结构的爆炸图;
图5是第二实施例的动力工具的内部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6是图5所示结构组装后的剖面图;
图7是图6中的主轴和摩擦片的剖面图;
图8是图5中的制动弹片的正视图,其中,摩擦片安装在主轴远离固定部的一侧;
图9是图5中的制动弹片的正视图,其中,摩擦片安装在主轴靠近固定部的一侧;
图10是图5中的制动弹片的正视图,其中,制动弹片上安装有两个以上的摩擦片;
图11是第三实施例的动力工具的内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动力工具100包括:壳体11、操作开关12、原动机(图未示)、传动机构(图未示)和输出机构13。如图2所示,传动机构至少包括主轴14,输出机构13至少包括输出轴15,主轴14上形成或者固定连接有刹车盘16,动力工具100还包括与刹车盘16接触制动弹片17,从而实现对主轴14的制动。
为了方便说明,动力工具100以一个电动的角磨作为实例;当然动力工具100也可以是其它手持式的打磨类工具,比如砂光机;或者动力工具100还可以用来输出扭力,比如螺丝批、或者兼具螺丝批和电钻功能的多功能工具;或者,动力工具100也可能用来切割工件,比如往复锯、圆锯、曲线锯;动力工具100还可能用来做冲击使用,比如电锤;动力工具100还可能是园林类工具,比如修枝机和链锯;另外,动力工具100还可能作为其它用途,比如搅拌机。
只要这些动力工具100具有能转动的主轴14,即可能采用以下披露的技术方案的实质内容。
再如图1所示,壳体11用于容纳动力工具100内的各部件,例如原动机、传动机构等,还能够部分容纳输出轴15。壳体11可以包括:把手部111、输出部112和连接部113。
其中,把手部111用于供用户握持,把手部111内还形成用于容纳原动机等部件的容纳空间。输出部112用于容纳输出机构13,输出部112的一侧至少部分敞开,从而使得输出机构13能够部分伸出至壳体11之外。连接部113设置于把手部111和输出部112之间,连接部113分别与把手部111和输出部112构成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它们三者构成能够一起移动的整体。
操作开关12可以安装于壳体11的把手部111上,这样,用户在握持把手部111时,能够相对方便的触发操作开关12,该操作开关12可以为用于启动原动机的主开关。
原动机容纳在把手部111所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对于电动角磨而言,该原动机可以为一个电机。如图2所示,电机包括电机轴18,电机轴18能驱动主轴14以第一轴线101为轴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其中主轴14可以与电机轴18构成固定连接,主轴14也可以直接由电机轴18形成。
传动机构包括以上所说的主轴14,还可以包括第一锥齿轮19,第一锥齿轮19与主轴14构成同步转动。其中,第一锥齿轮19与主轴14构成同步转动指的是当它们两者中的一个转动时,另外一个也随之转动,且它们两者中的一个制动时,另外一个也随之制动。该同步转动的概念也适用于本案中其它构成同步转动的零部件,不再赘述。
输出机构13包括以上所说的输出轴15,还可以包括第二锥齿轮21,第二锥齿轮21与输出轴15构成同步转动。其中,输出轴15的延伸方向大致与主轴14的延伸方向垂直,对于角磨而言,输出轴可以用于固定打磨盘等附件,从而实现角磨的磨、削等的功能。第二锥齿轮21与第一锥齿轮19啮合,从而原动机能通过主轴14、第一锥齿轮19、第二锥齿轮21将动力传递至输出轴15,驱动输出轴15以垂直于第一轴线101的第二轴线为轴转动。
以下具体介绍制动弹片17的结构:
如图3和图4所示,主轴14上形成或者固定连接有以上所说的刹车盘16,刹车盘16与主轴14构成同步转动。刹车盘16设置在制动弹片17和原动机之间,其大致为一个环绕主轴14的圆盘。刹车盘16的盘面方向还垂直于主轴14。
制动弹片17包括:固定部171和活动部172,其中,活动部172还固定连接有摩擦片22。
具体的,固定部171与壳体11的连接部113固定连接。对于一个制动弹片17而言,可以包括两个固定部171,两个固定部171设置于活动部172的两侧。制动弹片17的整体大致呈现出一个U型结构,且该U型结构的开口具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活动部172能相对壳体11的连接部113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活动部172处于第一位置时,摩擦片22能相对壳体11移动至与刹车盘16脱开接触,此时摩擦片22移动至释放位置,而当活动部172处于第二位置时,摩擦片22能相对壳体11移动至与刹车盘16接触,此时摩擦片22移动至制动位置,此时摩擦片22通过摩擦力对刹车盘16进行制动。这里,需要对活动部172做进一步的解释,对于制动弹片17而言,只要是能相对壳体11活动的部位都可以称作是活动部172,或者说只要是能安装摩擦片22的部位且该部位能在其活动时使得摩擦片22与刹车盘16接触和脱离接触也均可以称作是活动部172。
为了使得主轴14穿过制动弹片17,制动弹片17还包括一个通过部173,该通过部173可以为一个设置在两个固定部171之间的缺口,也可以为一个通孔。
摩擦片22设置在制动弹片17的靠近刹车盘16的一侧,且摩擦片22位于制动弹片17和刹车盘16之间。摩擦片22靠近刹车盘16的一侧的表面还形成有凸凹不平的颗粒,用于增大摩擦片22的摩擦系数。
连接部113上形成有一对凹槽113a,一对固定部171分别至少部分嵌入至凹槽113a内。通过螺钉穿过固定部171并伸入至凹槽113a内实现它们之间的固定。
为了实现活动部172能相对壳体11移动,动力工具100还包括滑动件23。滑动件23与壳体11构成滑动连接,滑动件23相对壳体11的滑动方向与主轴14平行。具体的,滑动件23一端能与活动部172接触,另一端与操作开关12连接。操作开关12与壳体11构成滑动连接,在操作开关12滑动至能启动原动机的启动位置时,操作开关12会带动滑动件23一并滑动,从而驱动活动部172移动至第一位置并保持在第一位置,此时摩擦片22与刹车盘16脱离接触;而在操作开关12滑动至关闭原动机的关闭位置时,操作开关12会带动滑动件23一并滑动并脱离活动部172,此时制动弹片17的自身的弹性偏压活动部172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对应的,摩擦片22由释放位置移动至制动位置,摩擦片22与刹车盘16接触实现制动。
壳体11的连接部113上还形成有导向槽113b,活动部172嵌入在导向槽113b内,导向槽113b的延伸方向平行于主轴14,导向槽113b导向活动部17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为了实现制动弹片17通过自身的弹性偏压活动部172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壳体11的连接部113上还形成有能与固定部171接触的斜面113c,动力工具100还包括用于将固定部171固定至该斜面113c的固定件24。
具体的,该斜面113c形成于连接部113的凹槽113a的槽底,斜面113c所在的平面的方向与主轴14倾斜相交。固定件24具有与斜面113c平行的接触面(图未标),螺钉依次穿过固定件24、制动弹片17的固定部171和凹槽113a,从而使得制动弹片17倾斜的固定在接触面和斜面113c之间,此时在操作开关12处于关闭位置时,活动部172和固定部171分别位于一个垂直于主轴14的平面的两侧,制动弹片17大致与主轴14倾斜相交。
这样,当操作开关12移动至启动位置时,滑动件23驱动活动部172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制动弹片17存储弹性势能,该弹性势能具有使得活动部172向第二位置移动的趋势,一旦操作开关12移动至关闭位置时,制动弹片17所存储的弹性势能驱动活动部172复位至第二位置,制动弹片17释放弹性势能。
图5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动力工具内的部分结构,如图5所示,第二实施例中的动力工具与第一实施例可以具有相同的壳体(图未示)、操作开关12’、输出机构(图未示)、主轴14’、输出轴(图未示)、刹车盘16’、制动弹片17’、电机轴18’、第一锥齿轮(图未示)、第二锥齿轮(图未示)、滑动件23’和固定件24’等。实质上,第二实施例的动力工具相对第一实施例中的动力工具100的区别可以仅在于:摩擦片22’的具体结构和安装位置。第二实施例的动力工具可以适用第一实施例的动力工具100中的其它的全部特征,具体不再赘述。
以下仅对第二实施例的动力工具与第一实施例的动力工具100的区别之处作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摩擦片22’至少具有两个不同的轴向厚度。如图6所示,在制动弹片17’处于图6所示位置时,活动部172’位于第二位置,此时制动弹片17’与第一轴线101’倾斜相交,而刹车盘16’的盘面与第一轴线101’垂直,这样,在制动弹片17’和刹车盘16’之间形成一个轴向厚度逐渐变化的一边倾斜的空间,这时,因为摩擦片22’至少具有两个不同的轴向厚度,如果该轴向厚度设置的合理,能够使得摩擦片22’分别具有这两个不同轴向厚度的部位均与刹车盘16’的盘面接触,从而增大摩擦片22’与刹车盘16’的接触面积,加快刹车速度,从而实现快速刹车的效果。
这里对轴向厚度做进一步的解释:如图7所示,在沿平行于第一轴线101’的第一直线102’方向上,摩擦片22’在该第一直线102’方向上的厚度t1即为摩擦片22’在该方向上的轴向厚度。而以上所说的摩擦片22’至少具有两个不同的轴向厚度指的是,摩擦片22’还具有一个在平行于第一轴线101’方向的第二直线103’方向的厚度t2,其中厚度t2的大小与厚度t1的大小不同。
具体的,如图5至图7所示,摩擦片22’形成有:安装面221’和制动面222’,安装面221’与制动面222’相对设置。其中,安装面221’与活动部172’接触,用于使得摩擦片22’固定安装至活动部172’。制动面222’为摩擦片22’靠近刹车盘16’的一个表面,在摩擦片22’位于制动位置时,通过制动面222’与刹车盘16’的盘面接触,从而实现制动。其中,制动面222’所在的平面与安装面221’所在的平面倾斜相交,进一步的,它们倾斜相交所形成的角度大于等于3度且小于等于15度。其中,制动面222’与安装面221’倾斜相交所形成的角度可以根据壳体的把手部或者连接部在垂直于第一轴线101’方向上的尺寸和制动弹片17’的活动部172’能沿第一轴线101’方向可活动的范围共同决定的。这样,因为制动面222’与安装面221’倾斜相交,使得摩擦片22’能够具有逐渐变化的轴向厚度,只要它们倾斜相交的角度设置合理,即能使得摩擦片22’的制动面222’与刹车盘16’的盘面完全贴合。
另外,如果摩擦片22’靠近刹车盘16’的一侧形成有凸凹不平的颗粒时,这时,可以理解的,当摩擦片22’位于制动位置时,摩擦片22’与刹车盘16’接触,这些凸凹不同颗粒确定的一个与刹车盘16’的盘面接触的一个平面可以认为是摩擦片22’的制动面222’。
作为一种方案,在沿由活动部172’指向固定部171’的方向上,摩擦片22’的轴向厚度逐渐增大,这样可以使得摩擦片22’的轴向厚度的变化能够与在制动弹片17’和刹车盘16’之间形成的轴向厚度逐渐变化的空间向匹配。
作为一种方案,如图8所示,摩擦片22’还设置于主轴14’远离固定部171’的一侧,这样,当滑动件23’滑动时,能够使得摩擦片22’在轴向上移动空间变大,有利于实现其在制动位置和释放位置的切换。当然,可以理解的,如图9所示,摩擦片22’也可以设置在主轴14’靠近固定部171’的一侧。如图10所示,摩擦片22’的数目还可以不止一个,例如可以包括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摩擦片22’可以分别设置在主轴14’的两侧,这样可以增大摩擦片22’的摩擦面积,加快刹车速度以及减小对单个摩擦片22’的摩擦,延长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方案,如图8所示,在一个以第一轴线101’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例如图8中的圆周104’,摩擦片22’在该圆周104’上的弧度还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3,这样,可以进一步的增大摩擦片22’的摩擦面积,加快刹车速度以及减小对摩擦片22’的摩擦,延长使用寿命。
图11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动力工具内的部分结构,如图11所示,第三实施例中的动力工具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可以具有相同的壳体(图未示)、操作开关(图未示)、输出机构(图未示)、主轴(图未示)、输出轴(图未示)、刹车盘(图未示)、电机轴(图未示)、第一锥齿轮(图未示)、第二锥齿轮(图未示)、滑动件(图未示)和固定件(图未示)等。实质上,第三实施例的动力工具相对第一实施例或者第二实施例中的动力工具的区别可以仅在于:制动弹片17’’和摩擦片22’’的具体结构。第三实施例的动力工具可以适用第一实施例或者第二实施例的动力工具中的其它的全部特征,具体不再赘述。
以下仅对第三实施例的动力工具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动力工具的区别之处作详细说明:
其中,制动弹片17’’的活动部171’’在靠近刹车盘的一侧形成有制动凸起174’’,制动凸起174’’朝向刹车盘的方向延伸,摩擦片22’’安装至制动凸起174’’。其中,摩擦片22’’和制动凸起174’’构成的整体可以至少具有两个不同的轴向厚度,这样能够增大摩擦片22’’与刹车盘的接触面积,加快刹车速度,从而实现快速刹车的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