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材料热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1050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热处理领域,属于材料热处理设备,具体为一种材料热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热处理是指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二十世纪以来,金属物理的发展和其他新技术的移植应用,使金属热处理工艺得到更大发展。一个显著的进展是1901~1925年,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转筒炉进行气体渗碳;30年代出现露点电位差计,使炉内气氛的碳势达到可控,以后又研究出用二氧化碳红外仪、氧探头等进一步控制炉内气氛碳势的方法;60年代,热处理技术运用了等离子场的作用,发展了离子渗氮、渗碳工艺 ;激光、电子束技术的应用,又使金属获得了新的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方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2年10月17日,公开了一件公开号为CN202492544U,名称为“一种热处理设备”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公开了种热处理设备,它涉及材料力学技术领域,它包含热处理设备本体(1),所述的热处理设备本体(1)内部设置有加热系统(2)、冷却系统(3)和淬火槽(4);热处理设备本体(1)的前室顶部设置有防爆装置(5)。

现有技术中的热处理工艺污染非常大,环保的激光电子束技术又非常耗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材料热处理系统。

一种材料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区、加热区、淬火区、回火区、保温区、过渡区和装卸区,所述预处理区、加热区、淬火区、回火区、保温区、过渡区和装卸区相连接,所述预处理区与加热区相连,所述加热区与淬火区相连,所述回火区与保温区相连,所述保温区与过渡区相连,所述过渡区与装卸区相连。

所述加热区、淬火区和回火区的内部加热系统均为层流等离子加热器。

所述预处理区包括:预热区、干燥区和除杂区,所述预热区、干燥区和除杂区依次连接。

所述回火区包括:第一回火区、第二回火区和第三回火区,所述第一回火区、第二回火区和第三回火区同时连接在回火区上。

所述第一回火区的工作温度为250-300摄氏度。

所述第二回火区的工作温度为350-400摄氏度。

所述第三回火区的工作温度为500-800摄氏度。

当热处理后的材料到达回火区的时候,根据材料相对应的回火温度选择回火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层流等离子加热器避免了在材料热处理的过程中造成的污染,同时层流等离子加热器非常节能,比起现有技术中的激光等加热装置能耗减少在百分之50以上,同时由于采用了层流等离子加热器,使得加热的温度区间控制更加容易,材料热处理的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图;

附图标记

1.预处理区、101.预热区、102.干燥区、103.除杂区、2.加热区、3.淬火区、4.回火区、401.第一回火区、402.第二回火区、403.第三回火区、5.保温区、6.过渡区、7.装卸区。

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材料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区1、加热区2、淬火区3、回火区4、保温区5、过渡区6和装卸区7,所述预处理区1、加热区2、淬火区3、回火区4、保温区5、过渡区6和装卸区7相连接,所述预处理区1与加热区相连,所述加热区与淬火区3相连,所述回火区4与保温区5相连,所述保温区与过渡区6相连,所述过渡区与装卸区相连。

实施例2:

一种材料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区1、加热区2、淬火区3、回火区4、保温区5、过渡区6和装卸区7,所述预处理区1、加热区2、淬火区3、回火区4、保温区5、过渡区6和装卸区7相连接,所述预处理区1与加热区相连,所述加热区与淬火区3相连,所述回火区4与保温区5相连,所述保温区与过渡区6相连,所述过渡区与装卸区相连。

所述加热区2、淬火区3和回火区4的内部加热系统均为层流等离子加热器。

所述预处理区1包括:预热区101、干燥区102和除杂区103,所述预热区101、干燥区102和除杂区103依次连接。

实施例3:

一种材料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区1、加热区2、淬火区3、回火区4、保温区5、过渡区6和装卸区7,所述预处理区1、加热区2、淬火区3、回火区4、保温区5、过渡区6和装卸区7相连接,所述预处理区1与加热区相连,所述加热区与淬火区3相连,所述回火区4与保温区5相连,所述保温区与过渡区6相连,所述过渡区与装卸区相连。

所述加热区2、淬火区3和回火区4的内部加热系统均为层流等离子加热器。

所述预处理区1包括:预热区101、干燥区102和除杂区103,所述预热区101、干燥区102和除杂区103依次连接。

所述回火区4包括:第一回火区401、第二回火区402和第三回火区403,所述第一回火区401、第二回火区402和第三回火区403同时连接在回火区4上。

实施例4:

一种材料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区1、加热区2、淬火区3、回火区4、保温区5、过渡区6和装卸区7,所述预处理区1、加热区2、淬火区3、回火区4、保温区5、过渡区6和装卸区7相连接,所述预处理区1与加热区相连,所述加热区与淬火区3相连,所述回火区4与保温区5相连,所述保温区与过渡区6相连,所述过渡区与装卸区相连。

所述加热区2、淬火区3和回火区4的内部加热系统均为层流等离子加热器。

所述预处理区1包括:预热区101、干燥区102和除杂区103,所述预热区101、干燥区102和除杂区103依次连接。

所述回火区4包括:第一回火区401、第二回火区402和第三回火区403,所述第一回火区401、第二回火区402和第三回火区403同时连接在回火区4上。

所述第一回火区401的工作温度为250-300摄氏度。

实施例5:

一种材料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区1、加热区2、淬火区3、回火区4、保温区5、过渡区6和装卸区7,所述预处理区1、加热区2、淬火区3、回火区4、保温区5、过渡区6和装卸区7相连接,所述预处理区1与加热区相连,所述加热区与淬火区3相连,所述回火区4与保温区5相连,所述保温区与过渡区6相连,所述过渡区与装卸区相连。

所述加热区2、淬火区3和回火区4的内部加热系统均为层流等离子加热器。

所述预处理区1包括:预热区101、干燥区102和除杂区103,所述预热区101、干燥区102和除杂区103依次连接。

所述回火区4包括:第一回火区401、第二回火区402和第三回火区403,所述第一回火区401、第二回火区402和第三回火区403同时连接在回火区4上。

所述第一回火区401的工作温度为250-300摄氏度。

所述第二回火区402的工作温度为350-400摄氏度。

实施例6:

一种材料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区1、加热区2、淬火区3、回火区4、保温区5、过渡区6和装卸区7,所述预处理区1、加热区2、淬火区3、回火区4、保温区5、过渡区6和装卸区7相连接,所述预处理区1与加热区相连,所述加热区与淬火区3相连,所述回火区4与保温区5相连,所述保温区与过渡区6相连,所述过渡区与装卸区相连。

所述加热区2、淬火区3和回火区4的内部加热系统均为层流等离子加热器。

所述预处理区1包括:预热区101、干燥区102和除杂区103,所述预热区101、干燥区102和除杂区103依次连接。

所述回火区4包括:第一回火区401、第二回火区402和第三回火区403,所述第一回火区401、第二回火区402和第三回火区403同时连接在回火区4上。

所述第一回火区401的工作温度为250-300摄氏度。

所述第二回火区402的工作温度为350-400摄氏度。

所述第三回火区403的工作温度为500-800摄氏度。

当热处理后的材料到达回火区的时候,根据材料相对应的回火温度选择回火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